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345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种豆浆机的结构,包括机头和杯体,其中粉碎刀具通过设置于机头上的电机进行驱动。也就是说,粉碎刀具悬置于杯体中。此时,当物料放置于杯体后会沉于杯体底部,当电机工作时,粉碎刀具带动先带动液流旋转,迫使物料运动进入刀片粉碎的区域,从而完成豆浆机的粉碎。在此过程中,由于物料开始不再粉碎区域,从而使得粉碎效率变的较低。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物料更好的进入粉碎区域,一般都是设置相应的扰流装置,比如常用的导流罩、扰流器以及一些设置的扰流筋等等。这些扰流装置虽然可以解决粉碎效率的问题,不可否认是极大的提升了粉碎效率,但这些粉碎效率的提升均是在物料进入粉碎区域后形成的。而物料从初始的杯体底部进入粉碎区域阶段,仍旧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和能量,仍旧需要粉碎刀具的工作使得物料进入粉碎区域,电机的工作时间仍旧不能更加降低,因此,电机工作带来的噪音等等问题,也仍然存在,另外,通过电机使物料进入粉碎区域,会使得同一时间物料进入粉碎区域的量过大,也会增大噪音同时不利于粉碎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豆浆机,可以减少电机工作时间,提升相应粉碎效率,进而也可以相当减少了噪音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所述机头扣置于所述杯体上,所述机头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轴的前端设有粉碎刀具,其中,所述杯体内物料被以第一加热功率加热至预定温度,以第二加热功率维持时间t,所述粉碎刀具以转速p0对物料开始进行粉碎。

进一步的,以第一加热功率加热至预定温度后,停止n秒后,以第二加热功率加热维持时间t。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热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加热功率。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杯体内物料量调整所述维持时间t,所述维持时间t与所述杯体内物料量成正比。

进一步的,所述转速p0不小于8000转/分。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刀具以转速p0间歇性对物料进行循环粉碎,间歇时间为n1秒。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刀具以转速p0对物料进行粉碎前,所述粉碎刀具以转速p1对物料进行n2秒搅浆。

进一步的,所述转速p1小于所述转速p0,根据所述杯体内物料量调整所述转速p1,所述转速p1与所述杯体内物料成反比。

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杯体内物料从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根据其消耗的电能获知所述杯体内的物料量。

进一步的,预设温度定值to,当加热至距所需温度的差t0时,所述粉碎刀具以小于8000转/分的转速对物料进行间歇性搅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对加热进行维持一定时间在进行粉碎,第一可以确保粉碎时的温度可以更加的准确,从而使得物料的软化可以更加充分,这样粉碎刀具工作时其粉碎效果可以更好。第二可以使得物料可以在加热时进入到粉碎区域内,这样就可以避免了电机初始工作时做功的浪费。第三由于加热时通过水的翻滚使得物料进入粉碎区域,所以,初始进入粉碎区域的物料相对较少,同时电机一开始工作,就能够进行粉碎,进而使得物料的流动更加的均匀,提升粉碎效率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粉碎噪音。第四,由于物料由大量进入粉碎区域变成相对少量均匀的进入粉碎区域,这样可以相对应的降低电机负载,避免电机持续过载从而带来的寿命影响,提升了豆浆机的可靠性。尤其是结合一些带辅助粉碎罩的豆浆机,由于粉碎罩的存在进行了扰流,本身相对的也就增加了电机负载,而此时能够降低电机负载又能增加粉碎效果显得更为重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所述机头扣置于所述杯体上,所述机头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伸入所述杯体内,所述电机轴的前端设有粉碎刀具。所述杯体内物料被以第一加热功率加热至预定温度,以第二加热功率加热维持时间t,所述粉碎刀具以转速p0对物料开始进行粉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杯体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机头上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溢出检测装置等其他相应的检测装置。当然豆浆机中也包括了相应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检测装置进行连接,检测豆浆机的各运行参数,并根据相应的参数调整相应的电机和加热装置进行工作,对于豆浆机的具体结构特征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对于机头扣置于杯体上且电机设置于机头上的豆浆机来说,对于制浆流程都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步骤阶段。第一个大阶段主要是进行加热,以大功率加热至预设的温度然后进行打浆,一般为全功率加热至60℃以上,便于物料的软化以及各种营养成分的析出,在本实施例中称为加热阶段;第二个大阶段主要为电机高转速进行工作,一般转速都在8000转/分以上对物料进行粉碎出浆,在本实施例中称为粉碎阶段;第三个大阶段为确保豆浆煮熟的阶段,主要为间歇加热过程确保浆液煮熟又不溢出,在本实施例中称为熬煮阶段。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选择了相应的功能后,豆浆机即开始了相应的工作,相应的三大步骤的顺序还是按照相应的先加热阶段再进入粉碎阶段,最后进入熬煮阶段。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阶段,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一加热功率进行工作,目前豆浆机上的加热装置一般为700w-2000w,根据不同的加热装置可以进行不同的功率控制,此时,第一加热功率可以选择为加热装置的额定全功率,也可以是其他相应的功率,可以根据相应的功能特性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以豆浆功能为例,第一加热功率选择为全功率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控制装置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杯体内的液体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当杯体内的液体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时,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二加热功率进行加热并维持时间t,然后,控制装置在控制电机带动粉碎刀具以转速p0对物料进行粉碎,转速p0大于8000转/分,也就说,进入粉碎阶段。

在此过程中,预设温度与现有豆浆机的打浆温度是一致的,主要是便于在该温度下物料的软化以及营养物质的析出,所以,预设温度一般也是选择60℃至98℃之间。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加热是全功率进行加热或者说大功率进行加热,所以在温度以及加热装置的热惯性下,物料会出现相应的翻滚,但是这样的翻滚不均匀,同时由于加热功率较大,物料翻滚之间比较急促,所以相互之间产生作用力导致进入粉碎区间的物料较少,同时现有技术中,检测到温度后会停止一定时间进入粉碎,以解决翻滚较大从而出现的打浆溢出等问题。所以,在本申请中,通过使用第二加热功率进行加热维持时间t,可以有效的缓解大功率加热翻滚剧烈的问题,又能解决物料有序翻滚进入粉碎区域的问题。从而更加的提升粉碎效率。

当然,在此过程中,第二加热功率是小于第一加热功率的,在此过程中,为了将大功率加热形成的急速翻滚所带来的影响降低,在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二加热功率进行工作前,可以先让加热装置停止加热n秒,也就是说,当杯体内物料以第一加热功率加热至预定温度后,停止加热n秒后,再以第二加热功率加热维持时间t。对于维持时间t,可以预先根据功能进行设定,一般情况可以为5秒-2分钟。

当然,也可以根据当前物料的多少进行调整,因为物料的多少影响了加热的时候物料翻滚的程度。物料多的话,则需要加热更多的时间使得物料更好的翻滚进入粉碎区域。也就是说,维持时间t与杯体内的物料量成正比。而对于物料量的检测,则可以采用多种的检测方式进行,比如称重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物料量的检测,在加热阶段通过控制杯体内物料量从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根据其消耗的电能获知所述杯体内的物料量。基于能量守恒定律,通过计算加热装置加热效果,即电热的电能*η=温升吸收的热能,公式如下:u*i*η*t1=c*m*△t*△k,其中u为控制装置采集的豆浆机的采样电压,i为加热电流,c为水混合物的比热容,△t为温度检测的温度变化范围,即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差值,η为杯体加热效率,t1为△t范围内的加热时间,△k为容量补偿系数。

在此过程中,可以从浆液的初始温度加热至预定温度进行物料量的计算,也就是说,初始温度作为第一温度,预定温度作为第二温度,也可以为了更好的实现测量计算的一致性,可以选取中间的一段温度进行核算测量。先将浆液加热至第一温度t1,开始计时,然后再从第一温度t1加热至第二温度t2,控制装置计算从第一温度t1上升到第二温度t2所消耗的电能,利用上述公式得到相应的物料量m,在根据相应的物料量换算出相应的体积关系v。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获知物料量的体积v进行维持时间t的调整,控制装置预设物料量的最低体积v0对应加维持热时间t0,物料量的体积每增加100ml对应加热时间增加(v-v0)/100*t0,即t=(v-v0)/100*t0+t0,以此实现不同物料量情况下都使物料基本都已浮在液面上,部分物料进入粉碎区域体内。

尤其是对于设有扰流罩类似的半封闭式的辅助粉碎结构来说,由于粉碎刀具处于扰流罩内部,通过粉碎刀具旋转形成涡流将物料吸入扰流粉碎腔内,若不将物料加热到部分进入粉碎区域内,一来粉碎刀具初始的做功浪费,二来粉碎物料将会被持续大量吸入充满扰流粉碎腔内导致电机过载,通过加热将物料沸腾从而提前部分进入粉碎区域,在电机工作时通过涡流旋转液面带动物料,首先可以直接进行粉碎,再次可以使物料缓慢有序进入粉碎区域内,这样可以降低电机工作的负载,提升相应的粉碎效率。

而对于上述的加热阶段来讲,为了更好的实现物料量的检测以及温度检测,进而确保物料更好的在粉碎阶段前部分进入粉碎区域内。还可以有以下几个优化改进的方式:

其一,对于物料量的检测来说,因为其决定了相应的维持时间t的长短,因此其检测的准确性尤为重要,而最直接的是其关联因素温度检测。所以,设置一个温度定值to,当检测到温度达到t1-to的温度值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粉刀具也就是电机以小于8000转/分的转速进行适当的搅拌,以使得杯体内的温度可以均匀,同样的,在检测到温度t2-t0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间歇性搅浆,这样可以确保,整个杯体内的物料是真实的以t1温度加热至t2温度,从而提升杯体内物料量检测的准确性。

其二,不论是否需要豆浆机进行物料量的检测,在加热阶段,也可以控制电机以转速p进行工作,当然,这个转速小于p0,也就是说可以适当的以p0控制电机工作,一般小于10秒。这样,可以利于杯体内温度的均与,便于整个制浆过程的优化,同时,也便于物料的有序翻滚,同时也可以相应的预先破除物料的表皮,利于其吸水软化。

当控制装置控制电机以转速p0进行工作时,可以认为豆浆机进入了粉碎阶段。

在本实施例中,与现有豆浆机粉碎阶段工作一致,为了达到粉碎效果又对机器进行保护,因此,都采用间歇性粉碎处理,也就说,多次粉碎循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粉碎刀具以转速p0间歇性对物料进行粉碎,粉碎s秒,间歇时间为n1秒。具体的单次粉碎时间根据具体的功能以及粉碎模型决定,在此不做具体的参数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粉碎刀具以转速p0对物料进行粉碎前,所述粉碎刀具以转速p1对物料进行n2秒搅浆。搅浆时间s1基本定为转速p0工作时间s秒的1/10。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物料量进行对工作时间进行调整,设定最低物料量的体积v0对应的搅浆时间s0,每增加100ml对应搅浆时间增加△s,即s1=(v-v0)/100*△s+s0。

因为搅浆会产生浆沫,而浆沫过多时会使得浆液溢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进行粉碎,所述转速p1小于所述转速p0,根据所述杯体内物料量调整所述转速p1,所述转速p1与所述杯体内物料成反比。根据物料量的体积范围设定为三档,最低体积v0对应搅浆功率p10,中间体积v1对应搅浆功率p11,最高体积v2对应搅浆功率p12,为了达到搅浆充分又避免浆沫过多,最低容量体积时加大搅浆功率实现搅浆充分,高容量体积时为避免浆沫过多溢出风险降低搅浆功率,中间容量取中间值,p10>p11>p12,以此类推可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分为多档实现搅浆目的。

电机高转速工作产生湍磨涡流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瞬间产生大量泡沫上涌导致溢出,通过搅浆的方式实现浆液温度平衡,减少泡沫产生避免溢出。间歇过程中,物料沉淀在杯体底部,当电机高速启动时湍磨涡流带动物料持续吸入导致电机负载过大,通过搅浆的方式使浆液均匀降低电机负载。另外,通过搅浆使液面产生一层泡沫,在电机高速运转时,泡沫盖住保持浆面平稳,待电机工作稳定后会产生部分浆沫保持电机功率持续稳定,实现液面平稳并降低了浆液扰流噪声以及降低电机负载功率。

完成了粉碎阶段的工作,豆浆机则进入了熬煮阶段。粉碎阶段完成后,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大小火(以一定功率加热q秒停止w1秒方式)或低功率加热使物料熬煮充分。

可以根据检测的容量体积v,调整熬煮功率或时间(q、w1)。

若采用低功率加热方式,调整熬煮功率,根据容量体积可以将加热功率分为三档,设定最低容量体积v0对应的加热功率为1/4额定加热功率,中间容量体积v1对应的加热功率为1/3额定加热功率,最高容量v2对应的加热功率为1/2额定功率,以此类推可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分为多档。

若采用大小火加热方式,调整时间(q、w1),具体调整方式如下:若调整加热时间q,停止时间w1不调整,设定最低容量体积v0对应加热时间q0,容量每增加100ml,加热时间在q0基础上增加的时间为△q,即q=(v-v0)/100*△q+q0

若调整停止时间w1,加热时间q不调整,设定最低容量体积v0对应停止时间w0,容量每增加100ml,加热时间在w0基础上减少的时间为△w,即w1=w0-(v-v0)/100*△w。

通过对加热进行维持一定时间在进行粉碎,第一可以确保粉碎时的温度可以更加的准确,从而使得物料的软化可以更加充分,这样粉碎刀具工作时其粉碎效果可以更好。第二可以使得物料可以在加热时进入到粉碎区域内,这样就可以避免了电机初始工作时做功的浪费。第三由于加热时通过水的翻滚使得物料进入粉碎区域,所以,初始进入粉碎区域的物料相对较少,同时电机一开始工作,就能够进行粉碎,进而使得物料的流动更加的均匀,提升粉碎效率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粉碎噪音。第四,由于物料由大量进入粉碎区域变成相对少量均匀的进入粉碎区域,这样可以相对应的降低电机负载,避免电机持续过载从而带来的寿命影响,提升了豆浆机的可靠性。尤其是结合一些带辅助粉碎罩的豆浆机,由于粉碎罩的存在进行了扰流,本身相对的也就增加了电机负载,而此时能够降低电机负载又能增加粉碎效果显得更为重要。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