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井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8842发布日期:2018-09-18 19:50阅读:1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龙井茶生产线,属于茶叶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龙井茶的主要特征是外形扁平、笔直,色泽翠绿。现有的龙井茶机包括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的减速机、炒锅、炒具和直接连接在减速机上的传动轴。传动轴即为减速机的输出轴,靠传动轴的转动只能完成单一方向的翻转及在翻转过程中对茶叶进行杀青、压制成形,而在翻转过程中很难使茶叶整直(理条),茶叶处于弯曲、叉叶的状态。由于在压制成形前的茶叶没有得到较理想的整直(理条),所得的茶叶制品虽能达到色泽翠绿,但不能使用其外形扁平、直、紧,尤其是难以保证茶叶的直、紧,使龙井茶的品质受到较大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所用的龙井茶生产线,都是个体农户使用的单锅和三锅人工辅助式炒制机,其生产效率低下,所需劳动力强大,所加工的龙井茶叶品质和色泽得不到良好保证,严重影响了龙井茶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龙井茶生产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龙井茶生产线,其特征是:依次由进料清洁机、摊青机、理条机、炒茶机、水分检测仪、回转装置、辉锅机、除尘装置、色选机和自动包装机组成,其中各相邻设备之间由传送带连接;

所述理条机包括理条机底座和理条机架,所述理条机底座的上部设有槽锅,所述槽锅的一侧设有理条控制箱,所述理条机架的上部设有匀料箱,所述匀料箱的内部设有匀料带,所述匀料带的上部设有若干匀料轴,所述匀料轴上设有若干匀料爪,所述匀料箱的前部铰接有称量储存槽,所述称量储存槽设置在槽锅的上方;

所述辉锅机包括辉锅机架和辉锅机箱,所述辉锅机箱的外部设有保温层,所述辉锅机箱的内部设有辉锅滚筒,所述保温层与辉锅滚筒之间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辉锅滚筒的内部设有若干搅茶板和负极板,所述辉锅滚筒的内部中间设有除尘筒,所述除尘筒上设有若干集尘孔,所述除尘筒的内部设有集尘网,所述集尘网的内部设有正极板,所述除尘筒的内部设有干燥装置,所述辉锅滚筒的左侧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部设有若干阻茶板,所述辉锅滚筒的右侧中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辉锅机箱的右侧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有转轴和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轴转动;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所述除尘箱的内部中间设有集尘槽,所述集尘槽的上部设有集尘板,所述除尘箱的内部上侧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上设有除尘斗,所述除尘斗的下部两侧均设有清洁毛刷;

所述色选机包括支撑架、回料带、进料斗和提升装置,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依次连接的色选装置一、分选箱一、色选装置二、分选箱二,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震动装置,所述震动装置的上部设有振动槽,所述振动槽的下部设有除铁板,所述除铁板的内部设有除铁槽,所述除铁板的下端与色选装置一相连,所述分选箱一的下部连有出料管一,所述分选箱二的下部连接有出料管二和出料管三,所述出料管三的下端与回料带的一端相连,所述回料带的另一端与进料斗相连接,所述进料斗和振动槽之间通过提升装置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除铁板为电磁铁。

作为优选:所述除尘筒的内部设有干燥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口的内部设有若干阻茶板。

作为优选:所述辉锅滚筒的内部设有若干搅茶板。

作为优选:所述辉锅机箱的内部设有若干温度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经过多道摊青、炒制、辉锅提香、色选等程序提高茶叶的香味和色泽,制得的龙井茶外观亮泽艳绿,口感浓香不涩,茶色绿润清澈,极具辨识度,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龙井茶生产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理条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辉锅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色选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料清洁机;2、摊青机;3、理条机;4、炒茶机;5、水分检测仪;6、回转装置;7、辉锅机;8、除尘装置;9、色选机;10、自动包装机;11、理条机底座;12、槽锅;13、理条控制箱;14、理条机架;15、匀料箱;16、匀料轴;17、匀料爪;18、称量储存槽;19、辉锅机架;20、辉锅机箱;21、保温层;22、加热装置;23、辉锅滚筒;24、负极板;25、搅茶板;26、进料口;27、阻茶板;28、除尘筒;29、控制箱;30、转轴;31、电机;32、传动机构;33、除尘箱;34、集尘槽;35、集尘板;36、滑轨;37、除尘斗;38、行走电机;39、清洁毛刷;40、支撑架;41、震动装置;42、振动槽;43、除铁板;44、除铁槽;45、色选装置一;46、分选箱一;47、色选装置二;48、分选箱二;49、出料管一;50、出料管二;51、出料管三;52、回料带;53、进料斗;54、提升装置;55、集尘孔;56、集尘网;57、正极板;58、干燥装置;59、匀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龙井茶生产线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龙井茶生产线,其特征是:依次由进料清洁机1、摊青机2、理条机3、炒茶机4、水分检测仪5、回转装置6、辉锅机7、除尘装置8、色选机9和自动包装机10组成,其中各相邻设备之间由传送带连接;

所述理条机3包括理条机底座11和理条机架14,所述理条机底座11的上部设有槽锅12,所述槽锅12的一侧设有理条控制箱13,所述理条机架14的上部设有匀料箱15,所述匀料箱15的内部设有匀料带59,所述匀料带59的上部设有若干匀料轴16,所述匀料轴16上设有若干匀料爪17,所述匀料箱15的前部铰接有称量储存槽18,所述称量储存槽18设置在槽锅12的上方;

所述辉锅机7包括辉锅机架19和辉锅机箱20,所述辉锅机箱20的外部设有保温层21,所述辉锅机箱20的内部设有辉锅滚筒23,所述保温层21与辉锅滚筒23之间设有加热装置22,所述辉锅滚筒23的内部设有若干负极板24,所述辉锅滚筒23的内部中间设有除尘筒28,所述除尘筒28上设有若干集尘孔55,所述除尘筒28的内部设有集尘网56,所述集尘网56的内部设有正极板57,所述辉锅滚筒23的左侧设有进料口26,所述辉锅滚筒23的右侧中间设有传动机构32,所述辉锅机箱20的右侧设有控制箱29,所述控制箱29的内部设有转轴30和电机31,所述转轴30与辉锅滚筒23连接,所述电机31通过传动机构32带动转轴30转动;

所述除尘装置8包括除尘箱33,所述除尘箱33的内部中间设有集尘槽34,所述集尘槽34的上部设有集尘板35,所述除尘箱33的内部上侧设有滑轨36,所述滑轨36上设有行走电机38,所述行走电机38上设有除尘斗37,所述除尘斗37的下部两侧均设有清洁毛刷39;

所述色选机9包括支撑架40、回料带52、进料斗53和提升装置54,所述支撑架40上设有依次连接的色选装置一45、分选箱一46、色选装置二47、分选箱二48,所述支撑架40的顶部设有震动装置41,所述震动装置41的上部设有振动槽42,所述振动槽42的下部设有除铁板43,所述除铁板43的内部设有除铁槽44,所述除铁板43的下端与色选装置一45相连,所述分选箱一46的下部连有出料管一49,所述分选箱二48的下部连接有出料管二50和出料管三51,所述出料管三51的下端与回料带52的一端相连,所述回料带52的另一端与进料斗53相连接,所述进料斗53和振动槽42之间通过提升装置54相连接。所述除铁板43为电磁铁。所述除尘筒28的内部设有干燥装置58。所述进料口26的内部设有若干阻茶板27。所述辉锅滚筒23的内部设有若干搅茶板25。所述辉锅机箱20的内部设有若干温度控制器。

该生产线具体实施时,将茶叶放置在传送带上依次经过各个设备进行加工处理,茶叶经过进料清洁机1过滤并清除茶叶表面的灰尘杂质;

摊青机2对茶叶进行摊青处理,散发茶叶表面水分和青草味道,通过精确控制摊青机2内的温度和湿度,提高茶叶摊青效率和茶叶的品质;

茶叶经过理条机3,茶叶从传送带落至匀料箱15的内部,匀料轴16转动带动匀料爪17对茶叶进行匀料理条处理,匀料带59将茶叶送入称量储存槽18的上部,称量储存槽18对茶叶进行称重,定量的茶叶从称量储存槽18倒入槽锅12当中进行理条杀青处理;

茶叶进入炒茶机4进行炒制,炒茶机4为全自动炒茶机能根据设定自动控制茶叶炒制的温度和时间,提高了茶叶的香气和色泽;

茶叶进入水分检测仪5进行水分检测,回转装置6根据水分检测仪5测得的水分含量结果,控制茶叶的进程,若茶叶水分含量偏高,则重新进入水分检测仪5进行炒制;若茶叶水分含量合格则,进入辉锅机7进行辉锅提香处理;

茶叶经过辉锅机7,从进料口26进入辉锅滚筒23的内部,加热装置22对辉锅滚筒23进行加热,电机31通过传动机构32和转轴30带动辉锅滚筒23转动,进行辉锅提香处理,同时负极板24发出负电荷并附着在茶叶及杂质表面,正极板57吸引茶叶中的细小的粉尘杂质从集尘孔55进入除尘筒28内部并附着在正极板57表面,除去了茶叶中比重较小的粉尘杂质,提高了茶叶的品质;

茶叶经过除尘装置8,从除尘斗37送达至集尘板35的上部,行走电机38带动除尘斗37在滑轨36的上部来回移动,清洁毛刷39对茶叶进行清扫,颗粒杂质和碎茶从集尘板35表面的网孔落至集尘槽34的内部,茶叶则从集尘板35的两侧下落流出;

茶叶经过色选机9进行色选,茶叶从进料斗53进入沿着提升装置54传送至振动槽42的内部,震动装置41开始震动,茶叶随着震动从振动槽42下落至除铁槽44的内部,除铁板43对茶叶进行除铁处理,色选装置一45和色选装置二47对茶叶进行色选处理,色泽优质的茶叶从出料管一49流出,色泽普通的茶叶从出料管二50流出,色泽不合格的茶叶从出料管三51流出,随着回料带52重新返回进料斗53进行进一步色选,通过多次循环色选减少应检测偏差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色选完成的茶叶分别进入自动包装机10,自动包装机10对不同品质的茶叶进行分别称量包装,用户可根据需求设定包装参数,提高了生产线的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