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911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茶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茶叶做形炒制步骤的设备,具体为一种茶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茶具有更好的品相,常常会在传统工艺上增加做形工艺。使用炒干机为茶做形,使茶条索卷紧具有良好的品相。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由于在做形之前,茶已经经过杀青、揉捻以及初步烘干等工序,在做形这一步炒干做形时所需的问题有较为严格的控制,如若采用双锅曲毫设备进行做形,锅体的温度要控制在八十度,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在控制锅体温度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翻炒,要使锅内的茶叶都能均匀的受热。对于使用铁锅而言的双锅曲毫而言,很难保证锅体的每一处都在八十度左右,同时双锅曲毫设备的弧形炒板在翻炒茶叶时,由于翻炒弧度的限制,使锅内茶叶翻炒不够均匀。最终导致茶叶翻炒做形的过程中受热不均,影响了茶叶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茶叶在做形过程中茶叶翻炒的温度不宜控制,意在提供一种能用稳定的温度均匀翻炒茶叶的设备。

本发明提供基础方案是:茶叶加工设备,包括机架、炒锅、动力件、加热机构以及炒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炒锅驱动机构,炒锅、动力件、加热机构、炒板组件以及炒锅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机架上,炒板组件包括弧形的炒板与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连接动力件,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连接炒板,炒锅包括锅体、翻转板以及回收板,锅体竖向转动连接于机架上,锅体内开设有储液腔,储液腔设有进液阀,储液腔内填充有水,翻转板固定于锅体较高一侧,回收板固定于锅体较低一侧,炒锅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锅体的翻转座和气缸体,气缸体包括缸体与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安装于缸体内,活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翻转座上,缸体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与储液腔间连接有通气管,出气口设置于靠近翻转座一侧,加热机构包括弧形电磁加热板,弧形电磁加热板固定于机架上并位于锅体的下方,弧形电磁加热板的形状与锅体的锅底形状相适应。

机架提供支撑结构,动力件驱动炒板组件,加热机构加热炒锅,茶叶在炒锅和炒板的作用下做形,动力件持续的转动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曲柄,曲柄旋转的过程中带动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摇杆做往复摆动,摇杆往复摆动带动炒板往复摆动,弧形的炒板翻炒的过程中,锅体作为翻炒做形茶叶过程中容纳茶叶的主要容器,在锅体的储液腔中填充有水,液体的比热容通常比金属高,因此温度上升后较为稳定,同时液体的传热系数较低,所以当加热机构的加热不均匀时,不会立即传递到茶叶上,而是在经过水缓慢传递后慢慢的中和,因此锅体设置的储液腔配合水能为锅体提供更为稳定的炒茶温度;炒锅驱动机构的作用就是颠锅,使锅体能够旋转一定的幅度,气缸体的缸体连通储液腔,储液腔中的水在受热的过程中产生高压气体,储液腔的气压过高时,活塞杆会相对于缸体滑动,推动翻转转座,使锅体摆动,当活塞杆的伸长到一定程度时,出气口开启,缸体中高压气体排出,锅体的自重推动活塞杆回收,整个过程锅体完成一次摆动,摆动的锅体配合往复摆动炒板,能将锅体内的茶叶翻转得更为彻底。在摆动锅体的过程中,水在惯性作用下,不会随锅体剧烈摆动,始终在储液腔的底部,可以减轻摆动所需动力,活塞杆更容易伸出,此外也是由于水在储液腔的底部,所以弧形电磁加热板的发出的热量大部分能被水吸收,稳定了颠锅过程中锅体的温度;采用弧形电磁加热板能更稳定的输出热量。

工作原理:首先启动弧形电磁加热板,由弧形电磁加热板加热锅体靠外一侧,然后将热传递到储液腔的水中,再由水加热锅体靠内一侧,待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时,将茶叶倒入锅体中,启动动力件,动力件带动曲柄,曲柄带动摇杆,摇板摆动带动炒板往复摆动,摆动的炒板,反复推炒茶叶,储液腔中水加热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气压能够推动气缸体的活塞杆,活塞杆推动锅体,使炒锅的锅体摇动,配合推炒茶叶的炒板将锅体内的茶叶完全的颠起,颠起的茶叶冲到翻转板上,然后完成翻转,掉落到回收板上,当活塞杆在推动到一定位置时,开启出气口,排出定量的高压气体后,锅体在自重因素下推动活塞杆复位,在摆动锅体的过程中,水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不会随锅体摆动,减轻了活塞杆推动锅体所需动力。循环前述操作一段时间后,完成对茶叶的炒制做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1.由于储液腔和水的存在使得锅体炒制茶叶的温度容易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避免局部高温破坏茶叶品质。

2.摆动的锅体配合摆动炒板能够更为彻底的翻炒茶叶,使锅体内的茶叶能够被均匀的炒制。

3.电磁加热板能够稳定的供热,水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始终在导液腔的最底处,便于弧形电磁加热板加热,因此可以输出更为稳定的炒茶温度。

4.储液腔中多余的热量由气缸体转化成为推动锅体的动力,充分利用能量。

5.由于储液腔的水不会随锅体摆动,减轻了气缸体推动锅体所需的动力。

方案二:为基础方案的优选,锅体内设有通气腔。有益效果:要使水能够较为稳定的始终位于储液腔底部,就不能让水随锅体一起摆动,通气腔能使储液腔内部的气流能够循环,避免水在气压的作用下被锅体往复推动。

方案三:为方案二的优选,缸体的出气口设有安全挡板。有益效果:缸体的出气口喷出的气体为高温高压气体,设置安全挡板避免喷溅到使用者。

方案四:为方案三的优选,锅体外连接有铝块。有益效果:水、锅体以及空气长期接触会导致锅体氧化,在锅体外连接铝块,由于铝块的金属活性高,所以铝块与铁制的锅体连接后,氧化便会从铝块开始,从而避免铁制的锅体氧化。

方案五:为方案四的优选,炒板具有电热件。有益效果:炒板开始炒茶时温度较低,炒茶效果不佳,使用电热件将炒板预热能提供更为适宜的炒茶温度。

方案六:为方案五的优选,锅体的内壁靠近回收板的一侧设有推动凸起。有益效果:在锅体摆动时推动凸起能为茶叶提供更有效的推动,使茶叶更容易被翻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茶叶加工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倾斜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曲柄摇杆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00、炒板210、曲柄摇杆机构220、炒锅300、锅体310、翻转板311、回收板312、储液腔320、气缸体410、翻转座420、通气管430、弧形电磁加热板500。

如图1与图3所示的茶叶加工设备,包括机架100、炒锅300、发动机、加热机构、炒板组件以及炒锅驱动机构,炒锅300、发动机、加热机构、炒板组件以及炒锅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机架100上,炒板组件包括弧形的炒板210与曲柄摇杆机构220,曲柄摇杆机构220的曲柄连接发动机,曲柄摇杆机构220的摇杆连接炒板210,炒锅300包括锅体310、翻转板311以及回收板312,锅体310竖向转动连接于机架100上,锅体310内开设有储液腔320,储液腔320设有进液阀,储液腔320内填充有水,翻转板311固定于锅体310较高一侧,回收板312固定于锅体310较低一侧,炒锅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锅体310的翻转座420和气缸体410,气缸体410包括缸体与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安装于缸体内,活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翻转座420上,缸体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与储液腔320间连接有通气管430,出气口设置于靠近翻转座420一侧,加热机构包括弧形电磁加热板500,弧形电磁加热板500固定于机架100上并位于锅体310的下方,弧形电磁加热板500的形状与锅体310的锅底形状相适应。锅体310内设有通气腔。水为水。锅体310外连接有铝块。炒板210具有电热件。锅体310的内壁靠近回收板312的一侧设有推动凸起。

工作原理:首先启动弧形电磁加热板500,由弧形电磁加热板500加热锅体310靠外一侧,然后将热传递到储液腔320的水中,再由水加热锅体310靠内一侧,待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时,将茶叶倒入锅体310中,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带动曲柄,曲柄带动摇杆,摇板摆动带动炒板210往复摆动,摆动的炒板210,反复推炒茶叶,储液腔320中水加热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气压能够推动气缸体410的活塞杆,如图2所示,活塞杆推动锅体310,使炒锅300的锅体310摇动,配合推炒茶叶的炒板210将锅体310内的茶叶完全的颠起,颠起的茶叶冲到翻转板311上,然后完成翻转,掉落到回收板312上,当活塞杆在推动到一定位置时,开启出气口,排出高压气体后,锅体310在自重因素下推动活塞杆复位,在摆动锅体310的过程中,水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不会随锅体310摆动,减轻了活塞杆推动锅体310所需动力。循环前述操作一段时间后,完成对茶叶的炒制做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