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粉条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031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粉条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红薯粉条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红薯又名甘薯、番薯、白薯、山芋、红芋、白芋、地瓜、红苕等,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红薯面条又称甘薯面条、紫色红薯面条等。红薯面条是以甘薯和面粉为主料配制而成的,红薯面条具有韧性好、耐煮、色泽自然、口感细腻,并保持红薯原味和营养等特点。

现有技术中,红薯粉条的制作一般采用手工制作,其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效率低,而且红薯粉条制作的品质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加工便捷的红薯粉条制作装置。

一种红薯粉条制作装置,包括顺次连通的原料仓、混合室、蒸煮室、定型室、以及切割室,所述原料仓与混合室之间设有原料称重室,所述混合室外围设有夹套层,所述夹套层下部设有保温水进口,夹套层上部设有保温水出口,所述混合室内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底部的第一搅拌桨、以及设置在搅拌轴中部的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若干搅拌叶,每片搅拌叶上分别开设有一个以上通槽;所述第二搅拌桨上设有若干个耙钉,所述耙钉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混合室顶部设有喷嘴,所述喷嘴通过进水管与水箱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原料仓通过第一进料管与原料称重室相连通,所述混合室顶部设有原料进料口,所述原料进料口通过第二进料管与原料称重室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原料进料口为漏斗状结构。有利于物料的添加。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搅拌桨为叶轮式搅拌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料管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进料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三阀门。各阀门的设置,便于物料加入的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定型室内部两侧设有冷气循环孔。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大幅度提高红薯粉条的生产效率;本发明原料称重室的设置,提高了配料的精准度;夹套层混合室的设置,有利于保证红薯粉条的柔韧性,提高产品品质;搅拌桨的双层设置,可以保证物料的充分搅拌;喷嘴的设置,能够使原料及水按比例得到充分混合,有利于产品品质的保障及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1~3,一种红薯粉条制作装置,包括顺次连通的原料仓1、混合室2、蒸煮室3、定型室4、以及切割室5,所述原料仓1与混合室2之间设有原料称重室6,原料称重室的设置,提高了配料的精准度,有利于产品品质的保证。所述混合室2外围设有夹套层7,所述夹套层下部设有保温水进口8,夹套层上部设有保温水出口9,夹套层混合室的设置,有利于保证红薯粉条的柔韧性,提高产品品质。

所述混合室内设有搅拌器10,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11、设置在搅拌轴底部的第一搅拌桨12、以及设置在搅拌轴中部的第二搅拌桨13,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若干搅拌叶14,每片搅拌叶上分别开设有一个以上通槽15,所述第一搅拌桨为叶轮式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上设有若干个耙钉16,所述耙钉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搅拌桨的双层设置,可以保证物料的充分搅拌。所述混合室顶部设有喷嘴17,所述喷嘴17通过进水管18与水箱19相连通,喷嘴的设置,能够使原料及水按比例得到充分混合,有利于产品品质的保障及提升。

作为优选,所述原料仓1通过第一进料管20与原料称重室6相连通,所述混合室2顶部设有原料进料口21,所述原料进料口21通过第二进料管22与原料称重室6相连通,所述原料进料口为漏斗状结构,有利于物料的添加。

所述第一进料管20上设有第一阀门23,第二进料管22上设有第二阀门24,所述进水管18上设有第三阀门25,各阀门的设置,便于物料加入的控制。所述定型室内部两侧设有冷气循环孔26。

制作粉条时,往混合室2夹套层7中通过保温水进口8进入保温水,然后启动搅拌器10,再往混合室2中加入称重后的原料,并打开进水管18,在混合室内进行成浆搅拌混合,混合后的浆液进入蒸煮室3进行蒸熟,在定型室4内通过冷气循环孔26进行降温冷却,待粉条薄片成型后通过切割室5进行切割包装。本发明保证了制作过程的自动化及精准化,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红薯粉条的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红薯粉条的生产品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薯粉条制作装置,包括顺次连通的原料仓、原料称重室、混合室、蒸煮室、定型室、以及切割室混合室外围设有夹套层,夹套层下部设有保温水进口,夹套层上部设有保温水出口,混合室内设有搅拌器,搅拌器包括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底部的第一搅拌桨、以及设置在搅拌轴中部的第二搅拌桨,第一搅拌桨包括若干搅拌叶,每片搅拌叶上分别开设有一个以上通槽;第二搅拌桨上设有若干个耙钉,耙钉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混合室顶部设有喷嘴,喷嘴通过进水管与水箱相连通。本发明保证了制作过程的自动化及精准化,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红薯粉条的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红薯粉条的生产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蒋招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岭市昌农面类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7.11.24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