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促生长功能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8505发布日期:2019-04-03 03:4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促生长功能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饲料添加剂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家禽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企业往往使用过量的抗生素确保动物健康。但是,过量的抗生素会导致动物肉制品品质的下降和抗生素耐性增强,并且能够透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抗生素使用的副作用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寻找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势在必行。中草药是源于自然界的天然物质,资源丰富,价廉易得,具有抗病毒、消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无有毒物质残留。因此,中药或者天然植物提取物在饲料添加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促生长功能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饲料添加剂能够增强家畜的免疫力,提高家畜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改善家畜肉制品的品质。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促生长功能的饲料添加剂,以所述添加剂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添加剂中的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分数如下:杜仲提取物15~25%,艾草提取物3~10%,败酱草提取物5~10%,马齿苋提取物10~15%,鲜大蒜1~5%,桔梗粉8~15%,菊花提取物5~10%,陈皮粉3~8%,余量为淀粉。本发明所述具有促生长功能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将杜仲提取物、艾草提取物、败酱草提取物、马齿苋提取物、捣碎的鲜大蒜、桔梗粉、菊花提取物、陈皮粉以及淀粉混合均匀,通过制粒机制备成颗粒,干燥,得到所述饲料添加剂。所述饲料添加剂的颗粒优选80~120目。桔梗粉和陈皮粉的粒径不大于100目。所述提取物是采用常规的浸提方法制备得到。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的添加剂具有清热解毒、增强代谢、抗菌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强猪、牛、样、鸡等家畜的免疫能力,促进家畜的生长,而且能够抑制饲料中霉菌、细菌的生长,提高家畜的成活率和日增重率,并改善家畜肉制品以及鸡蛋的品质;(2)本发明所选用的原料均来源于天然常用的中草药,对人体和动物无毒无害,代替抗生素添加在饲料中能有效防止人类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人类的将康水平,是一种安全可靠绿色的饲料添加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其中,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而得。杜仲提取物、艾草提取物、败酱草提取物、马齿苋提取物、菊花提取物均是采用浸提方法制备的:将相应的天然植物置于水或乙醇水溶液中,在60~80℃下浸提2~5h,再经过浓缩、干燥,得到相应天然植物的提取物;桔梗粉、陈皮粉的制备:分别将桔梗、陈皮粉碎并过100目筛,收集筛下粉备用。实施例1将23g杜仲提取物、3g艾草提取物、8g败酱草提取物、10g马齿苋提取物、5g捣碎的鲜大蒜、13g桔梗粉、5g菊花提取物、8g陈皮粉以及25g淀粉加入到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少量的水使混合粉体达到握在手中成团,松手稍加挤压即散的状态,再经过高速搅拌制粒机挤压切割成湿颗粒;将得到的湿颗粒置于60℃下干燥,使颗粒的湿度在3%以下,并将干燥后的颗粒过筛得到粒径80~100目的所述添加剂颗粒。实施例2将18g杜仲提取物、6g艾草提取物、6g败酱草提取物、13g马齿苋提取物、3g捣碎的鲜大蒜、9g桔梗粉、8g菊花提取物、5g陈皮粉以及32g淀粉加入到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少量的水使混合粉体达到握在手中成团,松手稍加挤压即散的状态,再经过高速搅拌制粒机挤压切割成湿颗粒;将得到的湿颗粒置于60℃下干燥,使颗粒的湿度在3%以下,并将干燥后的颗粒过筛得到粒径80~100目的所述添加剂颗粒。动物饲养实验:选取35日龄、平均体重(5.8±0.2)kg的60头乳猪,分为3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20头猪,每个实验组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第1组为对照组,只以天津市某饲料厂生产的乳猪配合饲料作为日粮;第2组、第3组为实验组,与第1组不同的是,第2组的日粮中要添加0.2%实施例1所制备的添加剂,第3组的日粮中要添加0.2%实施例2中所制备的添加剂,饲养周期为28天。三个实验组均在同一饲养区进行饲养,实验过程中不改变饲喂方式、不改变饲喂管理条件,所有实验乳猪均为自由采食,实验过程要保持乳猪舍清洁,若发生疾病,对所有实验乳猪进行相同的治疗措施。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乳猪的平均日增重,记录结果如表1。根据表1的数据可知,实验组2和实验组3中乳猪的平均日增重量明显大于实验组1中乳猪的平均日增重量,即本发明所述的饲料添加剂能够促进乳猪的快速生长。表1平均日增重(kg)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重复10.380.570.56重复20.410.600.60重复30.360.560.57重复40.390.590.59平均值0.3850.580.58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