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茶叶加工技术,尤其是一种高山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一种健康型饮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茶叶香气、口感等口味优质与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红茶是目前产量最多、销量最大的一种茶类,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的茶叶,它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处理,使得绿叶变成暗红色而得。红茶冲泡后茶色浓艳,由于红茶是大众最为喜欢的茶类之一,因此为了提高红茶的产量及质量,众多红茶的加工技术也越来越多。
传统的萎凋方式是用塑料薄膜包封茶叶进行发酵,温度高,这样形成的成品茶叶干燥、色泽发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山红茶的加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鲜叶选取及预处理:选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鲜叶作为原料,鲜叶用春茶或秋茶,先将鲜叶放在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20-30%的摊晾室晾30-60分钟;
(2)萎凋处理:采用自然风萎凋方式,萎凋时间为24小时,至鲜叶含水率达到57%-62%即可;
(3)杀青处理:采用晒青的方式,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笳篱或晒青埕上,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吹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份至茶叶的含水量为43-47%;
(4)揉捻,对萎凋叶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60分钟,以轻揉为主,至有茶汁溢出,经过揉捻处理的茶叶的含水量为24-31%;
(5)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5-27℃,湿度85-90%,作业过程中持续向发酵室中通入氧气,氧气浓度为大气中氧气浓度的2倍,发酵至茶叶草青香消失即可;
(6)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后放置于阴凉处晾3-5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改善了传统萎凋方法,采用自然风萎凋方式制备出的红茶还具有条索紧结、色泽乌黑油润、茶汤红透、香味浓郁等优点。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1)鲜叶选取及预处理:选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鲜叶作为原料,鲜叶用春茶或秋茶,先将鲜叶放在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20%的摊晾室晾30分钟;
(2)萎凋处理:采用自然风萎凋方式,萎凋时间为24小时,至鲜叶含水率达到57%;
(3)杀青处理:采用晒青的方式,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笳篱或晒青埕上,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吹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份至茶叶的含水量为43%;
(4)揉捻,对萎凋叶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60分钟,以轻揉为主,至有茶汁溢出,经过揉捻处理的茶叶的含水量为24%;
(5)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5℃,湿度85%,作业过程中持续向发酵室中通入氧气,氧气浓度为大气中氧气浓度的2倍,发酵至茶叶草青香消失即可;
(6)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后放置于阴凉处晾3天。
实施例2:(1)鲜叶选取及预处理:选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鲜叶作为原料,鲜叶用春茶或秋茶,先将鲜叶放在温度为13℃,相对湿度为25%的摊晾室晾45分钟;
(2)萎凋处理:采用自然风萎凋方式,萎凋时间为24小时,至鲜叶含水率达到60%即可;
(3)杀青处理:采用晒青的方式,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笳篱或晒青埕上,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吹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份至茶叶的含水量为45%;
(4)揉捻,对萎凋叶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60分钟,以轻揉为主,至有茶汁溢出,经过揉捻处理的茶叶的含水量为28%;
(5)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6℃,湿度88%,作业过程中持续向发酵室中通入氧气,氧气浓度为大气中氧气浓度的2倍,发酵至茶叶草青香消失即可;
(6)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后放置于阴凉处晾3-5天。
实施例3:(1)鲜叶选取及预处理:选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鲜叶作为原料,鲜叶用春茶或秋茶,先将鲜叶放在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30%的摊晾室晾60分钟;
(2)萎凋处理:采用自然风萎凋方式,萎凋时间为24小时,至鲜叶含水率达到62%即可;
(3)杀青处理:采用晒青的方式,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笳篱或晒青埕上,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吹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份至茶叶的含水量为47%;
(4)揉捻,对萎凋叶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60分钟,以轻揉为主,至有茶汁溢出,经过揉捻处理的茶叶的含水量为31%;
(5)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7℃,湿度90%,作业过程中持续向发酵室中通入氧气,氧气浓度为大气中氧气浓度的2倍,发酵至茶叶草青香消失即可;
(6)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后放置于阴凉处晾3-5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