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薯甜杏仁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2257发布日期:2018-09-04 21:0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薯甜杏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该紫薯甜杏仁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甜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种味甜的干燥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晾干。主产河北、北京、山东等地;此外,陕西、四川、内蒙古、甘肃、新疆、山西、东北等地亦产。由于杏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品中仅次于芒果,人们将甜杏仁称为抗癌之果。甜杏仁含有丰富的脂肪油,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甜杏仁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甜杏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的功效,常用于肺燥喘咳等患者的保健与治疗。

紫薯的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的红薯,其赖氨酸、铜、锰、钾、锌的含量高于一般红薯的3~8倍,长期食用具有降压、补血、益气、润肺、养颜之功效;同时,它属于减肥食品,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硬化,尤其是抗癌质碘、硒的含量比其他红薯高20倍以上。而硒和铁是人体抗疲劳、抗衰老、补血的必要元素,特别是硒被称为"抗癌大王",易被人体吸收,可留在血清中,修补心肌,增强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合成和癌细胞的分裂与生长,预防胃癌、肝癌等癌症的发生。紫薯粉复水后呈鲜紫色,具有浓郁的烤薯风味口感。丰富的膳食纤维,润肠通便,美容养颜,抗衰老,特别是对长期面对电脑的人的眼睛有很好的保护调节作用。紫薯粉系选用新鲜优质的紫薯,经去皮、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保留了紫薯除皮以外的全部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复水后的紫薯粉,其色泽、香气、滋味、口感与新鲜紫薯蒸熟捣泥的状态相同。

目前,人们对甜杏仁的食用方法比较单一,甜杏仁一般都是烘炒熟直接食用或制成杏仁饮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美食紫薯甜杏仁,将甜杏仁和紫薯的优点相结合,集甜、酥、脆、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等特点于一体。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紫薯甜杏仁的加工保存方法,本方法步骤简单,加工成本低廉,保质期较长,适合批量生产。

本发明提供一种紫薯甜杏仁,该紫薯甜杏仁由下述方法加工所得:

(1)备料:去除霉变、碎瓣及不规则的甜杏仁,筛选出色泽、大小一致的甜杏仁,采用脉冲强光对筛选好的甜杏仁进行初步杀菌,一次脉冲光一闪光在4J/cm;

(2)熬糖:饴糖加热并加入白糖和水加热熬制,直到糖浆由大泡泡变成小泡泡,关火冷却后加入泡打粉;

(3)拌粉:糯米粉、粘米粉、玉米淀粉、紫薯粉、壳聚糖拌匀成混合粉;

(4)包衣:将甜杏仁放入包衣机中,浇入所述糖浆,浇一层所述糖浆撒一层所述混合粉,循环该过程直到混合粉全部粘在甜杏仁上,得到半成品,所述半成品阴干 24-48 小时备用;

(5)烘烤:所述半成品在烤炉上转动烘烤使其不粘结,200℃下15-20分钟烤熟后冷却即成紫薯甜杏仁;

(6)杀菌包装:采用脉冲强光对所述成品紫薯甜杏仁进行再次杀菌,一次脉冲光一闪光在4J/cm,杀过菌的紫薯甜杏仁用真空包装机按照一份紫薯甜杏仁一份食品干燥剂进行真空包装;

优选的,所用原料按重量比包括:甜杏仁10%、饴糖 1-3%、白砂糖1-3%、泡打粉 0.1-0.2%、糯米粉 2-4%、粘米粉2-4%、玉米淀粉2-4%、紫薯粉 2-8%、壳聚糖 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作的紫薯甜杏仁结合了甜杏仁和紫薯的风味,具有松脆可口、营养丰富的优点,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物口味的多样化需求和营养多元化需要。该紫薯甜杏仁主要运用机器化生产,减少了人力劳动,步骤简单,加工成本低廉,保质期较长,适合批量生产。

实施例一

(1)备料:去除霉变、碎瓣及不规则的甜杏仁,筛选出色泽、大小一致的甜杏仁1000g,采用脉冲强光对筛选好的甜杏仁进行初步杀菌,一次脉冲光一闪光在4J/cm;

(2)熬糖:200g饴糖加热并加入200g白糖和水加热熬制,直到糖浆由大泡泡变成小泡泡,关火冷却后加入泡打粉;

(3)拌粉:300g糯米粉、300g粘米粉、300g玉米淀粉、500g紫薯粉、300g食盐、20g味精、50g壳聚糖拌匀成混合粉;

(4)包衣:将甜杏仁放入包衣机中,浇入所述糖浆,浇一层所述糖浆撒一层所述混合粉,循环该过程直到混合粉全部粘在甜杏仁上,得到半成品,所述半成品阴干 24-48 小时备用;

(5)烘烤:所述半成品在烤炉上转动烘烤使其不粘结,200℃下15-20分钟烤熟后冷却即成紫薯甜杏仁;

(6)杀菌包装:采用脉冲强光对所述成品紫薯甜杏仁进行再次杀菌,一次脉冲光一闪光在4J/cm,杀过菌的紫薯甜杏仁用真空包装机按照一份紫薯甜杏仁一份食品干燥剂进行真空包装。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制备步骤,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制备步骤,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制备步骤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