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破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060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咖啡加工领域,具体的讲是咖啡破壳装置。



背景技术:

咖啡具有利尿除湿、可促进肾脏机能、排出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提高排尿量、改善腹胀水肿、有助减重瘦身和提神的功效;咖啡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咖啡的烟碱酸含有维他命B,烘焙后的咖啡豆含量更高。

现有咖啡树上摘下的咖啡鲜果,经过脱皮、脱胶、干燥后便可进行贮藏,之后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破壳。破壳是将咖啡豆的一层硬的外壳去除。咖啡壳也具有很大的用途,近年来我国将咖啡壳作为辅料与其它食物混合可以做成鸳鸯奶茶、可乐和巧克力的添加剂,也有制作咖啡味的冰激凌等;若将咖啡壳放在烟灰缸里,咖啡壳不仅可散发香味,还可吸收杂味。目前市售的咖啡脱壳机仅仅考虑了咖啡豆的回收,对于咖啡壳的保留便不能适应,所以有必要设置一种可回收咖啡壳的咖啡脱壳机筛分网。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通过多组筛网对加工咖啡豆的外壳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咖啡破壳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咖啡加工中,仅收集破壳后的咖啡豆,对咖啡豆壳未进行回收再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咖啡破壳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咖啡破壳装置包括初筛室、破壳箱和筛分室,初筛室的入料口与入料管连通,初筛室内设有一号筛网,初筛室底部与破壳箱内腔连通,初筛室位于破壳箱入料口上方。破壳箱一侧设有电机,破壳箱内横向设置有旋转轴,破壳箱出料口上方设有暂存槽,破壳箱出料口与输送管连接。旋转轴与电机连接,旋转轴首端位于破壳箱入料口下方,旋转轴末端位于暂存槽上方,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破壳刀片。输送管的另一端与筛分室的入料口连接,筛分室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二号筛网和三号筛网。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用中,先通过初筛室及初筛室中设置的一号筛网对咖啡豆中存在杂物,如枝叶、枝条等进行清除,提高破壳箱的工作效率,然后经过初筛的咖啡豆进入破壳箱,随着旋转轴的带动朝向破壳箱出料端远动,在螺旋破壳刀片的挤压下,咖啡豆件的摩擦力进一步加大,使得不同粒径的咖啡豆能够充分破壳,提高了咖啡豆破壳效率。经过破壳后的咖啡豆和脱离的豆壳都在暂存槽中堆积,待收集一定量的咖啡豆和脱离的豆壳后,从暂存槽中输入至筛分室,通过二号筛网和三号筛网,对不同粒径的咖啡豆和脱离的豆壳进行筛分,实现了咖啡豆壳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了资源浪费。

进一步的,螺旋破壳刀片的刃长沿输送管输送方向依次递增。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螺旋破壳刀片的刃长设置成依次递增,可以提高咖啡豆的破壳率,咖啡豆随着旋转轴移动,在刃长递增的旋转破壳刀片的作用下,咖啡豆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使得一些粒径较小的咖啡豆也能实现破壳。

可选的,一号筛网为弧形网,且一号筛网的圆心位于一号筛网的上方。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一号筛网设置成弧形,可以有利于对咖啡豆中夹杂的树枝等杂物进行阻挡分离。

可选的,一号筛网、二号筛网和三号筛网的孔径逐渐增大,一号筛网为20~40目,二号筛网为40~60目,三号筛网为60~80目。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三个筛网的孔径设置成逐渐增大,一号筛网分离咖啡豆中如枝条等大体积杂质,二号筛网分离咖啡豆中大颗粒咖啡豆和小颗粒咖啡豆,三号筛网分离小颗粒咖啡豆与破壳咖啡豆壳。

可选的,输送管上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筛分室内还设有一号水平板和二号水平板,一号水平板一端与筛分室一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二号筛网连接,一号水平板位于二号水平板上方。二号筛网一端与筛分室一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一号水平板连接,二号筛网位于三号筛网上方,二号筛网中心位于一号水平板上方。二号水平板与一号水平板平行,二号水平板一端与筛分室一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三号筛网连接。三号筛网与二号筛网平行,三号筛网一端与筛分室一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二号水平板连接。

可选的,筛分室的入料口位于二号筛网的正上方。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号水平板和二号水平板,再匹配二号筛网和三号筛网,从暂存槽进入筛分室的咖啡豆能够先落在二号筛网上,由于二号筛网是一个斜面,筛分后的咖啡豆能够沿着斜面停留在一号水平板上,通过的咖啡豆落在三号筛网上,进行再次筛分,未通过的小颗粒咖啡豆沿着三号筛网的斜面停留在二号水平板上,通过的咖啡豆壳堆积在筛分室的底部,实现了对各种粒径的咖啡豆、咖啡豆壳收集与堆叠。

可选的,筛分室侧壁还设有一号活动观察门、二号活动观察门和三号活动观察门,一号活动观察门靠近一号水平板设置并位于一号水平板上方,二号活动观察门位于一号水平板和二号水平板之间,三号活动观察门靠近二号水平板设置并位于二号水平板下方。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筛分室侧面设置三个活动观察门可以方便使用者观察筛分的情况,并在达到堆积要求后通过活动观察门对筛分物进行取出,可以选用塑料或者玻璃材质制成,采用扣合或者其他常规方式与筛分室侧面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初筛室及初筛室中设置的一号筛网对咖啡豆中存在杂物,如枝叶、枝条等进行清除,提高破壳箱的工作效率,然后经过初筛的咖啡豆进入破壳箱,随着旋转轴的带动朝向破壳箱出料端远动,在螺旋破壳刀片的挤压下,咖啡豆件的摩擦力进一步加大,使得不同粒径的咖啡豆能够充分破壳,提高了咖啡豆破壳效率。经过破壳后的咖啡豆和脱离的豆壳都在暂存槽中堆积,待收集一定量的咖啡豆和脱离的豆壳后,从暂存槽中输入至筛分室,通过二号筛网和三号筛网,对不同粒径的咖啡豆和脱离的豆壳进行筛分,实现了咖啡豆壳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了资源浪费。

2、通过将螺旋破壳刀片的刃长设置成依次递增,可以提高咖啡豆的破壳率,咖啡豆随着旋转轴移动,在刃长递增的旋转破壳刀片的作用下,咖啡豆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使得一些粒径较小的咖啡豆也能实现破壳。

3、通过将一号筛网设置成弧形,可以有利于对咖啡豆中夹杂的树枝等杂物进行阻挡分离。

4、通过将三个筛网的孔径设置成逐渐增大,一号筛网分离咖啡豆中如枝条等大体积杂质,二号筛网分离咖啡豆中大颗粒咖啡豆和小颗粒咖啡豆,三号筛网分离小颗粒咖啡豆与破壳咖啡豆壳。

5、通过一号水平板和二号水平板,再匹配二号筛网和三号筛网,从暂存槽进入筛分室的咖啡豆能够先落在二号筛网上,由于二号筛网是一个斜面,筛分后的咖啡豆能够沿着斜面停留在一号水平板上,通过的咖啡豆落在三号筛网上,进行再次筛分,未通过的小颗粒咖啡豆沿着三号筛网的斜面停留在二号水平板上,通过的咖啡豆壳堆积在筛分室的底部,实现了对各种粒径的咖啡豆、咖啡豆壳收集与堆叠。

6、通过在筛分室侧面设置三个活动观察门可以方便使用者观察筛分的情况,并在达到堆积要求后通过活动观察门对筛分物进行取出,可以选用塑料或者玻璃材质制成,采用扣合或者其他常规方式与筛分室侧面活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咖啡破壳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初筛室、2为破壳箱、3为筛分室、4为入料管、5为一号筛网、6为电机、7为旋转轴、8为螺旋破壳刀片、9为暂存槽、10为输送管、11为二号筛网、12为三号筛网、13为一号水平板、14为二号水平板、15为控制阀、16为一号活动观察门、17为二号活动观察门、18为三号活动观察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中央”、“周向”、“上”、“内侧”、“外侧”、“另一端”、“中部”、“顶部”、“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咖啡破壳装置包括初筛室1、破壳箱2和筛分室3,初筛室1的入料口与入料管4连通,初筛室1内设有一号筛网5,初筛室1底部与破壳箱2内腔连通,初筛室1位于破壳箱2入料口上方,破壳箱2一侧设有电机6,破壳箱2内横向设置有旋转轴7,破壳箱 2出料口上方设有暂存槽9,破壳箱2出料口与输送管10连接,旋转轴7与电机6连接,旋转轴7首端位于破壳箱2入料口下方,旋转轴7末端位于暂存槽9上方,旋转轴7上设置有螺旋破壳刀片8,输送管10的另一端与筛分室3的入料口连接,筛分室3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二号筛网11和三号筛网12。

使用中,通过初筛室及初筛室中设置的一号筛网对咖啡豆中存在杂物,如枝叶、枝条等进行清除,提高破壳箱的工作效率,然后经过初筛的咖啡豆进入破壳箱,随着旋转轴的带动朝向破壳箱出料端远动,在螺旋破壳刀片的挤压下,咖啡豆件的摩擦力进一步加大,使得不同粒径的咖啡豆能够充分破壳,提高了咖啡豆破壳效率。经过破壳后的咖啡豆和脱离的豆壳都在暂存槽中堆积,待收集一定量的咖啡豆和脱离的豆壳后,从暂存槽中输入至筛分室,通过二号筛网和三号筛网,对不同粒径的咖啡豆和脱离的豆壳进行筛分,实现了咖啡豆壳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了资源浪费。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螺旋破壳刀片8的刃长沿输送管10输送方向依次递增。

使用中,通过将螺旋破壳刀片的刃长设置成依次递增,可以提高咖啡豆的破壳率,咖啡豆随着旋转轴移动,在刃长递增的旋转破壳刀片的作用下,咖啡豆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使得一些粒径较小的咖啡豆也能实现破壳。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一号筛网5为弧形网,且一号筛网5的圆心位于一号筛网5的上方。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一号筛网5、二号筛网11和三号筛网12的孔径逐渐增大,一号筛网5为20 目,二号筛网11为40目,三号筛网12为60目。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一号筛网5、二号筛网11和三号筛网12的孔径逐渐增大,一号筛网5为40 目,二号筛网11为60目,三号筛网12为80目。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筛分室3内还设有一号水平板13和二号水平板14,一号水平板13一端与筛分室3一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二号筛网11连接,一号水平板13位于二号水平板14上方,二号筛网11一端与筛分室3一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一号水平板13连接,二号筛网 11位于三号筛网12上方,二号筛网11中心位于一号水平板13上方,二号水平板14与一号水平板13平行,二号水平板14一端与筛分室3一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三号筛网12连接,三号筛网12与二号筛网11平行,三号筛网12一端与筛分室3一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二号水平板14连接。筛分室3的入料口位于二号筛网11的正上方。筛分室3侧壁还设有一号活动观察门16、二号活动观察门17和三号活动观察门18,一号活动观察门16靠近一号水平板13设置并位于一号水平板13上方,二号活动观察门17位于一号水平板13和二号水平板14之间,三号活动观察门18靠近二号水平板14设置并位于二号水平板14下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