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0975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酸奶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酸奶机。



背景技术:

酸奶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酸,因而能增强人的消化能力,促进食欲 ;酸奶中的乳酸不但能使肠道里的弱碱性物质转变成弱酸性,而且还能产生抗菌物质,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某些乳酸菌能合成维生素 C,使维生素 C 含量增加 ;酸牛奶还能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还含有可抑制体内合成胆固醇还原酶的活性物质,又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有效地抗御癌症,所以经常食用酸牛奶,可以增加营养,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及癌症,降低胆固醇。

传统使用中的酸奶机,其加热装置通常设置在内胆底部,与内胆相抵,这样的结构,导致内胆中的酸奶无法均匀受热,导致发酵不完全,影响酸奶的口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酸奶机,让内胆中的酸奶的温度保持均匀,提高了酸奶的质量,口感佳,同时换风扇带动空气循环流动,紫外灯进行杀菌使得内胆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干净的恒温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酸奶机,包括外壳体、内胆,所述外壳体呈凹槽状;所述外壳体侧壁设置有一风罩,且风罩与外壳体内侧壁之间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罩内靠近进风口处设置有换风扇,风罩内靠近出风口处设置有紫外灯;所述外壳体顶部设置有外盖,外壳体的内底部设置有PCT加热片;所述PCT加热片上设置有塑料片,所述内胆设置于外壳体内并位于塑料片上;所述内胆的顶部设置有内盖,该内胆的侧壁与外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温度控制电路板,所述温度控制电路板与电源、紫外灯、温度传感器、PCT加热片、驱动器、显示器、控制面板相连接,所述电源为PCT加热片、驱动器供电,该驱动器用于驱动换气扇运转。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外盖顶部,用于温度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盖顶部设置电源开关,用于启动或关闭电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显示器设置于外盖顶部,用于显示温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体的一侧通过铰接件与外盖铰接、外壳体的另一侧通过卡件与外盖卡接,所述卡件连接有开关按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器为伺服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塑料片的高度为5~7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让内胆中的酸奶的温度保持均匀,提高了酸奶的质量,口感佳,同时换风扇带动空气循环流动,紫外灯进行杀菌使得内胆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干净的恒温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温度控制电路板的电路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酸奶机,包括外壳体1、内胆2,所述外壳体1呈凹槽状;所述外壳体1侧壁设置有一风罩3,且风罩3与外壳体1内侧壁之间设置有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所述风罩3内靠近进风口31处设置有换风扇33,风罩3内靠近出风口32处设置有紫外灯34;所述外壳体1顶部设置有外盖4,外壳体1的内底部设置有PCT加热片5;所述PCT加热片5上设置有塑料片6,所述内胆2设置于外壳体1内并位于塑料片6上;所述内胆2的顶部设置有内盖7,该内胆2的侧壁与外壳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如图3所示,还包括温度控制电路板9,所述温度控制电路板9与电源10、紫外灯34、温度传感器8、PCT加热片5、驱动器11、显示器12、控制面板13相连接,所述电源10为PCT加热片5、驱动器11供电,该驱动器11用于驱动换气扇33运转;所述控制面板13设置于外盖4顶部,用于温度调节;所述外盖4顶部设置电源开关14,用于启动或关闭电源10;所述显示器12设置于外盖4顶部,用于显示温度。具体实施时,控制换气扇33每小时循环换气6~7次,使得外壳体1与内胆2之间的空气流动,即从进风口31流入风罩3,从出风口32流出风罩3,紫外灯34进行杀菌使得内胆2与外壳体1之间形成干净的恒温环境,从而提高了酸奶的质量,口感佳。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外壳体1的一侧通过铰接件15与外盖4铰接、外壳体1的另一侧通过卡件(由于已经安装于构件内,故图中并未示出)与外盖4卡接,所述卡件连接有开关按钮16,使用时按下开关按钮16即可打开外盖4,当需要关闭外盖4时,只需将外盖4按下使得卡件与外盖4卡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驱动器11为伺服电机,具有精度高、稳定性能好、发热和噪音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塑料片6的高度为5~7mm,使得内胆2不与PCT加热片5直接接触,解决了加热不均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