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防碎的柑普茶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1469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潮防碎的柑普茶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放置或制作茶叶的器具,具体涉及一种防潮防碎的柑普茶球。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所用的茶叶一般是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传统的茶叶种类很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花茶、黑茶等。在中国南方的江门地区出现了一种新茶,成为柑普茶,它是以云南普洱茶和新会柑制作而成,具有化痰、止咳和消滞提神的功效,其中新会柑即作为茶叶容器也可以直接和茶叶一起泡制。

柑普茶采用纯天然的新会柑和云南普洱茶为原料,在没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融合新会柑的清醇的果香味和云南普洱茶的醇厚甘香之味,让柑皮与茶叶相互吸收精华而形成风味独特、口感一绝的柑普茶。柑普茶具有健脾养胃、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降脂减肥、养颜美容以及抗动脉硬化、抗衰老和醒酒等作用。

如图1所示,目前市面上的柑普茶包括由挖去柑子果肉后的果皮制成容器本体1,然后在柑容器内填充茶叶2,再进行晾晒,排出茶叶与果皮内的水分,晾晒后的柑容器因水分缺失而硬度增加,在储存或运输的过程中柑容器容易出现碰撞,而导致柑容器开裂,茶叶容易漏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潮防碎的柑普茶球,具有结构简单、制作简单、制作成本低等优点的防潮防碎的柑普茶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快速泡茶的柑普茶球,包括由柑果皮制成的椭圆形的容器本体及填充在所述容器本体内的茶叶,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部切出椭圆形的开口,所述容器本体内设有包裹所述茶叶的茶叶包层,所述茶叶包层的顶部位于所述开口处 设有缩紧开口。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茶叶包层为由无纺布制成的椭圆形包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茶叶包层的缩紧开口设有缩紧绳。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设有上盖。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容器本体与上盖上均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设置在蒂部和脐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开口处设有向上倾斜的折边。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折边的水平倾斜角度为45-9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柑普茶容器通过设置茶叶包层,解决了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柑普茶容器损坏而遗漏茶叶的问题,不会因为遗漏茶叶而影响柑普茶的味道,避免的茶叶的浪费,同时设置茶叶包层,可防止储存过程中空气中的水分侵入茶叶,从而避免了茶叶因潮湿而长毛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柑普茶容器中上下均设有透气孔,在晒制过程上下透气、易于水分与杂质的排出,干品在陈化过程中更自然陈化,越陈越香,品质稳定,延长了茶叶的保质期。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柑普茶容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潮防碎的柑普茶球的外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防潮防碎的柑普茶球的外部结构图。

图中:

1、容器本体;2、茶叶;3、开口;4、茶叶包层;5、缩紧开口;6、缩紧绳;7、上盖;8、透气孔;9、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 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潮防碎的柑普茶球,包括由柑果皮制成的椭圆形的容器本体1及填充在所述容器本体1内的茶叶2,茶叶2为普洱茶、绿茶、花茶等任意一种茶。

所述容器本体1的顶部切出椭圆形的开口3,所述容器本体1内设有包裹所述茶叶2的茶叶包层4,茶叶包层4为由无纺布制成的椭圆形包体,所述茶叶包层4的顶部位于所述开口3处设有缩紧开口5,所述缩紧开口5上设有交叉贯穿一周的缩紧绳6。

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3处设有上盖7,由于柑皮具有一定的弹性,上盖7可以卡进开口3中,用于防止茶叶2从开口3处漏出,所述容器本体1与上盖7上均设有透气孔8,所述透气孔8设置在柑果皮的蒂部和脐部,由于柑的脐和蒂有苦涩的味道,会影响茶叶2的口感,在脐和蒂开设透气孔8一方面可以在晒制过程上下透气、易于水分的排出,干品在陈化过程中更自然陈化,越陈越香,品质稳定;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脐和蒂的苦味影响茶的口感。

如图3所示,开口3处设有向上倾斜的折边9,所述折边9的水平倾斜角度为45-90度,将茶叶包层4放入到容器本体1内,将缩紧开口5反向翻折覆盖在折边9的外侧,并通过锁紧绳勒紧固定,可使茶叶包层4的开口3与容器本体1的开口3等大,可向其中放入茶叶2,待茶叶2填充完毕后,解开锁紧绳,收回缩紧开口5,再通过锁紧绳勒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