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饮椰子内的椰水的塞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7481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取饮椰子内的椰水的塞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令椰子壳上开设一所需大小的孔洞后,通过一螺合有帽盖而具有通孔的塞盖头,紧塞住于该孔洞上,让帽盖打开后即可令椰子内的椰子水倾倒出来、或插入吸管饮用。



背景技术:

受到大众喜受的椰子水,含有少量果糖、但又不含脂肪、且热量极低,对于喝白开水会觉得没有滋味的人来说,椰子水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人体水分的替代品;同时椰子水又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尤其是钾等微量元素,其成分与细胞内液相似,可补偿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并有利尿消肿的效果,且也特别适合运动脱水后,身体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比起那些含有精制糖、人工色素和化学添加剂的运动饮料而言,椰子水更是健康天然的选择。

通常市售的天然的椰子,大致上可分为带有外皮的椰子与剥除外皮的椰子,其中剥除外皮后的椰子大多是从国外进口,该去外皮的椰子是将原本椰子外表绿色的外果皮、与中间粗糙纤维之椰棕的中果皮去除后,剩下的外观为内果皮的椰壳4部分,同时也在去壳时保留了椰子的蒂头部位41,并将其削成呈圆锥状(其外表仍属较为坚硬),其外观即如图1所示。

同时如图2、3所示,在椰子的蒂头部位41对应处之内部的胚乳上方,具有呈软蒂组织形态的芽眼42(俗称椰眼,也就是椰子种植发芽的地方),因此当欲饮用椰壳4内的椰子水时,一般是以锐利的刀子,把圆锥状的蒂头部位41切削掉,直到露出芽眼42部位后,可以直接用吸管3戳穿过该芽眼42而伸入内部后,就可以直接吸饮椰子水,亦或同时将芽眼42一起挖开,就可以插入吸管3饮用。

不过,上述取饮椰子水的方式,虽然也算简单方便,但除了使用刀子切削容易发生危险外,且已被吸管戳破形成的孔洞,容易让异物进入椰子内,难以避免其内未饮用完的椰子水会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改善前述已知在欲取饮去除外皮椰子内的椰子水时,必须以刀片切削而有危险与卫生上疑虑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螺合帽盖而能塞在已开一孔洞的椰子上的具通孔之塞盖头,通过帽盖的旋开或旋闭,让椰子内的椰子水可由塞盖头的通孔倾倒出来或插入吸管饮用,以及避免异物进入椰子内而污染椰子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中间具通孔的塞盖头中间设一抵止凸缘,并由抵止凸缘的下端伸设一紧塞部,且由抵止凸缘的上端伸设一瓶口部,同时在该瓶口部上螺合一帽盖。

上述方案中,该紧塞部的外表呈有外螺纹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本新型的在椰子上穿塞一螺合有帽盖而具通孔的塞盖头,只要将帽盖打开后,就可以直接取饮椰子内的椰子水,让椰子水的取饮更为简单与容易,且在帽盖盖住塞盖头上面的通孔后,就可防止不洁之物进入椰子内,确保其内椰子水的卫生与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般去外皮后的椰壳外观示意图。

图2是一般椰壳削掉蒂头部位后露出芽眼的示意图。

图3是以吸管戳穿过芽眼而插入椰壳内的示意图。

图4是本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椰子

10 孔洞

2 塞盖头

20 通孔

21 抵止凸缘

22 瓶口部

23 紧塞部

231 螺纹部

24 帽盖

3 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所示,是在椰子1上穿设紧塞一塞盖头2,该塞盖头2是包括一位于中间而外径较大的抵止凸缘21,并由抵止凸缘21上端伸设一外径较小的瓶口部22,且令该瓶口部22外具有螺纹,再令抵止凸缘21的下端伸设一外径亦较小的紧塞部23,同时令塞盖头2的中间设一贯穿的通孔20,然后再设一帽盖24可以螺合于瓶口部22上,使可将通孔20上端封闭住。

因此,令椰子1上预先开设一可供塞盖头2的紧塞部23可以紧密的塞入的孔洞10,即令塞盖头2可以紧迫且密合的固定在孔洞10中,让椰子1形成一个如同具瓶口而附盖的容器。

故,只要把帽盖24打开后,即可将椰子1内的椰子水塞盖头2的由瓶口部22处倾倒出来,亦或从塞盖头2的瓶口部22处插入吸管3而直接饮用,同时当椰子1内的椰子水未饮用完毕时,可以再把帽盖24盖入瓶口部22上而旋紧,除了可以阻挡椰子水流出来以外,更可以达到保鲜与保存的目的,同时也能防止不洁的异物进入椰子1内,让椰子水不会受到污染而确保安全与卫生。

其次,如图7所示,该紧塞部23的外表设螺纹部231,让该螺纹部231可以紧紧的旋入前述椰子1上开设的孔洞10中,便得塞盖头2可以更为紧密的咬合在孔洞10中,令塞盖头2更不会有滑退出来的问题发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