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1330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及其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黄茶及其加工技术。



背景技术: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继绿茶之后出现的第二大茶类。黄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茶主要产区为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和广东等省。黄茶加工中的闷黄工序,有热化学反应及外源酶的作用,内含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其特殊的闷黄工序形成了独特的三黄品质,即干茶黄、汤色黄和叶底黄,滋味变得更加醇和,被茶叶专家推荐为最适宜饮用的茶类。目前我国对黄茶的研发力度和生产规模都比较小。而市场上供应的黄茶大部分是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黄茶,外形条索松泡,不紧结,内质香气低,滋味淡薄,不利于黄茶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所得茶叶外形匀齐成条,条索紧结又圆直,香气芳香,滋味醇厚甜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采摘鲜叶:选择有机茶园一芽一叶、二叶、三叶、四叶的鲜叶作为原料;

②鲜叶处理:鲜叶按采摘的时间、地点、品种、嫩度分别摊放;

③萎凋:将处理好的鲜叶均匀摊置于竹盘上,然后按次序搁在萎凋槽上自然萎凋,萎凋时间:6~10小时,雨水叶适当延长萎凋时间,蒸发鲜叶中的水分;

摇青:将萎凋后鲜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第一次摇青,摇青后的鲜叶进行凉青30分钟;继续上述摇青和凉青5~7次;

杀青: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200~240℃,时间2~3分钟;

⑥揉捻: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25~30分钟;

加热升温:揉捻后的茶坯通过加热升温至50~60℃,加热方式为机械加热或蒸汽加热;茶坯下机后稍摊,温度降为30~40℃,茶坯含水量为60~65%;

闷黄:茶坯用消毒卫生布进行包裹闷黄,闷黄温度为40~60℃,时间:8~12小时,叶色转黄,发出浓郁香气即可;

做形搓条拉条:茶坯通过闷黄后,用圆形烘焙机进行做形搓条拉条,烘焙温度80~100℃;当茶坯9成干时,取出摊凉;

干燥:初干后的茶坯分别用烘笼足干,烘笼温度60~80℃,慢焙使茶坯含水量≤6%时出笼。

本发明在传统制茶工艺上结合现代新技术,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将青茶特有的摇青技术移植到黄茶加工中,增加了黄茶的香气浓度;闷黄发酵是在茶坯加热升温后,加快了茶叶闷黄速度,程度适中;并引进了做形搓条拉条,从而外形匀齐成条,挺拔圆直,品质稳定;同时本发明的鲜叶按采摘的时间、地点、品种、嫩度分别摊放萎凋,从而放宽了生产季节的要求,以前只能生产单一的黄茶品种,现在也可以生产多种黄茶品种,提高了茶园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加工出的黄茶,外形匀齐成条,挺拔圆直,色泽金黄油润,又有内质香气芳香,滋味醇厚甜爽,较传统黄茶品质有了质的飞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绝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的制作过程:

①采摘鲜叶:选择有机茶园一芽一叶、二叶、三叶、四叶的鲜叶作为原料;

②鲜叶处理:鲜叶按采摘的时间、地点、品种、嫩度分别摊放;

③萎凋:将处理好的鲜叶均匀摊置于竹盘上,然后按次序搁在萎凋槽上自然萎凋,萎凋时间:6~10小时,雨水叶适当延长萎凋时间,蒸发鲜叶中的水分;

摇青:将萎凋后鲜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第一次摇青,摇青后的鲜叶进行凉青30分钟;继续上述摇青和凉青5~7次;

杀青: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200~240℃,时间2~3分钟;

⑥揉捻: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25~30分钟;

加热升温:揉捻后的茶坯通过加热升温至50~60℃,加热方式为机械加热或蒸汽加热;茶坯下机后稍摊,温度降为30~40℃,茶坯含水量为60~65%;

闷黄:茶坯用消毒卫生布进行包裹闷黄,闷黄温度为40~60℃,时间:8~12小时,叶色转黄,发出浓郁香气即可;

做形搓条拉条:茶坯通过闷黄后,用圆形烘焙机进行做形搓条拉条,烘焙温度80~100℃;当茶坯9成干时,取出摊凉;

干燥:初干后的茶坯分别用烘笼足干,烘笼温度60~80℃,慢焙使茶坯含水量≤6%时出笼。

本发明加工出的黄茶,外形匀齐成条,挺拔圆直,色泽金黄油润,又有内质香气芳香,滋味甜爽,较传统黄茶品质有了质的飞跃。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