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141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黄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为8个小时左右,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目前黄茶的制作工艺较为传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需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向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上均匀的喷洒上质量分数为0.3-0.6%的l-色氨酸溶液,然后将茶叶进行超声波处理15-25min;

(2)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放,然后进行高温快速杀青,杀青的温度为190-220℃,杀青的时间为3min;

(3)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初步烘干,轻揉,然后放入60-65℃的环境中,进行闷黄处理270-300min,最后将茶叶进行烘干,制得成品。

具体地,上述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含有芽柄,所述芽柄的长度为1-2cm。

具体地,上述超声波处理时,超声波的频率为30-35khz。

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初步烘干时的温度为70-80℃,初步烘干的时间为2小时。

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闷黄时,闷堆的高度为5-7cm。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作出来的黄茶,外形绿黄油润,冲泡后,清香味足且持久,汤色绿黄明亮,极大地提升了黄茶的品质。其中,在新鲜的茶叶上喷洒质量分数为0.3-0.6%的l-色氨酸溶液,再经过超声波处理后,可有效的清除堵塞茶叶芽柄中的物质,进而使得冲泡后的黄茶处于竖立的状态,欣赏价值较高,并且l-色氨酸还可使得茶叶在高温杀青时不易变焦,实现了快速高温杀青,极大地提升了黄茶的品质;另外,实际操作中还发现,经过l-色氨酸和超声处理后的茶叶,在闷黄的步骤中,茶叶的颜色很容易变黄,进而缩短了闷黄的时间,降低了时间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向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上均匀的喷洒上质量分数为0.3%的l-色氨酸溶液,然后将茶叶进行超声波处理15min;

(2)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放,然后进行高温快速杀青,杀青的温度为190℃,杀青的时间为3min;

(3)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初步烘干,轻揉,然后放入60℃的环境中,进行闷黄处理270min,最后将茶叶进行烘干,制得成品。

具体地,上述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含有芽柄,所述芽柄的长度为1-2cm。

具体地,上述超声波处理时,超声波的频率为30khz。

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初步烘干时的温度为70℃,初步烘干的时间为2小时。

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闷黄时,闷堆的高度为5cm。

实施例2

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向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上均匀的喷洒上质量分数为0.4%的l-色氨酸溶液,然后将茶叶进行超声波处理20min;

(2)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放,然后进行高温快速杀青,杀青的温度为210℃,杀青的时间为3min;

(3)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初步烘干,轻揉,然后放入63℃的环境中,进行闷黄处理280min,最后将茶叶进行烘干,制得成品。

具体地,上述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含有芽柄,所述芽柄的长度为1-2cm。

具体地,上述超声波处理时,超声波的频率为33khz。

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初步烘干时的温度为75℃,初步烘干的时间为2小时。

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闷黄时,闷堆的高度为6cm。

实施例3

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向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上均匀的喷洒上质量分数为0.6%的l-色氨酸溶液,然后将茶叶进行超声波处理25min;

(2)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放,然后进行高温快速杀青,杀青的温度为220℃,杀青的时间为3min;

(3)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初步烘干,轻揉,然后放入65℃的环境中,进行闷黄处理300min,最后将茶叶进行烘干,制得成品。

具体地,上述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含有芽柄,所述芽柄的长度为2cm。

具体地,上述超声波处理时,超声波的频率为35khz。

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初步烘干时的温度为80℃,初步烘干的时间为2小时。

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闷黄时,闷堆的高度为7cm。

对比例1

将步骤(1)中的质量分数为0.3-0.6%的l-色氨酸溶液换成清水,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比例2

步骤(1)中不对茶叶进行超声处理,其余步骤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对比例3

将采摘下来的茶叶直接进行摊放,不进行步骤(1)的处理。

分别用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方法制得黄茶,然后由多名专家组成的审评组对所加工的黄茶进行感官审评,评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茶品质的影响

由表1可知,本发明制得的黄茶,品质优异,口感好,并且节约了时间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向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上均匀的喷洒上质量分数为0.3‑0.6%的L‑色氨酸溶液,然后将茶叶进行超声波处理15‑25min;(2)将超声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放,然后进行高温快速杀青,杀青的温度为190‑220℃,杀青的时间为3min;(3)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初步烘干,轻揉,然后放入60‑65℃的环境中,进行闷黄处理270‑300min,最后将茶叶进行烘干,制得成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作出来的黄茶,外形绿黄油润,冲泡后,清香味足且持久,汤色绿黄明亮,极大地提升了黄茶的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胡慧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汇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8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