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绞股蓝摊晾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160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成品绞股蓝摊晾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股蓝深加工领域,具体是指成品绞股蓝摊晾板。



背景技术:

绞股蓝草经杀青后,需要使用摊晾机将其摊平散热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目前所使用的摊晾机多为带式输送摊晾机,即茶叶从其进料端送入后,在随摊晾机不断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自然冷却,或者使用抽风机强行冷却。但是现有技术中,当茶叶送入摊晾机上时,由于没有铺平机构,使茶叶容易在摊晾机上形成局部堆积,从而影响其冷却效果,进而给茶叶的品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成品绞股蓝摊晾板,以解决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成品绞股蓝摊晾板,包括板体以及设置在板体端部的摊晾段,在所述摊晾段上设有沿板体上表面向下倾斜延伸的摊晾面,在摊晾段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挡板中部开有与摊晾面平行的斜槽,中心轴横向活动贯穿两个斜槽,且在中心轴中部安装有与两个挡板之间的间距等长的辊筒,沿辊筒径向在其外圆周壁上设置有多个耙爪。使用时,直接将杀青后的绞股蓝茶由传送带传送至板体上,通过人工推动使得绞股蓝茶移动至摊晾面的最高处,与此同时,人工驱动或是利用其它机械驱动设备使得辊筒正对摊晾面的最高点,转动中心轴并驱动辊筒沿摊晾面由其最高点移动至最低点,如此往复,利用耙爪对堆积的绞股蓝茶进行分拨,最终使得绞股蓝茶均匀分摊在摊晾面上,以实现绞股蓝茶的自然冷却,最终在收集段由人工进行统一收集;经过耙爪的多次分拨,避免摊晾面上的绞股蓝茶出现局部堆积过厚而延长冷却的时间,防止部分绞股蓝茶的冷却不及时而导致其内部的水分被附近的其他绞股蓝茶所吸收,降低绞股蓝茶二次回潮的几率,实现提高绞股蓝茶品质的目的。

所述耙爪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与耙尖,所述耙尖呈半圆球形,且在所述主体靠近耙尖的两侧壁上转动设置有分爪,分爪的外径沿主体的径向向外递增。进一步地,耙爪包括主体以及呈半圆球状的耙尖,分拨时,耙尖直接与绞股蓝茶接触,进而带动绞股蓝茶在摊晾面上移动,而耙尖本身的圆弧状结构能够避免在拨动绞股蓝茶时将其戳伤或是切碎,以保证绞股蓝茶的完整性;而转动设置在主体两侧壁上的分爪,可对摊晾面上的局部隆起的茶粒进行二次分拨,减小摊晾面上茶粒出现局部堆积的现象,并且分爪的外径沿主体的径向向外递增,可防止耙爪在分拨时一次性带走过多的茶粒量,避免在摊晾面上出现一端的茶粒堆积而其另一端的茶粒稀疏,减小辊筒来回转动的次数,提高茶粒摊晾的效率。

所述摊晾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50°。作为优选,将摊晾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20°~50°范围内,以实现耙爪分拨的效率最大化,当该夹角小于20°时,摊晾面过于平缓,即耙爪在分拨时无法带动过多的茶粒实现下移,进而导致在多次分拨后摊晾面上的茶粒仍旧分布不均匀;当该夹角大于50°时,摊晾面过于陡峭,使得耙爪在由摊晾面的最低端移动至最高端时,茶粒会因其自身的重力而出现下滑,最终导致茶粒集中堆积在摊晾面最下端,无法完全摊晾。

所述分爪为弹性橡胶材质。作为优选,分爪采用弹性橡胶材质,以减小在分拨时对茶粒的挤压,进而减小茶粒的破碎率,提高绞股蓝茶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经过耙爪的多次分拨,避免摊晾面上的绞股蓝茶出现局部堆积过厚而延长冷却的时间,防止部分绞股蓝茶的冷却不及时而导致其内部的水分被附近的其他绞股蓝茶所吸收,降低绞股蓝茶二次回潮的几率,实现提高绞股蓝茶品质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将摊晾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20°~50°范围内,以实现耙爪分拨的效率最大化,当该夹角小于20°时,摊晾面过于平缓,即耙爪在分拨时无法带动过多的茶粒实现下移,进而导致在多次分拨后摊晾面上的茶粒仍旧分布不均匀;当该夹角大于50°时,摊晾面过于陡峭,使得耙爪在由摊晾面的最低端移动至最高端时,茶粒会因其自身的重力而出现下滑,最终导致茶粒集中堆积在摊晾面最下端,无法完全摊晾;

3、本实用新型分爪采用弹性橡胶材质,以减小在分拨时对茶粒的挤压,进而减小茶粒的破碎率,提高绞股蓝茶的品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耙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板体、2-斜槽、3-耙爪、31-耙尖、32-分爪、4-中心轴、5-辊筒、6-摊晾段、7-挡板、8-收集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板体1以及设置在板体1端部的摊晾段6,在所述摊晾段6上设有沿板体1上表面向下倾斜延伸的摊晾面,在摊晾段6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7,挡板7中部开有与摊晾面平行的斜槽2,中心轴4横向活动贯穿两个斜槽2,且在中心轴4中部安装有与两个挡板7之间的间距等长的辊筒5,沿辊筒5径向在其外圆周壁上设置有多个耙爪3。使用时,直接将杀青后的绞股蓝茶由传送带传送至板体1上,通过人工推动使得绞股蓝茶移动至摊晾面的最高处,与此同时,人工驱动或是利用其它机械驱动设备使得辊筒5正对摊晾面的最高点,转动中心轴4并驱动辊筒5沿摊晾面由其最高点移动至最低点,如此往复,利用耙爪3对堆积的绞股蓝茶进行分拨,最终使得绞股蓝茶均匀分摊在摊晾面上,以实现绞股蓝茶的自然冷却,最终在收集段8由人工进行统一收集;经过耙爪3的多次分拨,避免摊晾面上的绞股蓝茶出现局部堆积过厚而延长冷却的时间,防止部分绞股蓝茶的冷却不及时而导致其内部的水分被附近的其他绞股蓝茶所吸收,降低绞股蓝茶二次回潮的几率,实现提高绞股蓝茶品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耙爪3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与耙尖31,所述耙尖31呈半圆球形,且在所述主体靠近耙尖31的两侧壁上转动设置有分爪32,分爪32的外径沿主体的径向向外递增。进一步地,耙爪3包括主体以及呈半圆球状的耙尖31,分拨时,耙尖31直接与绞股蓝茶接触,进而带动绞股蓝茶在摊晾面上移动,而耙尖31本身的圆弧状结构能够避免在拨动绞股蓝茶时将其戳伤或是切碎,以保证绞股蓝茶的完整性;而转动设置在主体两侧壁上的分爪32,可对摊晾面上的局部隆起的茶粒进行二次分拨,减小摊晾面上茶粒出现局部堆积的现象,并且分爪32的外径沿主体的径向向外递增,可防止耙爪3在分拨时一次性带走过多的茶粒量,避免在摊晾面上出现一端的茶粒堆积而其另一端的茶粒稀疏,减小辊筒5来回转动的次数,提高茶粒摊晾的效率。

作为优选,将摊晾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20°~50°范围内,以实现耙爪3分拨的效率最大化,当该夹角小于20°时,摊晾面过于平缓,即耙爪3在分拨时无法带动过多的茶粒实现下移,进而导致在多次分拨后摊晾面上的茶粒仍旧分布不均匀;当该夹角大于50°时,摊晾面过于陡峭,使得耙爪3在由摊晾面的最低端移动至最高端时,茶粒会因其自身的重力而出现下滑,最终导致茶粒集中堆积在摊晾面最下端,无法完全摊晾。

作为优选,分爪32采用弹性橡胶材质,以减小在分拨时对茶粒的挤压,进而减小茶粒的破碎率,提高绞股蓝茶的品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