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的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224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的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是一种高精度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社会里,机器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即使在很多的传统工业领域中人们也在努力使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目前在食品工业中却应用的不够广泛。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日常生活中对肉类的需求量十分庞大,除了新鲜肉类,还有部分肉类被加工成各种肉制品以方便长时间储存。肉制品加工当中,需要首先对肉类进行切碎,传统的人工刀剁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部分绞肉机内部结构复杂,肉碎每次排出量不均匀,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精度的机器人,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高精度的机器人,包括机身以及安装在所述机身顶部的锥斗,所述机身内部通贯设有竖腔,所述竖腔右侧内壁内相联通设有上下对等且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一导滑槽,每个所述第一导滑槽内均平滑配合连接有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右侧面内设有螺孔,每个所述第一导滑槽右侧的所述机身内均设有滑腔,上下两侧所述滑腔之间的所述机身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转机,所述第一电转机上下两侧均配合连接有向外侧伸长设置的转绕轴,上下两侧所述转绕轴伸长末梢分别探入上下两侧所述滑腔内且末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锥转轮,所述第一电转机右侧的所述机身内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变更腔,所述变更腔顶部伸长末梢位于上侧所述滑腔的右侧位置,所述变更腔底部伸长末梢位于下侧所述滑腔的右侧位置,每个所述第一锥转轮外侧的所述滑腔内均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所述第一转绕轴左侧伸长末梢与所述滑腔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转绕轴左侧末梢固定设置有向左侧伸长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左侧伸长段探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且与所述螺孔螺线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右侧伸长末梢与所述滑腔右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锥转轮右侧的所述滑腔内均设有传输装置,所述变更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用以分别与上下两侧所述传输装置变更平滑配合连接的变更控管装置,所述机身固定设置在基台前侧壁上,所述基台前方横向设置有传输履带,所述第一电转机上设置有电转机控管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锥斗内设有底部与所述竖腔顶部相联通设置的绞肉腔,所述绞肉腔内设有前后伸长设置的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前后伸长末梢分别与所述绞肉腔前后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梁中间底面内固定设置有绞肉电转机,所述绞肉电转机底部配合连接有向下伸长设置的绞肉器。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每个所述传输装置均包括设置在所述滑腔右侧的外侧内壁内的第二导滑槽以及平滑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滑槽内且向内侧伸长设置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内侧伸长段探入所述滑腔内且与所述第一转绕轴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内侧伸长末梢与所述滑腔内侧内壁平滑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左侧的所述第一转绕轴外表面上平滑配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转轮咬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所述第二锥转轮与所述第二导滑块靠近侧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内侧末梢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推臂,所述推臂右侧伸长段通贯所述滑腔与所述变更腔之间的所述机身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推臂右侧伸长末梢设有坡面端部,所述第二导滑槽左侧面内设有槽部,所述槽部与所述第二导滑槽内的所述第二导滑块左侧面之间设有弹性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变更控管装置包括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二螺杆以及平滑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变更腔且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线纹配合连接的变更块,所述变更块左端上设有上下对等设置的推挤部,所述第二螺杆顶部伸长末梢与第二电转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所述变更腔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底部伸长末梢与所述变更腔内底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变更块右侧的上下两侧面内设有分别与所述变更腔内顶壁以及内底壁相对设置的碰触监测器。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上下两侧所述碰触监测器均与所述第一电转机电路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电转机控管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转机左侧面的第一控管器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转机右侧面的第二控管器,所述第一控管器和所述第二控管器分别与所述机身内壁面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上下两侧滑腔之间的机身内固定设置第一电转机,第一电转机上下两侧均配合连接向外侧伸长设置的转绕轴,上下两侧转绕轴伸长末梢分别探入上下两侧滑腔内且末梢均固定设置第一锥转轮,第一电转机右侧的机身内设上下伸长设置的变更腔,变更腔顶部伸长末梢位于上侧滑腔的右侧位置,变更腔底部伸长末梢位于下侧滑腔的右侧位置,每个第一锥转轮外侧的滑腔内均设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左侧伸长末梢与滑腔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第一转绕轴左侧末梢固定设置向左侧伸长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左侧伸长段探入第一导滑槽内且与螺孔螺线纹配合连接,第一转绕轴右侧伸长末梢与滑腔右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第一锥转轮右侧的滑腔内均设传输装置,变更腔内平滑配合连接用以分别与上下两侧传输装置变更平滑配合连接的变更控管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管定量排出肉末工作,提高精确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变更控管装置包括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二螺杆以及平滑配合连接设置在变更腔且与第二螺杆螺线纹配合连接的变更块,变更块左端上设上下对等设置的推挤部,第二螺杆顶部伸长末梢与第二电转机配合连接,第二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变更腔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二螺杆底部伸长末梢与变更腔内底壁转绕配合连接,变更块右侧的上下两侧面内设分别与变更腔内顶壁以及内底壁相对设置的碰触监测器,从而实现自动变更控管上下第一导滑块的转绕工作,提高自动控管率,降低了成本。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管定量排出肉末工作,提高精确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用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高精度的机器人外部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高精度的机器人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机身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高精度的机器人定量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高精度的机器人排出肉末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高精度的机器人,包括机身5以及安装在所述机身5顶部的锥斗6,所述机身5内部通贯设有竖腔51,所述竖腔51右侧内壁内相联通设有上下对等且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一导滑槽52,每个所述第一导滑槽52内均平滑配合连接有第一导滑块521,所述第一导滑块521右侧面内设有螺孔522,每个所述第一导滑槽52右侧的所述机身5内均设有滑腔54,上下两侧所述滑腔54之间的所述机身5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转机57,所述第一电转机57上下两侧均配合连接有向外侧伸长设置的转绕轴571,上下两侧所述转绕轴571伸长末梢分别探入上下两侧所述滑腔54内且末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锥转轮572,所述第一电转机57右侧的所述机身5内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变更腔56,所述变更腔56顶部伸长末梢位于上侧所述滑腔54的右侧位置,所述变更腔56底部伸长末梢位于下侧所述滑腔54的右侧位置,每个所述第一锥转轮572外侧的所述滑腔54内均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541,所述第一转绕轴541左侧伸长末梢与所述滑腔54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转绕轴541左侧末梢固定设置有向左侧伸长设置的第一螺杆523,所述第一螺杆523左侧伸长段探入所述第一导滑槽52内且与所述螺孔522螺线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541右侧伸长末梢与所述滑腔54右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锥转轮572右侧的所述滑腔54内均设有传输装置,所述变更腔56内平滑配合连接有用以分别与上下两侧所述传输装置变更平滑配合连接的变更控管装置,所述机身5固定设置在基台4前侧壁上,所述基台4前方横向设置有传输履带41,所述第一电转机57上设置有电转机控管装置。

有益地,所述锥斗6内设有底部与所述竖腔51顶部相联通设置的绞肉腔61,所述绞肉腔61内设有前后伸长设置的固定梁62,所述固定梁62前后伸长末梢分别与所述绞肉腔61前后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梁62中间底面内固定设置有绞肉电转机621,所述绞肉电转机621底部配合连接有向下伸长设置的绞肉器622。

有益地,每个所述传输装置均包括设置在所述滑腔54右侧的外侧内壁内的第二导滑槽55以及平滑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滑槽55内且向内侧伸长设置的第二导滑块542,所述第二导滑块542内侧伸长段探入所述滑腔54内且与所述第一转绕轴541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542内侧伸长末梢与所述滑腔54内侧内壁平滑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542左侧的所述第一转绕轴541外表面上平滑配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转轮572咬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545,所述第二锥转轮545与所述第二导滑块542靠近侧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542内侧末梢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推臂543,所述推臂543右侧伸长段通贯所述滑腔54与所述变更腔56之间的所述机身5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推臂543右侧伸长末梢设有坡面端部544,所述第二导滑槽55左侧面内设有槽部551,所述槽部551与所述第二导滑槽55内的所述第二导滑块542左侧面之间设有弹性件552。

有益地,所述变更控管装置包括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二螺杆562以及平滑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变更腔56且与所述第二螺杆562螺线纹配合连接的变更块561,所述变更块561左端上设有上下对等设置的推挤部563,所述第二螺杆562顶部伸长末梢与第二电转机564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转机564外表面设置于所述变更腔56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562底部伸长末梢与所述变更腔56内底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变更块561右侧的上下两侧面内设有分别与所述变更腔56内顶壁以及内底壁相对设置的碰触监测器565。

有益地,上下两侧所述碰触监测器565均与所述第一电转机57电路连接。

有益地,所述电转机控管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转机57左侧面的第一控管器570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转机57右侧面的第二控管器5702,所述第一控管器5701和所述第二控管器5702分别与所述机身5内壁面相连接,所述第一控管器5701用于控管所述第一电转机57的转向,所述第二控管器5702用于控管所述第一电转机57的转速,所述绞肉电转机621与所述第二电转机564均设置有所述电转机控管装置。

初始状态时,上下两侧第一导滑块521左侧末梢均最大程度探入竖腔51内,此时,上下两侧第一导滑块521末梢端面与竖腔51左侧内壁相抵接,同时,使上下两侧第一导滑块521右侧末梢均最大程度远离第一导滑槽52右侧内壁,此时,变更块561位于变更腔56内的中间位置,同时,使变更块561顶面内的碰触监测器565最大程度远离变更腔56内顶壁,变更块561底面内的碰触监测器565最大程度远离变更腔56内底壁,此时,上下两侧第二导滑块542分别受到上下两侧的弹性件552的力,分别将上下两侧第二导滑块542于第二导滑槽55内的最右侧位置,同时,使滑腔54内的第二导滑块542位于滑腔54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上下两侧的第二导滑块542分别带动上下两侧的推臂543右侧末梢的坡面端部544最大程度探入变更腔56内。

当需要绞肉时,首先将肉倒入绞肉腔61内,此时,通过控管绞肉电转机621带动绞肉器622转绕,直至完成绞肉工作后,此时,通过控管第二电转机564带动第二螺杆562转绕,由第二螺杆562带动变更块561逐渐沿变更腔56内的顶部方向滑动,直至变更块561左端顶部的推挤部563与上侧的坡面端部544平滑,此时,使上侧的坡面端部544带动上侧的推臂543逐渐向左侧滑动,同时,由上侧的推臂543逐渐带动上侧的第二导滑块542克服上侧弹性件552的力逐渐沿上侧第二导滑槽55内的左侧方向滑动,直至变更块561滑动至变更腔56内的最顶部位置时,同时,使上侧的坡面端部544完全于变更腔56内的左侧内壁内,此时,上侧的推臂543左侧段最大程度探入滑腔54内,同时,由上侧的推臂543带动上侧的第二导滑块542克服上侧弹性件552的力滑动至第二导滑槽55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上侧的第一锥转轮572与上侧的第二锥转轮545咬合连接,此时,使变更块561顶部的碰触监测器565与变更腔56内顶壁相抵接,同时,使上侧的碰触监测器565发送信号并控管第一电转机57转绕,由第一电转机57带动上侧的第一锥转轮572转绕,进而由上侧的第一锥转轮572带动上侧的第二锥转轮545转绕,并由上侧的第二锥转轮545带动上侧的第一转绕轴541转绕,由上侧的第一转绕轴541带动上侧的第一螺杆523转绕,由上侧的第一螺杆523带动上侧的第一导滑块521滑动至上侧的第一导滑槽52内的最右侧位置如图5所示,此时,使得绞肉完成的肉进入下侧第一导滑块521顶部的竖腔51内,然后,通过控管第一电转机57带动上侧的第一锥转轮572反向转绕,由第一锥转轮572依次带动上侧的第二锥转轮545、第一转绕轴541和第一螺杆523反向转绕,直至,上侧的第一导滑块521最大程度探入竖腔51内且使上侧的第一导滑块521左侧末梢与竖腔51左侧内壁相抵接,然后通过控管第二电转机564带动第二螺杆562反向转绕,由第二螺杆562带动变更块561逐渐沿变更腔56底部方向滑动,直至,变更块561左端底部的推挤部563与下侧的坡面端部544平滑,使下侧的坡面端部544带动下侧的推臂543以及下侧的推臂543左侧末梢的第二导滑块542克服下侧弹性件552的力逐渐沿下侧第二导滑槽55内的左侧方向滑动,直至下侧第二导滑块542移动至下侧第二导滑槽55内的最左侧位置时,同时,使下侧的坡面端部544完全于变更腔56内的左侧内壁内,此时,下侧的推臂543左侧段最大程度探入滑腔54内,同时,由下侧的推臂543带动下侧的第二导滑块542克服下侧弹性件552的力滑动至第二导滑槽55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下侧的第一锥转轮572与下侧的第二锥转轮545咬合连接,此时,使变更块561底部的碰触监测器565与变更腔56内底壁相抵接,同时,使下侧的碰触监测器565发送信号并控管第一电转机57转绕,由第一电转机57带动下侧的第一锥转轮572转绕,进而由下侧的第一锥转轮572带动下侧的第二锥转轮545转绕,并由下侧的第二锥转轮545带动下侧的第一转绕轴541转绕,由下侧的第一转绕轴541带动下侧的第一螺杆523转绕,由下侧的第一螺杆523带动下侧的第一导滑块521滑动至下侧的第一导滑槽52内的最右侧位置如图6所示,此时,下侧的第一导滑块521左侧末梢最大程度竖腔51左侧内壁,完成定量排出肉末工作并落到传输履带41上,传输到下一环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上下两侧滑腔之间的机身内固定设置第一电转机,第一电转机上下两侧均配合连接向外侧伸长设置的转绕轴,上下两侧转绕轴伸长末梢分别探入上下两侧滑腔内且末梢均固定设置第一锥转轮,第一电转机右侧的机身内设上下伸长设置的变更腔,变更腔顶部伸长末梢位于上侧滑腔的右侧位置,变更腔底部伸长末梢位于下侧滑腔的右侧位置,每个第一锥转轮外侧的滑腔内均设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左侧伸长末梢与滑腔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第一转绕轴左侧末梢固定设置向左侧伸长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左侧伸长段探入第一导滑槽内且与螺孔螺线纹配合连接,第一转绕轴右侧伸长末梢与滑腔右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第一锥转轮右侧的滑腔内均设传输装置,变更腔内平滑配合连接用以分别与上下两侧传输装置变更平滑配合连接的变更控管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管定量排出肉末工作,提高精确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变更控管装置包括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二螺杆以及平滑配合连接设置在变更腔且与第二螺杆螺线纹配合连接的变更块,变更块左端上设上下对等设置的推挤部,第二螺杆顶部伸长末梢与第二电转机配合连接,第二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变更腔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二螺杆底部伸长末梢与变更腔内底壁转绕配合连接,变更块右侧的上下两侧面内设分别与变更腔内顶壁以及内底壁相对设置的碰触监测器,从而实现自动变更控管上下第一导滑块的转绕工作,提高自动控管率,降低了成本。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管定量排出肉末工作,提高精确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用量,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