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状食品成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896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条状食品成形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条状食品成形机,尤指用以成形如蒟蒻面条等条状食品的成形机。



背景技术:

现今如蒟蒻面条等条状食品的制造过程,以蒟蒻面条为例,是先将所述蒟蒻面条的原料与一种碱剂进行混合,使所述原料胶化凝固,并通过一成形装置成形成面条状,接着在经过清洗过后,进行切段作业,再将切段后的蒟蒻面条浸泡在碱水中,以延长蒟蒻面条的保存时间,并在杀菌后,将所述蒟蒻面条及碱水包装制成蒟蒻面条的便利包。

为了量产前述蒟蒻面条的便利包等产品,目前业界均是利用条状食品生产设备来制造。该条状食品生产设备包含搅拌装置、具有成形装置的成形装置、清洗槽以及杀菌包装装置等。

但是前述条状食品生产设备中,搅拌装置、成形装置、清洗槽以及杀菌包装装置,均为各自独立的机构,彼此间并未依据条状食品的制造流程依序串连整合。其中,如通过清洗槽清洗后的长条状蒟蒻面条,必须先由人力的方式进行蒟蒻面条的切段作业,之后,再移送杀菌包装装置处进行切段后的蒟蒻面条与碱水定量置入包装袋,包装袋抽真空及封合及杀菌等步骤,以达到延长保存时间的效果。

前述中,因现今条状食品生产设备尚未有所述蒟蒻面条的自动化切段装置,人力的方式进行蒟蒻面条的切段作业,成本高、切段后的蒟蒻面条长短差异大,品质不稳定,且有作业的效率缓慢的问题。

再者,现今的条状食品生产设备中,用以搅拌混合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的搅拌装置,是仅通过一搅拌组件进行所述原料及所述碱剂的搅拌、混合作业,故容易导致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混合不均匀,进而有所述原料的胶化凝固的效果不佳的问题。

此外,现今用以成形所述条状食品的成形装置为一体成形的构件,该成形装置的顶端设有组装部,且该成形装置内形成一容置空间,该成形装置的底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成形孔,这些成形孔连通该容置空间,当所述原料在成形过程中,所述原料是直接自该容置空间中进入这些成形孔中,导致所述原料在成形成条状时,会因为所述呈条状的原料的密度不高而有不紧实的问题,进而影响条状食品在食用时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今制造工艺设备中,搅拌装置无法均匀搅拌混合原料与所述碱剂,导致原料胶化凝固的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成形装置成形的条状食品有不紧实的问题,以及现今以人力进行切段作业的成本高且有品质不稳定以及效率缓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条状食品成形机,其包含一储料装置、一原料搅拌装置、至少一成形模具、一清洗槽、一切段装置、一输送装置、一包装装置及一杀菌装置。

该储料装置包含至少一原料桶及一出料管,该出料管连通所述原料桶底部;

该原料搅拌装置与该储料装置相连通,该原料搅拌装置包含一基座、一第一混合槽、一第一混合组件、一入料桶、一第二混合槽及一第二混合组件;

该第一混合槽设置在该基座上,该第一混合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混合槽内形成一第一混合空间,且该第一混合槽的顶面邻近第一端处形成一入料口,该第一混合槽顶面中段处连接一混合液注入管,该混合液注入管位于该第一混合槽的入料口与该第一混合槽的第二端之间;

该第一混合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上,并伸入该第一混合槽的第一混合空间中,该第一混合组件包含一第一驱动件、两个并列的第一驱动杆及两个第一混合件,该第一驱动件设置在该基座上,该两个第一驱动杆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基座上并伸入该第一混合空间中,每一第一驱动杆具有一第一齿轮,其中一第一驱动杆连接受控在该第一驱动件,该两个第一驱动杆的第一齿轮相互啮合,该两个第一混合件分别固设在该两个第一驱动杆上,每一第一混合件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混合单元,该两个第一混合件的这些第一混合单元呈交错排列;

该入料桶设置在该第一混合槽上,该入料桶内形成一容室,该容室连通该入料口,该入料桶的一侧边连接该入料管,该入料管连通该容室及该储料装置的原料桶;

该第两个混合槽设置在该基座上,该第二混合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二混合槽内部形成一第二混合空间,该第二混合槽底部邻近第一端处连接一连通该第二混合空间的出料管,该第一混合槽的第二端与该第二混合槽的第二端之间设有一连通管,该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该第一混合空间及该第二混合空间;以及

该第二混合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上,并伸入该第二混合槽的第二混合空间中,该第二混合组件包含一第二驱动件、两个并列的第二驱动杆及两个第二混合件,该第二驱动件设置在该基座上,该两个第二驱动杆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基座上并伸入该第二混合空间中,每一第二驱动杆具有一第二齿轮,其中一第二驱动杆连接受控在该第二驱动件,该两个第二驱动杆的第二齿轮相互啮合,该两个第二混合件分别固设在该两个第二驱动杆上,每一第二混合件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二混合单元,该两个第二混合件的第二混合单元内部形成多个孔洞,且该两个第二混合件的第二混合单元呈交错排列;

至少一成形模具,其连通该原料搅拌装置的出料管,每一成形模具包含一外壳及一模块;

该外壳由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组装而成,该上壳体的顶面形成一进料口,该下壳体设置在该上壳体的底端,该下壳体的底部形成一贯通的开孔,该下壳体形成一环绕该开孔的限位部,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连通该进料口及该开孔;以及

该模块设置在该外壳的上壳体及下壳体之间,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模块底面抵靠该下壳体的限位部,且该上壳体的底面压抵该模块的顶面,该模块的顶面形成多个沟槽,每一沟槽的宽度由上往下尺寸递减,且该模块在每一沟槽的内底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且贯通的成形孔,这些成形孔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该容置空间及该开孔;

该清洗槽设置在所述成形模具的下方,该清洗槽顶面形成一清洗水道,该清洗水道在邻近该成形模具处设有一入水口,并在远离该入水口处设有一出水口,该清洗槽在邻近该入水口处用在连接一水源,该清洗水道自该入水口至该出水口向下倾斜;

该切段装置邻接该清洗槽的出水口,该切段装置包含一支撑架、一输送模块及一切段模块;

该输送模块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该输送模块的前端邻接该清洗槽的出水口,该输送模块设置在该支撑架上,该输送模块包含一输送台座、一输送驱动件及一输送带,该输送台座由前端向后端向上倾斜地设置在该支撑架上,该输送驱动件设置在该输送台座上,该输送带可移动地设置在该输送台座上并连接受控在该输送驱动件,该切段模块设置在该支撑架,并位于该输送模块后端的下方;以及

该切段模块包含一延伸座、一切段组件及一推抵组件,该延伸座设置在该支撑架上,并位于该输送模块后端的下方,该切段组件设置在该延伸座上,该切段组件包含一切段驱动件及一切段件,该切段驱动件设置在该延伸座上,该切段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延伸座上,并连接受控在该切段驱动件,该推抵组件包含两个复位件及一推抵件,该两个复位件分别设置在该延伸座的两侧,且该两个复位件的后端固设在该延伸座的后端,该推抵件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该延伸座上,并位于该切段件的后方,且该推抵件的两端可转动地设在该两个复位件的前端,该切段件与该推抵件之间形成一切段通道,该切段件间歇性地推抵该推抵件;

该输送装置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该输送装置的输入端位于该切段装置的切段通道的下方;

该包装装置邻接该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该包装装置具有一产品输出端;以及

该杀菌装置邻接该包装装置的产品输出端处。

如上所述的条状食品成形机,该储料装置包含至少一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所述原料桶上。

如上所述的条状食品成形机,该清洗水道为呈连续S字型蜿蜒的水道。

如上所述的条状食品成形机,该原料搅拌装置的入料桶包含一桶体及一搅拌组件,该桶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槽上,所述容室形成在该桶体内,该搅拌组件设置在该桶体顶部,且该搅拌组件包含一搅拌驱动件及一搅拌杆,该搅拌驱动件设置在该桶体顶部,该搅拌杆可转动地连接受控在该搅拌驱动件,且该搅拌杆伸入该桶体的容室中。

如上所述的条状食品成形机,该输送带为具有多个空隙的网材,且该输送模块包含一回流道,该回流道设置在该输送台座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是应用于如蒟蒻面条等条状食品的制造过程,以蒟蒻面条为例,所述蒟蒻面条的原料会先容置在该储料装置中,再流至该原料搅拌装置内与碱剂进行搅拌、混合作业,并在搅拌、混合后,通过该成形模具成形成面条状的蒟蒻面条,接着进入该清洗槽进行清洗作业,再进入该切段装置进行自动化切段作业,并通过该输送装置输送至包装装置以进行真空包装,最后再置入该杀菌装置进行高温高压的杀菌作业,即可完成所述蒟蒻面条的制造过程,因此,本实用新型借此整合性的机具实用新型,使其能够执行一贯性的自动化条状食品制造流程,减少人工作业,并能确保产品的品质与均一性。

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原料搅拌装置可提供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二次的混合作业,可有效均匀混合所述原料及所述碱剂,进而提高所述原料的胶化凝固效果,且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成形模具可使所述原料在通过这些成形孔时,先行汇集在这些沟槽处,且所述沟槽的宽度由上而下尺寸递减,故所述原料进入所述沟槽时,所述沟槽可增加原料通过时的压力,使成形后的蒟蒻面条较为紧实,进而使蒟蒻面条在食用时更有嚼劲。

该切段装置可通过该切段件间歇性地推抵推抵组件,产生自动化剪切作用,以达到自动化剪切所述蒟蒻面条的效果,故可有效减少作业成本并可有效提高产品品质以及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储料装置的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原料搅拌装置的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原料搅拌装置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原料搅拌装置的俯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成形模具连接出料管的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成形模具连接出料管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成形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成形模具连接出料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切段装置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切段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储料装置 11 原料桶

12 入料管 13 搅拌器

20 原料搅拌装置 21 基座

22 第一混合槽 221 第一混合空间

222 入料口 223 混合液注入管

23 第一混合组件 231 第一驱动件

232 第一驱动杆 233 第一混合件

234 第一齿轮 235 第一混合单元

24 入料桶 241 容室

242 桶体 243 搅拌组件

244 搅拌驱动件 245 搅拌杆

25 第二混合槽 251 第二混合空间

252 出料管 253 连通管

254 分向阀 26 第二混合组件

261 第二驱动件 262 第二驱动杆

263 第二混合件 264 第二齿轮

265 第二混合单元 266 孔洞

30 成形模具 31 外壳

311 上壳体 312 下壳体

313 进料口 314 开孔

315 限位部 316 容置空间

32 模块 321 沟槽

322 成形孔 40 清洗槽

41 清洗水道 42 入水口

43 出水口 50 切段装置

51 支撑架 52 输送模块

521 输送台座 522 输送驱动件

523 输送带 524 回流道

53 切段模块 531 延伸座

532 切段组件 533 推抵组件

534 切段驱动件 535 切段件

536 复位件 537 推抵件

538 切断通道 60 输送装置

70 包装装置 71 产品输出端

80 杀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其包含一储料装置10、一原料搅拌装置20、至少一成形模具30、一清洗槽40、一切段装置50、一输送装置60、一包装装置70及一杀菌装置80。

如图2所示,该储料装置10包含至少一原料桶11及一入料管12,该入料管12是连通所述原料桶11底部,此外,该储料装置10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搅拌器13,所述搅拌器13是设置在所述原料桶11上,并伸入所述原料桶11中。

如图1所示,该原料搅拌装置20与该储料装置10相连通,如图3至图5所示,该原料搅拌装置20包含一基座21、一第一混合槽22、一第一混合组件23、一入料桶24、一第二混合槽25及一第二混合组件26。

该第一混合槽22是设置在该基座21上,该第一混合槽2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混合槽22内形成一第一混合空间221,且该第一混合槽22的顶面邻近第一端处形成一入料口222,该第一混合槽22顶面中段处连接一混合液注入管223,该混合液注入管223位于该第一混合槽22的入料口222与该第一混合槽22的第二端之间。

如图5所示,该第一混合组件23是设置在该基座21上,并伸入该第一混合槽22的第一混合空间221中,该第一混合组件23包含一第一驱动件231、两个并列的第一驱动杆232及两个第一混合件233,该第一驱动件231是设置在该基座21上,该两个第一驱动杆232是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基座21上并伸入该第一混合空间221中,每一第一驱动杆232具有一第一齿轮234,其中一第一驱动杆232连接受控在该第一驱动件231,该两个第一驱动杆232的第一齿轮234相互啮合,该两个第一混合件233是分别固设在该两个第一驱动杆232上,每一第一混合件233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混合单元235,该两个第一混合件233的这些第一混合单元235呈交错排列。

如图3、图4所示,该入料桶24是设置在该第一混合槽22上,该入料桶24内形成一容室241,该容室241连通该入料口222,该入料桶24的一侧边连接该入料管12,该入料管12连通该容室241及该储料装置10的原料桶11,其中,该入料桶24进一步包含一桶体242及一搅拌组件243,该桶体242是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槽22上,所述容室241是形成在该桶体242内,该搅拌组件243是设置在该桶体242顶部,且该搅拌组件243包含一搅拌驱动件244及一搅拌杆245,该搅拌驱动件244是设置在该桶体242顶部,该搅拌杆245是可转动地连接受控在该搅拌驱动件244,且该搅拌杆245是伸入该桶体242的容室241中。

如图3、图5所示,该第二混合槽25是设置在该基座21上,该第二混合槽25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二混合槽25内部形成一第二混合空间251,该第二混合槽25底部邻近第一端处连接一连通该第二混合空间251的出料管252,该第一混合槽22的第二端与该第二混合槽25的第二端之间设有一连通管253,该连通管253的两端分别连通该第一混合空间221及该第二混合空间251。

如图5所示,该第二混合组件26是设置在该基座21上,并伸入该第二混合槽25的第二混合空间251中,该第二混合组件26包含一第二驱动件261、两个并列的第二驱动杆262及两个第二混合件263,该第二驱动件261是设置在该基座21上,该两个第二驱动杆262是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基座21上并伸入该第二混合空间251中,每一第二驱动杆262具有一第二齿轮264,其中一第二驱动杆262连接受控在该第二驱动件261,该两个第二驱动杆262的第二齿轮264相互啮合,该两个第二混合件263是分别固设在该两个第二驱动杆262上,每一第二混合件263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二混合单元265,该两个第二混合件263的第二混合单元265内部形成多个孔洞266,且该两个第二混合件263的第二混合单元265呈交错排列。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成形模具30连通该原料搅拌装置20的出料管252,每一成形模具30包含一外壳31及一模块32。

如图8、图9所示,该外壳31是由一上壳体311及一下壳体312组装而成,该上壳体311的顶面形成一进料口313,该下壳体312是设置在该上壳体311的底端,该下壳体312的底部形成一贯通的开孔314,该下壳体312形成一环绕该开孔314的限位部315,该上壳体311与该下壳体31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316,该容置空间316连通该进料口313及该开孔314。

如图8、图9所示,该模块32是设置在该外壳31的上壳体311及下壳体312之间,并位于该容置空间316中,该模块32底面抵靠该下壳体312的限位部315,且该上壳体311的底面压抵该模块32的顶面,该模块32的顶面形成多个沟槽321,每一沟槽321的宽度是由上往下尺寸递减,且该模块32在每一沟槽321的内底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且贯通的成形孔322,这些成形孔322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该容置空间316及该开孔314。

此外,如图6、图7所示,当该条状食品成形机具有多个成形模具30时,该出料管252可进一步设置一分向阀254,作业人员可依照需求调整该分向阀254,使所述原料与碱剂通过具有不同模块32的成形模具30,进而成形出不同样式的条状食品。

如图1所示,该清洗槽40是设置在所述成形模具30的下方,该清洗槽40顶面形成一清洗水道41,该清洗水道41在邻近该成形模具30处设有一入水口42,并在远离该入水口42处设有一出水口43,该清洗槽40在邻近该入水口42处连接一水源(图未示),该清洗水道41是自该入水口42至该出水口43向下倾斜,其中该清洗水道41为呈连续S字型蜿蜒的水道。

如图1、图10所示,该切段装置50是邻接该清洗槽40的出水口43,该切段装置50包含一支撑架51、一输送模块52及一切段模块53。

该输送模块52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该输送模块52的前端邻接该清洗槽40的出水口43,该输送模块52是设置在该支撑架51上,该输送模块52包含一输送台座521、一输送驱动件522及一输送带523,该输送台座521是由前端向后端向上倾斜地设置在该支撑架51上,该输送驱动件522是设置在该输送台座521上,该输送带523是可移动地设置在该输送台座521上并连接受控在该输送驱动件522,其中该输送带523为具有多个空隙的网材,且该输送模块52包含一回流道524,该回流道524是设置在该输送台座521的下方。

该切段模块53是设置在该支撑架51,并位于该输送模块52后端的下方,该切段模块53包含一延伸座531、一切段组件532及一推抵组件533,该延伸座531是设置在该支撑架51上,并位于该输送模块52后端的下方,该切段组件532是设置在该延伸座531上,该切段组件532包含一切段驱动件534及一切段件535,该切段驱动件534是设置在该延伸座531上,该切段件535是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延伸座531上,并连接受控在该切段驱动件534,该推抵组件533包含两个复位件536及一推抵件537,该两个复位件536是分别设置在该延伸座531的两侧,且该两个复位件536的后端是固设在该延伸座531的后端,该推抵件537是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该延伸座531上,并位于该切段件535的后方,且该推抵件537的两端是可转动地设在该两个复位件536的前端,该切段件535与该推抵件537之间形成一切段通道538,该切段件535是间歇性地推抵该推抵件537。

如图1所示,该输送装置60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该输送装置60的输入端位于该切段装置50的切段通道538的下方。

如图1所示,该包装装置70是邻接该输送装置60的输出端,该包装装置70具有一产品输出端71。

如图1所示,该杀菌装置80是邻接该包装装置70的产品输出端71处。

如图1、图2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应用在条状食品制造时,以制造蒟蒻面条便利包产品为例,在进行蒟蒻面条便利包的制造过程时,所述蒟蒻面条的原料会容置在该储料装置10的原料桶11中,所述原料桶11的搅拌器13可用以搅拌所述蒟蒻面条的原料,如图3至图5所示,接着所述蒟蒻面条的原料会流入该入料管12中,并进入该原料搅拌装置20的入料桶24中,所述原料会自该入料桶24流入该第一混合槽22内,同时,碱剂会自该混合液注入管223处流入该第一混合槽22内,该第一驱动件231会带动该两个第一驱动杆232转动,使该两个第一混合件233转动,该两个第一混合件233的第一混合单元235会搅动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以进行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的初步混合作业。

如图3、图5所示,接着经过初步混合作业的原料与碱剂会通过所述连通管253,并进入该第二混合槽25内,该第二驱动件261会带动该两个第二驱动杆262转动,使该两个第二混合件263转动,该两个第二混合件263的第二混合单元265会搅动并推动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以进行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的二次混合作业,并同时将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向该出料管252方向推动,其中在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搅拌、混合的过程中,所述原料会逐渐胶化凝固。

如图1、图6、图9所示,接着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混合物会自该出料管252流至所述成形模具30内的容置空间316中,并先行汇集在这些沟槽321内,再自这些成形孔322挤出,使所述混合物成形成长条状的蒟蒻面条落入该清洗槽40的入水口42处,该清洗槽40会不断的自该入水口42处注入如清水等(清洗液),以清洗所述蒟蒻面条表面残留的碱剂,所述蒟蒻面条与清洗液会自该入水口42处沿着该清洗水道41流动至该出水口43处,并输送至该切段装置50上。

如图11所示,当所述蒟蒻面条及清洗液输送至该切段装置50的输送带523前端部上,该切段装置50的输送模块52会带动所述蒟蒻面条向该输送模块52的后端移动,且在此同时,清洗液会自该输送带523的空隙流至该回流道524,所述蒟蒻面条移动至该输送模块52的后端时,所述蒟蒻面条会垂直地落入该切段通道538内,该切段组件532的切段驱动件534会带动该切段件535转动,并使该切段件535推抵并拨动该推抵件537,此时,如图1所示,所述蒟蒻面条会因为该切段件535推抵该推抵件537而截断,并掉落至该输送装置60的输入端上。

如图1所示,该输送装置60会将落下的蒟蒻面条自该输入端向该输出端方向输送,并输送至该包装装置70中,该包装装置70可将所述蒟蒻面条定量分装包装袋中并以真空包装的方式进行包装封合,接着再将包装后的蒟蒻面条产品置入该杀菌装置80中,将所述包装后的蒟蒻面条产品进行高温高压的杀菌作业,即可完成蒟蒻面条便利包的制造过程。

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蒟蒻面条的原料可通过该原料搅拌装置20进行二次混合作业,可使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能均匀混合,进而可提高所述原料胶化凝固的效果,此外,如图9所示,由在所述成形模具30的沟槽321的宽度是由上而下尺寸递减,故所述原料进入所述沟槽321时,所述沟槽321可增加原料通过时的压力,可有效提高原料通过该成形孔322时的密度,使所述呈条状的原料较为紧实。

如图11所示该切段装置50可通过该切段模块53的切段驱动件534带动该切段件535转动,使被驱动旋转的切段件535搭配能前后弹性位移的推抵件537产生自动化剪切作用,故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切段装置50可自动化地进行所述条状食品的切段作业,可使所述条状食品在切段时的长度相近,可进一步控制切段后的条状食品的品质,并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条状食品成形机所制成的蒟蒻面条的便利包可省去所述蒟蒻面条的清洗程序,即可进行所述蒟蒻面条的调理,可提高消费者食用所述蒟蒻面条的便利性,且所述蒟蒻面条在食用时不会有碱水的味道,可进而提高食用时的风味。

综上所述,该原料搅拌装置20可提供所述原料与所述碱剂二次的混合作业,可有效均匀混合所述原料及所述碱剂,进而提高所述原料的胶化凝固效果,成形模具30可使成形后的条状食品较为紧实,进而使条状食品在食用时更有嚼劲,该切段装置50可提供自动化剪切所述条状食品的效果,可有效减少作业成本并可有效提高产品品质以及作业效率,故本实用新型借此整合性的机具实用新型,使其能够执行一贯性的自动化条状食品制造流程,减少人工作业,并能确保产品的品质与均一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