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安碧旋绿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及其龙安碧旋绿茶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38255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绿茶的加工方法及其绿茶,尤其涉及一种龙安碧旋绿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及其龙安碧旋绿茶。
背景技术
:岚皋县位于汉江南岸,巴山北麓,东经108°38ˊ-109°11ˊ,北纬31°56ˊ-32°32ˊ属北亚热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11mm以上,平均气温15.1℃,大于或等于10℃以上的有效积温4664℃,极端最低温度-8.4℃。县境内河流交错,森林繁茂,土壤主要是灰褐土、黄棕壤,茶园多分布于海拔500-1000m之间,日照短、漫射光多,是生态环境优越的高山茶地。陕西名茶很多,但外形大多属条索形和扁直形,比较单一,茶香也比较单一,另外高端名茶以“清明”前后采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制造而成,产量有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追求品质的消费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增添陕西名茶新花色,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提高陕西名茶的知名度和销售量,提供一种龙安碧旋绿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二叶初展、芽叶肥壮、芽长、茸毛多的鲜茶叶;(2)鲜叶摊放:将采回的茶叶均匀地摊放于竹匾内,厚度3cm,放在室内阴凉处,经4-6小时摊放,中途轻翻1-2次,当芽叶透发出茶清香,带花香,含水量70%,进入杀青工序;(3)杀青:在斜锅里进行手工杀青,杀青锅温180-160℃,杀青时间为6-8分钟,投叶量1000g,采用透炒为主,透闷结合的杀青方法,达到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折梗不断,青草气消失,含水量60-65%,杀青结束;(4)清风:杀青叶出锅后放在簸箕中迅速簸扬清风,降低叶温,薄摊凉冷;(5)揉捻:在光洁的竹簸里,采用包团旋转滚揉,手势由轻到重再轻,中间解抖2-3次,揉至形成条索紧细,略有茶汁溢出有湿润感,细胞破坏率为40%;(6)炒二青:在电炒锅或斜锅里进行,锅温90-80℃,采用沿着同一方向抖散炒,炒至茶条互不粘连,干湿爽手,含水量55%,薄摊凉冷;(7)做形:包括以下步骤:1)炒双锅:在电炒锅或斜锅里进行,开始锅温70℃,逐渐降温至60℃,投叶量为两锅二青叶,操作方法是四指并拢略呈弯弓状,拇指分开,将茶叶团在手中,利用小指及其外侧掌力将茶叶沿锅壁向同一方向作半圆圈旋转翻炒,每分钟35-40次,炒至茶条弯曲呈钩状,茶叶含水量40-50%出锅摊凉半小时后炒三锅;2)炒三锅:在斜锅里进行,开始锅温70℃,投叶量为两锅双锅叶,开始单手翻炒,待茶叶受热均匀后采用双手掀堆滚炒,开始轻压轻推,手法:两手四指伸直,拇指分开,手心向上,利用两虎口将茶叶掀推至锅后壁高处,使茶叶自由翻滚落入锅中,再掀推,再下落,如此复往进行掀推翻滚,炒至茶叶含水量30-40%;3)炒大锅:锅温降至60℃,将两锅三锅叶合并为一锅大锅叶,改轻压轻推为重压重推,手势:两手心相对,五指伸直,用小指及掌侧力将两侧茶叶向锅中间挤压,随即用手掌力将茶推向锅后方高处,使茶叶沿手背滚落锅中,如此往复,每分钟推25-30次,直至茶叶紧卷呈螺旋颗粒状,含水量20%,在锅内轻搓提毫出锅;(8)烘干增香:将茶叶放在竹制烘笼上,烘温60℃,摊叶厚度1-2cm,每隔3-5分钟翻一次,含水量≤6%,烘干增香结束;(9)筛分拣剔:用孔径7mm筛去头,3mm筛去末,拣去夹杂物,使之茶叶外形均匀一致,龙安碧旋绿茶制备完成。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步骤(10)包装:除氧保鲜避光包装贮藏出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鲜茶叶的茶树品种是紫阳群体种。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步骤3)炒大锅工序后,出锅茶叶摊凉一小时再进入步骤(8)烘干增香。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步骤(8)烘干增香工序中,采用无烟栎炭火。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步骤(8)烘干增香工序中,下烘笼前5分钟,提高烘温5-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加工方法制得的龙安碧旋绿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①紫阳群体种茶树品种优良,岚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其生产的鲜茶叶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茶叶内含物丰富,经中国茶科所测定,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水浸出物总量高,达到优质名茶标准。②改变了名茶以“清明”前后采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制造而成,由于芽叶标准过高,采制时间短,直接影响到名茶产量,本发明以一芽二叶初展芽叶为原料,保证了原料来源充足,名茶产量大,既很好的满足了人们追求品质生活,又有利于当地茶农的发财致富。③本发明的龙安碧旋绿茶通过步骤(5)揉捻的揉捻方法和程度,步骤(7)做形工序的投叶量、做形方法和炒干程度,达到外形卷曲如螺、紧细秀丽、色泽嫩绿显毫的独特造型,提高龙安碧旋绿茶的吸引力,增加了销量。④经过茶农长时间的技术试验和手法摸索,(7)做形步骤中,通过炒双锅,茶叶含水量40-50%出锅摊凉半小时,再炒三锅,炒至茶叶含水量30-40%,再炒大锅,炒至含水量20%,逐步递减茶叶含水量,防止失水过快、茶叶发黄、产生涩苦味,使其散发栗香、滋味鲜爽回甘,另外整个做形步骤,锅温均在70-60℃,不高的锅温也大大减少了茶叶边发焦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成品产出率,通过不同手法的配合达到外形卷曲如螺、紧细秀丽、色泽嫩绿显毫的独特造型。⑤本发明的龙安碧旋绿茶加工方法,通过鲜叶摊放适度杀青,恰当处理好做形的投叶量与温度、压力与时间和炒制程度的关系,运用水、热、力的综合作用与内含成分的理化变化有机地协调统一,以达到栗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成朵。⑥所需设备简单、投资少、技术易于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龙安碧旋绿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二叶初展、芽叶肥壮、芽长、茸毛多的鲜茶叶,所述鲜茶叶的茶树品种是紫阳群体种;不要病虫叶、瘦弱叶、紫芽叶、空心叶、破损芽叶;(2)鲜叶摊放:将采回的茶叶均匀地摊放于竹匾内,厚度3cm,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经4小时或5小时或6小时摊放,中途轻翻1或2次,当芽叶透发出茶香,带花香,含水量70%,进入杀青工序;(3)杀青:在斜锅里进行手工杀青,杀青锅温180℃,杀青时间为6-8分钟,投叶量1000g,采用透炒为主,透闷结合的杀青方法,达到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折梗不断,青草气消失,含水量60-65%,杀青结束;(4)清风:杀青叶出锅后放在簸箕中迅速簸扬清风,降低叶温,薄摊凉冷;防止杀青叶变黄;(5)揉捻:在光洁的竹簸里,采用包团旋转滚揉,手势由轻到重再轻,中间解抖2或3次,揉至形成条索紧细,略有茶汁溢出有湿润感,细胞破坏率为40%;(6)炒二青:在电炒锅或斜锅里进行,锅温90℃,采用沿着同一方向抖散炒,炒至茶条互不粘连,干湿爽手,含水量55%,薄摊凉冷;(7)做形:包括以下步骤:1)炒双锅:在电炒锅或斜锅里进行,开始锅温70℃,逐渐降温至60℃,投叶量为两锅二青叶,操作方法是四指并拢略呈弯弓状,拇指分开,将茶叶团在手中,利用小指及其外侧掌力将茶叶沿锅壁向同一方向作半圆圈旋转翻炒,每分钟35或36次或37次或38次或39次或40次,炒至茶条弯曲呈钩状,茶叶含水量40%或41%或42%或45%或47%或50%出锅摊凉半小时后炒三锅;2)炒三锅:在斜锅里进行,开始锅温70℃,投叶量为两锅双锅叶,开始单手翻炒,待茶叶受热均匀后采用双手掀堆滚炒,开始轻压轻推,手法:两手四指伸直,拇指分开,手心向上,利用两虎口将茶叶掀推至锅后壁高处,使茶叶自由翻滚落入锅中,再掀推,再下落,如此复往进行掀推翻滚,炒至茶叶含水量30%或35%或37%或40%;3)炒大锅:锅温降至60℃,将两锅三锅叶合并为一锅大锅叶,改轻压轻推为重压重推,手势:两手心相对,五指伸直,用小指及掌侧力将两侧茶叶向锅中间挤压,随即用手掌力将茶推向锅后方高处,使茶叶沿手背滚落锅中,如此往复,每分钟推25次或26次或27次或28次或29次或30次,直至茶叶紧卷呈螺旋颗粒状,含水量20%,在锅内轻搓提毫出锅,出锅茶叶摊凉一小时进入步骤(8)烘干增香;(8)烘干增香:将茶叶放在竹制烘笼上,烘温60℃,摊叶厚度1或2cm,每隔3分钟或4分钟或5分钟翻一次,含水量≤6%,烘干增香结束;(9)筛分拣剔:用孔径7mm筛去头,3mm筛去末,拣去夹杂物,使之茶叶外形均匀一致,龙安碧旋绿茶制备完成;(10)包装:除氧保鲜避光包装贮藏出售。采用上述加工方法制得的龙安碧旋绿茶,随机抽样100g进行生化测定如表1所示、理化检测如表2所示,随机抽取10批样品组织100人进行感官评定如表3所示。表1生化测定表序号检测成分测定结果标准要求单项判定1含水分5.6%≤6符合标准2灰分6.2%≤10符合标准3水浸出物46.1%>30符合标准4粉末0.5%<2符合标准5粗纤维6.0%<10符合标准表2理化检测表批次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1紧细秀丽栗香持久嫩绿明亮鲜醇回甘嫩绿成朵2紧细秀丽栗香持久嫩绿明亮鲜醇回甘嫩绿成朵3紧细秀丽栗香持久嫩绿明亮鲜醇回甘嫩绿成朵4紧细秀丽栗香持久嫩绿明亮鲜醇回甘嫩绿成朵5紧细秀丽栗香持久嫩绿明亮鲜醇回甘嫩绿成朵6紧细披毫栗香持久嫩绿明亮鲜醇回甘匀整鲜亮7紧细披毫栗香持久嫩绿明亮鲜醇回甘匀整鲜亮8紧细披毫栗香持久嫩绿明亮鲜醇回甘匀整鲜亮9紧细披毫栗香持久嫩绿明亮鲜醇回甘匀整鲜亮10紧细披毫栗香持久嫩绿明亮鲜醇回甘匀整鲜亮表3感官评定表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①紫阳群体种茶树品种优良,岚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其生产的鲜茶叶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茶叶内含物丰富,经中国茶科所测定,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水浸出物总量高,达到优质名茶标准;②改变了名茶以“清明”前后采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制造而成,由于芽叶标准过高,采制时间短,直接影响到名茶产量,本发明以一芽二叶初展芽叶为原料,保证了原料来源充足名茶产量大,既很好的满足了人们追求品质生活,又有利于当地茶农的发财致富。③通过步骤(5)揉捻的揉捻方法和程度,步骤(7)做形工序的投叶量、做形方法和炒干程度,达到外形卷曲如螺、紧细秀丽、色泽嫩绿显毫的独特造型,提高龙安碧旋绿茶的吸引力,增加了销量。④经过茶农长时间的技术试验和手法摸索,(7)做形步骤中,通过炒双锅,茶叶含水量40-50%出锅摊凉半小时,再炒三锅,炒至茶叶含水量30-40%,再炒大锅,炒至含水量20%,逐步递减茶叶含水量,防止失水过快、茶叶发黄、产生涩苦味,使其散发栗香、滋味鲜爽回甘,另外整个做形步骤,锅温均在70-60℃,不高的锅温也大大减少了茶叶边发焦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成品产出率,通过不同手法的配合达到外形卷曲如螺、紧细秀丽、色泽嫩绿显毫的独特造型。⑤通过鲜叶摊放适度杀青,恰当处理好做形的投叶量与温度、压力与时间和炒制程度的关系,运用水、热、力的综合作用与内含成分的理化变化有机地协调统一,以达到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成朵。⑥所需设备简单、投资少、技术易于推广。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其它步骤和参数不变,(3)杀青步骤中,杀青温度可为160℃、165℃、172℃或者175℃,杀青时间为6或7分钟。此外,斜锅的杀青温度也可以在180-160℃范围内变动,此恒定或变动的温度范围不会导致茶叶失水过快出现焦糊现象,用于杀青的斜锅锅壁清洁,采用透炒为主,透闷结合的杀青方法,做到捞净、抖散、翻匀、杀透,蒸发鲜茶叶部分水分,使鲜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实施例三如实施例一,其中步骤(6)炒二青工序的锅温80℃、85℃、87℃。也可以在90-80℃范围内变动,步骤(6)炒二青工序进一步让茶叶缓慢失水,有利于后续的做形成卷曲如螺。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步骤(8)烘干增香工序中,采用无烟栎炭火,环保卫生。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下烘笼前5分钟,提高烘温5-10℃,增加香气。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