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956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保健、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2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方式逐渐现代化,膳食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体力活动明显减少,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迅速增长,体重指数(bmi)在25.0~29.9的超重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30%,bmi≥30的肥胖病患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人群超重率、肥胖率较1997年分别增长了50%和近3倍。

肥胖者往往存在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糖耐量降低、血液粘度增大等异常情况,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谢综合症出现。研究证实,肥胖(尤其是以腰围增大为特征的中心性肥胖)及其引起的代谢综合症是影响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在经济不发达时期,我国曾把肥胖称为“发福”并作为富裕的象征。随着人们对肥胖及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逐渐加深,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普遍树立正确观念,开始关注自身健康,通过改变膳食结构、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矫正不良生活习惯等措施,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对肥胖及代谢综合症加以预防和控制。

茶作为一种传统保健饮品,具有调节中枢神经、消除身体疲劳、增强胃液分泌、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脂、燃脂减肥等功效。饮茶是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贡献,已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如何进一步增强茶的保健功能,并积极倡导饮茶的健康生活习惯,对肥胖及代谢综合症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健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该普洱茶通过添加中药或功能性食品原料,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和改善血液循环等药理作用,可作为普通人群的日常茶饮,尤其适合超重、肥胖、高血脂、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出现代谢综合症的人群饮用,帮助目标人群通过饮茶的健康生活习惯,改善肥胖及代谢综合症人群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保健普洱茶,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普洱茶15~30份、白毛银露梅3~6份、荷叶2~5份、青钱柳叶2~5份、三七茎叶1~3份。

所述重量份可以是g、kg、吨等重量单位,也可以是其倍数。

所述普洱茶为山茶科植物云南大叶种普洱茶camelliaassamica(mast.)chang的嫩叶,适宜季节经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干燥或不干燥等工艺制得的含水或不含水毛茶。

所述白毛银露梅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白毛银露梅potentillaglabralodd.var.mandshurica(maxim.)hand.-mazz的叶或花,适宜季节经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得的干品。

所述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的叶,适宜季节经采摘、切段、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得的干品。

所述青钱柳叶为胡桃科植物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s的叶,适宜季节经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得的干品。

所述三七茎叶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茎叶,三七采挖后,地上部分经切段、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得的干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保健普洱茶的制备方法,经过下列各步骤:

(1)按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备料:普洱茶15~30份、白毛银露梅3~6份、荷叶2~5份、青钱柳叶2~5份、三七茎叶1~3份;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

(2)按照常规普洱茶制作工艺进行自然堆渥发酵;

(3)将步骤(2)的发酵物料压饼或不压饼,经干燥达到水分含量为6~10%时,即得到保健普洱茶。

所述步骤(2)的自然堆渥发酵是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为20~25%,堆渥厚度为20~50cm,控制环境温度25~35℃、相对湿度60~75%,并保持通风或透气,发酵2~4个月,期间每半个月翻堆1次。

所述步骤(2)的自然堆渥发酵还添加菌种和/或辅料。

所述菌种是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went.或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中的一种或两种,菌种预先在查氏或pda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培养5~7d,按混合物料质量的0.5~1.0%取菌种液进行添加。

所述辅料是按混合物料质量的10~20%,喷洒质量浓度为10~15%白糖溶液或者质量浓度为5~10%的米粉浆。

所述步骤(3)的干燥是自然晾干或晒干,或以50~60℃热风烘干6~8h,或在0.06~0.08mpa、50~60℃条件下微波干燥3~4h。

本发明提供的保健普洱茶,可作为普通人群的日常茶饮,尤其适合超重、肥胖、高血脂、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出现代谢综合症的人群饮用,帮助目标人群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疾病症状,推荐用量为每天10~20g,以沸水冲泡后饮用,冲泡用量和次数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中医学认为,肥胖病机多为饮食过量、脾肾亏虚所致痰浊内生、水湿气滞、肝气不疏和瘀血阻滞,治疗则对症以健脾消食、祛痰化浊、清热利湿、疏肝泄胆和活血化瘀为主。

在本发明中,普洱茶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具有清热利水、消食醒神、生津止渴之功效,为君药。白毛银露梅性平,味酸,归肝、脾经,具有消暑清心、理气健胃、化浊降脂之功效;荷叶性平,味苦,归经归肝、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之功效,白毛银露梅与荷叶同为臣药,助君药清热化浊、生津止渴、消食健脾之功。三七茎叶性温,味辛,归肝、胃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之功效;青钱柳叶性平,味微苦、涩,具有健脾化湿、清热通腑、疏肝理气、滋阴补肾之功效,共为佐药。方中四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化浊利湿、疏肝理气和活血化瘀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代谢综合症的始发因素是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糖脂代谢紊乱,最初表现为肥胖、高血脂,若不加以控制,则进一步发展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或高尿酸血症,成为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肾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

普洱茶富含茶多酚、咖啡因、单宁酸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降低血脂和减肥作用;白毛银露梅含有多种有机酸、黄酮类成分和三萜类化合物,具有理气、促消化、降血脂功能;荷叶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显著减肥功能;三七茎叶主要含有三七茎叶皂苷,具有降低血液粘度、降血脂和降血压作用;青钱柳叶含有香豆素、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将5种不同功能的原料进行组方,共同发挥减肥、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作用,对肥胖及代谢综合症的预防和控制具有较好效果。

本发明具备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配方设计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充分研究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辩证施治,对症治疗;同时,参考现代药理学和化学研究成果,保证配料物质基础明确和配方科学合理。

(2)茶为我国传统饮品,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容易被广大消费者和目标人群所接受,也能较好地融入个人的日常生活,帮助肥胖及代谢综合症人群更好地改变生活方式,加强对肥胖及代谢综合症的预防和控制。

(3)配方中5个主要原料均为植物的茎、叶、花等部位,采收后按照茶生产工艺进行适当处理,后续只需按照常规的普洱茶发酵工艺方法处理,保证了制备过程中加工工艺的可行性。

(4)因配方中功能性原料为植物来源,大多较苦、涩或带有其它不适气味,如果直接拼凑后饮用,可接受度不高。本发明采用普洱茶发酵工艺,对拼凑后含中药普洱茶进行发酵处理,可降解部分酸、涩、苦的物质,饮用口感可大幅度改善,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5)本发明制备普洱茶的过程中,在堆渥发酵时,还可以选择性地添加合适菌种或辅料,用以加速发酵过程,同时能够改善香气、增加风味或增强产品的保健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称取干燥的普洱茶15kg、白毛银露梅3kg、荷叶2kg、青钱柳叶2kg、三七茎叶1kg,混合均匀;

(2)洒水5kg,混合均匀,堆渥20cm,在温度25~30℃、相对湿度60~65%并透气的室内,自然发酵3个月,期间每半个月翻堆1次;

(3)经发酵的普洱茶,在357g模具上压制成饼,55℃鼓风干燥8h,使成品水分≤8.0%,即可。

实施例2

(1)称取经杀青、揉捻后的含水普洱茶60kg、以及经杀青、揉捻、干燥后的白毛银露梅6kg、荷叶4kg、青钱柳叶4kg、三七茎叶2kg,混合均匀;

(2)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为20%,在温度25~30℃、相对湿度60~65%并通风的室内,堆渥厚度50cm,自然发酵3个月,期间每半个月翻堆1次;

(3)经发酵的普洱茶,在100g模具上压制成饼,60℃鼓风干燥6h,使成品水分≤8.0%,即可。

实施例3

(1)称取经杀青、揉捻后的含水普洱茶20kg、以及经杀青、揉捻、干燥后的白毛银露梅5kg、荷叶3kg、青钱柳叶5kg、三七茎叶2kg,混合均匀;

(2)喷洒质量浓度为10%白糖溶液4kg,混合均匀,室内堆渥,厚度30cm,通过空调送风和加速器加湿,控制温度30~35℃、相对湿度70~75%,发酵2个月,期间每半个月翻堆1次;

(3)经发酵的普洱茶,在200g模具上压制成砖,50℃鼓风干燥8h,使成品水分≤8.0%,即可。

实施例4

(1)称取不含水的普洱茶15kg、白毛银露梅6kg、荷叶3kg、青钱柳叶5kg、三七茎叶3kg,混合均匀;

(2)按混合物料质量的15%,喷洒质量浓度为5%的米粉浆在步骤(1)物料上,混合均匀,堆渥厚度20cm,25~30℃并有一定通风条件的室内,通过加湿器控制相对湿度70~75%,发酵2个月,期间每半个月翻堆1次;

(3)经发酵的普洱茶,自然晾干,使成品水分≤10%,即可。

实施例5

(1)称取不含水的普洱茶15kg、白毛银露梅3kg、荷叶2kg、青钱柳叶5kg、三七茎叶2kg,混合均匀;

(2)按混合物料质量的20%,喷洒质量浓度为15%白糖溶液,加入预先在pda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培养7d的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went.,按混合物料质量的0.5%取菌种液,混合均匀,洒在步骤(1)的物料上,混合均匀,堆渥厚度25cm,温度25~30℃、相对湿度60~65%,发酵2个月,期间每半个月翻堆1次;

(3)经发酵的普洱茶,自然晾干,使成品水分≤10%,即可。

实施例6

(1)称取经杀青、揉捻后的含水普洱茶30kg、以及经杀青、揉捻、干燥后的白毛银露梅6kg、荷叶5kg、青钱柳叶5kg、三七茎叶3kg,混合均匀;

(2)按混合物料质量的20%,喷洒质量浓度为10%的米粉浆,冷却,加入预先在查氏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培养5d的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went.,按混合物料质量的0.7%取菌种液,混合均匀,洒在步骤(1)的物料上,混合均匀,堆渥厚度30cm,室内温度25~30℃,通过加速器控制相对湿度70~75%,发酵2个月,期间每半个月翻堆1次;

(3)经发酵的普洱茶,在357g模具上压制成饼,阳光下晒干,使成品水分≤8.0%,即可。

实施例7

(1)称取经杀青、揉捻后的含水普洱茶25kg、以及经杀青、揉捻、干燥后的白毛银露梅5kg、荷叶4kg、青钱柳叶4kg、三七茎叶2kg,混合均匀;

(2)按混合物料质量的18%,喷洒质量浓度为12%白糖溶液,加入预先在查氏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的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按混合物料质量的1.0%取菌种液,充分分散,均匀洒在步骤(1)的物料上,混合均匀,堆渥厚度20cm,通过空调控制环境温度25~30℃、相对湿度65~70%,发酵2个月,期间每半个月翻堆1次;

(3)经发酵的普洱茶,在200g模具上压制成砖,阳光下晒干,使成品水分≤8.0%,即可。

实施例8

(1)称取经杀青、揉捻后的含水普洱茶20kg、白毛银露梅3kg、荷叶2kg、青钱柳叶5kg、三七茎叶2kg,混合均匀;

(2)自然堆渥,厚度25cm,通过换热器和加速器控制温度30~35℃、相对湿度70~75%,发酵4个月,期间每半个月翻堆1次;

(3)经发酵的普洱茶,0.06mpa、60℃微波干燥4h,使成品水分≤6.0%,即可。

实施例9

(1)称取不含水的普洱茶30kg、白毛银露梅3kg、荷叶3kg、青钱柳叶3kg、三七茎叶3kg,混合均匀;

(2)按混合物料质量的12%,喷洒质量浓度为8%的米粉浆,加入预先在pda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培养7d的红曲霉菌种液和黑曲霉菌种液,按混合物料质量的0.8%取两种菌种液,充分分散,均匀洒在步骤(1)的物料上,混合均匀,堆渥厚度40cm,温度25~30℃、相对湿度60~65%,发酵3个月,期间每半个月翻堆1次;

(3)经发酵的普洱茶,在100g模具上压制成饼,0.08mpa、50℃微波干燥3h,使成品水分≤6.0%,即可。

应用实例1

取实施例2制备的保健普洱茶,随机选取普洱茶爱好者40人,参与品尝试验。样品分发后,按照个人日常饮茶习惯饮用,及时记录真实品尝感受,根据反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品尝试验反馈结果,参与统计的40人中,认为本发明制备的样品口感好、很愿意接受的品尝者5人,占总例数的12.50%;认为口感一般、愿意接受的品尝者21人,占总例数的52.50%,其中,主要反映样品中药气味较重12人,反映样品偏苦3人、偏涩6人;认为口感不好,但愿意接受的品尝者11人,占总例数的27.50%,其中,主要反映样品中药气味过浓6人,反映样品偏苦2人、偏涩3人;口感不好,无法接受的品尝者3人,占总例数的7.50%,主要反映问题为样品的气味和苦味,见表1。

鉴于品尝试验参与者的主观因素影响,以及本发明目标人群定位,愿意接受即可判定为口感通过,参与统计的40例中,口感通过37例,可接受率92.5%。

表1品尝结果统计表

应用实例2

取实施例2制备的保健普洱茶,选取18~65岁、有代谢综合症表征,并且有饮茶习惯或愿意接受的受试者15人,其中,男性11人,女性4人,参与效果试验。样品推荐量为10~20g/天,以沸水冲泡后饮用,冲泡次数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一般建议冲泡至颜色明显变浅、基本无味后再行更换新茶。试验期间不改变原有生活习惯,或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试验时间30~60天,试验前后检测相关指标,并观察身体状况变化。

参加试验的15人,饮用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样品30~60天,自觉身体状况明显改善者9人,有一定改善者5人,变化不明显者1人,总有效率93.33%;参加试验的15人中,未出现与本品有关的不良反应情况。典型病例如下:

武某,男,39岁,身高168cm,体重84kg,空腹血糖7.19mmol/l,tc6.27mmol/l,tg3.32mmol/l,ldl-c4.54mmol/l,其余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主诉多汗、燥热和乏力;试验60天后,体重79kg,空腹血糖5.88mmol/l,tc5.59mmol/l,tg3.26mmol/l,ldl-c3.71mmol/l,出汗量减少,燥热和乏力症状明显改善。

邓某,男,36岁,身高165cm,体重78kg,tc5.54mmol/l,ldl-c4.09mmol/l,其余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主诉头晕,每月发作2次左右;试验45天后,体重77kg,tc4.61mmol/l,ldl-c3.42mmol/l,起初半个月头晕发作1次,之后没有发作。

郭某,男,46岁,身高175cm,体重80kg,血压146/103mmhg,tc6.92mmol/l,其余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主诉头晕每周发作1次,眼部有压迫感;试验30天后,体重77kg,血压142/88mmhg,tc6.25mmol/l,头晕次数明显减少,眼部压迫感减轻。

黄某,女,55岁,身高158cm,体重62kg,腰围97cm,空腹血糖7.90mmol/l,tc6.85mmol/l,ldl-c5.51mmol/l,其余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试验45天后,体重59kg,腰围95cm,空腹血糖7.03mmol/l,tc6.17mmol/l,ldl-c4.53mmol/l。

秦某,男,59岁,身高160cm,体重56kg,有脑梗病史,维持药物治疗,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主诉四肢无力、心烦气躁;试验30天后,情绪趋于平稳,思维反应能力改善,四肢力量明显增强。

方某,男,49岁,身高170cm,体重90kg,空腹血糖8.91mmol/l,tc6.68mmol/l,tg4.14mmol/l,ldl-c4.95mmol/l,其余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试验60天后,体重84kg,空腹血糖7.84mmol/l,tc5.89mmol/l,tg2.83mmol/l,ldl-c4.18mmol/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