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秋葵籽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12288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黄秋葵籽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秋葵(hibiscusesculentus)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其嫩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vc、va、ve和磷、铁、钾、钙、锌、锰等矿质元素及由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粘性物质,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保健蔬菜,被美、英、法、日等国列入新世纪最佳绿色食品名录。近年来在中国内地引种成功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激增,由于黄秋葵蒴果的成熟期短,如采收不及时,肉质迅速老化,纤维增多,食用价值即降低甚至不可食,农户不得不让其嫩果自然成熟,收获其种子。

相关研究表明,黄秋葵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元素丰富,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占56.91%,尤其是油酸、亚油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黄秋葵种子中zn、mn、cu、fe、ca、mg微量元素含量高于蒴果皮,其中zn含量为4.6mg/100g,高于甲鱼。黄秋葵种子含有许多功能性成分,研究较多的是多酚类化合物,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黄秋葵种子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癌、降血糖和杀菌等生物活性。可以预见,黄秋葵种子具有广阔的利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

天麻营养成分中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同时抵抗眩晕以及抑制细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灵芝多糖是灵芝中最有效的成分之一,有助抑制癌细胞的扩散,稳定血压,降血脂及胆固醇,有助维持血糖水平;灵芝多糖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消除自由基,抗放射,提高肝脏、骨髓、血液dna、rna和蛋白质的能力,从而延长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黄秋葵籽茶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是,所述黄秋葵籽茶,由黄秋葵籽、天麻和灵芝组成,其中按重量份数计黄秋葵籽为90~95份、天麻为0.5~1份、灵芝为0.02~0.05份。

进一步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黄秋葵籽为90份、天麻为0.5份、灵芝为0.02份。

进一步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黄秋葵籽为90份、天麻为1份、灵芝为0.05份。

进一步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黄秋葵籽为95份、天麻为0.5份、灵芝为0.02份。

一种黄秋葵籽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成熟的黄秋葵籽从果荚剥离;(2)将黄秋葵籽用水清洗后在50℃~70℃烘干至含水量30%~40%备用;(3)将灵芝、天麻挑选去杂后清洗,灵芝切成5mm~20mm,天麻切成厚度2mm~5mm片状;(4)将切好的天麻和灵芝混合,加入天麻和灵芝混合重量60倍~100倍的纯净水浸泡3h~10h,然后煎煮3次,每次1h~3h,再过滤,并将滤液冷却至室温;(5)将步骤(2)备用的黄秋葵籽放入步骤(4)中的到的滤液内,以水面高出黄秋葵籽1~2cm为宜,室温下放置10小时,使黄秋葵籽吸水并促进胚芽萌动;(6)将浸泡好的黄秋葵籽捞出,50℃~70℃烘至种子表皮变干;(7)将黄秋葵籽在180-200℃的密闭炒锅内低温炒制18-22分钟,密闭炒锅排气后继续炒制8-12分钟,闻到黄秋葵籽香味即可出炉;(8)将黄秋葵籽在220-250℃的密闭炒锅内高温炒制8-12分钟,闻到焦香味即可出炉;(9)将炒制好的黄秋葵籽用吹风设备持续降温13-17分钟;(10)将步骤四中的黄秋葵籽进行风选除去灰粉杂质,得到成品真空存储保存。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黄秋葵籽茶,通过黄秋葵籽、天麻和灵芝的组合的设置使黄秋葵籽茶口感更好,营养更加丰富,营养价值更高;通过含量的设置即满足人体对最大天麻食用量的要求,又可保证浸泡出的黄秋葵籽茶口感事宜保健效果明显;通过烘干温度在50℃~70℃从而可以使种子内的水分蒸发掉从而还可保证种子胚保持活性,从而可以保证在后续步骤胚芽萌动时促进营养成份转化;通过10小时的胚激活处理使黄秋葵籽在炒制的过程中更容易破开最外层的种皮,泡茶后更易使营养成分渗出,出味快,口感更柔和;通过先进行低温焙炒,然后再进行高温焙炒的处理从而即能保证不会炒糊,又可将黄秋葵籽炒出香味、色泽黄亮,且耐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所述黄秋葵籽茶由黄秋葵籽、天麻和灵芝组成,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黄秋葵籽为90份、天麻为0.5份、灵芝为0.05份,如总质量为91kg的黄秋葵籽茶其中含黄秋葵籽90kg、天麻0.5kg、灵芝0.05kg。因灵芝和天麻组分过大,在后期浸泡时药液浓度较高,天麻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常人饮用时应控制一定的量,本配方中天麻主要发挥活血作用,因此,不宜过多;灵芝虽为补药,具有一定苦味,为改善口感,亦不能过量。本技术方案中的配比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些缺陷,浸泡出的黄秋葵籽茶口感适宜,浓度提高口感发苦;浓度低,保健效果更加明显。

实施例2所述黄秋葵籽茶按重量份数计黄秋葵籽为90份、天麻为1份、灵芝为0.04份。

实施例3所述黄秋葵籽茶按重量份数计黄秋葵籽为93份、天麻为1份、灵芝为0.03份。

实施例4所述黄秋葵籽茶按重量份数计黄秋葵籽为95份、天麻为0.5份、灵芝为0.02份。

实施例5所述黄秋葵籽茶按重量份数计黄秋葵籽为95份、天麻为0.5份、灵芝为0.05份。

最优实施例,所述黄秋葵籽茶按重量份数计黄秋葵籽为95份、天麻为0.5份、灵芝为0.02份,也即如果黄秋葵籽茶重量为95.7kg则其中含黄秋葵籽为95kg、天麻0.5kg、灵芝0.02kg。该配比是本发明的最适配比,口感最好,最耐泡。按照一般常人饮用量计算,每日早、中、晚共泡三次黄秋葵籽茶,每次20g,一天60g,按照组分比例对应的最大天麻量为0.3g<安全用量。灵芝组分为0.02份,这个浸泡出的黄秋葵籽茶口感适宜,浓度提高口感发苦;浓度低,保健效果更加明显。

黄秋葵籽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成熟的黄秋葵籽从果荚剥离;接下来将黄秋葵籽用水清洗后在50℃~70℃烘干至含水量30%~40%备用,50℃~70℃烘干的目的,一是为了把种子内水分蒸发掉,同时使种胚保持活性。高于70℃时种胚失去活性,在后续步骤浸泡时,种胚失去活性后不能有效的吸收天麻、灵芝药液及进行营养成分的转化,低于50℃,烘干的速度慢,耗时长。将灵芝、天麻挑选去杂后清洗,除去灰尘和杂质,灵芝切成5mm~20mm,天麻切成厚度2mm~5mm片状;然后将切好的天麻和灵芝混合,加入天麻和灵芝混合重量60倍~100倍的纯净水浸泡3h~10h,浸泡3小时~10小时的作用:通过浸泡使干天麻和干灵芝吸水软化,在后续煎煮的过程中药效能更快发挥。然后煎煮3次,每次1h~3h,也即煎煮后放凉,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煎煮,之后再过滤,并将滤液冷却至室温;将上述备用的黄秋葵籽放入到的滤液内,以水面高出黄秋葵籽1cm~2cm为宜,室温下放置10小时,使黄秋葵籽吸水并促进胚芽萌动;再将浸泡好的黄秋葵籽捞出,50℃~70℃烘至种子表皮变干;再然后将黄秋葵籽在180-200℃的密闭炒锅内低温炒制18-22分钟,密闭炒锅排气后继续炒制8-12分钟,闻到黄秋葵籽香味即可出炉;再将低温炒制后的黄秋葵籽在220-250℃的密闭炒锅内高温炒制8-12分钟,闻到焦香味即可出炉;通过先进行低温焙炒,然后再进行高温焙炒的处理从而即能保证不会炒糊,又可将黄秋葵籽炒出香味、色泽黄亮,且耐泡。将炒制好的黄秋葵籽用吹风设备持续降温13-17分钟;最后进行风选除去灰粉杂质,得到成品进行真空存储保存。所述黄秋葵籽茶的制备方法,通过烘干温度在50℃~70℃从而可以使种子内的水分蒸发掉从而还可保证种子胚保持活性,从而可以保证在后续步骤胚芽萌动时促进营养成份转化;通过10小时的胚激活处理使黄秋葵籽在炒制的过程中更容易破开最外层的种皮,泡茶后更易使营养成分渗出,出味快,口感更柔和;通过先进行低温焙炒,然后再进行高温焙炒的处理从而即能保证不会炒糊,又可将黄秋葵籽炒出香味、色泽黄亮,且耐泡。

判断不同方法生产的黄秋葵籽茶的品质,主要从色泽、口感、醇香度、耐泡程度进行分析,以下是经过上述黄秋葵籽茶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各种配比的黄秋葵籽茶的品质对比,随机选取100名志愿者进行品鉴实验,每名志愿者对品质中的各个参数以100分为满分进行打分,实验评价分数结果见下表: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上述不同组分的黄秋葵籽茶中最优实施例中的黄秋葵籽为95份、天麻为0.5份、灵芝为0.02份,其色泽、口感、醇香度、耐泡程度都是几项配比中最优的,并且也满足人们日常安全饮用量,营养价值也能达到最高。而相比与现有技术的黄秋葵籽茶其色泽、口感、醇香度、耐泡程度都明显提高了很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