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鸡生产性能的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899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肉鸡生产性能的饲料。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家禽养殖数量的增加,环保节能的压力越来越大,家禽业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排泄物的氮、磷、微量元素等,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于饲料中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不仅破坏鸡舍的环境,对家禽健康有很大威胁,增加家禽发病率,降低家禽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些有害物质排放到大自然中,土壤、水源、空气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形成危害。

从当前蛋白质饲料利用中就可以发现,蛋白质饲料中的蛋白质利用效率不高,蛋白质浪费比较严重,特别是非常规蛋白质饲料中的蛋白质利用效率更低,大有挖掘潜力的空间。所谓非常规饲料是指传统养殖一般不用的饲料,特别是非常规蛋白质饲料,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抗营养因子,动物不喜欢采食或不吃,即使采食了这种饲料,消化、利用效率也比传统的蛋白质饲料豆粕、鱼粉等低得多。随着养殖水平不断提高,蛋白质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蛋白质饲料明显不能满足需要,蛋白质饲料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动物生产水平的限制因素。解决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一直是饲料科学研究和饲养实践关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配合饲料生产仍然普遍存在着蛋白质饲料既紧缺又浪费的情况,比较典型的表现是配合饲料能量达不到标准规定的水平,蛋白质含量超过标准规定的水平,造成低能高蛋白,浪费蛋白。

一些商品配合料生产,为了突出高质量,把提高蛋白质含量作为亮点宣传,实际上浪费蛋白。一些利用非常规蛋白饲料如菜籽粕、棉籽粕等生产的低成本饲料,由于原料本身的低质低效问题没有解决,其饲养效果也不好,特别是这种低成本饲料,适口性普遍不好,动物采食量低,生产性能更低,饲养期增长,造成了蛋白质的严重浪费,显然,非常规蛋白质饲料在理论上解决了可利用性后,进一步需要解决低质低效利用问题。

在饲料资源的开发中,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研究,一般是在配合饲料配方设计中,通过平衡氨基酸的方法解决,但是目前生产上的饲料配方设计,一般都只平衡赖氨酸和蛋氨酸,饲料中氨基酸浪费最多的是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以及精氨酸,这些氨基酸在一般的饲料配方设计中平均高出需要的3倍以上,相当于浪费4%左右的粗蛋白;另一方面,即使在配方中用不同来源的饲料平衡了氨基酸,由于来源不同,蛋白质消化利用效率不同,平衡的氨基酸的实际效果也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肉鸡生产性能的饲料,该饲料提高了蛋白利用率,且使得肉鸡的肉质营养丰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提高肉鸡生产性能的饲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原料制成:

玉米400~600份、豆粕100~150份、菜籽粕60~120份、蚯蚓发酵产物50~100份、啤酒槽10~30份、花生粕50~100份、复合氨基酸1~3份、复合酶2~4份、微量元素1~2份、植酸酶0.5~1份及磷酸氢钙5~10份;其中,所述蚯蚓发酵产物是以蚯蚓为原料先经过干酪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发酵后再经过双歧杆菌发酵后进行过滤,获得滤液,再浓缩干燥即可。

优选地,所述蚯蚓发酵产物的具体制备方法:

以蚯蚓为原料先用液氮冻成粉末后加入水磨浆处理,得到蚯蚓浆,然后接种干酪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在22℃~27℃温度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12h~24h,然后再接种双歧杆菌在20℃~24℃温度下发酵,发酵时间24h~36h,然后停止发酵,发酵液进行过滤,获得滤液,再浓缩干燥即可。

优选地,所述干酪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总添加量为蚯蚓粉末重量的0.1~0.3%,所述双歧杆菌的添加量为蚯蚓粉末重量的0.1~0.3%。

优选地,所述复合氨基酸为蛋氨酸、苯丙氨酸与赖氨酸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复合酶由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α-淀粉酶、β-甘露聚糖酶、糖化酶、酸性蛋白酶中的多种和载体壳粉组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由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碘酸钙、亚硒酸钠、氯化钴中的多种以及作为载体的石粉组合而成。

本发明的提高肉鸡生产性能的饲料的制备方法:

将配方中的各种组分投入混合机,混合均匀,粉碎后过60~80目筛,然后通过制粒机制粒或粉料直接密封包装。使用时可将本发明的产品根据肉鸡的采食量直接饲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针对非常规蛋白饲料适口性差,蛋白质消化、利用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以肉鸡蛋白营养研究新进展,特别是蛋白质、小肽、氨基酸营养新理论,通过以蚯蚓为原料先经过干酪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发酵后再经过双歧杆菌发酵后进行过滤,获得滤液,再浓缩干燥即可获得的蚯蚓产物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不但起到高效利用蛋白源,节约利用饲料蛋白的作用,还能够提高了鸡蛋蛋黄与鸡肉蛋白的品质。

2、由于蚯蚓经过双重发酵可以有效将其体内的胶原酶、活性蛋白(溶血蛋白、钙结合蛋白等)、活性肽(如抗菌肽、内脏调节肽)、有机酸、嘌呤、氨基酸等释放出来,比简单的将蚯蚓喂食肉鸡效果更好,更有利于肉鸡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提高了肉鸡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整个肉鸡生长过程仅仅在其生长的前15天需要在饲料中添加中药添加剂抵抗疾病,后续生长过程无需添加任何药剂就能够正常生长,没有疾病发生。

3、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不仅可提高磷的生物学利用价值,降低无机磷源的添加量,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明显升高,可明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蚯蚓发酵产物的具体制备方法:

以蚯蚓为原料先用液氮冻成粉末后加入水磨浆处理,得到蚯蚓浆,然后接种干酪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在22℃温度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24h,然后再接种双歧杆菌在24℃温度下发酵,发酵时间24h,然后停止发酵,发酵液进行过滤,获得滤液,再浓缩干燥即可。干酪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总添加量为蚯蚓粉末重量的0.1%,双歧杆菌的添加量为蚯蚓粉末重量的0.3%。

实施例2

蚯蚓发酵产物的具体制备方法:

以蚯蚓为原料先用液氮冻成粉末后加入水磨浆处理,得到蚯蚓浆,然后接种干酪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在27℃温度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12h,然后再接种双歧杆菌在20℃温度下发酵,发酵时间36h,然后停止发酵,发酵液进行过滤,获得滤液,再浓缩干燥即可。干酪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总添加量为蚯蚓粉末重量的0.3%,双歧杆菌的添加量为蚯蚓粉末重量的0.1%。

实施例3

一种提高肉鸡生产性能的饲料,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算,包括以下原料制成:

玉米500份、豆粕100份、菜籽粕80份、实施例1的蚯蚓发酵产物90份、啤酒槽20份、花生粕70份、复合氨基酸1份、复合酶2份、微量元素1份、植酸酶1份及磷酸氢钙10份。

复合氨基酸为蛋氨酸、苯丙氨酸与赖氨酸的混合物。

复合酶由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与α-淀粉酶和载体壳粉组合而成。

微量元素由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与碘酸钙以及作为载体的石粉组合而成。

实施例4

一种提高肉鸡生产性能的饲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原料制成:

玉米400份、豆粕150份、菜籽粕120份、实施例1的蚯蚓发酵产物50份、啤酒槽30份、花生粕100份、复合氨基酸3份、复合酶4份、微量元素2份、植酸酶0.6份及磷酸氢钙8份。

复合氨基酸为蛋氨酸、苯丙氨酸与赖氨酸的混合物。

复合酶由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与糖化酶和载体壳粉组合而成。

微量元素由硫酸亚铁、硫酸锰、碘酸钙、亚硒酸钠与氯化钴以及作为载体的石粉组合而成。

实施例5

一种提高肉鸡生产性能的饲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原料制成:

玉米600份、豆粕100份、菜籽粕60份、实施例2的蚯蚓发酵产物100份、啤酒槽10份、花生粕50份、复合氨基酸3份、复合酶4份、微量元素2份、植酸酶0.5份及磷酸氢钙5份。

复合氨基酸为蛋氨酸、苯丙氨酸与赖氨酸的混合物。

复合酶由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α-淀粉酶、β-甘露聚糖酶与糖化酶和载体壳粉组合而成。

微量元素由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碘酸钙、亚硒酸钠与氯化钴以及作为载体的石粉组合而成。

试验例1

试验选取1800只2周龄正常的肉鸡,随即分成三个实验组,分别使用实施例3的饲料、实施例4的饲料、实施例5的饲料和对照组饲料(与实施例5的饲料基本相同,用玉米蛋白粉取代蚯蚓发酵产物),试验天数28天,统计各实验组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磷的利用率等,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饲料对肉鸡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