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去皮筛分功能的循环式谷物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505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去皮筛分功能的循环式谷物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去皮筛分功能的循环式谷物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干燥是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谷物烘干不彻底,是谷物出现霉变的主要因素,而由于谷物是热能性物料,干燥速度和参数选择不当容易造成谷物品质的损伤,如水稻爆腰、小麦破皮和玉米应力裂纹。

目前谷物的烘干的主要方式有自然晾晒和烘干机烘干,自然晾晒受天气和场地的影响较大,不仅烘干效率低而且容易烘干不彻底;而现有的干燥设备对谷物干燥时,容易造成谷物损伤,如爆腰(即碎米)等,并且烘干时烘干效率低功能单一,不仅能耗高而且还需要配备额外的设备进行谷物去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去皮筛分功能的循环式谷物烘干系统,不仅烘干效率高、不易出现爆腰现象,而且在烘干过程中能够对待烘干谷物中的杂质以及扬尘进行筛分过滤,以及可以将谷物的谷粒和谷壳进行碾压剥离,并将谷壳单独吸走收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具有去皮筛分功能的循环式谷物烘干系统,包括烘干机本体和循环进料装置,所述烘干机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连通的去皮筛选区、缓舒区和烘干区,所述循环进料装置包括提升机、上螺旋输送机和下螺旋输送机,所述提升机上出料口通过上螺旋输送机与去皮筛选区进料口相连,所述烘干区出料口通过下螺旋输送机与提升机下进料口相连,所述提升机下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提升机上出料口还连接有放粮装置。

具体而言,提升机将进料斗内的谷物提升至上螺旋输送机,并由上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去皮筛选区,经去皮筛选区进行谷粒和谷壳的分离和筛选后,谷壳被筛选排出,而谷粒由缓舒区进入烘干区烘干,烘干后的谷粒从烘干区出料口进入下螺旋输送机并由其输送提升机后,再由提升机提升至上螺旋输送机,重复循环上述流程直至谷物里的水分被烘干至预定标准。

进一步,所述去皮筛选区包括由中间隔板隔开的左通道区和右筛选区组成,所述左通道区和右筛选区上方分别开设有与上螺旋输送机相连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右筛选区内设置有振动筛分装置。

进一步,所述振动筛分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筛、碾压辊、第二振动筛、第一收尘器和第二收尘器,所述第一振动筛设置在提升机进料斗上方,所述碾压辊和第二振动筛依次设置第二进料口下方,所述第一收尘器的收尘口设置在进料装置的出料口下方,所述第二收尘器的收尘口设置在第二振动筛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料口上设置有电控截止阀。

具体而言,由于待烘干谷物内水分含量高,不利于谷壳和谷粒的分离,因此在开始烘干时,首先关闭第二进料口上的电控截止阀,使谷物由去皮筛选区的第一进料口进入左通道区,由左通道区直接进入烘干区烘干,经过数次烘干循环并且谷物内水分含量较低时,再打开电控截止阀,使谷物进入去皮筛选区进行谷粒和谷壳的分离和筛选,这种烘干和去皮筛选流程可以很好的保证分离效果并且防止碾碎谷粒。

进一步,所述第一振动筛包括第一筛板以及与第一筛板相连的第一振动电机,所述第一筛板设置在提升机进料斗上方,所述第一筛板的筛孔尺寸大于谷物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第一筛板的筛孔孔径为所烘干谷物尺寸的105%~130%。

具体而言,第一振动筛的筛孔孔径稍大于待烘干谷物,所以能够对尺寸较大的杂质进行初步筛除,防止较大的杂质会对碾压辊造成损坏。

进一步,所述碾压辊包括一排水平设置在第二进料口下方下方的辊轴、以及与辊轴相连的驱动电机。通过碾压辊的碾压能够将谷壳和谷粒进行初步分离,从而便于后续的烘干和筛分。

进一步,所述第二振动筛包括数块设置在相邻辊轴之间间隙下方的第二筛板、以及与第二筛板相连的第二振动电机,所述第二筛板为倒V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二筛板的筛孔孔径为所烘干谷物尺寸的70%~90%。

进一步,所述第二筛板的倒V形侧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20°。

进一步,所述第二收尘器设置有数个分别开设在每块第二筛板下方两侧的收尘口,所述收尘口上设置有与第二筛板平行的收尘管,所述收尘管上设有数个吸尘口。

具体而言,第二振动筛通过振动能够对经碾压辊初步分离后的谷物进行筛分,使谷物的谷粒和谷壳完全分离,自重较轻的谷壳以及扬尘会被第一收尘器吸走,并且由于第二振动筛的筛孔孔径小于待烘干谷物,因此尺寸较小的杂质会从筛孔中落下而被第二收尘器吸走,从而提高整个待烘干谷物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式的烘干设计,可以对谷物进行快速有效的循环干燥、并且可以将谷物进行去皮和清洁;

2、本实用新型的筛分装置不仅能够对待烘干谷物中的杂质以及扬尘进行筛分过滤,而且可以将谷物的谷粒和谷壳进行碾压剥离,并且将谷壳单独吸走收集;

3、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缓舒区,经烘干区初步烘干的谷物由循环进料装置进入缓舒区,此时谷物外部的高温向内部传递,并且谷物内部未被烘干的水分向外扩散,从而避免爆腰和烘干不彻底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去皮筛分功能的循环式谷物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去皮筛选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去皮筛分功能的循环式谷物烘干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去皮筛分功能的循环式谷物烘干系统的侧视剖视机构示意图。

图中:1—筛选区, 2—进料斗44,3—烘干区,4—循环进料装置;11—左通道区,12—右筛选区,13—第一收尘器,14—碾压辊,15—第二振动筛,16—第二收尘器,17—第一振动筛;141—驱动电机,142—辊轴;151—第二振动电机,152—第二筛板;161—收尘管;171—第一振动电机,172—第一筛板;41—上螺旋输送机,42—放粮装置,43—提升机,44—进料斗,45—下螺旋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具有去皮筛分功能的循环式谷物烘干系统,包括烘干机本体和循环进料装置4,所述烘干机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连通的去皮筛选区1、进料斗442和烘干区3,所述循环进料装置4包括提升机43、上螺旋输送机41和下螺旋输送机45,所述提升机43上出料口通过上螺旋输送机41与去皮筛选区1进料口相连,所述烘干区3出料口通过下螺旋输送机45与提升机43下进料口相连,所述提升机43下部设置有进料斗44,所述提升机43上出料口还连接有放粮装置42。

所述去皮筛选区1包括由中间隔板隔开的左通道区11和右筛选区121组成,所述左通道区11和右筛选区121上方分别开设有与上螺旋输送机41相连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右筛选区121内设置有振动筛分装置。

所述振动筛分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筛17、碾压辊14、第二振动筛15、第一收尘器13和第二收尘器16,所述第一振动筛17设置在提升机43进料斗44上方,所述碾压辊14和第二振动筛15依次设置第二进料口下方,所述第二进料口上设置有电控截止阀;所述第一收尘器13的收尘口设置在进料装置的出料口下方,所述第二收尘器16的收尘口设置在第二振动筛15的下方。

所述第一振动筛17包括第一筛板172以及与第一筛板172相连的第一振动电机171,所述第一筛板172设置在提升机43进料斗44上方,所述第一筛板172的筛孔孔径为所烘干谷物尺寸的115%。

具体而言,第一振动筛17能够将粘结在一起的待烘干谷物进行振动分离,并且由于第一振动筛17的筛孔孔径稍大于待烘干谷物,所以能够对尺寸较大的杂质进行初步筛除,防止较大的杂质会对碾压辊14造成损坏。

所述碾压辊14包括四根水平设置在进料装置出料口下方的辊轴142、以及与辊轴142相连的驱动电机141。通过碾压辊14的碾压能够将谷壳和谷粒进行初步分离,从而便于后续的烘干和筛分。

进一步,所述第二振动筛15包括数块设置在相邻辊轴142之间间隙下方的第二筛板152、以及与第二筛板152相连的第二振动电机151,所述第二筛板152为倒V形结构,所述第二筛板152的倒V形侧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所述第二筛板152的筛孔孔径为所烘干谷物尺寸的80%。

所述第二收尘器16设置有数个分别开设在每块第二筛板152下方两侧的收尘口,所述收尘口上设置有与第二筛板152平行的收尘管161,所述收尘管161上设有数个吸尘口。

具体而言,第二振动筛15通过振动能够对经碾压辊14初步分离后的谷物进行筛分,使谷粒和谷壳完全分离,自重较轻的谷壳以及扬尘会被第一收尘器13吸走,并且由于第二振动筛15的筛孔孔径小于待烘干谷物,因此尺寸较小的杂质会从筛孔中落下而被第二收尘器16吸走,从而提高整个待烘干谷物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1、在开始烘干时,首先保持去皮筛选区1第二进料口上的电控截止阀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开启提升机43将进料斗44内的谷物提升至上螺旋输送机41,并由上螺旋输送机41输送至去皮筛选区1,此时谷物从去皮皮筛选区1的第一进料口进入左通道区11,并由左通道区11直接进入烘干区3烘干,烘干后的谷粒从烘干区3出料口进入下螺旋输送机45并由其输送提升机43后,再由提升机43提升至上螺旋输送机41,然后再重复循环上述流程数次,直至谷粒被烘干至能够进行去皮;

2、当谷物被循环烘干至预定程度后,开启去皮筛选区1第二进料口上的电控截止阀,使上螺旋输送机41中输送的谷物从第二进料口进入左筛选区1进行去皮筛选,谷壳被筛选排出,而谷粒由进料斗442进入烘干区3烘干,直至谷粒中被烘干至预定标准;

3、当谷物烘干达标后,开启放粮装置42,谷物由提升机43出料口进入放粮装置42,并由放粮装置42排出,完成整个烘干过程。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