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鸡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869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料,特别是一种土鸡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饲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的饮食也越来越好了,人们几乎每天餐桌上都有家禽肉类;人们不单单满足仅仅是有家禽肉的层面,开始追求绿色生态的食物,因此人们喜欢追求土鸡,土鸡是靠农家的绿色饲料喂养出来,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添加剂;生长率是家禽业用以度量活体性能和生产率的主要标准,而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同时饲养者会考虑到采用哪一种饲料方案比较合适,一般从饲料对生长的影响来看,日粮中的能量、氨基酸等的水平都必须相对于所喂的饲料总量进行衡量;因此为了肉鸡能够快速生长,有的饲养者常饲用抗生素,抗生素在保障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饲用抗生素所带来的抗药性和有害残留等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措施,严格控制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配比简单,能量和蛋白平衡,成本较低的土鸡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土鸡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原料:豆粕80-100份、玉米80-120份、滑石粉5-12份、酵母粉3-8份、油渣10-15份、麸皮30-50份、蛋氨酸5-8份、鱼粉15-25份、磷酸氢钙8-15份、蚕沙3-8份、骨粉2-6份、大青叶20-30份、桑叶粉8-15份、马齿苋粉25-35份、石膏3-12份、白头翁5-15份、蒲公英3-15份、桔梗5-12份、砂仁12-18份、海带粉3-12份、植物油3-9份、粗蛋白15-20份、富硒康8-15份、低聚木糖3-9份、艾叶20-35份、大蒜30-45份、山楂15-30份、食盐0.5-1.3份和微生物发酵菌剂0.1-0.5份。

优选的,所述的豆粕85-95份、玉米90-100份、滑石粉8-10份、酵母粉5-7份、油渣12-14份、麸皮35-45份、蛋氨酸6-7份、鱼粉18-23份、磷酸氢钙10-13份、蚕沙5-7份、骨粉3-5份、大青叶23-28份、桑叶粉10-13份、马齿苋粉28-32份、石膏5-10份、白头翁8-13份、蒲公英5-12份、桔梗8-10份、砂仁13-15份、海带粉5-10份、植物油5-8份、粗蛋白16-18份、富硒康10-13份、低聚木糖5-8份、艾叶25-30份、大蒜35-40份、山楂20-25份、食盐0.8-1.2份和微生物发酵菌剂0.3-0.4份。

一种土鸡饲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预混料:将豆粕、玉米、大蒜和山楂破碎,过40-60目筛,得预混料;

(2)复苏:将微生物发酵菌剂投入复苏容器中,加入25-30℃的温水,加水量为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重量的2-4倍,封闭静置8-12h,形成复苏菌液;

(3)扩大培养:将复苏菌液和预混料混合均匀,室温下培养1-2h,得扩大培养物料;

(4)发酵:将扩大培养物料和其他物料投入发酵设备中,充分搅拌,封闭发酵10-18h;

(5)过滤:待发酵物料出现微酸香味后,通过过滤网分离发酵液和发酵渣,发酵渣可直接喂食。

优选的,所述的封闭发酵过程间隔2-3h搅拌一次。

玉米是能源饲料,其能量是谷实类饲料中最高的。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玉米的亚油酸含量达到2%,是谷实类饲料中含量最高者。

豆粕是一种高蛋白质,内含的多种氨基酸适合于鸡营养的需求,促进其营养吸收。

桑叶营养丰富,被誉为“天然营养库”,其粗蛋白含量达20%左右,还富含钾、钙、

铜、锌、硼、锰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e、c、b1、b2、a以及酮类物质。

蚕沙是蚕食桑叶后排泄的粪便,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动物饲料源,利用蚕沙喂食动物,既能提高蚕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又可减少蚕沙对环境

的污染。

食盐不仅能改善日粮的适口性,促进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具有维持鸡体的酸碱平衡,保持细胞与血液间渗透压的平衡,使鸡体组织保持一定的水分,此外还是形成胃液与胃酸的原料,能够促进消化酶的活动,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起重大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原料配比合理,制作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易于推广;本发明土鸡饲料各原料组分均无任何毒副作用,且通过合理搭配使其营养丰富且适口性好,有效提高了土鸡的喂食质量,有利于促进土鸡的生长。玉米和植物油为土鸡提供能量,豆粕提供植物蛋白,大青叶、桑叶粉、马齿苋粉等中草药饲喂土鸡,增强了土鸡饲料食用量和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了土鸡的生长性能,本发明饲料能显著提高土鸡的成活率,增强其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

原料:豆粕80kg、玉米80kg、滑石粉5kg、酵母粉3kg、油渣10kg、麸皮30kg、蛋氨酸5kg、鱼粉15kg、磷酸氢钙8kg、蚕沙3kg、骨粉2kg、大青叶20kg、桑叶粉8kg、马齿苋粉25kg、石膏3kg、白头翁5kg、蒲公英3kg、桔梗5kg、砂仁12kg、海带粉3kg、植物油3kg、粗蛋白15kg、富硒康8kg、低聚木糖3kg、艾叶20kg、大蒜30kg、山楂15kg、食盐0.5kg和微生物发酵菌剂0.1kg。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预混料:将豆粕、玉米、大蒜和山楂破碎,过40目筛,得预混料;

(2)复苏:将微生物发酵菌剂投入复苏容器中,加入25℃的温水,加水量为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重量的2倍,封闭静置8h,形成复苏菌液;

(3)扩大培养:将复苏菌液和预混料混合均匀,室温下培养1h,得扩大培养物料;

(4)发酵:将扩大培养物料和其他物料投入发酵设备中,充分搅拌,封闭发酵10h;封闭发酵过程间隔3h搅拌15min;

(5)过滤:待发酵物料出现微酸香味后,通过过滤网分离发酵液和发酵渣,发酵渣可直接喂食。

实施例2

原料:豆粕100kg、玉米120kg、滑石粉12kg、酵母粉8kg、油渣15kg、麸皮50kg、蛋氨酸8kg、鱼粉25kg、磷酸氢钙15kg、蚕沙8kg、骨粉6kg、大青30kg、桑叶粉15kg、马齿苋粉35kg、石膏12kg、白头翁15kg、蒲公英15kg、桔梗12kg、砂仁18kg、海带粉12kg、植物油9kg、粗蛋白20kg、富硒康15kg、低聚木糖9kg、艾叶35kg、大蒜45kg、山楂30kg、食盐1.3kg和微生物发酵菌剂0.5kg。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预混料:将豆粕、玉米、大蒜和山楂破碎,过60目筛,得预混料;

(2)复苏:将微生物发酵菌剂投入复苏容器中,加入30℃的温水,加水量为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重量的4倍,封闭静置12h,形成复苏菌液;

(3)扩大培养:将复苏菌液和预混料混合均匀,室温下培养2h,得扩大培养物料;

(4)发酵:将扩大培养物料和其他物料投入发酵设备中,充分搅拌,封闭发酵18h;封闭发酵过程间隔2h搅拌10min;

(5)过滤:待发酵物料出现微酸香味后,通过过滤网分离发酵液和发酵渣,发酵渣可直接喂食。

实施例3

原料:豆粕85kg、玉米90kg、滑石粉8kg、酵母粉5kg、油渣12kg、麸皮35kg、蛋氨酸6kg、鱼粉18kg、磷酸氢钙10kg、蚕沙5kg、骨粉3kg、大青叶23kg、桑叶粉10kg、马齿苋粉28kg、石膏5kg、白头翁8kg、蒲公英5kg、桔梗8kg、砂仁13kg、海带粉5kg、植物油5kg、粗蛋白16kg、富硒康10kg、低聚木糖5kg、艾叶25kg、大蒜35kg、山楂20kg、食盐0.8kg和微生物发酵菌剂0.3kg。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预混料:将豆粕、玉米、大蒜和山楂破碎,过50目筛,得预混料;

(2)复苏:将微生物发酵菌剂投入复苏容器中,加入28℃的温水,加水量为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重量的3倍,封闭静置10h,形成复苏菌液;

(3)扩大培养:将复苏菌液和预混料混合均匀,室温下培养1h,得扩大培养物料;

(4)发酵:将扩大培养物料和其他物料投入发酵设备中,充分搅拌,封闭发酵15h;封闭发酵过程间隔3h搅拌12min;

(5)过滤:待发酵物料出现微酸香味后,通过过滤网分离发酵液和发酵渣,发酵渣可直接喂食。

实施例4

原料:豆粕95kg、玉米100kg、滑石粉10kg、酵母粉7kg、油渣14kg、麸皮45kg、蛋氨酸7kg、鱼粉23kg、磷酸氢钙13kg、蚕沙7kg、骨粉5kg、大青叶28kg、桑叶粉13kg、马齿苋粉32kg、石膏10kg、白头翁13kg、蒲公英12kg、桔梗10kg、砂仁15kg、海带粉10kg、植物油8kg、粗蛋白18kg、富硒康13kg、低聚木糖8kg、艾叶30kg、大蒜40kg、山楂25kg、食盐1.2kg和微生物发酵菌剂0.4kg。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预混料:将豆粕、玉米、大蒜和山楂破碎,过50目筛,得预混料;

(2)复苏:将微生物发酵菌剂投入复苏容器中,加入28℃的温水,加水量为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重量的4倍,封闭静置9h,形成复苏菌液;

(3)扩大培养:将复苏菌液和预混料混合均匀,室温下培养2h,得扩大培养物料;

(4)发酵:将扩大培养物料和其他物料投入发酵设备中,充分搅拌,封闭发酵12h;封闭发酵过程间隔2h搅拌10min;

(5)过滤:待发酵物料出现微酸香味后,通过过滤网分离发酵液和发酵渣,发酵渣可直接喂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