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滇红窖红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一种广受好评的茶种,其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法制作的红茶口感、汤色、味浓程度都存在极大的差异,亦或者携带着某种特色。考虑到市场中大多数红茶汤色不佳、香气不浓等情况,以及消费者品尝喜好新鲜感和特殊性,在红茶制作方式上进行自主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滇红窖红制作方法,采用不同的红茶制作方式,生产出极具特色的产品,广受消费者,市场前景良好。
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滇红窖红制作方法,包括基地采摘、基地萎凋、基地揉捻、基地发酵、干燥、包装六个步骤,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配置营养土:先旋转有机土壤消毒和火烧处理后,储存三个月以上,接着将粉碎的麦秆、杂草、骨粉、土壤、有机发酵剂按重量比为1:2:0.5:10:0.03的比例充分混合,进行捂堆发酵,发酵时间为60d。营养土经过充分消毒,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和矿物质。
(2)基地采摘:采茶的工人采鲜叶的时候用竹篮子背,采摘一牙一叶和一牙二叶两种标准的鲜叶,采茶的时间为每年4月1日~10日,采摘当天天气必须晴朗,每天的采摘时间为上午8点~12点;
(3)基地萎凋:采摘好的茶叶用大簸箕在基地萎凋,萎凋时间为12点~16点,萎凋期间每隔0.5h用手工在簸箕上翻凉一次,直到鲜叶秆软、叶软,用手把鲜叶捏拢时,秆和叶成团不会散开的程度;
(4)基地揉捻:把萎凋好的茶叶放在小簸箕上回软0.5-1h,用手工开始揉捻,揉捻时间为1.5h,直到茶叶揉熟没有生茶味、条索形状撑开即可;
(5)基地发酵:
a.刨制土坑:在背阴地面上特制一个土坑,土坑深0.8m、宽1m、长1m,土坑边用0.8m长的龙竹破块后嵌入四周;龙竹能稳固坑边,还可吸收任何异味,保持茶叶的原味。
b.茶叶预处理:将少量的生石灰粉与山泉水混合反应,选取上清液备用,上清液的熟石灰浓度小于0.001g/ml,准备一块1m*1m的生白布放入选取的上清液中浸泡1-2min后,将生白布拿出来拧干,再把布块抖开放入小簸箕,最后将手工揉捻好的茶叶放入生白布中包好;
采用少量的生石灰粉兑山泉水形成很清淡、不浓的消毒液,只是用于生白布袋的侵泡消毒,布袋潮湿后,使发酵的毛茶有一定的水份,对茶叶的味道、品质没有任何影响。
c.发酵准备:先在土坑的底层铺垫0.4m厚的营养土层,然后在营养土层上面放上水冬瓜树枝烧成的木炭层,再在木炭层上垫上0.9m宽、0.9m长的篾笆,接着把包好的茶叶放在篾笆上,再铺上用消过毒的树叶层,最后用消过毒的草席盖好;
茶叶能吸收土壤中含有的所有矿物质和营养成分,通过晚上的露水、月光和白天的阳光、温度,所有原生态的、大自然的精华能吸收到茶叶中。底层铺垫营养土是为了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草席是营养土发酵时用来覆盖营养土的。水冬瓜树枝烧成的木炭垫入有机土上层是为了吸收有机土壤中的异味,保证土坑中的卫生,保持茶叶的原味。树叶和茶叶不喷洒生石灰水,用树叶垫在木炭上面是防止布袋染黑。布袋放入后,在布袋上面盖上一层树叶,这样发酵出来的窖红,就保持了大自然的原汁原味。
d.发酵时间:发酵准备在每天下午19左右完成,发酵时间为17h。
(6)干燥:将发酵结束后的茶叶用竹篮人工挑回进行干燥,把茶叶放入簸箕用热能减压式方法烘干,烘干的温度为90℃,簸箕下方要放糯米水,烘干后把簸箕拿出来让茶摊凉1h;
(7)包装:将干燥好的茶叶进行分拣包装,一牙一叶采集制成的茶叶采用水冬瓜树做成的不同规格的木桶或木盒进行包装,便于消费者携带、保值和原生态消费;一牙二叶采集制成的茶叶采用竹筒包装,便于消费者携带和原生态消费。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发酵剂是由纳米硒、生态菌、水按照0.1:0.3:30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能帮助粉碎的麦秆、杂草、骨粉、土壤进行有机发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着重在红茶发酵工艺上形成特色,生产出极具特色的产品,广受消费者,市场前景良好;
(2)本发明以纯手工完成红茶加工工艺,降低了机械化生产可能带来的异味;
(3)本发明利用土坑发酵,茶中形成独特的营养成分,以及土壤和糯米的清香;
(4)本发明制作的红茶汤色黄红亮,带金圈,并有形成三层的视感,口感清香、味纯甜,含有自然风味,回味无穷。
附图说明
图1为滇红窖红制作工艺的土坑发酵示意图;
其中,1-龙竹片,2-营养土层,3-木炭层,4-篱笆,5-包好的茶叶,6-树叶层,7-草席。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一种滇红窖红制作方法,包括基地采摘、基地萎凋、基地揉捻、基地发酵、干燥、包装六个步骤,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配置营养土:先旋转有机土壤消毒和火烧处理后,储存三个月以上,接着将粉碎的麦秆、杂草、骨粉、土壤、有机发酵剂按重量比为1:2:0.5:10:0.03的比例充分混合,进行捂堆发酵,发酵时间为60d;所述有机发酵剂是由纳米硒、生态菌、水按照0.1:0.3:30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2)基地采摘:采茶的工人采鲜叶的时候用竹篮子背,采摘一牙一叶和一牙二叶两种标准的鲜叶,采茶的时间为每年4月1日~10日,采摘当天天气必须晴朗,每天的采摘时间为上午8点~12点;
(3)基地萎凋:采摘好的茶叶用大簸箕在基地萎凋,萎凋时间为12点~16点,萎凋期间每隔0.5h用手工在簸箕上翻凉一次,直到鲜叶秆软、叶软,用手把鲜叶捏拢时,秆和叶成团不会散开的程度;
(4)基地揉捻:把萎凋好的茶叶放在小簸箕上回软0.5h,用手工开始揉捻,揉捻时间为1.5h,直到茶叶揉熟没有生茶味、条索形状撑开即可;
(5)基地发酵:
a.刨制土坑:在背阴地面上特制一个土坑,土坑深0.8m、宽1m、长1m,土坑边用0.8m长的龙竹1破块后嵌入四周;
b.茶叶预处理:将少量的生石灰粉与山泉水混合反应,选取上清液备用,上清液的熟石灰浓度小于0.001g/ml,准备一块1m*1m的生白布放入选取的上清液中浸泡1min后,将生白布拿出来拧干,再把布块抖开放入小簸箕,最后将手工揉捻好的茶叶放入生白布中包好;
c.发酵准备:先在土坑的底层铺垫0.4m厚的营养土层2,然后在营养土层2上面放上水冬瓜树枝烧成的木炭层3,再在木炭层3上垫上0.9m宽、0.9m长的篾笆4,接着把包好的茶叶5放在篾笆4上,再铺上用消过毒的树叶层6,最后用消过毒的草席7盖好;
d.发酵时间:发酵准备在每天下午19左右完成,发酵时间为15h。
(6)干燥:将发酵结束后的茶叶用竹篮人工挑回进行干燥,把茶叶放入簸箕用热能减压式方法烘干,烘干的温度为90℃,簸箕下方要放糯米水,烘干后把簸箕拿出来让茶摊凉1h;
(7)包装:将干燥好的茶叶进行分拣包装,一牙一叶采集制成的茶叶采用水冬瓜树做成的不同规格的木桶或木盒进行包装;一牙二叶采集制成的茶叶采用竹筒包装。
实例2
一种滇红窖红制作方法,包括基地采摘、基地萎凋、基地揉捻、基地发酵、干燥、包装六个步骤,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配置营养土:先旋转有机土壤消毒和火烧处理后,储存三个月以上,接着将粉碎的麦秆、杂草、骨粉、土壤、有机发酵剂按重量比为1:2:0.5:10:0.03的比例充分混合,进行捂堆发酵,发酵时间为60d;所述有机发酵剂是由纳米硒、生态菌、水按照0.1:0.3:30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2)基地采摘:采茶的工人采鲜叶的时候用竹篮子背,采摘一牙一叶和一牙二叶两种标准的鲜叶,采茶的时间为每年4月1日~10日,采摘当天天气必须晴朗,每天的采摘时间为上午8点~12点;
(3)基地萎凋:采摘好的茶叶用大簸箕在基地萎凋,萎凋时间为12点~16点,萎凋期间每隔0.5h用手工在簸箕上翻凉一次,直到鲜叶秆软、叶软,用手把鲜叶捏拢时,秆和叶成团不会散开的程度;
(4)基地揉捻:把萎凋好的茶叶放在小簸箕上回软0.7h,用手工开始揉捻,揉捻时间为1.7h,直到茶叶揉熟没有生茶味、条索形状撑开即可;
(5)基地发酵:
a.刨制土坑:在背阴地面上特制一个土坑,土坑深0.8m、宽1m、长1m,土坑边用0.8m长的龙竹1破块后嵌入四周;
b.茶叶预处理:将少量的生石灰粉与山泉水混合反应,选取上清液备用,上清液的熟石灰浓度小于0.001g/ml,准备一块1m*1m的生白布放入选取的上清液中浸泡1.5min后,将生白布拿出来拧干,再把布块抖开放入小簸箕,最后将手工揉捻好的茶叶放入生白布中包好;
c.发酵准备:先在土坑的底层铺垫0.5m厚的营养土层2,然后在营养土层2上面放上水冬瓜树枝烧成的木炭层3,再在木炭层3上垫上0.9m宽、0.9m长的篾笆4,接着把包好的茶叶5放在篾笆4上,再铺上用消过毒的树叶层6,最后用消过毒的草席7盖好;
d.发酵时间:发酵准备在每天下午19左右完成,发酵时间为16h。
(6)干燥:将发酵结束后的茶叶用竹篮人工挑回进行干燥,把茶叶放入簸箕用热能减压式方法烘干,烘干的温度为90℃,簸箕下方要放糯米水,烘干后把簸箕拿出来让茶摊凉1.5h;
(7)包装:将干燥好的茶叶进行分拣包装,一牙一叶采集制成的茶叶采用水冬瓜树做成的不同规格的木桶或木盒进行包装;一牙二叶采集制成的茶叶采用竹筒包装。
实例3
一种滇红窖红制作方法,包括基地采摘、基地萎凋、基地揉捻、基地发酵、干燥、包装六个步骤,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配置营养土:先旋转有机土壤消毒和火烧处理后,储存三个月以上,接着将粉碎的麦秆、杂草、骨粉、土壤、有机发酵剂按重量比为1:2:0.5:10:0.03的比例充分混合,进行捂堆发酵,发酵时间为60d;所述有机发酵剂是由纳米硒、生态菌、水按照0.1:0.3:30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2)基地采摘:采茶的工人采鲜叶的时候用竹篮子背,采摘一牙一叶和一牙二叶两种标准的鲜叶,采茶的时间为每年4月1日~10日,采摘当天天气必须晴朗,每天的采摘时间为上午8点~12点;
(3)基地萎凋:采摘好的茶叶用大簸箕在基地萎凋,萎凋时间为12点~16点,萎凋期间每隔0.5h用手工在簸箕上翻凉一次,直到鲜叶秆软、叶软,用手把鲜叶捏拢时,秆和叶成团不会散开的程度;
(4)基地揉捻:把萎凋好的茶叶放在小簸箕上回软1h,用手工开始揉捻,揉捻时间为2h,直到茶叶揉熟没有生茶味、条索形状撑开即可;
(5)基地发酵:
a.刨制土坑:在背阴地面上特制一个土坑,土坑深0.8m、宽1m、长1m,土坑边用0.8m长的龙竹1破块后嵌入四周;
b.茶叶预处理:将少量的生石灰粉与山泉水混合反应,选取上清液备用,上清液的熟石灰浓度小于0.001g/ml,准备一块1m*1m的生白布放入选取的上清液中浸泡2min后,将生白布拿出来拧干,再把布块抖开放入小簸箕,最后将手工揉捻好的茶叶放入生白布中包好;
c.发酵准备:先在土坑的底层铺垫0.6m厚的营养土层2,然后在营养土层2上面放上水冬瓜树枝烧成的木炭层3,再在木炭层3上垫上0.9m宽、0.9m长的篾笆4,接着把包好的茶叶5放在篾笆4上,再铺上用消过毒的树叶层6,最后用消过毒的草席7盖好;
d.发酵时间:发酵准备在每天下午19左右完成,发酵时间为17h。
(6)干燥:将发酵结束后的茶叶用竹篮人工挑回进行干燥,把茶叶放入簸箕用热能减压式方法烘干,烘干的温度为90℃,簸箕下方要放糯米水,烘干后把簸箕拿出来让茶摊凉2h;
(7)包装:将干燥好的茶叶进行分拣包装,一牙一叶采集制成的茶叶采用水冬瓜树做成的不同规格的木桶或木盒进行包装;一牙二叶采集制成的茶叶采用竹筒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