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9164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仔猪饲料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仔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仔猪断奶期间,其食料由液体母乳变为谷物性固体饲料,这种变化很容易导致仔猪因营养性应激而发生腹泻。谷物性固定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越高,仔猪腹泻率明显升高。公开号为cn101455279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乳猪低蛋白日粮及其使用方法,该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在17-18%,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以缓解饲料对仔猪产生的营养应激。但是通过降低饲料蛋白的方式降低仔猪腹泻率,容易导致因营养不良造成的仔猪生长的停滞,情况严重时还会产生僵猪,甚至造成仔猪死亡。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仔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为仔猪断奶期间提供足够营养的同时降低仔猪腹泻率。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仔猪饲料,包括以下以重量份数表示的组分:玉米610-625份;玉米ddgs45-55份;小麦麸49-53份;小麦次粉55-64份;豆粕95-105份;去皮豆粕55-60份;石粉5-15份;磷酸氢钙4-10份;大豆油8-12份;大豆料20-30份;核心料13-20份。进一步地,核心料包括以下以重量份数表示的组分:板蓝根2-5份;丹参4-6份;丁酸梭菌(109个/克)3-4份;血根碱4-5份。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玉米作为仔猪饲料的主料,玉米ddgs蛋白质含量可达26%,可为仔猪提供蛋白质。小麦麸和小麦次粉中含有较多粗蛋白以及粗纤维,为仔猪提供蛋白质的同时促进仔猪消化吸收。豆粕和去皮豆粕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提供优质蛋白,而去皮豆粕中油脂含量较低,由于其分离出部分豆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更高。石粉和磷酸氢钙则可以为仔猪提供足够的钙,以免猪生长过快而缺钙。板蓝根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同时血根碱也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可以与板蓝根、丁酸梭菌协同将仔猪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控制在较低的含量。板蓝根和丹参还具有保肝的功能,预防后期由于饲料蛋白含量高,辅助肝脏代谢,防止肝脏因代谢负担过重而发生肝功能障碍。优选地,一种仔猪饲料,包括以下以重量份数表示的组分:玉米614份;玉米ddgs50份;小麦麸50份;小麦次粉60份;豆粕99份;去皮豆粕58份;石粉10份;磷酸氢钙7份;大豆油10份;大豆料26份;板蓝根3份;丹参5份;丁酸梭菌(109个/克)3份;血根碱4份。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经过多次实验验证,使用该配比制得的仔猪饲料既可以为仔猪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同时又可以减少仔猪腹泻。进一步地,大豆料包括膨化大豆料和发酵膨化大豆料,其重量比为1: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膨化大豆料保留了大豆本身的营养物质,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大部分病菌被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膨化大豆料经过发酵之后表面形成很多有益菌,膨化大豆料和发酵膨化大豆料配合仔猪更容易吸收。进一步地,一种制备仔猪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膨化大豆料经发酵制备发酵膨化大豆料;步骤二:玉米、玉米ddgs、小麦麸、小麦次粉、豆粕、去皮豆粕经过超微粉碎机粉碎,经过200μm的筛网过筛制得预混料;步骤三:石粉、磷酸氢钙、膨化大豆料、丹参、板蓝根和血根碱在低温粉碎机中粉碎成粒径为1-2mm的混合料;步骤四:发酵膨化大豆料和丁酸梭菌经过冷冻干燥之后研磨成粒径为0.5-1mm的混合菌料,研磨温度低于5℃,混合菌料在-4℃冷藏备用;步骤五:在低温搅拌器中加入预混料和混合料,并且倒入大豆油搅拌制得饲料主料;步骤六:喂食仔猪时,将饲料主料与混合菌料搅拌均匀制得仔猪饲料。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大豆料分为膨化大豆料和发酵膨化大豆料,发酵膨化大豆料由膨化大豆料发酵制得。玉米、玉米ddgs、小麦麸、小麦次粉、豆粕、去皮豆粕经过低温粉碎形成1-2mm的混合料,以避免温度过高破坏这些物料中的营养成分。发酵膨化大豆料和丁酸梭菌都均由发酵制得,为了保证其保留活性,配制好之后低温保存。使用时,再与饲料主料混合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优选地,发酵膨化大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mrs液体培养基培养植物乳杆菌,在37℃恒温培养18h,使用无菌水调节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2×108cfu/ml;s2、植物乳杆菌以2%的接种量接种于膨化大豆料中,调节ph为6,并放置在37℃的恒温培养箱中发酵48h制得发酵料;s3、将发酵料与魔芋多糖在300转/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混合制得发酵膨化大豆料,温度控制在5℃以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发酵膨化大豆料由膨化大豆料经过接种植物乳杆菌制得。首先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可以进一步稳定并且更加优化。接种之后进行对膨化大豆料进行发酵,之后在发酵料外部包覆魔芋多糖,魔芋多糖呈三维交联网络状结构,其包覆在发酵料外部,可以保护发酵料的活性。并且在后期该发酵料低温保存,使用时,与饲料主料拌和喂食仔猪,魔芋多糖可以保护发酵料直达肠道,吸收更好。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饲料中加入板蓝根、丹参、丁酸梭菌(109个/克)和血根碱核心料,促进仔猪消化吸收,同时具有护肝功能,增加肝脏代谢功能。2、大豆料选用膨化大豆料和发酵膨化大豆料两种组分混合制得,膨化大豆料经过膨化之后本身营养物质丰富,可以为仔猪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而经发酵之后的膨化大豆料,其表明发酵形成的有益菌可进一步促进仔猪消化。3、发酵膨化大豆料使用植物杆菌发酵,并且经过魔芋多糖包覆,保留膨化大豆料经发酵之后表面形成的有益菌种;仔猪在食用时可以直接到达肠道,更容易吸收。附图说明图1为仔猪饲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所有原料除发酵膨化大豆料之外均为市售。实施例一:一种制备仔猪饲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以膨化大豆料为原料,经发酵之后制得发酵膨化大豆料,具体过程如下:s1、使用mrs液体培养基培养植物乳杆菌,在37℃恒温培养18h,使用无菌水调节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2×108cfu/ml,mrs液体培养基配方包括:葡萄糖2%、蛋白胨4%、酵母膏0.5%,ph=6;s2、植物乳杆菌以2%的接种量接种于膨化大豆料中,调节ph为6,并放置在37℃的恒温培养箱中发酵48h制得发酵料;s3、将发酵料与10kg魔芋多糖在300转/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混合制得发酵膨化大豆料,温度控制在5℃以下。步骤二:614kg玉米、50kg玉米ddgs、50kg小麦麸、60kg小麦次粉、99kg豆粕、58kg去皮豆粕经过超微粉碎机粉碎,经过200μm的筛网过筛制得预混料。步骤三:10kg石粉、7kg磷酸氢钙、13kg膨化大豆料、5kg丹参、3kg板蓝根和4kg血根碱在低温粉碎机中粉碎成粒径为1-2mm的混合料,温度保持在5℃以下。步骤四:13kg发酵膨化大豆料和3kg丁酸梭菌经过冷冻干燥之后研磨成粒径为0.5-1mm的混合菌料,研磨温度低于5℃,混合菌料在-4℃冷藏备用。步骤五:在低温搅拌器中加入由步骤二制得的预混料和由步骤三制得的混合料,并且倒入10kg大豆油搅拌制得饲料主料。步骤六:喂食仔猪时,将步骤五制得的饲料主料与步骤四制得的混合菌料搅拌均匀制得仔猪饲料。其它各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组分的配比不同,同时购买市售仔猪饲料作为对照组,具体如表1所示。表1各实施例的组分以及配比从北京种猪场选取体重在25kg左右的仔猪120头喂食30天,随机分为8组,每组15头,组间公母比例相同。其中选取七组分别食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的饲料,另外一组食用市售仔猪饲料饲喂。对仔猪喂食一个月,实验采用自由采食、饮水,试验猪舍温度、湿度、光照按试验场常规确定,防疫制度依试验场常规操作。每天记录各组的采食量,观察记录试验猪的状态,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并做好记录。测定指标:测定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和病死率的测定;每天仔细观察仔猪健康状况,记录仔猪腹泻次数,计算仔猪腹泻率和病死率:料重比=消耗标准饲料量/同期增重腹泻率/%=试验期腹泻仔猪头次÷(试验猪头数×试验天数)×100%病死率/%=试验期病死头数/试验总头数×100%具体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各实施例以及对照组中仔猪饲喂结果由表1和表2的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各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仔猪饲料均可以为断奶的仔猪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以及其它必须的营养物质,并且大大减少了仔猪因营养性应激而发生的腹泻。在营养补充的过程中,加入的核心料又可以辅助仔猪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使仔猪代谢正常。添加膨化大豆可降低日粮中豆粕含量明显减少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和蛋白抗原对仔猪生长影响,减轻仔猪从母乳到饲料过度应激,并且经过植物乳杆菌发酵后的膨化大豆饲料对抑制腹泻的效果非常好。对比例:对比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具体如表3所示。表3各对比例中的组分含量与实施例的方法相同,将各对比例制得的饲料喂食仔猪,其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表4各对比例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对比例一对比例二对比例三对比例四对比例五日增重(g/头)450403447453462料重比1.51.21.652.11.89腹泻率(%)14.416.71617.517.8病死率(%)00000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若大豆料全部使用膨化大豆料时,仔猪腹泻率提高,可能仔猪断奶期间,消化系统还尚未发育完全,消化能力比较低,对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粕等饲料组分均比较敏感,容易导致仔猪肠道过敏,消化吸收能力差,腹泻率增大。若大豆料都使用发酵膨化大豆料时,可能营养物质补充不足,而且发酵膨化大豆加入量较大,导致仔猪腹泻率增大。血根碱可以抑制氨基酸脱羧酶活性,提高蛋白质留存率,并且可以有效缓解断奶仔猪对蛋白质的应激作用,降低仔猪腹泻率。丁酸梭菌和发酵膨化大豆料结合,可以促进仔猪的消化吸收,增大仔猪对蛋白质的消化量,为仔猪补充足够营养物质,并且可以有效缓解仔猪腹泻。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