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565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茶是中国传统饮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闻名世界是饮品。饮茶在中国有着渊源的历史人文文化,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茶品。根据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的分类法,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各种各样的茶,形成了丰富的茶味,使得人们的选择更多。众多的茶品,其生产工艺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茶都有一道干燥工艺,使得茶形成独特的火香。

现在茶的干燥工艺多选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干燥处理,传统的烘干机烘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翻滚茶叶,以保证茶叶干燥的均匀性,但是,这种翻滚茶叶使得茶叶中出现大量碎茶,从而降低茶的品质,不利于茶叶后期销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茶叶烘干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茶叶烘干机,包括机体,机体上部内均匀的设有若干烘干腔,机体下部内设有风腔,烘干腔是顶端敞口设计的圆柱型腔,机体内设有若干套设在烘干腔外侧环形热气腔,环形热气腔与烘干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烘干腔的侧壁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热气孔,烘干腔通过第一热气孔与环形热气腔贯通连接,环形热气腔的底壁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环形热气腔通过第二连接孔与风腔贯通连接,烘干腔内设有加热筒柱,加热筒柱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热气孔,烘干腔通过第二热气孔与加热筒柱内腔贯通连接,加热筒柱的内腔底壁设有第一连接孔,加热筒柱的内腔通过第一连接孔与风腔贯通连接,烘干腔内设有烘干笼,烘干笼是顶端敞口型结构设计,烘干笼的下部内设有与加热筒柱相配合的圆柱槽孔,烘干笼的侧圆面顶部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把手槽,烘干腔的顶端开口设有密封盖,密封盖的底端设有与烘干腔相配合的凸台,密封盖的顶端设有把手,密封盖上设有排气孔,烘干腔通过排气孔与外界贯通连接,风腔的底壁上设有若干进气孔,风腔通过进气孔与外界贯通连接,进气孔的内腔由内到外依次设有风扇和防尘网,风腔内设有若干套设在进气孔上的电热网罩,电热网罩与进气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机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脚。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机体上部内均匀的设有3~6个烘干腔。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环形热气腔的底壁均匀的设有10~15个第二连接孔。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烘干笼的高度低于烘干腔的深度。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风腔的底壁上设有4或6个进气孔。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机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4或6个支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有多个独立的烘干腔,烘干茶叶相互间没有干扰;烘干笼受热面广,热气流均匀的作用在茶叶上,使得茶叶烘干均匀,且茶叶无需翻滚,茶叶烘干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茶叶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风腔,3-烘干腔,4-密封盖,5-环形热气腔,6-加热筒柱,7-第一热气孔,8-第二热气孔,9-烘干笼,10-圆柱槽孔,11-把手槽,12-凸台,13-把手,14-排气孔,15-进气孔,16-风扇,17-防尘网,18-电热网罩,19-支脚,20-第一连接孔,21-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茶叶烘干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上部内均匀的设有若干烘干腔3,机体1下部内设有风腔2,所述烘干腔3是顶端敞口设计的圆柱型腔,机体1内设有若干套设在烘干腔3外侧环形热气腔5,所述环形热气腔5与烘干腔3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述烘干腔3的侧壁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热气孔7,所述烘干腔3通过第一热气孔7与环形热气腔5贯通连接,所述环形热气腔5的底壁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21,所述环形热气腔5通过第二连接孔5与风腔2贯通连接,所述烘干腔3内设有加热筒柱6,所述加热筒柱6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热气孔8,所述烘干腔3通过第二热气孔8与加热筒柱6内腔贯通连接,所述加热筒柱6的内腔底壁设有第一连接孔20,所述加热筒柱6的内腔通过第一连接孔20与风腔2贯通连接,所述烘干腔3内设有烘干笼9,所述烘干笼9是顶端敞口型结构设计,烘干笼9的下部内设有与加热筒柱6相配合的圆柱槽孔10,烘干笼9的侧圆面顶部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把手槽11,所述烘干笼9的高度低于烘干腔3的深度,所述烘干腔3的顶端开口设有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的底端设有与烘干腔3相配合的凸台12,密封盖4的顶端设有把手13,密封盖4上设有排气孔14,所述烘干腔3通过排气孔14与外界贯通连接,所述风腔2的底壁上设有若干进气孔15,风腔2通过进气孔15与外界贯通连接,所述进气孔15的内腔由内到外依次设有风扇16和防尘网17,所述风腔2内设有若干套设在进气孔15上的电热网罩18,所述电热网罩18与进气孔15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述机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脚19。

本发明使用时先在烘干笼9内装入适量的茶叶,然后把烘干笼9放入烘干腔3内,用密封盖4密封住烘干腔3,打开电热网罩18和风扇16,风扇16吸入气流进入风腔2内,经电热网罩18加热,使得气流变成热气流,热气流通过第一连接孔20和第二连接孔21分别进入加热筒柱6内腔盒环形热气腔5内,然后在分别通过第二热气孔8和第一热气孔7进入烘干腔3内,热气流从烘干笼9的外圆面以及圆柱槽孔10的侧壁进入烘干笼9内,热气流作用面广,茶叶受热均匀,烘干效果明显,带有水汽的气流通过排气孔14排出。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叶烘干机,包括机体,机体上部内均匀的设有若干烘干腔,机体下部内设有风腔,机体内设有若干套设在烘干腔外侧环形热气腔,烘干腔内设有加热筒柱,烘干腔内设有烘干笼,烘干笼的下部内设有与加热筒柱相配合的圆柱槽孔,烘干腔的顶端开口设有密封盖,密封盖的顶端设有把手,密封盖上设有排气孔,风腔的底壁上设有若干进气孔,进气孔的内腔由内到外依次设有风扇和防尘网,风腔内设有若干套设在进气孔上的电热网罩,机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脚,本发明设有多个独立的烘干腔,烘干茶叶相互间没有干扰;烘干笼受热面广,热气流均匀的作用在茶叶上,使得茶叶烘干均匀,且茶叶无需翻滚,茶叶烘干质量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云海
技术研发日:2017.05.26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