一种自动醒蒸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382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醒蒸一体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醒蒸一体机,主要用于蒸类食品的加工。



背景技术:

馒头、包子作为我国的传统主食品种,现已经能自动化批量生产。这些批量生产的馒头、包子在摆入托盘后,需要人工把蒸盘摆放到蒸车,然后整车再推入单独的醒房和蒸房进行醒蒸工序的操作。这种由人工摆放蒸盘、人工推送蒸车的工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操作工劳动强度大,二是占用人员多,三是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现在市场上有一种隧道式醒蒸线,存在占地空间大、蒸汽损耗高、醒蒸温度难控制、产量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醒蒸一体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隧道式醒蒸线占地空间大、能耗高、醒蒸温度难控制、生产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醒蒸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醒蒸房、机架、下推盘装置、上推盘装置和升降装置,在醒蒸房内部设有n形的框架,在该框架上至少设有供蒸盘上下独立升降的两个升降位;在该框架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下推盘装置和上推盘装置;在该醒蒸房的入口端外面的下部设有机架,该下推盘装置的一端延伸到机架之上,用于将蒸盘输送到醒蒸房内框架的第一升降位的下面;在该框架的两侧设有升降装置,用于将第一升降位的蒸盘提升到该框架的顶端,再由上推盘装置将该蒸盘向醒蒸房的内部平移到第二升降位的顶端;随后,升降装置将第二升降位顶端的蒸盘下降到底部,再由下推盘装置将蒸盘向内平移到第三升降位,多次重复此过程,直至到达醒蒸房出口端,由下推盘装置将蒸盘送出醒蒸房的出口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与馒头和包子生产机配合使用,制成的馒头、包子在摆满蒸盘后自动输送进入醒蒸房内,同时在醒蒸房内通过升降式运动,使蒸盘形成空间阵列式排布,极大节省了占地空间;同时每盘制成品在一进入醒蒸房内时就开始进行醒蒸工序,大大降低了蒸汽的损耗和生产的等待时间,提高了产能。能够配合馒头、包子生产机完成全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F向的剖视图(剖开醒蒸房左侧墙壁)

图3是图2中右下部的下推盘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图2中左半部)的主视图;

图5是图3的右视图;

图6图5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醒蒸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醒蒸房1、机架2、下推盘装置A、上推盘装置B和升降装置C,在醒蒸房1内部设有n形的框架101,在该框架101上至少设有供蒸盘7上下独立升降的两个升降位,并且升降位的数目为偶数。在该框架10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下推盘装置A和上推盘装置B;在该醒蒸房1的入口端外面的下部设有机架2,该下推盘装置A的一端延伸到机架2之上,用于将蒸盘7输送到醒蒸房1内框架的第一升降位的下面;在该框架101的两侧设有升降装置C,用于将第一升降位的蒸盘7提升到该框架的顶端,再由上推盘装置B将该蒸盘7向醒蒸房1的内部平移到第二升降位的顶端;随后,升降装置C将第二升降位顶端的蒸盘7下降到底部,再由下推盘装置A将蒸盘7向内平移到第三升降位,多次重复此过程,直至到达醒蒸房1出口端,由下推盘装置A将蒸盘7送出醒蒸房1的出口端。在使用过程中蒸盘7的移动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P所示,移动轨迹为矩形脉冲曲线,蒸盘7从醒蒸房1右侧的入口端进入,经过几个过程的升降,最后在出口端内的最后一个升降位的下面,并从醒蒸房1左侧的出口端送出。

参见图3,在所述的机架2上设有与该下推盘装置A衔接的、输送方向与该下推盘装置A的移动方向在水平面垂直的外部传送装置D,用于将装有被加工食品的蒸盘7从食品加工设备输出口输送到该下推盘装置A的外端,再由该下推盘装置A将蒸盘7输送到醒蒸房1内。

所述外部传送装置D它包括垂直方向推盘片3、驱动电机4、主动链轮5、第一从动链轮6及第二从动链轮601、输送主动轴52、输送从动轴51、输送链条50和轴承座8,第一从动链轮6通过链条与安装在机架2上的驱动电机4轴上的主动链轮5传动连接,安装于输送主动轴52及输送从动轴51上的第二从动链轮601带动输送链条50运动,垂直方向推盘片3连接在输送链条50上,垂直方向推盘片3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的下推盘装置A的移动方向垂直。垂直方向推盘片3将排满被加工食物的蒸盘7输送到达等待位置。

所述下推盘装置A包括气缸9、下推杆连接管10、下推杆11、下推盘片12、底部位移同步带13、底部推盘电机14和动力轴17,动力轴17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2左右两侧的纵向梁201靠近醒蒸房1处,在该动力轴17的靠近两端处各装有一个带轮18,在该纵向梁201的远离醒蒸房1处转动同轴安装一对从动带轮181,在同一侧的带轮18与从动带轮181之间连接闭合的底部位移同步带13;在该动力轴17的一端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与安装在机架上的底部推盘电机1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该下推杆连接管10的两端固连在两侧的底部水平位移皮带13上;该下推杆11的轴向以下推盘装置A的移动方向设置,能够轴向移动;该下推杆11的外端与该下推杆连接管10相互垂直并转动连接,该下推杆11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的醒蒸房1内;该下推杆11的外端通过垂直的摆臂111(参见图5)与气缸9的活塞杆顶端铰接,该气缸9的底端与该下推杆连接管10铰接;在该下推杆11的外端以及对应各升降位的位置各连接有与其垂直的下推盘片12,通过气缸9驱动下推杆11的转动带动该下推盘片12向上伸出以拨动蒸盘7移动。

参见图2和图5,所述上推盘装置B与所述的下推盘装置A结构相同,并,它包括上推杆19、摆动气缸20、上推盘片21、上推杆连接管22、顶部水平位移皮带23、顶部推盘电机24、上同步带轮25、上动力轴26、上带轮27和上传力皮带28。

参见图4和图5,所述升降装置C包括:升降电机29、传动机构、升降链条41、托板42、链条支承轴43和支撑链轮44,在所述n形的框架101左右两侧的顶部水平安装链条支承轴43,在链条支承轴43的下方装有两根上下水平设置的,上下平行设置的上链条传动轴36和下链条传动轴45;在该链条支承轴43上每对应一个该升降位装有一对支撑链轮44,在上链条传动轴36和下链条传动轴45上各装有分别对应于链条支承轴43上奇数升降位和偶数升降位的驱动链轮37;在同一侧的上、下对应的支撑链轮44与驱动链轮37之间连接闭环的升降链条41;在同一升降位两侧的两根升降链条41的相对侧装有多个等间隔的L形的托板42,两侧对应的托板41用于托起一个该蒸盘7;同一侧的上链条传动轴36和下链条传动轴45的转向相反,一侧的上链条传动轴36或下链条传动轴45通过传动机构与安装在醒蒸房1一端的升降电机29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一升降位的升降链条41带动托板42向上移动,相邻的升降位的升降链条41的运行方向相反。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小链轮30、链条31、从动链轮32、过渡齿轮33、传动齿轮34、上变向齿轮35、下变向齿轮351、传力链轮46、张紧链轮47、传动链条48;所述升降电机29固定在醒蒸房1底部,升降电机29轴端的小链轮30通过链条31传递动力给从动链轮32,与从动链轮32同轴的过渡齿轮33与传动齿轮34啮合,传动齿轮34和传力链轮46均安装在一侧的下链条传动轴45的一端,在相对一侧的上链条传动轴36上也装有传力链轮46,传动链条48连接于上链条传动轴36与下链条传动轴45上的两个传力链轮46之间,并通过一对张紧链轮47张紧和导向;在一侧的上链条传动轴36与下链条传动轴45之间装有相互啮合的上变向齿轮35和下变向齿轮351。

该实施例的升降链条41、托板42、链条支承轴43、支撑链轮44、驱动链轮37、上链条传动轴36和下链条传动轴45的组合在框架的左右方向设置两套,传动机构也做相应的调整(与上述传动机构对称设置),能够在下推盘装置A移动方向上并列输送两排蒸盘7,对应两排升降位;所述的下推盘装置A中的下推杆11设有两根(包括与其连接的有关部件:下推盘片12和驱动下推杆11转动的气缸9等),分别设在对应每一排升降位的中部;所述的上推盘装置B与该下推盘装置A结构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