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连接式茶叶杀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785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杀青机,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连接式茶叶杀青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杀青机即利用高温迅速破坏做青叶中的酶活性,固定做青品质,散发部分水分,同时通过热化学作用去除“青叶”中的青草气,并发展香气的茶叶加工机械,杀青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防止烘干过程中变色。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目前,市场上的杀青机在加工茶叶时,大多分成若干个工作流程,这样子的生产、加工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干预,不仅增加人工成本,且容易出现因工作人员疏忽而产生的工作疏漏,因此实用性有待提高,市场上也因此需要一种全自动连接式茶叶杀青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全自动连接式茶叶杀青机,可做到一体式加工茶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连接式茶叶杀青机,包括主箱、滚筒和电机,所述主箱的一端设置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一端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管的顶部设置有加料斗,所述主箱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主箱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内部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一端设置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一端设置有储存箱,所述滚筒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电机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入管与输出管通过滚筒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料斗和输入管通过调节管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筒与储存箱通过输出管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与主箱通过传动轴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输入管与输出管将加料斗、滚筒和储存箱连接为一体,使整个茶叶的加工过程都可以一体式完成,通过设置有电机为茶叶的加工提供电力,使茶叶的加工工作能够继续进行,一体化加工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增强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箱;2、输入管;3、调节管;4、调节阀;5、加料斗;6、滚筒;7、输出管;8、储存箱;9、底座;10、电机;11、传动轴;12、控制器;13、排气管;14、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连接式茶叶杀青机,包括主箱1、滚筒6和电机10,主箱1的一端设置有输入管2,输入管2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管3,调节管3的一端设置有调节阀4,调节管3的顶部设置有加料斗5,主箱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3,所述主箱1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14,所述隔热层的内部设置有滚筒6,滚筒6的一端设置有输出管7,输出管7的一端设置有储存箱8,滚筒6的底部设置有底座9,底座9的内部设置有电机10,电机10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轴11,电机10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12。

进一步的,输入管2与输出管7通过滚筒6相连接,输入管2进入的茶叶在滚筒6内加工后经过输出管7排出。

加料斗5和输入管2通过调节管3相连接,加料斗5内的茶叶原料通过调节管3上的调节阀4调节流量,防止一次性通过输入管2进入滚筒6的茶叶过大,不能打到最好的杀青效果。

滚筒6与储存箱8通过输出管7相连接,滚筒6内的茶叶加工完毕后通过输出管7进入储存箱8封存,防止茶叶受潮。

电机10与主箱1通过传动轴11电性连接,电机10通过传动轴11为主箱1内的加工工作提供动力。

具体的,将茶叶放入加料斗5,通过调节调节管3上的调节阀4,设置从输入管2进入滚筒6的茶叶量,以此打到最好的杀青效果,茶叶通过输入管2进入滚筒6后,在滚筒6内进行加工,隔热层14可防止滚筒6的热量流失,加速滚筒6的升温,当加工完毕后,滚筒6上的封门打开,滚筒6的蒸汽从排气管13快速排出,茶叶从滚筒6内流出,从输出管7进入储存箱8,储存箱8即将茶叶封好防止其受潮,影响茶叶质量,在整个茶叶的加工过程中,电机10通过传动轴11提供动力,以保证杀青机的正常运作,整个工作流程实现一体化,无需过多的人工参与,增强了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输入管2与输出管7将加料斗5、滚筒6和储存箱8连接为一体,使整个茶叶的加工过程都可以一体式完成,通过设置有电机10为茶叶的加工提供电力,使茶叶的加工工作能够继续进行,一体化加工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增强了实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