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983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夹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夹持装置,其被安装到成形机,具备用于夹持钢线顶端的夹持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成形被埋设于轮胎的胎圈部中的胎圈芯时,在成形机上夹持钢线的顶端的夹持装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

该夹持装置具备作为夹持部的一对对置的壁部,钢线的顶端插入到由该一对对置的壁部形成的缝隙,从而钢线的顶端被夹持到成形机。另外,该夹持装置以一对对置的壁部的缝隙位于与形成于成形机的周面上的钢线的卷取槽对应的位置的方式被安装到成形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664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夹持装置,例如、在具备多个卷取槽的成形机的与各个卷取槽对应的位置夹持钢线的顶端的情况下,需要多台夹持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能够通过1台夹持装置在与多个卷取槽对应的位置夹持钢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夹持装置,被安装到成形机,该成形机的周面形成有第1卷取槽以及第2卷取槽,所述夹持装置具备:第1夹持部,在与所述第1卷取槽对应的位置夹持钢线的顶端;以及第2夹持部,在与所述第2卷取槽对应的位置夹持钢线的顶端。

根据上述夹持装置,由于具备第1夹持部以及第2夹持部,所以能够通过1台夹持装置,在与多个卷取槽、即第1卷取槽以及第2卷取槽对应的位置夹持钢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夹持装置,能够通过1台夹持装置在与多个卷取槽对应的位置夹持钢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胎圈芯成形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胎圈芯成形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钢线通过部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基座壁部以及第2基座壁部与第1卷取槽以及第2卷取槽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钢线通过部正在使钢线的顶端朝向第1基座壁部旋转时的胎圈芯成形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图5的夹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钢线的顶端与第1基座壁部面对的状态的胎圈芯成形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钢线的顶端被第1夹持壁部和第1基座壁部夹持的状态的夹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钢线的顶端与第2基座壁部面对的状态的胎圈芯成形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钢线的顶端被第2夹持壁部和第2基座壁部夹持的状态的夹持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胎圈芯成形装置1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胎圈芯成形装置1具备:引导装置10,用橡胶包覆的钢线W通过该引导装置10;切断装置80,将钢线W切断;以及缠绕装置100,将通过引导装置10搬送来的钢线W缠绕而形成胎圈芯。另外,钢线W在被赋予了与胎圈径对应的卷痕的状态下被供给辊(图示略)搬送到引导装置10。

如图2所示,在引导装置10的装置主体20安装有钢线通过部30,在钢线通过部30中形成有引导路41,被搬送来的钢线W通过引导路41。

钢线通过部30经由连结轴62而与缸体(省略图示)的活塞杆70连结。活塞杆70被安装到装置主体20。驱动活塞杆70,从而钢线通过部30绕旋转轴61旋转。

如图1所示,切断装置80具备:上刀81,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0上下移动地被安装;以及下刀82,相对于装置主体20固定。上刀81以及下刀82在钢线W被缠绕到缠绕装置100上后切断钢线W。

如图2所示,缠绕装置100具备:成形机110,缠绕被搬送来的钢线W;以及夹持装置120,被安装于成形机110,将钢线W的顶端夹持到成形机110。

成形机110由被分割的多个分段体110A以整体形成圆形状的方式排列而成。各分段体110A为能够缩径以及扩径的公知结构。在各分段体110A的周面,第1卷取槽111以及第2卷取槽112沿着成形机110的轴向排列设置。第1卷取槽111和第2卷取槽112具有与要成形的胎圈芯的形状对应的相互不同的截面形状。另外,在第1卷取槽111或者第2卷取槽112缠绕钢线W而成形出胎圈芯之后,各分段体110A缩径,从而从成形机110取下已成形的胎圈芯。

夹持装置120被安装于成形机110之中的相互相邻的分段体110A之间。

如图3所示,钢线通过部30具有:主体部40,形成有引导路41,钢线W通过引导路41;以及基部50,与主体部40连续形成。

参照图4~图6,说明夹持装置120的构成。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夹持装置120具备:被安装到成形机110上的夹持基座130、相对于夹持基座130移动的移动体140、以及与移动体140连结的一对移动腿部170。

夹持基座130具备将被搬送来的钢线W的顶端夹持的第1基座壁部131以及第2基座壁部132。第1基座壁部131以及第2基座壁部132形成于夹持基座130之中的最高的位置。另外,如图6所示,第1基座壁部131与第1卷取槽111对应。第2基座壁部132与第2卷取槽112对应。

移动体140具有一对旋转腿部141,一对旋转腿部141以能够将夹持基座130之中的形成有基座壁部131、132的部分夹持的方式能旋转地被安装于夹持基座130。旋转腿部141绕插通于夹持基座130的旋转轴142旋转。

在移动体140之中的一对旋转腿部141之间形成有第1夹持壁部151,在与第1卷取槽111(参见图2)对应的位置将钢线W的顶端夹持于第1夹持壁部151与第1基座壁部131之间。在第1夹持壁部151形成有突起151A。由第1夹持壁部151和第1基座壁部131构成第1夹持部150。

在移动体140之中的一对旋转腿部141之间形成有第2夹持壁部161,在与第2卷取槽112(参见图2)对应的位置将钢线W的顶端夹持于第2夹持壁部161与第2基座壁部132之间。在第2夹持壁部161形成有突起161A。由第2夹持壁部161和第2基座壁部132构成第2夹持部160。

将第1夹持部150或者第2夹持部160夹持钢线W的顶端的位置、即夹持壁部151、161与基座壁部131、132对置时的移动体140的位置称为夹持位置。另一方面,将第1夹持部150或者第2夹持部160不夹持钢线W的顶端的位置、即夹持壁部151、161不与基座壁部131、132对置时的移动体140的位置称为非夹持位置。

另外,图5示出移动体140处于非夹持位置时的夹持装置120。如图5所示,当移动体140处于非夹持位置时,与基座壁部131、132面对的部分开放。另外,当移动体140处于非夹持位置时,夹持壁部151、161相比于基座壁部131、132位于夹持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即相比于成形机110的卷取槽111、112位于下方。

一对移动腿部170以夹持一对旋转腿部141的方式经由连结轴171而与旋转腿部141连结。一对移动腿部170的孔172与未予图示的致动器的顶端能旋转地连结。

参照图7~图12,说明胎圈芯成形装置1的作用。另外,在图7、图9、以及图11中,省略成形机110的图示。

首先,说明钢线W缠绕到第1卷取槽111的情况下的胎圈芯成形装置1的作用。

如图7所示,在活塞杆70从装置主体20突出的状态下,在被赋予了预定的卷痕的状态下搬送的钢线W通过钢线通过部30的引导路41。钢线W的顶端被搬送到预定的位置之后,停止钢线W的搬送。此时,如图8的双点划线的钢线W1所示,钢线W的顶端位于从第1基座壁部131以及第2基座壁部132离开的位置。

像这样,在进行了钢线W的顶端的搬送方向的定位之后,活塞杆70没入,从而如图9所示,钢线通过部30绕旋转轴61旋转。因此,如图8中实线所示,钢线W的顶端向与第1基座壁部131面对的位置移动。

如图10所示,移动腿部170被致动器(省略图示)朝向下方按压,从而旋转腿部141之中的、经由连结轴171而与移动腿部170连结的部分被朝向下方按压。由此,移动体140绕旋转轴142旋转。因此,第1基座壁部131与第1夹持壁部151对置。也就是说,移动体140从非夹持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从而第1夹持壁部151和第1基座壁部131夹持钢线W。由此,钢线W被第1夹持部150夹持。

接着,说明钢线W缠绕到第2卷取槽112的情况下的胎圈芯成形装置1的作用。

在进行了钢线W的顶端的搬送方向的定位之后,活塞杆70从图7所示的位置没入到图11所示的位置,从而钢线通过部30绕旋转轴61旋转。由此,如图8的双点划线的钢线W2所示,钢线W的顶端移动到与第2基座壁部132面对的位置。

如图12所示,移动腿部170被致动器(图示略)朝向下方按压,从而旋转腿部141之中的、经由连结轴171而与移动腿部170连结的部分被朝向下方按压。因此,第2基座壁部132与第2夹持壁部161对置。也就是说,移动体140从非夹持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从而第2夹持壁部161和第2基座壁部132夹持钢线W。由此,钢线W被第2夹持部160夹持。

像这样,钢线W的顶端被第1夹持部150或者第2夹持部160夹持,并且成形机110的各分段体110A扩径。然后,钢线通过部30移动到从缠绕装置100离开的位置,成形机110旋转,从而在第1卷取槽111或者第2卷取槽112上缠绕预定圈数的钢线W。在第1卷取槽111或者第2卷取槽112上缠绕了钢线W之后,钢线W被切断装置80切断。然后,成形机110的各分段体110A缩径,并且移动体140从夹持位置移动到非夹持位置。由此,钢线W的顶端被夹持装置120夹持的状态解除,成形胎圈芯。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根据夹持装置120,由于具备第1夹持部150以及第2夹持部160,所以能够通过1台夹持装置120,在与多个卷取槽、即第1卷取槽111以及第2卷取槽112对应的位置夹持钢线W的顶端。

(2)夹持部150的第1夹持壁部151以及夹持部160的第2夹持壁部161形成在一个移动体140。因此,与夹持壁部151、161各自形成于独立的移动体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夹持装置120的结构变复杂。

(3)根据胎圈芯成形装置1,钢线W的顶端借助钢线通过部30而移动到与第1基座壁部131或者第2基座壁部132面对的位置之后,被第1夹持壁部151或者第2夹持壁部161夹持而紧固。也就是说,钢线W的顶端不会在与基座壁部131、132以及夹持壁部151、161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搬送方向移动,所以能够降低钢线W的顶端与夹持装置120之间的摩擦。因此,钢线W不易受损。

(4)在第1夹持壁部151形成有突起151A,所以与第1夹持壁部151为平面的构成相比,第1夹持部150能够更加牢固地夹持钢线W的顶端。

(5)在第2夹持壁部161形成有突起161A,所以与第2夹持壁部161为平面的构成相比,第2夹持部160能够更加牢固地夹持钢线W的顶端。

上述实施方式按照如下方式变更。

·也可以在第1夹持壁部151以及第1基座壁部131的至少一方实施滚花加工。根据此结构,通过第1夹持部150夹持了钢线W的顶端时,钢线W的顶端不易损伤。

·也可以在第2夹持壁部161以及第2基座壁部132的至少一方实施滚花加工。根据此结构,通过第2夹持部160夹持了钢线W的顶端时,钢线W的顶端不易损伤。

附图标记说明

110…成形机、111…第1卷取槽、112…第2卷取槽、120…夹持装置、130…夹持基座、131…第1基座壁部、132…第2基座壁部、140…移动体150…第1夹持部、151…第1夹持壁部、160…第2夹持部、161…第2夹持壁部、W…钢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