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肉松加工的混料滚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3467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用于肉松加工的混料滚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肉松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肉松加工的混料滚锅。



背景技术:

肉松是一种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用方便、易于贮藏的食品,其由选料、修整、解冻、拉丝、配料、煮制、炒制、粗筛、挑选、自动包装、过金属检测仪、装箱等一系列生产流程制作完成。配料是生产中重要的一道工序,应根据生产肉松的品种配制各种辅料(如豌豆粉、白砂糖、食用盐、食用植物油、辣椒、海苔、红曲红辣椒红、 双乙酸钠等),经过拉丝的肉与配料经过不断的混料操作,混料均匀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混料这道工序目前采用的是手持铲子或者别的用具进行混料,人工操作混料会出现混料不均匀的问题,而且工作投入的劳动力过多,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肉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混料不均匀、投入劳动力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肉松加工的混料滚锅,滚锅在工作时,内锅在电力的带动下自动旋转混料,混料均匀后再使内锅口倾斜向下旋转倒出肉松,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肉松加工的混料滚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铰接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设有圆形外锅,所述外锅内设有可转动的内锅,所述内锅与一个贯穿外锅底部的中心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贯穿支架与支架一侧的减速机相连接,所述内锅内壁设有挡片;当转动所述支架时可使内锅口处于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的两种状态。

所述支架两端均固定设有半轴,所述支架通过半轴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挡片呈螺旋状固定在内锅内壁;所述外锅的外壁固定有定位套管,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与定位套管相对应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设有锁定机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与底座一体成型的限位挡板。

所述内锅出口处呈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滚锅在工作时,所述减速机驱动所述中心轴而使所述内锅转动,所述内锅内壁设置的螺旋状挡片能使肉丝与配料能够均匀混合,混料完成后以手动或电动转动所述支架,同时带动外锅及内锅转动,使内锅口倾斜向下,内锅继续转动,肉松被倒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料滚锅一次可搅拌100kg左右的肉松,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料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倒料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肉松加工的混料滚锅,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铰接设有支架2,所述支架2上固定设有圆形外锅3,所述外锅3内设有可转动的内锅4,所述内锅4与一个贯穿外锅3底部的中心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5的另一端贯穿支架2与支架2一侧的减速机6相连接,所述内锅4内壁设有挡片7;当转动所述支架2时可使内锅口8处于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的两种状态。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混料滚锅在工作时,所述减速机6驱动所述中心轴5时会带动所述内锅4转动而进行混料,此时内锅口8处于倾斜向上,当混料均匀后,转动所述支架2,同时带动所述外锅3及所述内锅4转动,使内锅口8处于倾斜向下,所述内锅4继续转动,肉松被倒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料滚锅一次可搅拌100kg左右的肉松,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支架2两端均固定设有半轴9,所述支架2通过半轴9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挡片7呈螺旋状固定在内锅4内壁;所述外锅3的外壁固定有定位套管10,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与定位套管10相对应的定位座11,所述定位座11上设有锁定机构;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与底座一体成型的限位挡板12。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混料时,呈螺旋状固定在内锅4内壁的挡片7能使处于混料滚锅底部的肉丝及配料得到充分的混合,而使制作出的肉松混料更均匀;转动所述支架2使内锅口8处于倾斜向上时,固定在外锅3外壁的定位套管10与设在底座1一侧的定位座11通过锁定机构锁定,可以避免混料滚锅在运作时锅体晃动而导致肉松洒出;转动所述支架2使内锅口8处于倾斜向下时,外锅3外壁抵住设在底座1上的限位挡板12,使内锅口8与地面预留一些距离,用于放置盛装被倒出的肉松的容器。

所述内锅4出口处呈圆锥形。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当内锅口8由倾斜向上转动至倾斜向下时,不会因为锅体晃动或盛装肉松的容器过小而导致肉松洒出来。

上述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做出的改进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