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螺流水线去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2081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田螺流水线去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田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田螺流水线去尾装置。



背景技术:

田螺又称田赢、田中螺、黄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肉获得后,置清水中养之,使除去泥砂,或略煮后去壳取肉漂净用。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食用田螺还对利水消肿作和治疗狐臭也有显著功效。在烹饪田螺之前需要对田螺进行去尾,比较常见的去尾方式是采用钳子或闸刀一个一个地剪或切,速度慢而且费力。市场上虽然有田螺去尾机,但是会因为田螺大小不相同,导致去尾不彻底,而且在去尾后还需要进一步做田螺清洁工作,工作效率不能很好地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田螺流水线去尾装置能够在对田螺去尾的同时又能够清洗,而且能够适用于大小不同的田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田螺流水线去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电机及磨尾环,所述滚筒一端设有齿轮环,所述电机的传动轴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环与所述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滚筒内设有螺旋传动件,所述螺旋传动件与所述滚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滚筒两端为开口结构,所述滚筒一端设有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设有进水阀,所述滚筒另一端设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设有出料口;所述磨尾环套接于所述滚筒上,所述滚筒与所述磨尾环对应的位置设有去尾孔;所述滚筒还设有废料排放装置,所述废料排放装置用于将滚筒内的废料排放出去。

进一步地,还设有固定底座,所述给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所述磨尾环及所述废料排放装置均通过支撑件与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设有排放槽及集中槽,排放槽设有坡度,使得废料排到所述集中槽。

进一步地,所述去尾孔的外围为球面型。

进一步地,所述给料装置为中空的圆台结构,所述给料装置设有给料口,所述给料装置的宽端通过轴环与所述滚筒转动连接;所述出料装置通过所述轴环与所述滚筒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磨尾环底部设有第一排放口。

进一步地,所述废料排放装置套接于所述滚筒上并靠近所述滚筒的出料口,所述废料排放装置两侧设有挡板,所述废料排放装置下部设有第二排放口,所述滚筒与所述废料排放装置套接处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横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田螺的外壳大小可能相差较大,但是尾部的大小相差较小,滚筒中的去尾孔的外围为球面能够适应大小不同的外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田螺的尾部卡入去尾孔,通过打磨的方式去尾效果佳;螺旋传动件能够将田螺由滚筒的一端运输到另一端,能够在去尾的过程中对田螺进行运输;磨尾环设的第一排放口能够将打磨出来的田螺尾部残渣及部分废水通过排放槽排放到集中槽,废料排放装置与横杆配合使用,能够将滚筒内剩余的废料通过排放槽排放到集中槽,实现了在去尾的同时清洗田螺;而田螺则从接料件排出,实现了废料与田螺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田螺流水线去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田螺流水线去尾装置的滚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田螺流水线去尾装置的固定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田螺流水线去尾装置的磨尾环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田螺流水线去尾装置的废料排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滚筒,11-去尾孔,12-螺旋传动件,13-横杆,2-电机,21-齿轮,22-齿轮环,3-磨尾环,31-第一排放口,4-废料排放装置,41-挡板,42-第二排放口,5-固定底座,51-支撑件,52-排放槽,53-集中槽,6-给料装置,61-轴环,62-进水阀,63-进料口,7-出料装置,7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5,一种田螺流水线去尾装置包括滚筒1、电机2、磨尾环3、废料排放装置4及固定底座5。

滚筒1一端设有齿轮环72,电机2的传动轴套接有齿轮71,齿轮环72与齿轮71相互啮合,滚筒1内设有螺旋传动件12,螺旋传动件12与滚筒1内壁固定连接,当电机2启动时,齿轮21驱动齿轮环22,滚筒1随之轴转动,田螺在滚筒1滚动,在螺旋传动件12的作用下,田螺能够在滚筒1内的一端运输到另一端。

滚筒1两端为开口结构,滚筒1一端设有给料装置6,给料装置6设有进水阀62,滚筒1另一端设有出料装置7,出料装置7设有出料口71。在本实施例中,给料装置6为中空的圆台结构,给料装置6设有给料口63,给料装置6的宽端通过轴环61与滚筒1转动连接,出料装置7与通过轴环61与滚筒1转动连接。将田螺放入给料口63,田螺通过给料装置6滑落到滚筒1内,同时清水从进水阀62进入滚筒1,在螺旋传动件12的作用下田螺从出料口71排出。

磨尾环3套接于滚筒1上,滚筒1与磨尾环3对应的位置设有去尾孔11。当田螺运输到去尾孔11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田螺的尾部嵌入去尾孔11,同时滚筒1带动田螺滚动,使得磨尾环3对田螺的尾部进行打磨。去尾孔11的外围为球面型,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大小不同田螺的尾部都能进入去尾孔11,避免了由于田螺的外壳过大卡在去尾孔11,田螺的尾部无法露出,导致去尾失败。在螺旋传动件12的配合下,实现了将去尾后的田螺运输出去。磨尾环3底部设有第一排放口31,在去尾时,滚筒1内部分的水会随着去尾孔11流出,而且田螺尾部的残渣也会随着水从第一排放口31排出。

滚筒1还设有废料排放装置4,废料排放装置4用于将滚筒内的废料排放出去。废料排放装置4套接于滚筒1上并靠近滚筒1的出料口,废料排放装置4两侧设有挡板41,废料排放装置4下部设有第二排放口42,滚筒1与废料排放装置4套接处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横杆13。当田螺及废料运送到废料排放装置4时,在离心力的作用,废料由横杆13甩到废料排放装置4上,废料再从第二排放口42排出,实现了田螺与废料分离。废料排放装置4两侧设有挡板41能够避免废料溅出来。

给料装置6、所述出料装置7、磨尾环3及废料排放装置4均通过支撑件51与固定底座5固定连接。固定底座5设有排放槽52及集中槽53,排放槽52设有坡度,使得废料排到集中槽53。磨尾环3及废料排放装置4排出的废料通过排放槽52滑到集中槽53,从而将废料统一收集,能够减轻清洁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时,将田螺放入给料口63,田螺通过给料装置6滑落到滚筒1内,同时打开进水阀62,清水进入滚筒1,在电机2的驱动下,滚筒1与螺旋传动件12配合,使田螺由给料装置6朝滚筒1的出料口方向输送。当田螺运输到去尾孔11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田螺的尾部嵌入去尾孔11,通过磨尾环3对田螺的尾部进行打磨,在去尾时,滚筒1内部分的水会排到集中槽53;打磨完毕后的田螺在螺旋传动件12的作用下,运输到废料排放装置4时,在离心力的作用,废料由横杆13甩到废料排放装置4上,废料再从第二排放口42排出,而田螺则从出料装置排出,实现了田螺与废料分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