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8964发布日期:2019-01-22 21:14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



背景技术:

红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红茶叫做正山小种,由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江氏先祖,于明朝中后期(约1568年),创制而成,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高端红茶-金骏眉使得红茶发展到全新的阶段。

现有的红茶发酵机操作繁琐,且茶叶在发酵机的内部易发生堆积导致湿度不均,影响发酵效果,且红茶发酵完毕后一般需要经过烘干处理,然而现有的一些红茶发酵机虽然具备烘干能力,但热效率的使用不高,烘干效果不显著,电能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包括发酵机本体、下料口和进料口,所述发酵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对称设置的缓冲弹簧与导料台的底部弹性连接,且缓冲弹簧的内侧位于导料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底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处位于导料台的底部设置有下料口,且下料口的内部两侧从上至下等距设置有风嘴,所述导料台的上方设置有水汽管,且水汽管的一端与固定设置在发酵机本体一侧的蒸汽发生器连通,所述水汽管的上方转动设置有筛网,且筛网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筛网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发酵机本体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风嘴均通过风管与暖风机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料台的台面为锥形结构,且导料台的台面与水平面成四十五度角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水汽管的上方从左至右等距设置有数个用于出气的通气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发酵机本体内设置有AVR中央控制处理器,且AVR中央控制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振动电机的振动作用使得堆积在筛网上的红茶能够平铺散开,再通过筛网下方设置的水汽管均匀喷出水汽,使得红茶的湿度均匀,提高发酵质量,其次,下料口的内部两侧从上至下等距设置有风嘴,通过风嘴能够对下落的红茶进行风干,且这种结构热效率使用高,烘干效果显著,电能损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红茶发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红茶发酵机的筛网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

1-底座、2-发酵机本体、3-下料口、4-风嘴、5-振动电机、6-缓冲弹簧、7-导料台、8-驱动电机、9-湿度传感器、10-进料口、11-温度传感器、12-筛网、13-水汽管、14-蒸汽发生器、15-暖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包括发酵机本体2、下料口3和进料口10,发酵机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底座1的顶部通过对称设置的缓冲弹簧6与导料台7的底部弹性连接,且缓冲弹簧6的内侧位于导料台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5,底座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位于导料台7的底部设置有下料口3,且下料口3的内部两侧从上至下等距设置有风嘴4,导料台7的上方设置有水汽管13,且水汽管13的一端与固定设置在发酵机本体2一侧的蒸汽发生器14连通,水汽管13的上方转动设置有筛网12,且筛网1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8传动连接,筛网12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湿度传感器9和温度传感器11。

发酵机本体2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10,风嘴4均通过风管与暖风机15连通,导料台7的台面为锥形结构,且导料台7的台面与水平面成四十五度角设置,水汽管13的上方从左至右等距设置有数个用于出气的通气孔,发酵机本体2内设置有AVR中央控制处理器,且AVR中央控制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湿度传感器9和温度传感器1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底座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便于安设下料口3的通道,振动电机5的设置能够方便红茶的平铺以及红茶的下料,避免出现红茶堆积情况,导料台7的台面与水平面成四十五度倾角设置,这样能够方便红茶的顺利下料,筛网12的滤孔的孔径仅仅只能满足水汽的正常通过,茶叶则不会顺利通过,暖风机15的风速可调,能够防止下料口3内部风力过大而影响红茶的正常下料,湿度传感器9以及温度传感器11的设置用于实施监测红茶发酵的湿度及温度,实现智能化控制。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红茶从进料口10倒入至发酵机的内部,红茶会落到筛网12上,通过振动电机5的振动作用,堆积在筛网12上的茶叶能够平铺开来,通过蒸汽发生器14工作产生水汽,并从水汽管13上的通孔吹向红茶,保证红茶所需的湿度,红茶发酵完毕后,驱动电机8工作转动,使得筛网12发生翻转,这样红茶便下落到导料台7上,在振动电机5和导料台7的共同作用下,红茶进入下料口3内,此时风嘴4将暖风机15工作产生的热风喷向下落的红茶,从而实现了红茶的高效烘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