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1421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晾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

本发明人从事多年的茶叶加工行业,在对黑茶煮泡后的晾晒过程中发现,传统的黑茶煮泡晾晒装置中,只能通过单一的晾晒板进行晾晒,效率低下,采用单一的晾晒放法,通风效果不佳,导致黑茶煮泡后晾晒的时间较长,增加黑茶煮泡后晾晒过程中发霉的风险。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只能通过单一的晾晒板进行晾晒,效率低下,采用单一的晾晒放法,通风效果不佳,黑茶煮泡后晾晒的时间较长的问题。

本发明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其中,该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包括有:

框架、人字型支撑杆、透明顶板、上端晾晒屉、中间隔板、下端晾晒屉、底部隔板、方形集水漏斗、辅助滑轮、风扇组、漏水网和挡板;

所述人字型支撑杆固定铆接在框架的两端侧中间,且框架的内侧顶端安装有透明顶板;所述框架的内侧中间通过螺钉铆接有中间隔板,且中间隔板的上端侧设有上端晾晒屉;所述底部隔板通过螺钉安装在框架的内侧底部,且底部隔板的上端设置有下端晾晒屉;所述框架的内侧两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辅助上端晾晒屉与下端晾晒屉推拉的辅助滑轮;所述风扇组镶嵌在框架的后侧,且两组风扇组分别位于上端晾晒屉与下端晾晒屉的后端侧。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隔板与底部隔板结构相同均为前倾斜状结构,且中间隔板与底部隔板的倾斜角度为5°,且中间隔板与底部隔板的前端均镶嵌有漏水网。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晾晒屉与下端晾晒屉的底端侧与后端侧均为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下端晾晒屉的内侧前端安装有挡板,且挡板将下端晾晒屉隔成晾晒腔与集水漏水腔,且集水漏水腔位于中间隔板上漏水网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集水漏斗顶端口长与宽均大于漏水网的长与宽,且方形集水漏斗安装在底部隔板上漏水网的正下端。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两组晾晒屉的设置,可增加黑茶的晾晒面积,提高晾晒过程中的效率,可节约占地面积。

2.本发明上端晾晒屉与下端晾晒屉的底端侧为网状结构的设置,有利于煮泡后黑茶中的水分通过倾斜状的中间隔板与底部隔板前端的漏水网流入到集水漏斗中。

3.本发明下端晾晒屉前端挡板设置,可使上端晾晒屉流下的水通过集水漏水腔流出,避免上端晾晒屉流下的水进入到晾晒腔内,影响下端晾晒屉内部黑茶的晾晒速度。

4.本发明两组风扇组的设置,可通过上端晾晒屉与下端晾晒屉的后端侧的网状结构提高上端晾晒屉与下端晾晒屉的通风效果,增加煮泡后黑茶的晾晒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框架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上端晾晒屉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间隔板与底部隔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下端晾晒屉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人字型支撑杆,3、透明顶板,4、上端晾晒屉,5、中间隔板,6、下端晾晒屉,7、底部隔板,8、方形集水漏斗,9、辅助滑轮,10、风扇组,11、漏水网,1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发明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参见图1至附图6,一种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包括有:

框架1、人字型支撑杆2、透明顶板3、上端晾晒屉4、中间隔板5、下端晾晒屉6、底部隔板7、方形集水漏斗8、辅助滑轮9、风扇组10、漏水网11和挡板12;

人字型支撑杆2固定铆接在框架1的两端侧中间,且框架1的内侧顶端安装有透明顶板3;框架1的内侧中间通过螺钉铆接有中间隔板5,且中间隔板5的上端侧设有上端晾晒屉4;底部隔板7通过螺钉安装在框架1的内侧底部,且底部隔板7的上端设置有下端晾晒屉6;框架1的内侧两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辅助上端晾晒屉4与下端晾晒屉6推拉的辅助滑轮9;风扇组10镶嵌在框架1的后侧,且两组风扇组10分别位于上端晾晒屉4与下端晾晒屉6的后端侧。

如上述所述的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中间隔板5与底部隔板7结构相同均为前倾斜状结构,且中间隔板5与底部隔板7的倾斜角度为5°,且中间隔板5与底部隔板7的前端均镶嵌有漏水网11,如图3与图5所示,可使上端晾晒屉4与下端晾晒屉6内部的水更加顺利的通过漏水网11流入到方形集水漏斗8中;

如上述所述的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上端晾晒屉4与下端晾晒屉6的底端侧与后端侧均为网状结构,可使上端晾晒屉4与下端晾晒屉6内部晾晒的经过煮泡后黑茶中的水分通过中间隔板5与底部隔板7向漏水网11一端流动;

如上述所述的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下端晾晒屉6的内侧前端安装有挡板12,且挡板12将下端晾晒屉6隔成晾晒腔与集水漏水腔,且集水漏水腔位于中间隔板5上漏水网11的正下方,可使上端晾晒屉4流下的水通过集水漏水腔流出,避免上端晾晒屉4流下的水进入到晾晒腔内,影响下端晾晒屉6内部黑茶的晾晒速度;

如上述所述的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方形集水漏斗8顶端口长与宽均大于漏水网11的长与宽,且方形集水漏斗8安装在底部隔板7上漏水网11的正下端,有利于使经过底部隔板7上漏水网11的水分全部流入到方形集水漏斗8中,避免水分流入到方形集水漏斗8的外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用于黑茶泡煮后的新型晾晒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阳光下,把上端晾晒屉4与下端晾晒屉6从框架1的内侧拉出,然后将经过煮泡后的黑茶分别放入到上端晾晒屉4的内侧与下端晾晒屉6后端的晾晒腔内,之后将上端晾晒屉4与下端晾晒屉6推入到框架1的内侧,上端晾晒屉4晾晒的黑茶中的水分通过上端晾晒屉4底端侧的网状结构落入到中间隔板5上,由于中间隔板5为前倾斜状结构,使水分向前流动,并通过中间隔板5前端侧的漏水网11流入到下端晾晒屉6前端的集水漏水腔内,并通过底部的网状结构落入到底部隔板7前端的漏水网11上,从而流入到方形集水漏斗8中,下端晾晒屉6后端侧黑茶中的水分通过底部的网状结构落入到底部隔板7上,并通过底部隔板7前端的漏水网11流入到方形集水漏斗8中,在此过程中,开启框架1后端侧的两组风扇组10,对上端晾晒屉4与下端晾晒屉6内部晾晒的黑茶提高通风率,加速上端晾晒屉4与下端晾晒屉6内部黑茶晾晒的速度,在实际应用实验中,本设计相对于市面本领域其它产品,该性能高于其90%左右。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