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941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健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健茶。



背景技术: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在甘肃、宁夏、山东、河北、沈阳也均有分布。文冠果适应性极强,抗寒、抗旱、耐贫瘠能力强。近年来,文冠果被作为特种经济作物被广泛研究,早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果仁油脂、果壳甾醇、脂肪酸等。因为文冠果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有文献报道可利用文冠果果仁中油脂制备生物柴油,以降低现阶段全球性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现象。

我国的文冠果资源丰富,有关文冠果叶的药理成分也被大量报道,研究发现文冠果叶、文冠果花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作用,而且对于肝功能衰弱、失眠、便秘等疾病同样具有良好的缓解防治功效。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开发一种安全无污染的文冠水仙茶作为保健饮品,以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缓解相关人群的病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健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保健茶,采用文冠果叶、文冠果花、芦苇叶、红枣和糯米为原料,所述原料各组分所占的重量份数分别为:新鲜文冠果叶760—820份、新鲜文冠果花20—40份、干芦苇叶20—40份、干红枣8—20份、糯米100—140份。

进一步,所述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青制备:采摘鲜嫩的文冠果叶、文冠果花作为茶青,按照配方比例称重后分拣、清洗,以5—10cm的厚度均匀摊置于凉棚内,约1.0—2.0小时翻一次,重复该操作至所述茶青柔软不碎时备用;

(2)蒸煮:按照配方准确称取所述红枣、糯米,清洗干净并混合均匀,采用所述芦苇叶包裹后置于盛有70%水的容器中,随后移置于蒸笼中蒸煮,保持蒸煮温度为90—100℃,时间为2.0—3.0小时;

(3)杀青:蒸煮结束后,打开笼盖,将制备好的所述茶青覆盖于上方,加盖杀青,保持杀青温度为90—100℃,时间为2.0—3.0小时;

(4)烘干:杀青完成后,将产物中的红枣、芦苇叶、糯米去除,将剩余产物移入滚筒烘干机中,在60—80℃下持续干燥0.5—1.0小时;

(5)包装:烘干后,真空包装储存。

一种保健茶,采用文冠果叶、文冠果花、芦苇叶、红枣、糯米、甜叶菊原料,所述各组分所占的重量份数分别为:新鲜文冠果叶510—570份、新鲜文冠果花20—40份、干芦苇叶20—40份、干红枣8—20份、糯米100—140份、新鲜甜叶菊200—250份。

进一步,所述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青制备:采摘鲜嫩的文冠果叶、文冠果花作为茶青,分拣、清洗后按照配方比例称重后,以5—10cm的厚度均匀摊置于凉棚内,约1.0—2.0小时翻一次,重复该操作至所述茶青柔软不碎时备用;

(2)蒸煮:按照配方准确称取所述红枣、糯米,清洗干净并混合均匀,采用所述芦苇叶包裹后置于盛有70%水的容器中,随后移置于蒸笼中蒸煮,保持蒸煮温度为90—100℃,时间为2.0—3.0小时;

(3)杀青:蒸煮结束后,打开笼盖,将制备好的所述茶青覆盖于上方,加盖杀青,保持杀青温度为90—100℃,时间为2.0—3.0小时;

(4)接种:将所得全部产物与所述甜叶菊混合均匀并揉搓0.5—1.0小时,使甜叶菊的甜味接种到茶青上;

(5)烘干:接种完成后,将产物中的红枣、芦苇叶、糯米和甜叶菊去除,将剩余产物移入滚筒烘干机中,在60—80℃下持续干燥0.5—1.0小时;

(6)包装:烘干后,真空包装储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文冠果叶、文冠果花为茶青,并选择添加红枣、糯米、芦苇叶及甜叶菊为辅料,经茶青制备、蒸煮、杀青、烘干、包装等步骤处理得到一种保健茶,能够有效保持文冠果叶、文冠果花等原料的营养成分,与同类产品相比,不仅具有独特的香甜宜人的口感,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极好的保健珍品。

(2)本发明作为一种医疗保健饮品,能够广泛适用于广大消费者,尤其适用于患有慢性肝炎、肝火旺盛、血管硬化、失眠、便秘等疾病以及三高人群,能够有效提高睡眠质量、清理血液垃圾、平息肝火、通便等,缓解病痛的功效。

(3)本发明采用纯天然物质作为原材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安全无污染,符合消费者当前的消费观念和饮食理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及其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保健茶的制备

(1)茶青制备:采摘鲜嫩的文冠果叶76kg、文冠果花2kg作为茶青,分拣、清洗后按照配方比例称重后,以5cm的厚度均匀摊置于凉棚内,约1.0小时翻一次,重复该操作至所述茶青柔软不碎时备用;

(2)蒸煮:按照配方准确称取0.8kg红枣、10kg糯米,清洗干净并混合均匀后,采用3kg芦苇叶包裹后置于盛有70%水的容器中,随后移置于蒸笼中蒸煮,保持蒸煮温度为90℃,时间为2.0小时;

(3)杀青:蒸煮结束后,打开笼盖,将所述茶青覆盖于上方,加盖杀青,保持杀青温度为90℃,时间为2.0小时;

(4)烘干:杀青完成后,将产物中的红枣、芦苇叶、糯米去除,将剩余产物移入滚筒烘干机中,在60℃下持续干燥0.5小时;

(5)包装:烘干后,真空包装储存。

实施例2:一种保健茶的制备

(1)茶青制备:采摘鲜嫩的文冠果叶79kg、文冠果花3kg作为茶青,分拣、清洗后按照配方比例称重后,以7.5cm的厚度均匀摊置于凉棚内,约1.5小时翻一次,重复该操作至所述茶青柔软不碎时备用;

(2)蒸煮:按照配方准确称取1.4kg红枣、12kg糯米,清洗干净并混合均匀,采用3kg芦苇叶包裹后置于盛有70%水的容器中,随后移置于蒸笼中蒸煮,保持蒸煮温度为95℃,时间为2.5小时;

(3)杀青:蒸煮结束后,打开笼盖,将所述茶青覆盖于上方,加盖杀青,保持杀青温度为95℃,时间为2.5小时;

(4)烘干:杀青完成后,将产物中的红枣、芦苇叶、糯米去除,将剩余产物移入滚筒烘干机中,在70℃下持续干燥0.75小时;

(5)包装:烘干后,真空包装储存。

实施例3:一种保健茶的制备

(1)茶青制备:采摘鲜嫩的文冠果叶82kg、文冠果花4kg作为茶青,分拣、清洗后按照配方比例称重后,以10cm的厚度均匀摊置于凉棚内,约2.0小时翻一次,重复该操作至所述茶青柔软不碎时备用;

(2)蒸煮:按照配方准确称取2kg红枣、14kg糯米,清洗干净并混合均匀,采用3kg芦苇叶包裹后置于盛有70%水的容器中,随后移置于蒸笼中蒸煮,保持蒸煮温度为100℃,时间为3.0小时;

(3)杀青:蒸煮结束后,打开笼盖,将所述茶青覆盖于上方,加盖杀青,保持杀青温度为100℃,时间为3.0小时;

(4)烘干:杀青完成后,将产物中的红枣、芦苇叶、糯米去除,将剩余产物移入滚筒烘干机中,在80℃下持续干燥1.0小时;

(5)包装:烘干后,真空包装储存。

实施例4:一种保健茶的制备

(1)茶青制备:采摘鲜嫩的文冠果叶51kg、文冠果花2kg作为茶青,分拣、清洗后按照配方比例称重,以5cm的厚度均匀摊置于凉棚内,约1.0小时翻一次,重复该操作至所述茶青柔软不碎时备用;

(2)蒸煮:按照配方准确称取0.8kg红枣、10kg糯米,清洗干净并混合均匀,采用所2kg芦苇叶包裹后置于盛有70%水的容器中,随后移置于蒸笼中蒸煮,保持蒸煮温度为90℃,时间为2.0小时;

(3)杀青蒸煮结束后,打开笼盖,将所述茶青覆盖于上方,加盖杀青,保持杀青温度为90℃,时间为2.0小时;

(4)接种:将所得产物与20kg甜叶菊混合均匀并揉搓,直到甜叶菊的甜味接种到茶青上为止;

(5)烘干:接种完成后,将产物中的红枣、芦苇叶、糯米和甜叶菊去除,将剩余产物移入滚筒烘干机中,在60℃下持续干燥0.5小时;

(6)包装:烘干后,真空包装储存。

实施例5:一种保健茶的制备

(1)茶青制备:采摘鲜嫩的文冠果叶54kg、文冠果花3kg作为茶青,分拣、清洗后按照配方比例称重,以7.5cm的厚度均匀摊置于凉棚内,约1.5小时翻一次,重复该操作至所述茶青柔软不碎时备用;

(2)蒸煮:按照配方准确称取1.4kg红枣、10kg糯米,清洗干净并混合均匀,采用所2kg芦苇叶包裹后置于盛有70%水的容器中,随后移置于蒸笼中蒸煮,保持蒸煮温度为95℃,时间为2.5小时;

(3)杀青:蒸煮结束后,打开笼盖,将所述茶青覆盖于上方,加盖杀青,保持杀青温度为95℃,时间为2.5小时;

(4)接种:将所得产物与22.5kg甜叶菊混合均匀并揉搓,直到甜叶菊的甜味接种到茶青上为止;

(5)烘干:接种完成后,将产物中的红枣、芦苇叶、糯米和甜叶菊去除,将剩余产物移入滚筒烘干机中,在70℃下持续干燥0.75小时;

(6)包装:烘干后,真空包装储存。

实施例6:一种保健茶的制备

(1)茶青制备:采摘鲜嫩的文冠果叶57kg、文冠果花4kg作为茶青,分拣、清洗后按照配方比例称重,以10cm的厚度均匀摊置于凉棚内,约2.0小时翻一次,重复该操作至所述茶青柔软不碎时备用;

(2)蒸煮:按照配方准确称取2kg红枣、14kg糯米,清洗干净并混合均匀,采用4kg芦苇叶包裹后置于盛有70%水的容器中,随后移置于蒸笼中蒸煮,保持蒸煮温度为100℃,时间为3.0小时;

(3)杀青:蒸煮结束后,打开笼盖,将所述茶青覆盖于上方,加盖杀青,保持杀青温度为100℃,时间为3.0小时;

(4)接种:将所得产物与25kg甜叶菊混合均匀并揉搓,直到甜叶菊的甜味接种到茶青上为止;

(5)烘干:接种完成后,将产物中的红枣、芦苇叶、糯米和甜叶菊去除,将剩余产物移入滚筒烘干机中,在80℃下持续干燥1.0小时;

(6)包装:烘干后,真空包装储存。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