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及饲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290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畜牧饲养
技术领域
,具体是涉及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及饲喂装置。
背景技术
:奶牛健康养殖中尤为突出的是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水平较低,安全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大量长期使用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引起某些菌株变异成耐药菌株,耐药菌株又将耐药因子传递给其他敏感菌,使其对原来的敏感药物产生抵抗力,从而给用这些药物预防和治疗人类某些疾病造成困难。这些不规范用药及药物自身的缺陷,在预防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也破坏了奶牛自身及其内在的微生物免疫系统,给奶牛生产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同时严重影响牛奶品质,如产生抗菌素乳等;因此,在奶牛生产实际中研究开发抗病性绿色饲料添加剂十分必要长期以来,抗生素一直是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防治各种养殖动物的疾病,随着人们对抗生素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认识,安全、无污染、无残留且又能防病治病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将逐渐取代抗生素起防病抗病的的作用。目前国内开发出的饲料添加剂种类很多,但主要是以增加奶牛产奶量及快速增长为目的,以增强抗病性为目的的饲料添加剂几乎没有,并且很多饲料添加剂没有分类,对于什么动物都适合,有的虽然名字分类很细,但实质是换汤不换药。存在着品种十分单一,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目前,依靠单一的某类绿色添加剂,很难完全实现的。需由各地饲料生产者、养殖者依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几种或几类,研制开发复合绿色饲料添加剂,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及饲喂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成分:杏仁皮50-82份、核桃油渣32-55份、桐子渣21-25份、黑玉米芯粉18-30份、地衣芽孢杆菌2-5份、酪酸菌3-9份、植物酵素剂0.1-4份、γ-氨基丁酸0.5-2.5份。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还包括以下成分:烟秆粉8-16份。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还包括以下成分:木聚糖酶0.3-2.8份、植酸酶0.5-3份、纤维素酶0.1-4份。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核桃油渣中的含油量为5-8%。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黑玉米芯粉的粒径为130-200目。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植物酵素剂是由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3-8的重量比混合后经发酵制备而成。具体发酵方法为:将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3-8的重量比混合,用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2-3次,粉碎至40目,加入2-5倍重量的清水,调节ph为5.3-6.5,加入1.3-4%的酵素菌,分别加入1.2-3.5%的氮源和碳源,30℃发酵5~7天,发酵后产物经过过滤、纯化和脱水,即得到所述植物酵素剂。其中,杏仁皮:是杏仁加工中的下脚料,每吨杏仁加工中产生50公斤皮,将其用作饲料添加剂是废物利用,成本低,作用好。核桃油渣:是核桃榨油后剩余的残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属于含油量极低的脱脂残渣,可作为上好的营养丰富的家禽家畜的饲料或添加剂,有利于家禽家畜的生长发育。桐子渣:具有较广泛的生物活性,内含有抗癌、抗病毒、杀菌、杀虫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病应用价值。黑玉米芯粉: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和抗癌物质,黑玉米芯在黑色食品中提取抗癌物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可作为优质饲料添加剂。地衣芽孢杆菌:是一种好氧芽孢杆菌,它在代谢过程中能够分泌多种消化酶(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等),其中植酸酶能够将饲料中的难吸收的植酸磷分解成易吸收利用的肌醇和磷酸,可显著降低动物粪便中植酸磷的排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另外,地衣芽孢杆菌在动物体内还可以起到以下作用:①替代抗菌素起防病抗病作用;②增强免疫功能;③提高消化功能,降低饲养成本;④显著降低养殖动物粪便中氨等臭气的排放,改善养殖环境。酪酸菌:是一种厌氧芽孢杆菌,主要代谢产物为丁酸、乙酸,其中丁酸为人及动物体肠道上皮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能源,对肠道疾患后所致肠上皮组织的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酪酸菌具有芽孢,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把它加热至100℃5分钟、90℃10分钟不会失活,ph1.0-5.0时仍能存活,ph4.0-9.8时能适合其发育生长,其固体活菌制剂在室温、干燥情况下保存2年以上,未见活菌显著减少。酪酸菌在动物肠道内可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拮抗动物体内病原菌,维持和调节微生态平衡,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并能产生淀粉酶、维生素,为动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并促进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植物酵素剂: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植物酵素剂具有促进食物的分解消化和吸收的作用,并且有助于排毒,而且该植物酵素剂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γ-氨基丁酸:主要作用是对奶牛具有抗应激作用。烟秆粉:烟杆粉碎得到的产物,里面含有烟碱、茄尼醇、维生素e、综纤维素、木质素、烟草叶蛋白、果胶、木糖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在饲料中少量添加有利于禽畜生长和增重,而且具有抗癌活性,同时亦可改善饲料口味。木聚糖酶:木聚糖酶可以分解饲料工业中的原料细胞壁以及β-葡聚糖,促进有效物质的释放,以及降低饲料用粮中的非淀粉多糖,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植酸酶:植酸酶属天然营养品,植酸最显著的特征是与金属离子有极强络合作用和抗氧化性。其在饲料行业的应用,既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特点,又具有很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纤维素酶:是由绿色木霉诱变筛选的高产菌株,经固体深层发酵精制而成。该产品可以有效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加大非常规原料的使用,降低饲料成本,改善畜禽生产性能。纤维素酶最适ph为5.5,在ph4.5-7.5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酶活特性,在肠道中可发挥较好的酶学作用。其中,本发明所用的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为200亿/克,酪酸菌活菌数为20亿/克。植酸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具体活力及购买来源如下表1:表1:植酸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具体活力及购买来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将所述饲料添加剂投加到饲料中,用全混合日粮搅拌机(tmr)混合,然后饲喂奶牛。进一步地,所述饲料添加剂的投加量为:15-22g/头/天。更进一步地,将所述饲料添加剂投加到饲料中对奶牛进行饲喂时所用的是一种恒温饲喂装置,所述恒温饲喂装置主要是由槽体、红外感应器、电动卷闸门、饲料出料口、饲料输送管、下料支管、流量阀门、框架组成,所述槽体有多个,多个槽体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呈直线排列位于所述框架下方,每个槽体内都设有恒温控制器,所述恒温控制器包括加热器和降温器,所述红外感应器设置在槽体的前端上表面处,所述电动卷闸门设置于槽体后上方,所述饲料输送管架设在框架的上面,所述饲料出料口位于槽体的后侧面上,饲料出料口通过饲料输送管与所述下料支管连通,所述流量阀门设在下料支管上,所述槽体后面还设有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为所述恒温控制器和所述电动卷闸门的电机提供电源;在框架上方还通过支柱架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逆变器将电能存储在所述电源装置内,电源装置还另外接有电源插头,所述电动卷闸门为透明材质;所述红外感应器、电动卷闸门、流量阀门和恒温控制器均连接至总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连接至电脑主机。本发明的饲喂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饲料输送管将饲料运送过来,经下料支管下料,从饲料出料口出料,存放至槽体内,平时电动卷闸门呈关闭状态,当牛需要进食时,头伸到槽体上方时,被红外感应器感应到,总控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电动卷闸门打开,牛即可进食,总控制器同时控制槽体内的恒温控制器能够保持饲料在恒定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保持和增强饲料添加剂中的有效成分如地衣芽孢杆菌、酪酸菌、植物酵素剂、木聚糖酶、植酸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夏天温度较高时可以降温防止有效成分失活,冬天温度较低时可以升温促活,当牛进食完成离开后,总控制器控制电动卷闸门自行关闭,将槽体内的饲料密封起来,保证饲料不被破坏,保持其新鲜不变质腐烂,总控制器还可以控制流量阀门以根据牛的体重及食量为其提供适量的饲料,避免饲料不够或者过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配比合理,可以提高奶牛的抗病性,还能够增加奶牛产奶量,而且原料成本低廉,经济性好,安全性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另外,本发明的饲喂装置可用于本发明的饲料添加剂的饲喂,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人力成本和能源,而且主要是能够保持饲料在恒定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保持和增强饲料添加剂中的有效成分的活性,利于饲料添加剂中有效成分的作用的发挥,提高饲料添加剂的利用效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饲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槽体、2-红外感应器、3-电动卷闸门、4-饲料出料口、5-饲料输送管、6-下料支管、7-流量阀门、8-框架、9-支柱、10-太阳能电池板、11-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成分:杏仁皮50份、核桃油渣32份、桐子渣21份、黑玉米芯粉18份、地衣芽孢杆菌2份、酪酸菌3份、植物酵素剂0.1份、γ-氨基丁酸0.5份。其中,所述核桃油渣中的含油量为5%;所述黑玉米芯粉的粒径为130目;所述植物酵素剂是由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3的重量比混合后经发酵制备而成,具体发酵方法为:将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3的重量比混合,用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2次,粉碎至40目,加入2倍重量的清水,调节ph为5.3,加入1.3%的酵素菌,分别加入1.2%的氮源和碳源,30℃发酵5天,发酵后产物经过过滤、纯化和脱水,即得到所述植物酵素剂。将上述饲料添加剂投加到饲料中,用全混合日粮搅拌机(tmr)混合,然后饲喂奶牛,饲料添加剂的投加量为:15g/头/天。实施例2: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成分:杏仁皮66份、核桃油渣43份、桐子渣23份、黑玉米芯粉24份、地衣芽孢杆菌3.5份、酪酸菌6份、植物酵素剂2份、γ-氨基丁酸1.5份。其中,所述核桃油渣中的含油量为6.5%;所述黑玉米芯粉的粒径为170目;所述植物酵素剂是由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5的重量比混合后经发酵制备而成,具体发酵方法为:将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5的重量比混合,用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2次,粉碎至40目,加入3.5倍重量的清水,调节ph为6.0,加入2.6%的酵素菌,分别加入2.4%的氮源和碳源,30℃发酵6天,发酵后产物经过过滤、纯化和脱水,即得到所述植物酵素剂。将上述饲料添加剂投加到饲料中,用全混合日粮搅拌机(tmr)混合,然后饲喂奶牛,饲料添加剂的投加量为:18g/头/天。实施例3: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成分:杏仁皮82份、核桃油渣55份、桐子渣25份、黑玉米芯粉30份、地衣芽孢杆菌5份、酪酸菌9份、植物酵素剂4份、γ-氨基丁酸2.5份。其中,所述核桃油渣中的含油量为8%;所述黑玉米芯粉的粒径为200目;所述植物酵素剂是由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8的重量比混合后经发酵制备而成,具体发酵方法为:将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8的重量比混合,用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3次,粉碎至40目,加入5倍重量的清水,调节ph为6.5,加入4%的酵素菌,分别加入3.5%的氮源和碳源,30℃发酵7天,发酵后产物经过过滤、纯化和脱水,即得到所述植物酵素剂。将上述饲料添加剂投加到饲料中,用全混合日粮搅拌机(tmr)混合,然后饲喂奶牛,饲料添加剂的投加量为:22g/头/天。实施例4: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成分:杏仁皮50份、核桃油渣32份、桐子渣21份、黑玉米芯粉18份、地衣芽孢杆菌2份、酪酸菌3份、植物酵素剂0.1份、γ-氨基丁酸0.5份、烟秆粉8份、木聚糖酶0.3份、植酸酶0.5份、纤维素酶0.1份。其中,所述核桃油渣中的含油量为5%;所述黑玉米芯粉的粒径为130目;所述植物酵素剂是由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3的重量比混合后经发酵制备而成,具体发酵方法为:将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3的重量比混合,用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2次,粉碎至40目,加入2倍重量的清水,调节ph为5.3,加入1.3%的酵素菌,分别加入1.2%的氮源和碳源,30℃发酵5天,发酵后产物经过过滤、纯化和脱水,即得到所述植物酵素剂。将上述饲料添加剂投加到饲料中,用全混合日粮搅拌机(tmr)混合,然后饲喂奶牛,饲料添加剂的投加量为:15g/头/天。实施例5: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成分:杏仁皮66份、核桃油渣43份、桐子渣23份、黑玉米芯粉24份、地衣芽孢杆菌3.5份、酪酸菌6份、植物酵素剂2份、γ-氨基丁酸1.5份、烟秆粉12份、木聚糖酶1.6份、植酸酶1.8份、纤维素酶2份。其中,所述核桃油渣中的含油量为6.5%;所述黑玉米芯粉的粒径为170目;所述植物酵素剂是由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5的重量比混合后经发酵制备而成,具体发酵方法为:将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5的重量比混合,用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2次,粉碎至40目,加入3.5倍重量的清水,调节ph为6.0,加入2.6%的酵素菌,分别加入2.4%的氮源和碳源,30℃发酵6天,发酵后产物经过过滤、纯化和脱水,即得到所述植物酵素剂。将上述饲料添加剂投加到饲料中,用全混合日粮搅拌机(tmr)混合,然后饲喂奶牛,饲料添加剂的投加量为:18g/头/天。实施例6:一种增加奶牛抗病性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成分:杏仁皮82份、核桃油渣55份、桐子渣25份、黑玉米芯粉30份、地衣芽孢杆菌5份、酪酸菌9份、植物酵素剂4份、γ-氨基丁酸2.5份、烟秆粉16份、木聚糖酶2.8份、植酸酶3份、纤维素酶4份。其中,所述核桃油渣中的含油量为8%;所述黑玉米芯粉的粒径为200目;所述植物酵素剂是由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8的重量比混合后经发酵制备而成,具体发酵方法为:将石榴皮与土豆皮按1:8的重量比混合,用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3次,粉碎至40目,加入5倍重量的清水,调节ph为6.5,加入4%的酵素菌,分别加入3.5%的氮源和碳源,30℃发酵7天,发酵后产物经过过滤、纯化和脱水,即得到所述植物酵素剂。将上述饲料添加剂投加到饲料中,用全混合日粮搅拌机(tmr)混合,然后饲喂奶牛,饲料添加剂的投加量为:22g/头/天。实施例1-6中,对奶牛进行饲喂时所用的是一种恒温饲喂装置,所述恒温饲喂装置主要是由槽体1、红外感应器2、电动卷闸门3、饲料出料口4、饲料输送管5、下料支管6、流量阀门7、框架8组成,所述槽体1有多个,多个槽体1之间通过连接杆11连接,呈直线排列位于所述框架8下方,每个槽体1内都设有恒温控制器,所述恒温控制器包括加热器和降温器,所述红外感应器2设置在槽体1的前端上表面处,所述电动卷闸门3设置于槽体1后上方,所述饲料输送管5架设在框架8的上面,所述饲料出料口4位于槽体1的后侧面上,饲料出料口4通过饲料输送管5与所述下料支管6连通,所述流量阀门7设在下料支管6上,所述槽体1后面还设有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为所述恒温控制器和所述电动卷闸门的电机提供电源;在框架8上方还通过支柱9架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0,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通过逆变器将电能存储在所述电源装置内,电源装置还另外接有电源插头;所述电动卷闸门为透明材质;所述红外感应器2、电动卷闸门3、流量阀门7和恒温控制器均连接至总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连接至电脑主机。本发明的饲喂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饲料输送管5将饲料运送过来,经下料支管6下料,从饲料出料口4出料,存放至槽体1内,平时电动卷闸门3呈关闭状态,当牛需要进食时,头伸到槽体1上方时,被红外感应器2感应到,总控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电动卷闸门3打开,牛即可进食,总控制器同时槽体1内的恒温控制器能够保持饲料在恒定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保持和增强饲料添加剂中的有效成分如地衣芽孢杆菌、酪酸菌、植物酵素剂、木聚糖酶、植酸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夏天温度较高时可以降温防止有效成分失活,冬天温度较低时可以升温促活,当牛进食完成离开后,总控制器控制电动卷闸门3自行关闭,将槽体1内的饲料密封起来,保证饲料不被破坏,保持其新鲜不变质腐烂,总控制器还可以控制流量阀门7以根据牛的体重及食量为其提供适量的饲料,避免饲料不够或者过多。实际养殖数据:1.奶牛日粮中添加本发明制备的饲料添加剂对牛乳中体细胞数量的影响:奶牛日粮中添加本发明制备的饲料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见表2。其中,对照组不添加,实验1组添加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饲料添加剂,剂量为5g/头/天;实验2组添加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饲料添加剂,剂量为22g/头/天;实验3组添加的是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饲料添加剂剂量为15g/头/天。表2:奶牛日粮中添加饲料添加剂对牛乳中体细胞数量的影响组别体细胞(万个/ml)减少率对照组2.82±0.62b——实验1组2.56±0.38ab9.36%实验2组2.02±0.68a28.26%实验3组2.15±0.63a23.72%显著性(p值)0.017——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由表2可知,试验2组和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添加量较少)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和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体细胞的减少率分别达到了9.36%、28.26%、23.72%。牛奶中的体细胞主要是白细胞,具有抗炎功能,其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牛乳房的健康程度,其数量越多,表明牛乳房受到病原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隐性乳房炎的患病机率也越高(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降低牛奶中体细胞的比较试验)。这说明,本试验不仅在提高奶牛产奶量、减少肠道炎患病率上取得较好的试验结果,而且对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起到了一定的预防效果。2.奶牛日粮中添加发明饲料添加剂对肠炎发病率的影响对照组奶牛日粮中不添加本发明的饲料添加剂,奶牛实验1组添加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饲料添加剂,剂量为18g/头/天;奶牛实验2组添加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饲料添加剂,剂量为18g/头/天;奶牛实验3组添加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饲料添加剂,剂量为18g/头/天;结果见表3:表3:奶牛日粮中添加发明饲料添加剂对肠炎发病率的影响组别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奶牛发病次数6211奶牛发病率50%20%10%10%由表3可知,试验后,试验1组犊牛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的犊牛体重无显著差别。整个试验期间,试验2组犊牛的体重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试验1组犊牛的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3.奶牛日粮中添加饲料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对照组奶牛日粮中不添加本发明的饲料添加剂,奶牛实验1组添加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饲料添加剂,剂量为18g/头/天;奶牛实验2组添加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饲料添加剂,剂量为18g/头/天;奶牛实验3组添加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饲料添加剂,剂量为18g/头/天;结果见表4:奶牛日粮中添加抗病性绿色饲料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见表4。试验前,四组奶牛的产奶量无显著差别。表4奶牛日粮中添加抗病性绿色饲料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对使用本发明的饲料添加剂后的奶牛产奶量进行比较,发现在第69天,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提高率分别为6.88%和6.79%;在第76天,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提高率分别为6.92%和7.70%;在第83天,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提高率分别为8.66%和9.89%;在第90天,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提高率分别为10.13%和10.69%。将不同时间点的产奶量进行比较发现,如图1所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在不同时间点之间的产奶量无显著差别(p>0.05),但随时间的推移,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产奶量提高率略有增加。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