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28877发布日期:2018-10-12 20:05阅读:40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动物营养与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鸽乳也被称作嗉囊乳,是由哺育期雌雄亲鸽的嗉囊分泌经呕逆而出的一种物质,外观上呈奶酪样、油性、乳白色、颗粒状或小块状。亲鸽在幼鸽出壳前4天一直到幼25日龄左右会一直分泌鸽乳。幼鸽出壳后自己不会采食,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全,需要依靠亲鸽呕逆的鸽乳进行哺喂,并且难以正常消化吸收其他食物,这与其他家禽有所不同。因此在鸽业养殖生产中,由于无法做到“同进同出”,种鸽和乳鸽的管理难以区分,疾病的垂直传播时有发生,对种鸽自身而言,周而复始的产蛋、孵化和育雏造成其生理代谢负担较重,极大降低了种鸽的生产使用年限。因此,人工鸽乳的开发对于降低种鸽的生理负担延长其生产使用年限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然鸽乳中除常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其它非营养性影响因子,如消化酶、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等,由于雏鸽消化道发育持续时间较长,消化功能不完善,尤其是0-10日龄乳鸽,饲料原料中存在的天然抗营养因子对乳鸽消化吸收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而自然鸽乳中消化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辅助乳鸽消化吸收的作用,另外,通过哺乳环节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对促进新生动物生长、抵抗疾病和提高成活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去仅靠单纯模拟自然鸽乳营养成分配制的替代饲料难以达到纯人工饲喂乳鸽的预期效果,普遍存在乳鸽上市日龄体重低、死亡率高的问题。比如,国内目前已公开的发明专利针对新生乳鸽人工饲喂的饲料配方仍以“原粮-配合饲料型”、“蛋黄-奶粉”和“奶粉-植物提取蛋白”型为主,根据已发表文献报道以及我们的实际试验操作,上述人工鸽乳在饲喂乳鸽过程中出现生长性能差和死亡率高的问题,使产品在实际乳鸽大规模人工哺育中的应用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生物饲料是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对象,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利用微生物工程发酵开发的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添加剂的总称。研究表明,饲料经益生菌发酵后,一方面降低了饲料中原有的抗营养因子,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另一方面,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功能性多肽、酶等,使得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也有益于增强动物肠道健康和机体的免疫力。发酵型饲料有望解决靠单纯模拟自然鸽乳营养成分配制的替代饲料引发的乳鸽上市日龄体重低、死亡率高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人工哺育乳鸽所需的发酵型人工鸽乳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及其制备方法,开发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应用于乳鸽人工饲喂的生物饲料配方及其相应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以往人工哺育乳鸽存在的死亡率高、体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后发酵而成:玉米粉90-100份、小麦粉90-100份、全脂大豆粉300-330份、鱼粉微粉100-125份、血粉80-100份、鸡蛋粉80-100份、鸡肉粉微粉80-100份、石粉4-5份、预混料40-50份、油脂60-80份。

优选的,上述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中,每40g所述预混料的配方如下:丙酸钙3g、单硬脂酸甘油酯3g、d-异抗坏血酸钠0.3g、氯化胆碱1.5g、牛磺酸0.2g、酵母硒0.15g、复合维生素0.4g、复合矿物质0.5g、酸性蛋白酶0.015g、中性蛋白酶0.015g、淀粉酶0.02g、脂肪酶0.2g、植酸酶0.1g、40目大豆粉30.6g。

优选的,上述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中,每0.4g所述复合维生素含有以下物质:维生素a21000iu、维生素d33000iu、维生素e50mg、维生素k34mg、维生素b13mg、维生素b2180mg、维生素b65mg、维生素b1250mg、烟酸5mg、泛酸钙20mg、叶酸10mg、生物素0.2mg、氯化胆碱1g;

每0.5g所述复合矿物质含有以下物质:铁60mg、锌27mg、锰20mg、铜10mg、碘0.2mg。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处理

分别将玉米、小麦、全脂大豆、鱼粉、鸡肉粉进行超微粉碎,过100-150目筛,分别得到玉米粉、小麦粉、全脂大豆粉、鱼粉微粉、鸡肉粉微粉;

s2,配制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玉米粉90-100份、小麦粉90-100份、全脂大豆粉300-330份、鱼粉微粉100-125份、血粉80-100份、鸡蛋粉80-100份、鸡肉粉微粉80-100份、石粉4-5份、预混料40-50份、油脂60-80份;将称取的玉米粉、小麦粉、全脂大豆粉、鱼粉微粉、血粉、鸡蛋粉、鸡肉粉微粉、石粉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

s3,发酵

向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中加水,混匀,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接种后混合物料,然后30±1℃厌氧发酵30-48h;

s4,配制人工鸽乳

将s3发酵完毕后的基础料烘干,加入s2称取的预混料和油脂,搅拌均匀,得到人工鸽乳。

优选的,上述的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的制备方法中,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后,使基础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体浓度为106cfu/g、热带假丝酵母的菌体浓度为107cfu/g,酿酒酵母的菌体浓度为107cfu/g、植物乳杆菌的菌体浓度为105cfu/g。

优选的,上述的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的制备方法中,分别将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培养成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热带假丝酵母菌液、酿酒酵母菌液和植物乳杆菌菌液后再进行接种;

s3中,加入的水、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热带假丝酵母菌液、酿酒酵母菌液、植物乳杆菌菌液的质量之和与s3中所用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原料的质量相等。

优选的,上述的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的制备方法中,s3中所述灭菌的方式为110℃加热7-10min。

优选的,上述的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的制备方法中,s4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50-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综合考虑鸽乳中的营养和非营养组分、乳鸽自身的消化发育特征以及饲料原料特性等因素,合理利用微生物发酵饲料、酶制剂等配制科学的鸽乳替代生物饲料对于实现乳鸽全人工化饲喂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基于我们前期以乳鸽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作为评价标准,利用微生物发酵有效降解植物性原料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其消化吸收利用率,并且微生物产生的有机酸、酶类以及功能性肽类物质有益于乳鸽的肠道健康,我们开发出真正能够有效应用于乳鸽人工饲喂的生物饲料配方及其相应的制备方法。

通过比较亲鸽自然鸽乳哺喂和人工鸽乳哺喂效果,我们发现二者均未发现0-5日龄乳鸽死亡,本发明通过生物发酵制取的人工鸽乳可替代乳鸽0-5日龄时亲鸽的自然鸽乳哺喂,成活率、体重增长、肉品质均较为理想。不仅解决了以往人工哺育乳鸽存在的死亡率高、生长性能差、肉品质低等各种难题,还缩短了肉种鸽的繁殖间隔时间,结合现有的人工孵化技术,制定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人工育雏程序大幅提高肉种鸽的年产乳鸽数量,并延长肉种鸽的使用周期。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在鸽乳替代饲料上进行的探索开辟了生物饲料在乳鸽应用研究的先河,对提高肉鸽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促进养鸽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然鸽乳哺喂和人工鸽乳哺喂的体重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下述实施例及试验中,所用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菌种均为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可购买到的现有菌种,不涉及新菌种的开发,只涉及这几种现有菌株的应用。所用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植物乳杆菌菌液中有效活菌数均≥109cfu/ml;所用热带假丝酵母菌液和酿酒酵母菌液中有效活菌数均≥108cfu/ml。制备人工鸽乳所用玉米等原料均为市售,所使用鱼粉是市售的蛋白质含量64g/100g的鱼粉。每40g所述预混料的配方如下:丙酸钙3g、单硬脂酸甘油酯3g、d-异抗坏血酸钠0.3g、氯化胆碱1.5g、牛磺酸0.2g、酵母硒0.15g、复合维生素0.4g、复合矿物质0.5g、酸性蛋白酶0.015g、中性蛋白酶0.015g、淀粉酶0.02g、脂肪酶0.2g、植酸酶0.1g、40目大豆粉30.6g。每0.4g所述复合维生素含有以下物质:维生素a21000iu、维生素d33000iu、维生素e50mg、维生素k34mg、维生素b13mg、维生素b2180mg、维生素b65mg、维生素b1250mg、烟酸5mg、泛酸钙20mg、叶酸10mg、生物素0.2mg、氯化胆碱1g;每0.5g所述复合矿物质含有以下物质:铁60mg、锌27mg、锰20mg、铜10mg、碘0.2mg。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后发酵而成:玉米粉90-100份、小麦粉90-100份、全脂大豆粉300-330份(未脱脂的大豆)、鱼粉微粉100-125份、血粉80-100份、鸡蛋粉80-100份、鸡肉粉微粉80-100份、石粉4-5份、预混料40-50份、油脂60-80份。

基于同一种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处理

分别将玉米、小麦、全脂大豆、鱼粉、鸡肉粉进行超微粉碎,过100-150目筛,分别得到玉米粉、小麦粉、全脂大豆粉、鱼粉微粉、鸡肉粉微粉;

s2,配制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玉米粉90-100份、小麦粉90-100份、全脂大豆粉300-330份、鱼粉微粉100-125份、血粉80-100份、鸡蛋粉80-100份、鸡肉粉微粉80-100份、石粉4-5份、预混料40-50份、油脂60-80份;将称取的玉米粉、小麦粉、全脂大豆粉、鱼粉微粉、血粉、鸡蛋粉、鸡肉粉微粉、石粉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

s3,发酵

向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中加水,混匀,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接种后混合物料,然后30±1℃厌氧发酵30-48h;

s4,配制人工鸽乳

将s3发酵完毕后的基础料烘干,加入s2称取的预混料和油脂,搅拌均匀,得到人工鸽乳,密封袋中保存备用。

优选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包括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后发酵而成:玉米粉90份、小麦粉90份、全脂大豆粉330份、鱼粉微粉125份、血粉100份、鸡蛋粉80份、鸡肉粉微粉80份、石粉5份、预混料40份、油脂60份。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s1,原料处理

分别将玉米、小麦、全脂大豆、鱼粉、鸡肉粉进行超微粉碎,过100目筛,分别得到玉米粉、小麦粉、全脂大豆粉、鱼粉微粉、鸡肉粉微粉;

s2,配制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玉米粉90份、小麦粉90份、全脂大豆粉330份、鱼粉微粉125份、血粉100份、鸡蛋粉80份、鸡肉粉微粉80份、石粉5份、预混料40份、油脂60份;将称取的玉米粉、小麦粉、全脂大豆粉、鱼粉微粉、血粉、鸡蛋粉、鸡肉粉微粉、石粉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

s3,发酵

向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中加水(发酵用水),混匀,110℃加热7min进行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热带假丝酵母菌液、酿酒酵母菌液和植物乳杆菌菌液;接种后混合物料,然后30±1℃厌氧发酵36h;其中,s3中加入的水(发酵用水)、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热带假丝酵母菌液、酿酒酵母菌液、植物乳杆菌菌液的质量之和与s3中所用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原料的质量相等;

其中,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后,使基础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体浓度为6.0×106cfu/g、热带假丝酵母的菌体浓度为1.0×107cfu/g,酿酒酵母的菌体浓度为1.0×107cfu/g、植物乳杆菌的菌体浓度为6.0×105cfu/g;

s4,配制人工鸽乳

将s3发酵完毕后的基础料60℃低温烘干至水分含量≤10%,加入s2称取的预混料和油脂,搅拌均匀,得到人工鸽乳。

实施例2

一种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后发酵而成:玉米粉100份、小麦粉100份、全脂大豆粉300份、鱼粉微粉100份、血粉80份、鸡蛋粉100份、鸡肉粉微粉100份、石粉4份、预混料50份、油脂80份。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s1,原料处理

分别将玉米、小麦、全脂大豆、鱼粉、鸡肉粉进行超微粉碎,过150目筛,分别得到玉米粉、小麦粉、全脂大豆粉、鱼粉微粉、鸡肉粉微粉;

s2,配制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玉米粉100份、小麦粉100份、全脂大豆粉300份、鱼粉微粉100份、血粉80份、鸡蛋粉100份、鸡肉粉微粉100份、石粉4份、预混料50份、油脂80份;将称取的玉米粉、小麦粉、全脂大豆粉、鱼粉微粉、血粉、鸡蛋粉、鸡肉粉微粉、石粉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

s3,发酵

向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中加水(发酵用水),混匀,110℃加热10min进行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热带假丝酵母菌液、酿酒酵母菌液和植物乳杆菌菌液;接种后混合物料,然后30±1℃厌氧发酵30h;其中s3中加入的水(发酵用水)、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热带假丝酵母菌液、酿酒酵母菌液、植物乳杆菌菌液的质量之和与s3中所用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原料的质量相等;

其中,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后,使基础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体浓度为6.0×106cfu/g、热带假丝酵母的菌体浓度为1.0×107cfu/g,酿酒酵母的菌体浓度为1.0×107cfu/g、植物乳杆菌的菌体浓度为6.0×105cfu/g;

s4,配制人工鸽乳

将s3发酵完毕后的基础料50℃低温烘干至水分含量≤10%,加入s2称取的预混料和油脂,搅拌均匀,得到人工鸽乳。

实施例3

一种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后发酵而成:玉米粉95份、小麦粉95份、全脂大豆粉310份、鱼粉微粉110份、血粉90份、鸡蛋粉90份、鸡肉粉微粉90份、石粉5份、预混料45份、油脂70份。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s1,原料处理

分别将玉米、小麦、全脂大豆、鱼粉、鸡肉粉进行超微粉碎,过100目筛,分别得到玉米粉、小麦粉、全脂大豆粉、鱼粉微粉、鸡肉粉微粉;

s2,配制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玉米粉95份、小麦粉95份、全脂大豆粉310份、鱼粉微粉110份、血粉90份、鸡蛋粉90份、鸡肉粉微粉90份、石粉5份、预混料45份、油脂70份;将称取的玉米粉、小麦粉、全脂大豆粉、鱼粉微粉、血粉、鸡蛋粉、鸡肉粉微粉、石粉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

s3,发酵

向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中加水(发酵用水),混匀,110℃加热7min进行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热带假丝酵母菌液、酿酒酵母菌液和植物乳杆菌菌液;接种后混合物料,然后30±1℃厌氧发酵48h;其中,s3中加入的水(发酵用水)、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热带假丝酵母菌液、酿酒酵母菌液、植物乳杆菌菌液的质量之和与s3中所用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原料的质量相等;

其中,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后,使基础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体浓度为6.0×106cfu/g、热带假丝酵母的菌体浓度为1.0×107cfu/g,酿酒酵母的菌体浓度为1.0×107cfu/g、植物乳杆菌的菌体浓度为6.0×105cfu/g;

s4,配制人工鸽乳

将s3发酵完毕后的基础料60℃低温烘干至水分含量≤10%,加入s2称取的预混料和油脂,搅拌均匀,得到人工鸽乳。

下面我们提供一些数据,以说明本发明人工哺育0-5日龄乳鸽用人工鸽乳的效果。

1、试验方法

1.1、发酵前后人工鸽乳参数测定比较

发酵完毕后对原料进行感官评价,测定ph、干物质、还原糖及粗蛋白指标。

1.2、乳鸽人工饲喂与亲鸽的自然鸽乳哺喂比较试验

采用人工育雏箱,进行动物饲喂实验,饲喂周期为5天。乳鸽的人工饲喂参数为:0日龄环境温度37℃,湿度60%,以后每天温度降低0.5℃稳定至5日龄。0-5日龄乳鸽每2h饲喂一次,饲喂时间为6:00-22:00。饲喂方法:按照发酵物料10g与8g/l的葡糖糖溶液26ml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采用机械饲喂器或者50ml注射器人工灌喂,人工饲喂下的乳鸽嗉囊膨大程度参照亲鸽自然哺育为标准。

比较试验分为两组:(1)人工鸽乳哺喂组;(2)亲鸽的自然鸽乳哺喂组。每组30只乳鸽。试验周期为5天。

1.3、饲喂效果评价

饲喂效果主要由三方面指标评价:成活率、死亡率和健康状况。

2、试验方法

2.1、发酵料的感观评定

发酵36h后,发酵后物料呈现金黄色,有发酵乳酸香味产生。

2.2、发酵料的ph、干物质回收率、还原糖和粗蛋白含量

如下表1所示,发酵后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的ph值下降较快,呈现酸性。因益生菌增殖等因素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乳酸含量得到大幅提高,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干物质回收率为97.2-97.3%。

表1发酵前后复合益生菌发酵基础料各参数值

2.3、饲喂比较

我们以实施例1为例,比较自然鸽乳哺喂和人人工鸽乳哺喂效果,结果显示两组的乳鸽均未发现死亡,成活率均为100%,且均较为活泼,体质健康状况良好。自然鸽乳哺喂和人工鸽乳哺喂的体重变化如图1所示,自然鸽乳哺喂下乳鸽5日龄体重稍高于人工鸽乳哺喂,但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影响人工鸽乳哺喂效果。

上述数据说明本发明通过生物发酵制取的人工鸽乳可替代乳鸽0-5日龄时亲鸽的自然鸽乳哺喂,成活率和体重增长均较为理想,该人工鸽乳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涉及数值范围时,应理解为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由于采用的步骤方法与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136632... 来自[中国] 2021年04月16日 20:55
    想购买0/7日乳鸽饲养技术!但不知道真是吗?能养活吗?谢谢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