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结构嚼脆感胶基糖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0188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双重结构嚼脆感胶基糖丸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10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38,880和2015年2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111,028的权益,这些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公开整体涉及一种糖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提供糖食的包衣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经包覆的糖食,诸如经包覆的糖果和经包覆的咀嚼型胶基糖,是颇受欢迎的糖食产品。通常,经包覆的糖食通过耗时耗能的滚抛包衣方法(pannedcoatingprocess)制作。在美国专利no.7,810,446的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了一种在糖食上形成包衣的常规方法。例如,常规的分批式滚抛方法通常需要大约6-8小时来包覆糖食。总包衣时间取决于许多因素,如设备、所需包衣量、成分性质等。

在常规咀嚼型胶基糖包衣方法中,用甜味料和/或食糖糖浆包覆经调理的咀嚼型胶基糖中心(也称为咀嚼型胶基糖芯部)。甜味料-糖浆以连续的层施加,例如通过将甜味料-糖浆喷到咀嚼型胶基糖芯部上。在常规方法中,在施用一个甜味料-糖浆的层之后,使该层完全干燥,再施加下一个甜味料-糖浆的层。甜味料-糖浆层在咀嚼型胶基糖中心周围结晶并形成硬包衣或壳。由于每个甜味料-糖浆层需要在下一个层的施加之前干燥和结晶,因此多个甜味料-糖浆层的依次施加是一个耗时且耗能的过程。

在抛滚方法的干燥步骤期间,施加低湿度热空气。空气温度不能超过咀嚼型胶基糖芯部的熔点,以避免变形。干燥空气温度通常介于约20-30℃之间。在较低温度下干燥与在较高温度下干燥相比需耗费更长时间,从而延长了包衣所需的总时间。

鉴于上述挑战,应当指出的是,需要提供新的快速包覆咀嚼型胶基糖芯部的方法。新方法应耗时较短,需要的能量更少,并且不应在产品的感官形状和观感方面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包覆的糖食,其包含糖食芯部和围绕所述糖食芯部的壳。该壳包含软包衣和硬包衣,该软包衣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包衣材料的层,该硬包衣包含至少一个第二包衣材料的层。软包衣形成所述壳的总重量的至少25%。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一种形成经包覆的糖食的方法包括提供糖食芯部并围绕所述糖食芯部的外部表面形成软包衣。硬包衣围绕软包衣而形成。形成硬包衣所需的时间长度是形成所述软包衣所需时间长度的至少两倍。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一种形成经包覆的糖食的方法包括提供糖食芯部并围绕所述糖食芯部的外部表面形成软包衣。硬包衣围绕软包衣而形成。在软包衣形成期间实现的每小时增重百分比是在硬包衣形成期间实现的每小时增重百分比的至少两倍。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形成经涂覆的糖食的方法包括提供糖食芯部并围绕所述糖食芯部的外部表面形成软包衣。软包衣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第一包衣材料的层。在软包衣形成期间,水分至少部分地被吸收。硬包衣围绕软包衣而形成。硬包衣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第二包衣材料的层。

这些和其他实施例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体现了本公开的几个方面,并且连同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一种糖食的透视剖面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另一种糖食的透视剖面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一种制造糖食的系统的示意图;并且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另一种制造糖食的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以举例的方式阐释本公开的实施例以及优点和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糖食20的示例。如图所示,糖食20包含由任何合适的糖食组合物形成的芯部22。本文所用的术语“糖食组合物”旨在包含任何包含甜味组分的可食用产品。糖食组合物可以另外包含用糖、糖浆、糖醇、蜂蜜和甜食(例如糖果或糕饼)制成的药用制剂。糖食组合物是本领域所熟知的,包含软糖、耐嚼糖、硬糖、咀嚼型胶基糖、巧克力(例如包括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和半甜巧克力)和糖锭等。在一个实施例中,糖食芯部是咀嚼型胶基糖组合物。

围绕糖食芯部22同心地形成的壳24包含软包衣26和硬包衣28。软包衣26紧邻糖食芯部22,并且硬包衣28围绕软包衣26的外部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软包衣26被配置成形成壳总重量的约25%至约45%,并且硬包衣28被配置成形成壳总重量的约55%至75%。

软包衣26包含由至少第一包衣材料30形成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软包衣26仅使用单一的软包衣材料形成。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软包衣26可以经由多种包衣材料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层形成。在图2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软包衣26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第一软包衣材料30的层和一个或更多个第二软包衣材料32的层。此外,在软包衣26包含第一软包衣材料30和第二软包衣材料32两者并且软包衣26形成壳总重量的25%至45%的实施例中,约5%可由第一软包衣材料30形成,使得剩余的20%至40%由第二软包衣材料32形成。此外,糖食20的硬包衣28包含由第三包衣材料34形成的至少一个层。虽然软包衣26被描述为具有第一软包衣材料30和第二软包衣材料32,但是软包衣26包含任何附加数量的软包衣材料的实施例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别是包含咀嚼型胶基糖芯部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软包衣材料、第二软包衣材料和第三包衣材料中的每一者包含糖浆,分别例如第一糖浆、第二糖浆和第三糖浆。第一糖浆、第二糖浆和第三糖浆中的每一者包含糖醇和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糖浆、第二糖浆和第三糖浆中的任一者可另外包含粘结剂和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糖浆、第二糖浆和第三糖浆中的一者或更多者可具有同样的组成。例如,第一糖浆和第二糖浆可具有同样的组成,但第三糖浆可具有不同的组成。或者,第一糖浆、第二糖浆和第三糖浆中的每一者可具有不同的组成。

用于第一糖浆、第二糖浆和第三糖浆中的糖醇可以根据糖浆的所需特性进行适当地选择。合适的糖醇包括麦芽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甘露糖醇、聚山梨醇、聚葡萄糖醇、氢化淀粉水解物,以及它们的组合。第一糖浆、第二糖浆和第三糖浆中的至少一者的糖醇可以与其余糖浆糖醇是同样的或不同的。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种糖浆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糖醇。此外,第一糖浆、第二糖浆和第三糖浆中的每一者可以仅包含一种糖醇,或者可以包含两种或更多种糖醇的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糖浆、第二糖浆和第三糖浆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异麦芽酮糖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糖浆,第二糖浆和第三糖浆中的至少一者包含木糖醇。

如前所述,根据溶液的所需特性,任何糖浆可另外包含一种或更多种合适的粘结剂。合适的粘合剂的例子包含例如阿拉伯树胶、豌豆淀粉、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淀粉、改性淀粉、菊粉、魔芋、脱乙酰壳多糖、黄蓍胶、刺梧桐、茄替胶、落叶松、角叉菜胶、藻酸盐、经化学改性的藻酸盐、琼脂、瓜尔胶、刺槐豆胶、洋车前子、塔拉胶、结冷胶、凝胶多糖、普鲁蓝多糖、明胶、果胶,以及它们的组合。

相似地,任选地用于第一糖浆、第二糖浆和第三糖浆中的乳化剂可以根据溶液的所需特性进行适当地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包含聚山梨醇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卵磷脂、脂肪酸单甘油酯、甘油二酯、丙二醇单硬脂酸酯、糖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pgpr)、单甘油酯,以及它们的组合。合适的聚山梨醇酯包含聚山梨醇酯20、聚山梨醇酯40、聚山梨醇酯60和聚山梨醇酯8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用的乳化剂是聚山梨醇酯60。

现在参考图3,更详细地示出和描述系统40和快速包覆糖食芯部的方法。该方法通常包括围绕一个或更多个糖食芯部22的外部表面形成软包衣26。形成软包衣26之后,围绕软包衣26的外部形成硬包衣28。在一个实施例中,软包衣26的形成在第一包衣工位42处发生,而硬包衣28的形成在位于第一包衣工位42下游的第二包衣工位44处发生。虽然第二包衣工位44被示出和描述为布置在第一包衣工位42的下游并与其串联,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软包衣26和硬包衣28可以在同一包衣工位处形成。

第一包衣工位42可包括在常规滚抛方法中使用的搅拌器或旋转滚筒。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例如经由多个喷嘴46将软包衣材料注入到搅拌器的内部,利用软滚抛方法形成软包衣26。在施加软包衣材料26之后,糖食芯部22例如经由传送机48被转移到第二包衣工位44。第二包衣工位44也可包括在常规滚抛方法中使用的搅拌器或旋转滚筒。可通过例如经由多个喷嘴50将硬包衣材料注入到搅拌器的内部,利用常规滚抛方法形成硬包衣28。

在软包衣26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第一软包衣材料30的层和一个或更多个第二软包衣材料32的层的实施例中,第一软包衣材料30被施加到多个糖食芯部22的外部表面上。第一软包衣材料30的施加通常还被称为“上胶”或“粘结”,并且通常需要少于2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在第一包衣材料30的加工和施加之前,可以将糖食芯部22冷却至例如介于约-10℃和10℃之间的温度。已经确定的是,这种预冷可以加速第一糖浆中的一种或更多种粘结剂的聚合。

第一糖浆的施加旨在通过均匀地分布第一糖浆准备糖食芯部22以用于进一步加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糖浆包含至少一种例如在高温下具有低粘度的粘结剂,使得第一糖浆在糖食芯部22周围形成密封。在第一糖浆的施加期间,冷却工艺空气被配置成吹过第一糖浆和糖食芯部22。在第一糖浆的施加期间,工艺空气的温度通常低于常规系统,例如介于约0℃至约20℃之间,更具体地讲介于约12℃至15℃之间。第一糖浆的粘附倾向与工艺空气的温度相关。当第一糖浆接触糖食芯部22的表面时,第一糖浆的温度下降,引起胶凝开始。因此,第一糖浆更加能够在未干燥的情况下粘到糖食芯部22的外部表面上并冷却。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多层第一包衣材料30重复施加到芯部22上,直至糖食芯部22的增重达到约0.1%至5%。

在第一软包衣材料30的施加之后,将一个或更多个第二软包衣材料32的层施加到糖食芯部22第一包衣材料30上。尽管示出为在同一第一包衣工位42中施加,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软包衣材料34可以在单独的下游包衣工位处施加到糖食芯部22上。第二软包衣材料32的施加被配置成“增大”壳24的重量和厚度,同时最大程度缩短加工时间。在第一包衣材料30的施加之后并且在第二包衣材料32的施加之前,可以将多元醇粉施加到糖食芯部22。多元醇粉旨在防止第一糖浆与第二糖浆相互作用,并使糖食芯部22粘到搅拌器或滚抛滚筒的表面上。

可对第二软包衣材料32的成分和施加第二包衣材料32的方法进行优化,以实现最高水平的结晶和最短的干燥所需时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包衣材料32的第二糖浆是基于多元醇的并且具有有限量的粘结剂。为了加快第二包衣材料32层的形成,可以糖食芯部22重量的5%-15%的比例施加干料。可以重复第二包衣材料32的施加,直至达到所需总包衣重量(包含硬包衣在内)的20%至40%。第一软包衣材料30和第二软包衣材料32的施加总共需要少于一个小时,例如约三十分钟。此外,水或其他水分至少部分地从软包衣26层被吸收,例如与多元醇粉或干料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软包衣材料30和第二软包衣材料32中的至少一种经由高压喷嘴施加。使用高压喷嘴可提供在液滴尺寸和喷雾模式方面的可调整性,而不会牺牲所需的流量。在第二包衣材料32的施加时,液滴尺寸可能尤其重要。经由高压喷嘴的第二软包衣材料32的施加有助于加速扩展、结晶和干燥,以便实现干燥时间被最小化的连续施加。通过选择优化的液滴尺寸,第二软包衣材料32中的大量液体内容物能够在施加期间蒸发,使得高度饱和的第二糖浆与糖食芯部22接触并几乎立即结晶。在一个实施例中,经由高压施加进行施加的第二软包衣材料具有介于约0.1巴(bar)和10巴之间的雾化空气压力和介于约0.001和10巴压力之间的风扇空气压力。

在形成整个软包衣26之后,围绕糖食芯部22形成硬包衣28。硬包衣28的形成(也称为“凃饰(finishing)”)包含将一个或更多个第三包衣材料34的层施加到软包衣26上。第三包衣材料34的施加被配置成不仅形成平滑的均匀表面,而且还达到最终糖食的期望感官特性,例如嚼脆感、颜色和风味。在一个实施例中,硬包衣28的形成需要大约四小时。

在形成糖食的凃饰阶段期间,使用温度介于约20℃和约50℃之间的工艺空气来快速干燥第三糖浆。该工艺空气被配置成有助于通过蒸发从第三包衣材料34去除水分。通常,只有在糖食芯部22上存在一些残留的水分时才将工艺空气施加到糖食芯部22上以避免变形。第三糖浆中的水性胶体和阿拉伯树胶的量在选择工艺空气的温度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包衣材料34包含被配置成产生糖食20的所需外观的一种或更多种着色料。着色料通常应只包含在硬包衣28中,特别是包含在第三包衣材料34中,以避免在软包衣26形成期间着色料产生副作用。此外,在形成软包衣26之后,例如在初始形成硬包衣28之前或期间,可以将一种或更多种风味料施加到糖食芯部22的外部上。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到约5小时内生产出经包覆的嚼脆感糖食20。在一个实施例中,形成软包衣26所需时间少于形成硬包衣28所需时间的一半。与常规分批滚抛方法相比,本文所述的新方法使时间显著缩短。经由本文所述的一种方法,通过用软包衣26代替硬包衣28的一部分来实现时间的这种总体缩短。潜在的时间缩短特定于实际产品、使用的成分和所需的包衣量。然而,本发明人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常规分批滚抛包衣方法相比,可以缩短20%至40%的时间。

现在参考图4,示出了另一种用于快速包覆未经调理的糖食芯部22的系统和方法。在该实施例中,糖食芯部22在软包衣26的施加之前未被冷却或调理。与图3的系统相似,系统60通常包含在第一包衣工位62处围绕糖食芯部22形成软包衣26,并且在布置在第一包衣工位62下游的第二包衣工位64围绕软包衣26形成硬包衣28。如图所示,从进料器70将糖浆芯部22料流提供到斜槽72,该斜槽将进料器70连接到第一包衣工位62。在糖食芯部22制造期间,在将糖食例如经由成形工位成形,然后将其刻划并切割以形成多个单独的片或芯部22后,不发生任何的调理。在一些实施例中,糖食的成形还包含将糖食尺寸调整到所需厚度。因此,提供给第一滚筒包衣工位62的糖食芯部22处于正常处理温度下。

在图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一包衣工位62包含第一旋转滚筒74和第二旋转滚筒76。在包含第一软包衣材料30和第二软包衣材料32的实施例中,一个或更多个第一软包衣材料30的层可以在第一旋转滚筒74中围绕糖食芯部22的外部形成,并且一个或更多个第二软包衣材料32的层可以在第二旋转滚筒76中围绕第一软包衣材料30形成。尽管示出为在同一第一包衣工位62中施加,但是应当理解,包括用于施加第一软包衣材料30和第二软包衣材料32的单独包衣工位的系统40的构型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这些滚筒74、76可以经由任何已知的附接或锁定机构相对于彼此固定,该机构经由至滚筒的表面或支撑滚筒的结构的连接部将滚筒74、76附接。第一滚筒74限定第一滚筒容积,并且第二滚筒76限定第二滚筒容积42。第一滚筒容积和第二滚筒容积通过将第一滚筒74的端部插入向其入口逐渐变细的第二滚筒76的一部分而连通,从而允许糖食芯部从第一滚筒74流入第二滚筒76。第一滚筒74的端部插入第二滚筒76的入口中还会在第一滚筒74和第二滚筒76之间形成环形部分。

在图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二滚筒容积大于第一滚筒容积,例如经由第二滚筒76相对于第一滚筒74的较大直径和/或长度。因此,在将芯部22从第一滚筒74的入口运送到第二滚筒76的出口期间,芯部22在第二滚筒容积中的停留时间将比在第一滚筒容积中的停留时间更长。然而,其他构型,例如其中滚筒容积是均匀的或者第一滚筒容积大于第二滚筒容积的那些情形,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本文考虑了包衣工位,例如但不限于在美国专利申请no.14/119,935中进一步描述的那些,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在软包衣26的施加之后,可以将糖食芯部22收集例如在托盘中,并放置于如c所示意性示出的调理室中保持所需的时间段。调理室c具有受控的温度和湿度中的至少一者。通过将具有软包衣26的糖食芯部22定位在调理室c内保持所需的时间段,芯部22和软包衣26两者的硬度增加。在调理之后,糖食芯部22被提供到第二包衣工位64,在该工位将一个或更多个硬包衣材料34的层施加到软包衣26周围,形成硬包衣28。第二包衣工位64可具有与第一包衣工位62的构型相似的或不同的构型,如图4所示。

通过将软包衣26施加到未经调理的芯部22,第一包衣工位62的滚筒74、76中的至少一个的直径被设计为产生恰好足够的混合,以施加所需量的软包衣26。至少一个包衣滚筒的直径的这种减小导致当芯部22在其中旋转通过时对芯部的损坏更小。

将软包衣26施加到糖食芯部22的速率,或者更具体地讲,在软包衣26的施加期间实现的每小时增重百分比大约是常规滚抛工艺期间实现的每小时增重百分比的两倍。此外,由于硬包衣28可以通过与常规滚抛方法相似的方式施加,因此在将软包衣26施加到糖食芯部22期间实现的每小时增重百分比是在将硬包衣28施加到糖食芯部22期间实现的每小时增重百分比的约两倍。

还确定的是,通过所述快速包衣方法包覆的糖食20具有与常规硬滚抛包覆的糖食基本相似的质构、硬度和感官特性。如本文所述的包含软包衣26和硬包衣28的糖食20的硬度与使用常规滚抛方法形成的糖食的硬度相似。硬度被确定为施加到糖食20的外部表面的最大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00%穿透包衣时,经快速包覆的糖食具有经常规硬滚抛包覆的糖食的至少80%的硬度,该经常规硬滚抛包覆的糖食具有相似的或相同的包衣组合物和同样的总包衣厚度,其中硬度在制成经快速包覆的糖食的两天内进行测量。更具体地讲,据发现,在100%穿透包衣时,经快速包覆的糖食具有经常规硬滚抛包覆的糖食的至少90%的硬度,该经常规硬滚抛包覆的糖食具有同样的总包衣厚度,其中硬度在制成经快速包覆的糖食的两天内进行测量。

本文针对具有壳24的糖食20所描述的美学和硬度效果是出乎意料的,其中该壳总重量的约25%至45%由软包衣26形成,并且壳总重量的约55%至75%由硬包衣28形成。预期分层的包衣材料,特别是包含一种或更多种不同糖醇的包衣材料的分层会形成具有较不理想的感官性状的壳24,例如与常规硬包覆的糖食相比具有较少的嚼脆感或几乎没有嚼脆感的不期望的外部表面。然而,如本文所述的糖食20通常具有均匀光滑的外表面,该外表面与传统的硬滚抛糖食相比具有相似的或者甚至改善的硬度。

本说明书采用实例来公开本发明(包括最佳实施方式),并且还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制备和使用本发明。本发明的可取得专利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并且可包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想到的其他实例。这类其他实例如果具有并非不同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语言的结构要素,或者如果它们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语言无实质差异的等同结构要素,则认为它们落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所有引用的专利、专利申请和其他参考文献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然而,如果本申请中的某个术语与所并入的参考文献中的某个术语相矛盾或相抵触,则本申请中的该术语优先于所并入的参考文献中的该抵触术语。

本文公开的所有范围包括端点在内,并且端点是独立地可互相组合的。本文所公开的每个范围构成了对落入所公开的范围内的任何点或亚范围的公开。

在描述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尤其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上下文中)术语“一”、“一种”、“所述”以及相似指示物的使用应被理解为涵盖单数和复数含义两者,除非本文中另有说明或上下文明显抵触。此外,应进一步指出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不代表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程度,而是用于将一个要素与另一个要素区分。用于数量的修饰语“约”涵盖所陈述的量并且具有由上下文规定的含义(例如,它包含与特定的数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程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