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鳗鱼去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048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鳗鱼去骨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鳗鱼去骨设备。



背景技术:

鳗鱼营养成分丰富,生鲜鳗鱼含水分、蛋白质、脂质、醣类、灰分、维生素A、D、E,还含有钙、磷、铁、钠、钾等矿物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DHA/EPA。与其他动物性食品比较,鳗鱼的维生素A、维生素E及脂肪中含有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等,均有较高的含量。鳗鱼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脑、卵巢及脊髓中含脑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

现如今,鳗鱼的食用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手工进行去骨操作复杂困难,成为一个专业去骨师傅需要大量的时间,且人工去骨后鱼肉的平整性不能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鳗鱼手工去骨平整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鳗鱼去骨设备,使用时,将鳗鱼腹部或背部插入切刀中,用手按住鳗鱼来固定,通过滑动组件使得切刀从鳗鱼的头部切至尾部,操作简单,完成去骨工作,直线切割去骨保证了去骨后鱼肉的切割平整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鳗鱼去骨设备,包括:

两个切刀,

砧板,所述砧板具有用于放置鳗鱼的凹槽,

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与凹槽平行,所述滑动组件与砧板固定连接,

所述切刀固定连接于滑动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上下平行的两根导轨和用于固定切刀的两个夹紧块,所述导轨两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与砧板固定连接,所述夹紧块与导轨可滑动连接,所述夹紧块位于凹槽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切刀配合的开口槽。

作为优选,所述夹紧块的另一侧具有用于推动夹紧块的手柄。

作为优选,所述夹紧块在不与开口槽平行的方向上设有穿过夹紧块的螺栓,所述螺栓延伸至开口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上方设有若干用于固定鳗鱼的搭扣。

具体地,还包括:用于收集去除后的鱼骨的收集仓,所述凹槽内具有废料通道,所述收集仓位于废料通道下方,所述收集仓与砧板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内设有防滑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鳗鱼去骨设备,使用时,将鳗鱼腹部或背部插入切刀中,用手按住鳗鱼来固定,通过滑动组件使得切刀从鳗鱼的头部切至尾部,操作简单,完成去骨工作,直线切割去骨保证了去骨后鱼肉的切割平整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鳗鱼去骨设备,为了便于推动夹紧块,夹紧块的另一侧具有用于推动夹紧块的手柄,在推动夹紧块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手握住手柄,然后进行推动,可以使得移动更均匀,进一步保证了切割平整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鳗鱼去骨设备,为了便于固定鳗鱼,凹槽上方设有若干用于固定鳗鱼的搭扣,使用时只需要锁定搭扣就可以将鳗鱼固定在凹槽内,而不需要用到手,方便了去骨,也避免手被切刀弄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鳗鱼去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切刀,2.砧板,3.凹槽,4.导轨,5.夹紧块,6.端盖,7.开口槽,8.手柄,9.搭扣,10.废料通道,11.收集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鳗鱼去骨设备,包括:

两个切刀1,

砧板2,砧板2具有用于放置鳗鱼的凹槽3,

滑动组件,滑动组件与凹槽3平行,滑动组件与砧板2固定连接,

切刀1固定连接于滑动组件。

使用时,将鳗鱼腹部或背部插入切刀1中,用手按住鳗鱼来固定,通过滑动组件使得切刀1从鳗鱼的头部切至尾部,操作简单,完成去骨工作,直线切割去骨保证了去骨后鱼肉的切割平整性。

具体地,滑动组件包括:上下平行的两根导轨4和用于固定切刀1的两个夹紧块5,导轨4两端固定连接有端盖6,端盖6与砧板2固定连接,夹紧块5与导轨4可滑动连接,夹紧块5位于凹槽3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切刀1配合的开口槽7。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推动夹紧块5,夹紧块5的另一侧具有用于推动夹紧块5的手柄8,在推动夹紧块5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手握住手柄8,然后进行推动,可以使得移动更均匀,保证了切割平整性。

具体地,夹紧块5在不与开口槽7平行的方向上设有穿过夹紧块5的螺栓,螺栓延伸至开口槽7内。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固定鳗鱼,凹槽3上方设有若干用于固定鳗鱼的搭扣9,使用时只需要锁定搭扣9就可以将鳗鱼固定在凹槽3内,而不需要用到手,方便了去骨,也避免手被切刀1弄伤。

具体地,还包括:用于收集去除后的鱼骨的收集仓11,凹槽3内具有废料通道10,收集仓11位于废料通道10下方,收集仓与砧板2滑动连接。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鳗鱼滑动,凹槽3内设有防滑凸起。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