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食加工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面食是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主食,在中国北方更是如此。面食以小麦粉等为主要原料,可以加工成各种形式、多种烹饪方法的食品,其中尤以面条最为普遍。传统的面条是先将面团擀成薄饼状,在其上铺一层干面粉,再将面饼对向折叠成一条形,最后将折成条形的面饼切成细条。为避免细条间粘连,操作过程中需要在面饼及细条上不断地铺洒干面粉,但过多的干面粉会滞留在面条上,导致面条在煮制过程中,汤水粘稠,不利于面条煮熟。
目前市面上也存在许多面食加工模具和装置,其通常由圆筒和活塞构成,圆筒与活塞采用杠杆连接,圆筒底部设有开孔,将面团放入圆筒内,通过对活塞施力,将面团从圆筒底部的孔中挤出。上述模具存在一些缺陷:由于采用杠杆方式施力,进料不便,且活塞需要回位而只能上下往复运动,造成所压制出来的制品长短不一,影响外观,同时进料操作麻烦,大大降低了食品加工效率,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连续工作、操作简便的面食压制模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食压制模具,包括缸体、主电机、绞龙、筛缸,筛缸连接在缸体的下部,绞龙位于缸体内部,绞龙上部与主电机键连接,缸体一侧设有进料口。
所述筛缸包括外筛缸和内筛缸,内筛缸嵌套在外筛缸内部,外筛缸和内筛缸采用螺栓与缸体连接。
所述外筛缸和内筛缸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外筛缸和内筛缸的底部和/或侧壁设有筛孔。
所述筛孔为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外筛缸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固定部与旋转部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固定部通过螺栓与缸体连接。
所述旋转部上口外沿设有齿环,齿环与步进电机相齿连。
所述步进电机和/或主电机由控制部操控,控制部与步进电机和/或主电机电连接。
所述外筛缸上的筛孔与内筛缸上的筛孔位置相对,筛孔呈同心分布,位于同心相同半径的任意两相邻筛孔孔距大于该筛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进料方便、不间断,出料由步进电机控制外筛网旋转,以使内外筛网的筛孔相对或相离,从而可实现出料或割断,在极大提高食品加工效率的同时,可对所压制出来的面食长短进行控制,实现多样化制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之筛缸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之内筛缸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之外筛缸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之内筛缸A方向的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之外筛缸B方向的视图。
图中可见:1主电机、2控制部、3缸体、4绞龙、5步进电机、6筛缸、7进料口、8固定部、9齿环、10内筛缸、11外筛缸、12旋转部、13筛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缸体3、主电机1、绞龙4、筛缸6,筛缸6连接在缸体3的下部,绞龙4位于缸体3内部,绞龙4上部与主电机1键连接,缸体3一侧设有进料口7。所述筛缸6包括外筛缸11和内筛缸10,内筛缸10嵌套在外筛缸11内部,二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外筛缸11包括固定部8和旋转部12,二者通过轴承连接,固定部8通过螺栓与缸体3连接。所述旋转部12上口外沿设有齿环9,齿环9与步进电机5相齿连。所述步进电机5由控制部2操控,控制部产生信号,控制步进电机5按一定周期及时长工作,以使旋转部12转动。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所述外筛缸11和内筛缸10的底部设有筛孔13。外筛缸11上的筛孔与内筛缸10上的筛孔位置相对,筛孔13呈同心分布,且位于同心相同半径的任意两相邻筛孔孔距大于该筛孔的直径,这样可保证在外筛缸11发生转动时,外筛缸11上的筛孔与内筛缸10上的筛孔处于相对齐或相离的状态,两孔相对齐时,可使物料挤出,两孔相离时,筛缸封闭,物料不能被挤出,且在外筛缸11上的孔由相对齐状态变为相离状态时,可起到割断物料的作用,再配合步进电机的周期性转动,可使物料按相同规格被挤出。
所述筛孔13的轮廓可为圆形或椭圆形,如为椭圆形时,内外两孔按不同位置重合,可产生不同形状的通孔,即物料可被挤出为不同形状、不同薄厚的面食,极大地提高了该装置的通用性。
另外,传统的面食压制模具都只具备底部开孔,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除了在筛缸6底部开孔外,还可在筛缸6的侧壁开孔,或同时在底部和侧壁开孔,增大了物料的出料量。更为重要的是,当筛缸6侧壁开有筛孔时,可将筛缸具有筛孔部分浸入水面以下,使得所压制出来的面食直接进入水中,避免了所挤出的面食相互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