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鞣质和黄酮功能成分的调节血压保健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8200发布日期:2019-04-03 03:4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富含鞣质和黄酮功能成分的调节血压保健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大黄为传统中药,使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导泻、利胆、保肝、抗菌、抗病毒、抗炎、止血、降血脂、降压、消炎、抗感染、强心、健胃、清除体内氧自由基、调节免疫等诸多生理活性;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黄中的化学成分与其生物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黄的泻下成分为蒽醌甙类或结合状态蒽醌类;起止血作用的主要是鞣质,其中d一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作用最为明显,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清除氧自由基、降血脂、降压、抗过敏、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兰志琼等,药用大黄叶泻下、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中药材》第28卷第3期2005年3月,p204-206,本文选择药用大黄叶,对其泻下作用和止血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并将其与药用大黄进行对比。结论:①药用大黄叶具有与药用大黄相似的泻下作用。对正常小鼠和实热型模型小鼠均有明显的致泻作用,其中以大黄叶柄的作用最为明显。②药用大黄叶柄、叶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这在为大黄药用植物的地上部分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谭玉柱等,药用大黄地上部位蒽醌类成分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11徒儿第二卷低1期,p2915-2916,通过hplc法测定了药用大黄地上部位叶。结果:药用大黄根中总蒽醌、游离蒽醌总量以及5种代表性蒽醌总量均高于叶,其中药用大黄叶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相对较高,可分别达到0.05%和0.03%,可以作为药用替代资源。桑树为桑科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植物,原产于中国和朝鲜,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以长江流域尤其江浙一带为多。桑叶即是桑树的叶子,中医又称“铁扇子”,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血压、抗炎、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民间历来就有使用大黄叶和桑叶的习惯,在民族医药学中,大黄叶和桑叶组合,性温,可除培根病,可治多种疾病。大黄叶和桑叶每年秋季自然枯萎,年年可采,资源丰富。截止目前,大黄叶和桑叶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能对其研究开发利用,将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迎合了市场需要,还满足了消费者对方便、快捷、健康的市场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质量的富含鞣质和黄酮功能成分的调节血压茶茶制作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通过检测不同采收时间药用大黄叶中的大黄素、大黄酚蒽醌类和鞣质含量,再根据药用大黄叶中的药用成分含量,进行有效药物的筛选,添加具有降血脂、调节血压功能以及调节口感的药食兼用中药,拟制出调节血压效果好的药物配方,使最终制成的茶中含有多糖、鞣质等降血脂、调节血压活性成分,使其该产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一种富含鞣质和黄酮功能成分的调节血压保健茶制作方法,其原料组方按重量百分比为:4月中旬(叶茂期)采集加工的大黄叶40%~45%,10月23日-11月8日期间(霜降后的至立冬期间)采集的冻干加工的桑叶40%~45%,茶叶5%,五味子5%,枸杞5%。桑叶,含有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主要含有芸香苷、槲皮素、异槲皮苷、槲皮素-3-三葡糖苷等化合物)、生物碱,有降血脂、降压、抗粥样硬化作用。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茶多酚类、儿茶素类特有鞣质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五味子含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和有机酸类.亦含柠檬醛(citrdal)、叶绿素、甾醇、维生素c、维生素e、糖类、树脂和鞣质;五味子作为补益类中药,在护肝、提高免疫等方面已受到多项证实,特别是降糖、降脂和降压等作用对临床疾病的防治有重大指导意义枸杞,味甘、性平,含枸杞蛋白多糖、维生素c、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阴补血,益精明目等作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检测不同采收时间药用大黄叶中蒽醌类大黄素、大黄酚和鞣质含量对不同采收时间药用大黄叶中总蒽醌大黄素、大黄酚和鞣质含量测定:根据药用大黄的实际生长情况,拟订4个采收时间:4月中旬(叶茂期)、6月上旬(花期)、7月中旬(果期)、8月下旬(倒苗期)所采样品,总蒽醌按《中国药典》i部大黄项下大黄素、大黄酚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其含量,鞣质按《中国药典》附录xb鞣质含量测定法。(二)一种富含鞣质和黄酮功能成分的调节血压保健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大黄叶片和桑叶的采集:大黄叶采用4月中旬(叶茂期)的大黄叶,每株大黄每次采摘大黄1/5叶片,既可提高叶片的质量,又不影响大黄生长;桑叶采集公历10月23日-11月8日期间(霜降后的至立冬期间)的桑叶,有效功能物质含量高。(2)大黄叶片的加工①切丝、萎凋:大黄叶片采集后,清洗,然后切成宽度2-3cm的细丝,然后立即晾晒,通过晾晒,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控制萎凋后的叶片含水量在64%-66%之间,通过正常而有效的萎凋,使鲜叶的青腥气味消退而产生清香;②杀青:将步骤①丝状大黄叶进行杀青处理。经萎凋失去水分但是尚未干透时,利用杀青的方式,使叶的水分均匀蒸散,进一步驱除鲜叶中的臭腥味,同时使鲜叶便于揉捻不易碎。杀青方式采用锅式杀青或滚筒式杀青机,控制温度60℃-65℃下炒制4-5min;杀青完后,将叶丝摊凉,进行揉捻。③揉捻:炒青完毕后,揉捻的目的在于把丝状叶片制成条状或圆珠状,最好将大黄叶烘干至含水量8%以下备用;(3)桑叶的加工①切丝:桑叶片采集后,清洗沥干水分,然后切成宽度2-3cm的细丝,然后立即冷冻干燥;②冷冻干燥:将细丝后的桑叶先放入深低温冰箱中预冷到-40至-45℃,将预冷桑叶置于冷阱的隔板上,关闭密封门冷阱开关,打开冷冻开关,直到冷阱的温度达到-40℃,打开真空泵开关,直到系统压力低于200mtorr,干燥24h,关闭总开关,解除真空,然后按顺序关闭真空开关、冷冻开关,最后打开密封门开关,取出冻干桑叶。冷冻干燥含水量8%以下;(5)筛分:将干燥的大黄叶和桑叶利用筛子筛分成条状和粉末叶,条状和粉末叶分别储藏备用;(3)辅料加工:将五味子、枸杞洗净,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8%以下备用;(4)配料:经以上处理的大黄叶和桑叶按照原料组方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具有保健功能成分的茶,并进行功能成分测定。本发明提供一种富含鞣质和黄酮功能成分的调节血压保健茶制作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检测发现药用大黄叶中的大黄素、大黄酚等蒽醌在4月中旬(叶茂期)含量最低、6月上旬(花期)提升、7月中旬(果期)最高、8月下旬(倒苗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而药用大黄叶片的鞣质含量4月中旬最高,7月中旬最低,7月中旬后开始呈现回升趋势。这就提示我们在确定药用大黄叶最佳采收期时,应密切结合其临床用药目的、化学成分含量及药材产量等综合考虑,再利用大黄叶制作不同保健功能成分的大黄叶茶。在制备富含鞣质功能成分的大黄叶茶,药用大黄叶最佳采收期在4月中旬(叶茂期)。2、大黄叶茶采取是以4月中旬(叶茂期)大黄叶制备的,富含鞣质功能成份,具有抗菌、抗炎、止血、调节血压等作用;同时辅以桑叶、茶叶、五味子、枸杞中药材,药效及作用机制明确,不但提高了药用有效成分含量,还可以起到调节口感的作用。3、大黄叶采取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筛分加工工艺制成,其品质素净馨香,无臭腥味,清爽宜人。4、桑叶采取冷冻干燥工艺制作,多空结构好,其黄酮药用份含量高,溶解速度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不同采收时间药用大黄叶中的大黄素、大黄酚和鞣质含量检测:总蒽醌按《中国药典》i部大黄项下大黄素、大黄酚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其含量,鞣质按《中国药典》附录xb鞣质含量测定法。表1不同采收时间药用大黄叶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结果,单位:%采收时间大黄素含量大黄酚含量蒽醌总含量鞣质含量4月中旬0.03110.01420.04532.2866月中旬0.03810.03110.06921.5687月中旬0.06210.06430.12641.2458月中旬0.03230.02030.05261.378表1结果表明:药用大黄叶中的大黄素、大黄酚等蒽醌在4月中旬(叶茂期)含量最低、6月上旬(花期)提升、7月中旬(果期)最高、8月下旬(倒苗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而药用大黄叶片的鞣质含量4月中旬最高,7月中旬最低,7月中旬后开始呈现回升趋势。这就提示我们在制备富含鞣质功能成分的大黄叶茶,选用药用大黄叶最佳采收期在4月中旬(叶茂期)。实施例2:一种富含鞣质和黄酮功能成分的调节血压保健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叶片的采集:大黄叶采用4月中旬(叶茂期)大黄叶,每株大黄每次采摘大黄1/5叶片,既可提高叶片的质量,又不影响大黄生长,采叶前园地应避免灌水,以保证叶片质量;桑叶采集公历10月23日-11月8日期间(霜降后的至立冬期间)的桑叶,有效功能物质含量高。(2)大黄叶的加工①切丝、萎凋:大黄叶采集后,将叶切成宽度2-3cm的细丝,然后立即晾晒,通过晾晒,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控制萎凋后的大黄叶含水量在64%-66%之间,通过正常而有效的萎凋,使鲜叶的青腥气味消退而产生清香;②杀青:将步骤①丝状叶进行杀青处理。经萎凋失去水分但是尚未干透时,利用杀青的方式,使大黄叶的水分均匀蒸散,进一步驱除鲜叶中的臭腥味,同时使鲜叶便于揉捻不易碎。杀青方式采用锅式杀青或滚筒式杀青机,60℃-65℃下炒制4-5min;杀青完后,将大黄叶丝摊凉,进行揉捻。③揉捻:炒青完毕后,揉捻的目的在于把丝状大黄叶制成条状或圆珠状,;④干燥:将揉捻后的大黄叶摊开,大黄叶烘干至含水量8%以下;(3)桑叶的加工①切丝:桑叶片采集后,清洗,然后切成宽度2-3cm的细丝,然后立即冷冻干燥;②冷冻干燥:将细丝后的桑叶先放入深低温冰箱中预冷到-40至-45℃,将预冷桑叶置于冷阱的隔板上,关闭密封门冷阱开关,打开冷冻开关,直到冷阱的温度达到-40℃,打开真空泵开关,直到系统压力低于200mtorr,干燥24h,关闭总开关,解除真空,然后按顺序关闭真空开关、冷冻开关,最后打开密封门开关,取出冻干桑叶。冷冻干燥含水量8%以下;(4)筛分:将干燥的大黄叶和桑叶分别利用筛子筛分成条状和粉末叶,条状和粉末叶分别储藏备用;(5)辅料加工:将五味子、枸杞洗净,再烘干至含水量8%以下备用;(4)配料:其原料组方按重量百分比为:大黄叶40%,冻干桑叶45%,茶叶5%,五味子5%,枸杞5%。经以上处理的大黄叶按照原料组方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具有保健功能成分的茶,并进行功能成分测定。实施例3:一种富含鞣质和黄酮功能成分的调节血压保健茶制作方法,其原料组方按重量百分比为:大黄叶45%,冻干桑叶40%,茶叶5%,五味子5%,枸杞5%。本发明的大黄叶和桑叶采集时间及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2。实施例4:一种富含鞣质和黄酮功能成分的调节血压保健茶制作方法,其原料组方按重量百分比为:大黄叶42.5%,冻干桑叶42.5%,茶叶5%,五味子5%,枸杞5%。本发明的大黄叶和桑叶采集时间及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2。对比例:一种富含鞣质和黄酮功能成分的调节血压保健茶制作方法,其原料组方按重量百分比为:大黄叶42.5%,桑叶42.5%,茶叶5%,五味子5%,枸杞5%。本发明的大黄叶和桑叶采集时间同实施例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中,桑叶加工采取实施例2中步骤(2)大黄叶的加工方法,其余步骤与同实施例2相同。对照检测见表2.表2不同实施例生产的大黄叶茶功能成分对照检测结果,单位:%由表2结果可见,实施例2-4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达到8%以上,以上三种茶均含有鞣质和蒽醌、黄酮保健功能因子,其中鞣质具有明显优势,含量达到2.4%以上,是一款较为理想的具有抗菌、抗炎、止血、调节血压等功效成分的保健茶饮料,其品质素净馨香,无臭腥味,清爽宜人;另外,桑叶经过冻干工艺制作与对比例常规干燥工艺相比较,其黄酮含量明显高。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