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鼠尾藻的黄斑蓝子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5038发布日期:2018-11-30 23:39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鱼类饲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鼠尾藻的黄斑蓝子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斑蓝子鱼(siganuscanaliculatus)俗称“泥猛”,是硬骨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蓝子鱼科,蓝子鱼属的一种。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及地中海东部海域的热带、亚热带近岸浅水区或珊瑚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域,喜欢在红树林湿地、海藻床、河海口处栖息。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受刺激体色变黑,将尖锐的鳍棘张开御敌,鳍棘上具有毒腺,被刺后会引起剧烈疼痛。蓝子鱼属于杂食性偏植食性鱼类,常以礁石上的杂藻为食。解剖野生黄斑蓝子鱼发现,其胃肠中大部分为小型藻类,另有少量鱼、贝残渣,自然条件下,蓝子鱼喜食新鲜绿藻,底栖植物。因其食藻的特性,出于清理网箱及池塘中杂藻的目的,蓝子鱼常与其他水产动物混养,如石斑鱼,海参等。目前黄斑蓝子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饲料营养不全面,以投喂藻类、贝类和鲜杂鱼等为主,造成生长缓慢,且藻类、贝类和鲜杂鱼等具有供应不稳定、难贮存、营养不平衡和饲料系数高等缺点,势必造成水体环境的巨大污染和破坏,不利于黄斑蓝子鱼大规模养殖生产;二是病害严重,成活率低。由于长期给黄斑蓝子鱼投喂营养不全面的饲料,造成黄斑蓝子鱼抵抗病害的能力低。因此,研究开发营养全面并且符合环保要求的黄斑蓝子鱼配合饲料,己成当务之急。另外,黄斑蓝子鱼作为一种食性偏植食性的鱼类,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比都比肉食性鱼类低,利用其植食性的特点可以通过修改饲料配方,以藻粉部分替代鱼粉制作专用配合饲料。

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是褐藻门,无孢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的一种,其叶片鲜嫩,柔软,营养丰富,尤其是不含大量的藻胶,目前多用于投喂扇贝,刺参等水产动物幼体。鼠尾藻生长迅速,有很强的生命力,再生能力极强。它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药用价值。据研究,干鼠尾藻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灰分,并含有少量的脂肪。对于鼠尾藻营养成分的相关研究已有报道,鼠尾藻干粉粗蛋白约19.35%,粗脂肪0.41%,总糖65.6%,灰分14.44%。鼠尾藻的粗蛋白含量与海带(8.70%)及裙带菜(17.20%)等相比,相对较高。而灰分占比相对海带(20.00%)、裙带菜(35.40%)较低。鼠尾藻详细的氨基酸成分研究发现,鼠尾藻的氨基酸总量(除色氨酸)为16.5g/100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27g/100g,而谷氨酸含量为5.36g/100g,谷氨酸含量相对铜藻(谷氨酸含量1.58g/100g)要高,鲜味较高,诱食作用更好。同时,鼠尾藻含有较高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作为强化饲料外形的添加剂,让水产饲料结构更加紧实,在水中不易溶散。因此,鼠尾藻是非常适合进行高度产业化开发的海洋藻类,极具开发利用前景。但是由于鼠尾藻这种马尾藻适宜生长的环境偏北方,在南方只在特定季节才能生长,而蓝子鱼的养殖环境却偏热带,所以在南方养殖较多,在北方多用于清理网箱杂养,一般不做专门养殖品种,目前尚无将鼠尾藻作为黄斑蓝子鱼饲料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鼠尾藻的黄斑蓝子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含鼠尾藻的黄斑蓝子鱼饲料,包括蛋白源原料、脂肪源原料、糖源原料和辅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0.0~20.0%的鼠尾藻粉。

优选的,所述鼠尾藻粉的重量百分比为15.0~20.0%。

优选的,所述蛋白源原料为鱼粉;所述脂肪源原料为鱼油;所述糖源原料为木薯淀粉;所述辅料选自复合维生素、混合矿物质、微晶纤维素、磷酸二氢钙、氯化胆碱、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饲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营养成分组成:粗蛋白32.0%,粗脂肪8.0%,余下为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和水分。

优选的,所述辅料包括复合维生素和混合矿物质;其中所述复合维生素的重量百分比0.5~1.0%,混合矿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0.5~1.0%。

优选的,所述辅料选自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复合维生素0.5~1.0%,混合矿物质0.5~1.0%,微晶纤维素1.0~6.0%,磷酸二氢钙0.2~0.5%,氯化胆碱0.5~1.0%,抗坏血酸0.2~0.5%。

优选的,主要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鱼粉43.5%~50.0%,木薯淀粉28.3%~38.7%,鱼油4.0~4.4%,复合维生素0.5~1.0%,混合矿物质0.5~1.0%,微晶纤维素1.3~5.3%,磷酸二氢钙0.5~1.0%,氯化胆碱0.5~1.0%,鼠尾藻粉10.0~20.0%。

更优选的,主要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鱼粉46.5%,木薯淀粉33.5%,鱼油4.2%,微晶纤维素3.3%,磷酸二氢钙0.5%,氯化胆碱1.0%,复合维生素0.5%,混合矿物质0.5%,鼠尾藻粉10.0%。

更优选的,主要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鱼粉45.5%,木薯淀粉30.9%,鱼油4.3%,复合维生素0.5%,混合矿物质0.5%,微晶纤维素2.3%,磷酸二氢钙0.5%,氯化胆碱1.0%,鼠尾藻粉15.0%。

更优选的,主要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鱼粉43.5%,木薯淀粉28.3%,鱼油4.4%,复合维生素0.5%,混合矿物质0.5%,微晶纤维素1.3%,磷酸二氢钙0.5%,氯化胆碱1.0%,鼠尾藻粉20.0%。

更优选的,主要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鱼粉44%,木薯淀粉29.6%,鱼油4.3%,复合维生素0.5%,混合矿物质0.5%,微晶纤维素1.6%,磷酸二氢钙0.5%,氯化胆碱1.0%,鼠尾藻粉18.0%。

上述含鼠尾藻的黄斑蓝子鱼饲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鼠尾藻采集:鼠尾藻采集后,清洗,去除杂质,阴干后用离心脱水机脱水,离心脱水机的转速为3000~5000转/分钟,离心脱水3~10分钟;

(2)鼠尾藻粉制备:将鼠尾藻放入干燥箱烘干,干燥温度为60~75℃,干燥4~5小时,水分含量控制在10~15%,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至80~120目,备用;

(3)混合:将鼠尾藻粉以及粉碎后的蛋白源原料、糖源原料和辅料,按添加量从小到大逐级混合,加入纯净水,充分搅拌均匀,得到物料a;

(4)膨化:将所述物料a进膨化饲料机膨化,得到物料b;

(5)喷涂:按照规定的重量百分数将脂肪源原料喷涂到物料b上,完全吸收后即可得到含鼠尾藻的黄斑蓝子鱼饲料成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将物料a的水分调整为20%后混合均匀,进膨化饲料机膨化,膨化温度为110~120℃。

控制粉碎的粒径尺寸为了保证混合的时候能够相互混合均匀,若粒径过大,饲料容易散开;过细容易剥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适当比例的鼠尾藻粉添加入黄斑蓝子鱼配合饲料中,添加鼠尾藻粉的饲料结构明显变得紧实,浸泡后的机械强度更高,随鼠尾藻添加量不同,可在水中保持漂浮且性状完好的时间对比对照组能延长1.5~2小时。在水中不易溶散,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饲料溶散造成的浪费。而且本发明的饲料营养全面,在不影响黄斑蓝子鱼的生长的前提下,减少鱼粉的使用量,降低饲料成本。在黄斑蓝子鱼的饲料配方中添加鼠尾藻粉,黄斑蓝子鱼增重率及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且有利于提高黄斑蓝子鱼消化酶活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增强养殖过程中黄斑蓝子鱼抗病、抗应激能力,减小病害及环境变化造成的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以鼠尾藻添加量为10%作为基础,饲料配方如表1所示(数值为重量百分比),按照以下制备步骤制备饲料:

①鼠尾藻采集:鼠尾藻采集后,清洗,去除杂质,稍作阴干后用离心脱水机脱水,离心脱水机的转速为3000~5000转/分钟,离心脱水3~10分钟;

②鼠尾藻粉制备:将鼠尾藻放入干燥箱烘干,干燥温度为60~70℃,干燥4~5小时,水分含量控制在10~15%,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至80~120目,备用;

③混合:按规定的重量百分数混合鼠尾藻粉以及粉碎后的蛋白源原料、糖源原料和辅料各组分,按添加量从小到大逐级混合,加入纯净水,充分搅拌均匀,得到物料a;

④膨化:将物料a的水分调整为20%后混合均匀,用封口袋封装好后置于-20℃冰柜中冷藏3-5小时后取出,进膨化饲料机膨化,膨化温度为110~120℃,得到物料b;

⑤喷涂:按照规定的重量百分数将脂肪源原料喷涂到物料b上,完全吸收后,即可得到鼠尾藻粉含量为10~20%的饲料成品。

实施例2

为了得到最佳的含鼠尾藻黄斑蓝子鱼饲料配方,将鼠尾藻含量调整为15%,并调整原料、辅料的配比(主要是鱼油及微晶纤维素等填充物的比例的调整),制成不同的黄斑蓝子鱼配合饲料,饲料配方如表1所示(数值为重量百分比),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为了得到最佳的含鼠尾藻黄斑蓝子鱼饲料配方,将鼠尾藻含量调整为20%,并调整原料、辅料的配比(主要是鱼油及微晶纤维素等填充物的比例的调整),制成不同的黄斑蓝子鱼配合饲料,饲料配方如表1所示(数值为重量百分比),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为了得到最佳的含鼠尾藻黄斑蓝子鱼饲料配方,将鼠尾藻含量调整为18%,并调整原料、辅料的配比(主要是鱼油及微晶纤维素等填充物的比例的调整),制成不同的黄斑蓝子鱼配合饲料,饲料配方如表1所示(数值为重量百分比),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对照组

对照组为不含鼠尾藻黄斑蓝子鱼饲料配方,具体配方如表1所示,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类似。

表1实施例1-4、对照组中的含鼠尾藻的黄斑蓝子鱼饲料的组分及其百分含量

注:a.木薯淀粉为市售产品,可从国内原料市场采购;

b.鱼粉为美国鱼粉,粗蛋白含量65.0%,鱼油含量为8.5%;

c.鼠尾藻粉蛋白含量为19.0%,粗脂肪含量为0.5%,粗灰分30.1%;

d.复合维生素、混合矿物质、磷酸二氢钙、氯化胆碱等辅料可从国内饲料厂采购;

以实施例1制备的配制饲料,饲养体重为1.80g±0.10g的黄斑蓝子鱼。本实施例是在离岸约100米的海上鱼排进行的网箱养殖,养殖网箱为1×1×1.5m,用盖网覆盖网箱,防实验鱼逃逸和被水鸟捕食。每组3个平行试验,每个平行试验30尾鱼。养殖期间的温度为20~26℃,盐度为27~31度,养殖56天后,测定各生长指标,及各消化酶活力及生理生化指标。实施例1~4的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为实施例1-4、对照组中的饲料饲养的黄斑蓝子鱼生长指标及各消化酶活力

注:除生存率外,其他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n=3);同行数据中,无相同小写字母标注者表示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小写字母或为作标注表示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2的生长指标来看,实例1中含重量百分比为10%的鼠尾藻粉的饲料组的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以推论在饲料中鼠尾藻粉添加量为10%时,黄斑蓝子鱼没有生长优势。在此基础上,本发明通过对配方的改进并开展了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实验。从表2数据显示,对照组与实施例2、3对比,实施例2、3与对照组之间,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施例3的各项生长指标与实施例2无显著差异(p>0.05),但数值上小于实施例2,推测生长状态开始出现下滑。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饲料配方做进一步优化得出实施例4,从表2数据可发现,实施例4的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实施例2、3对比虽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有所增长,与对照组的生长状态也最为接近。

对比几种关键的消化酶活力发现,与对照组及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3的胃蛋白酶活力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例1的肝脏脂肪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实施例3的肝脏脂肪酶活力降到最低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肠道作为鱼类最重要的消化吸收场所,肠道淀粉酶活力高低直接影响鱼类消化饲料中海藻粉的能力,对比各组发现,实施例1、2的肠淀粉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虽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别(p>0.05),实施例3的黄斑蓝子鱼肠道淀粉酶活力显著提高,说明实施例3对于饲料中的藻粉消化吸收能力比其他组强。综合生长指标及消化酶活力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得出:饲料中最适合黄斑蓝子鱼生长的鼠尾藻粉添加量为15%,添加量达到20%时生长指标开始出现下滑,但不显著(p>0.05)。为了不影响黄斑蓝子鱼的生长,饲料中鼠尾藻添加量不宜超过20%。而当添加量达到20%时,黄斑蓝子鱼的肠道淀粉酶活力均处于高水平,说明对饲料中的植物成分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强。而对比优化后的实施例4,黄斑蓝子鱼的各项消化酶活力均比较高,其中胃蛋白酶活力最强,但与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施例4的肠淀粉酶活力对比实施例3及对照组都有显著提高(p<0.05),推测鼠尾藻可以提高黄斑蓝子鱼肠道淀粉酶的活力。

表3为实施例1-4、对照组中的饲料饲养的黄斑蓝子鱼生理生化指标

注: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n=3);同行数据中,无相同小写字母标注者表示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小写字母或为作标注表示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1、2和3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血清中,各例中的黄斑蓝子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无显著差异。但在肝脏,实施例1的两种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黄斑蓝子鱼食用该配方的饲料可以显著提高体内非特异性免疫力。而实施例2的酸、碱性磷酸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鱼之间,实施例2肝脏非特异性免疫力要略高于对照组,但水平相当。而对于实施例3的酸碱性磷酸酶活力均高于实施例2及对照组,其中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料中添加20%的鼠尾藻粉可以显著提高黄斑蓝子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从表3的抗氧化能力来看,各实施例的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实施例1的总抗氧化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的过氧化氢酶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例1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施例2、3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也高于对照组但不显著。通过进一步配方优化的实施例4的各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与实施例3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中肝脏的酸性磷酸酶、总抗氧化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略高于实施例3,说明用实施例4优化后的配方养殖黄斑蓝子鱼,其非特异性免疫力要强于实施例3,同时也会显著强于对照组。因此可以推论,在黄斑蓝子鱼的饲料配方中添加鼠尾藻粉可以提高黄斑蓝子鱼的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增强养殖过程中黄斑蓝子鱼抗病、抗应激能力,减小病害及环境变化造成的损失。

结合表2、表3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出于降低生产成本,从经济效益出发考量,在不显著影响黄斑蓝子鱼生长的前提下,饲料中鼠尾藻的最佳添加量为20%,此时的鱼种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强,且与对照组相比能节约6%的鱼粉添加量,对比实施例2的配方能更好地节约生产成本。但如果综合考虑到黄斑蓝子鱼的生长情况及鱼体的抗病抗应激的能力,经过进一步优化的实施例4的性能比实施例3更强。综上,按照实施例4中的优化配方饲料制备含有鼠尾藻的黄斑蓝子鱼饲料可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养殖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当时发现实施例1-4得到含鼠尾藻的黄斑蓝子鱼饲料在桶里漂了7小时还是保持完好的。在水中不易溶散,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饲料溶散造成的浪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