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的解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93314阅读:21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牡蛎的解冻方法。
背景技术
:牡蛎(oyster)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nellibranchia),异柱目(anisomyaria),牡蛎科(osteridae),大型牡蛎常附着于低潮线以下的岩石或者深至10-20m附件的浅海岩石,小型牡蛎常于潮间带中区密集生长。粤、闽称之为蚝或蚵,江、浙称之为蛎黄,山东以北称之为蛎子或海蛎子。牡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第一批被列为药食同源的食品之一。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而且自古就有“清肺补心、滋阴养血”之功效。牡蛎由于味道鲜美,以鲜食为主,目前市场上经常出售的是冰鲜牡蛎,即将牡蛎肉体从牡蛎壳中剥离出来,加冰保存一段时间后供人们再加工食用。而对于牡蛎深加工企业来说,收购的牡蛎肉通常会先冷冻起来,在使用之前取出解冻后再用于生产。为了长期保证牡蛎肉的品质,牡蛎肉的冻藏温度在-30℃甚至更低,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工利用冻结牡蛎肉前必须经过合理的解冻,以恢复牡蛎肉冻结前的生鲜状态和品质,牡蛎肉品质与解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对牡蛎肉的解冻方式及效果的相关报道较少。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牡蛎的解冻方法。采用该方法解冻牡蛎肉,解冻时间相对较快,所得解冻产品的菌落总数低且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低。本发明所述的牡蛎的解冻方法为:在解冻前一段时间将冻结牡蛎移至-30℃的冰箱中,在需要解冻时将冻结牡蛎取出浸渍于质量浓度为3-5%的冰盐水中直至牡蛎表面形成冰衣,取出,然后置于4℃的冷藏室中,待冰衣层松动,之后用吸水纸包裹,直到达到设定的解冻终点。申请人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将冻结牡蛎浸渍于质量浓度为3-5%的冰盐水中直至牡蛎表面形成冰衣,再结合4℃冷藏室解冻的方法,不仅解冻时间较快,而且可有效降低解冻所得牡蛎中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从而更好地保持牡蛎的鲜度。本发明所述方法中,通常是在解冻前24h将冻结牡蛎移至-30℃的冰箱中。如果冻结牡蛎的冻藏本身是在-30℃条件下进行,则直接将冻结牡蛎移取出浸渍于冰盐水中。本发明所述方法中,优选是将冻结牡蛎浸渍于质量浓度为3%的冰盐水中直至牡蛎表面形成冰衣。本发明所述方法中,解冻终点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通常情况下,可以牡蛎肉中心温度达到-5℃为解冻终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将冻结牡蛎浸渍于质量浓度为3-5%的冰盐水中直至牡蛎表面形成冰衣,之后再置于4℃冷藏室解冻的方法,不仅解冻时间较快,而且可有效降低解冻所得牡蛎中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从而更好地保持牡蛎的鲜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以下各实施例中,需要解冻的冻结牡蛎块的规格为54-55cm×30cm×6cm;设定以牡蛎肉中心温度达到-5℃为解冻终点。实施例1在解冻前24h将冻结牡蛎从-55℃冷库中移至-30℃的冰箱中,在需要解冻时将冻结牡蛎取出浸渍于质量浓度为3%的冰盐水((0±1)℃)中直至牡蛎表面形成冰衣,取出,然后置于4℃的冷藏室中,待冰衣层松动,之后用吸水纸包裹,直至解冻终点。到解冻终点时,记录解冻所需时间并对解冻所得牡蛎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对比例1在解冻前24h将冻结牡蛎从-55℃冷库中移至-30℃的冰箱中,在需要解冻时将冻结牡蛎取出,在室温((22±1)℃)条件下解冻,直至解冻终点。到解冻终点时,记录解冻所需时间并对解冻所得牡蛎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对比例2在解冻前24h将冻结牡蛎从-55℃冷库中移至-30℃的冰箱中,在需要解冻时将冻结牡蛎取出,在流水(水温为23.5℃,水流量为0.15l/s)条件下解冻,直至解冻终点。到解冻终点时,记录解冻所需时间并对解冻所得牡蛎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实施例2重复实施例1,不同的是:浸渍时采用质量浓度为5%的冰盐水。到解冻终点时,记录解冻所需时间并对解冻所得牡蛎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实施例3重复实施例1,不同的是:浸渍时采用质量浓度为4%的冰盐水。到解冻终点时,记录解冻所需时间并对解冻所得牡蛎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表1:解冻时间(h)菌落总数(cfu/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mg/100g)实施例11.416.28×1028.6对比例16.102.56×1029.9对比例21.051.17×1049.6实施例21.436.31×1028.8实施例31.426.30×1028.7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