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蜜蜂巢脾产品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63791阅读:27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蜜蜂巢脾产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蜜蜂巢脾是蜜蜂栖息、繁衍育子、贮存食物的场所,巢脾是蜜蜂用蜂蜡修造的数千个巢房组成的,由几片到几十片巢脾组成蜜蜂的蜂巢,工蜂将蜂蜜、花粉储存在巢脾的巢房里,它们还用蜂胶磨光巢房,以供蜂王在其中产卵,蜜蜂幼虫在巢房里被哺育长大,吐丝作茧化蛹,因此,巢脾所含的成分很复杂,蜂蜜、蜂蜡、蜂花粉、蜂王浆、蜂胶、蜜蜂茧衣、幼虫分泌物等所具有的成分,巢脾里可能都存在,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树脂、油脂、生物碱、鞣质、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酶类、昆虫激素、多糖以及苷类等成分,作为动物中药,近年来研究蜜蜂巢脾具有抗癌等多种生物学及药理学价值,但并未见有相关将蜜蜂巢脾应用在消化性溃疡疾病方面的案例,且多例报告还表明蜜蜂巢脾口服具有毒性,这又进一步限定了蜂蜜巢脾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蜜蜂巢脾产品的制作方法,蜜蜂巢脾经本发明方法处理后,毒性几近完全去除,且所制作得到的蜂蜜巢脾产品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蜜蜂巢脾产品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获取蜂蜜巢脾,粉碎至粒径在40-50目,向蜂蜜巢脾上均匀喷水,使巢脾含水量在60-65%,按2-2.3‰的重量比接种绿色木霉菌液,均匀混合、发酵;

(2)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在电场强度为10kv/cm的强脉冲电场中处理2-10分钟;

(3)将处理得到的发酵混合物冷冻干燥至含水量在9-10%,得到干燥巢脾粉;

(4)将桑叶、枇杷叶按1:3的重量比置于温度为22-25℃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1-2cm的薄层,在相对湿度为92-95%下焖焐处理10-12小时,干燥,粉碎至40-50目,得到干燥叶粉;

(5)将干燥巢脾粉与干燥叶粉按10-12:1的重量比混匀,制成颗粒状、胶囊状、压成片状,得到蜂蜜巢脾产品。

优选的,发酵温度控制在26-27℃,发酵时间为12-15天。

优选的,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在电场强度为10kv/cm的强脉冲电场中处理7分钟。

优选的,采用温度为82-85℃的热空气将焖焐产品干燥至含水量在6-8%。

消化性溃疡发病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攻击因子和保护因子平衡失调,损伤胃粘膜的因素有很多,本发明蜜蜂巢脾产品具有促溃疡愈合作用,作用机制是抑制胃酸分泌,增加黏液糖蛋白的分泌,服用本发明蜂巢产品后,能够增加p物质和内啡素、胃粘膜pg的合成,减少细胞凋亡,实现保护胃粘膜的目的,对抵御乙醇、阿匹斯林、幽门结扎引发的胃粘膜损伤有较好作用,经122例临床试验验证,本发明蜂巢产品对胃溃疡和胃炎由很好的治疗效果,溃疡愈合率达到70%,改善胃溃疡和胃炎的临床症状达到9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蜜蜂巢脾产品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获取蜂蜜巢脾,粉碎至粒径在40目,向蜂蜜巢脾上均匀喷水,使巢脾含水量在60%,按2‰的重量比接种绿色木霉菌液,均匀混合、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26℃,发酵时间为12天;

(2)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在电场强度为10kv/cm的强脉冲电场中处理2分钟;

(3)将处理得到的发酵混合物冷冻干燥至含水量在9%,得到干燥巢脾粉;

(4)将桑叶、枇杷叶按1:3的重量比置于温度为22℃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1-2cm的薄层,在相对湿度为92%下焖焐处理10小时,采用温度为82℃的热空气将焖焐产品干燥至含水量在6%,粉碎至40目,得到干燥叶粉;

(5)将干燥巢脾粉与干燥叶粉按10:1的重量比混匀,制成颗粒状、胶囊状、压成片状,得到蜂蜜巢脾产品。

实施例2、一种蜜蜂巢脾产品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获取蜂蜜巢脾,粉碎至粒径在50目,向蜂蜜巢脾上均匀喷水,使巢脾含水量在65%,按2.3‰的重量比接种绿色木霉菌液,均匀混合、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27℃,发酵时间为15天;

(2)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在电场强度为10kv/cm的强脉冲电场中处理10分钟;

(3)将处理得到的发酵混合物冷冻干燥至含水量在10%,得到干燥巢脾粉;

(4)将桑叶、枇杷叶按1:3的重量比置于温度为25℃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1-2cm的薄层,在相对湿度为95%下焖焐处理12小时,采用温度为85℃的热空气将焖焐产品干燥至含水量在8%,粉碎至50目,得到干燥叶粉;

(5)将干燥巢脾粉与干燥叶粉按12:1的重量比混匀,制成颗粒状、胶囊状、压成片状,得到蜂蜜巢脾产品。

实施例3、一种蜜蜂巢脾产品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获取蜂蜜巢脾,粉碎至粒径在45目,向蜂蜜巢脾上均匀喷水,使巢脾含水量在62%,按2.1‰的重量比接种绿色木霉菌液,均匀混合、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26℃,发酵时间为14天;

(2)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在电场强度为10kv/cm的强脉冲电场中处理5分钟;

(3)将处理得到的发酵混合物冷冻干燥至含水量在9%,得到干燥巢脾粉;

(4)将桑叶、枇杷叶按1:3的重量比置于温度为24℃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1-2cm的薄层,在相对湿度为93%下焖焐处理11小时,采用温度为84℃的热空气将焖焐产品干燥至含水量在7%,粉碎至45目,得到干燥叶粉;

(5)将干燥巢脾粉与干燥叶粉按11:1的重量比混匀,制成颗粒状、胶囊状、压成片状,得到蜂蜜巢脾产品。

以下结合具体无水乙醇诱发的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试验验证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试验动物,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40g,由蚌埠医学院实验室提供;

试验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给药组1、给药组2;各组试验期均饲喂a级标准颗粒饲料;

(1)对照组:生理盐水2ml+无水乙醇1ml,每日3次;

(2)给药组1:(每天50mg/kg药剂1)+无水乙醇1ml,每日3次;

(3)给药组2:(每天50mg/kg药剂2)+无水乙醇1ml,每日3次;

其中,药剂1按以下方式制作获得,

获取蜂蜜巢脾,粉碎至粒径在45目,向蜂蜜巢脾上均匀喷水,使巢脾含水量在62%,按2.1‰的重量比接种绿色木霉菌液,均匀混合、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26℃,发酵时间为14天;

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在电场强度为10kv/cm的强脉冲电场中处理5分钟;

将处理得到的发酵混合物冷冻干燥至含水量在9%,得到干燥巢脾粉;

将桑叶、枇杷叶按1:3的重量比置于温度为24℃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1-2cm的薄层,在相对湿度为93%下焖焐处理11小时,采用温度为84℃的热空气将焖焐产品干燥至含水量在7%,粉碎至45目,得到干燥叶粉;

将干燥巢脾粉与干燥叶粉按11:1的重量比混匀,制成颗粒状、胶囊状、压成片状,得到蜂蜜巢脾产品;

药剂2按以下方式制作获得,

获取蜂蜜巢脾,粉碎至粒径在45目在电场强度为10kv/cm的强脉冲电场中处理5分钟;

将处理得到的发酵混合物冷冻干燥至含水量在9%,得到干燥巢脾粉;

将桑叶、枇杷叶按1:3的重量比置于温度为24℃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1-2cm的薄层,在相对湿度为93%下焖焐处理11小时,采用温度为84℃的热空气将焖焐产品干燥至含水量在7%,粉碎至45目,得到干燥叶粉;

将干燥巢脾粉与干燥叶粉按11:1的重量比混匀,制成颗粒状、胶囊状、压成片状,得到蜂蜜巢脾产品;

其中,药剂1、药剂2所用原材无差异;

试验结束后,将三组大鼠处死,获取胃,将胃展平,测定溃疡面积(长×宽),以mm2表示,结果如下:

对照组大鼠胃粘膜损伤严重,损伤指数为56.7±3.8mm;

用药组1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为12.1±1.4mm;

用药组2大鼠胃粘膜损伤严重,损伤指数为50.5±3.2mm;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知,药剂1对保护乙醇致胃粘膜损伤有较好帮助;

以下对本发明蜂蜜巢脾产品毒性进行检测:

试验动物:wistar大鼠,体重180-240g,由蚌埠医学院实验室提供;

试验分为三组,分别为空白组、给药组1、给药组2;各组试验期均饲喂a级标准颗粒饲料;试验期为100天;

(1)空白组:不给药;

(2)给药组1:每天50mg/kg药剂3,每日3次;

(3)给药组2:每天50mg/kg药剂4,每日3次;

其中,药剂3按以下方式制作获得,

获取蜂蜜巢脾,粉碎至粒径在45目,向蜂蜜巢脾上均匀喷水,使巢脾含水量在62%,按2.1‰的重量比接种绿色木霉菌液,均匀混合、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26℃,发酵时间为14天;

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在电场强度为10kv/cm的强脉冲电场中处理5分钟;

将处理得到的发酵混合物冷冻干燥至含水量在9%,得到干燥巢脾粉;

将桑叶、枇杷叶按1:3的重量比置于温度为24℃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1-2cm的薄层,在相对湿度为93%下焖焐处理11小时,采用温度为84℃的热空气将焖焐产品干燥至含水量在7%,粉碎至45目,得到干燥叶粉;

将干燥巢脾粉与干燥叶粉按11:1的重量比混匀,制成颗粒状、胶囊状、压成片状,得到蜂蜜巢脾产品;

其中,药剂4按以下方式制作获得,

获取蜂蜜巢脾,粉碎至粒径在45目,向蜂蜜巢脾上均匀喷水,使巢脾含水量在62%,按2.1‰的重量比接种绿色木霉菌液,均匀混合、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26℃,发酵时间为14天;

将处理得到的发酵混合物冷冻干燥至含水量在9%,得到干燥巢脾粉;

将桑叶、枇杷叶按1:3的重量比置于温度为24℃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1-2cm的薄层,在相对湿度为93%下焖焐处理11小时,采用温度为84℃的热空气将焖焐产品干燥至含水量在7%,粉碎至45目,得到干燥叶粉;

将干燥巢脾粉与干燥叶粉按11:1的重量比混匀,制成颗粒状、胶囊状、压成片状,得到蜂蜜巢脾产品;

试验期间每天进行一般观察,其中,给药组2全组大鼠陆续在给药第20天-35天出现死亡,死亡率为100%,空白组和给药组1大鼠未见异常,100天后,处死空白组和给药组1大鼠,抽检血液学,血液生化学,主要器脏湿重并计算器脏指数,光镜下检查器脏及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试验期间,空白组和给药组1大鼠行为,毛发,自主活动,摄水、摄食、粪便及尿液均未见异常;

给药组1大鼠试验期摄食量、体重变化与空白组基本一致,这表明服用药物不影响大鼠进食及增重;

给药组1给药100天后,血液学指标: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等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液学指标表面,给药对大鼠没有明显毒性;

给药100天后,肉眼观察空白组和给药组1大鼠各器脏均未见异常,镜下观察各器脏结构形态与空白组无异,均为发现病理性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