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平猴魁自动化加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2761发布日期:2018-11-16 23:35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平猴魁自动化加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平猴魁自动化加工一体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太平猴魁一般采用纯手工制作,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没有单独的整形工序,扁平的外形是在头烘上手压、二烘上用棉垫按捺而成,对操作人员的技艺要求很高;二是制茶效率极低,生产成本较大,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另外,手工制作的成茶外形较松散弯曲,不扁平不挺直,影响名茶质量。

而现有猴魁生产线多采用输送带连接,在线压制,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735484公开了一种茶叶成型机。本发明至少包括具备半封闭管腔状环境的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用于输送压扁后茶叶的输送单元,所述茶叶成型机还包括用于产生热源的烘干单元,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布置,其上端构成其出料端,烘干单元至少布置于该输送单元的下端处。虽然本发明解决了茶叶一体成型和烘干的问题,但该结构明显对茶叶的压制存在不足,茶叶压制成型效果差。此外,该类猴魁生产线普遍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由于输送带长期使用,输送带上沾满茶汁,茶叶加工成型后茶叶颜色偏暗,发黑,影响茶叶的品质;二是茶叶在输送过程中易粘在输送带上,造成茶叶加工完成后在出料口不能顺利与输送带分离,造成制作好的茶叶破碎,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三是现有线上压制均采用上下两个滚轴压制茶叶,滚轴不可调节,压制成型的力度不可调整,因此,不同的茶叶,压制成型的效果也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平猴魁自动化加工一体机,解决现有太平猴魁加工茶叶质量差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平猴魁自动化加工一体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且上下叠加设置的上回转输送带和下回转输送带,所述上回转输送带和下回转输送带的相邻带面间面贴合设置且为网带结构,所述上回转输送带和下回转输送带的一端为茶叶进料口,另一端为茶叶出料口。所述茶叶进料口处设置有成型辊组,成型辊组包括设置在上回转输送带内的上成型辊和设置在下回转输送带内的下成型辊;所述成型辊组之后间隔设置有至少一组压制辊组,所述压制辊组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回转输送带内的下压制辊和设置在上回转输送带内可上下弹性活动的上压制辊。

为了保证茶叶能够在茶叶出料口位置处与上下回转输送带分离,所述茶叶出料口设置有出料辊组,所述出料辊组包括上出料辊和下出料辊,所述上出料辊和下出料辊的两端为分别用于支撑上回转输送带和下回转输送带的光滑圆管部,中间为毛刷部,所述毛刷部上布满钢丝毛刷,钢丝毛刷高出光滑圆管部;所述下出料辊位于上出料辊的后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出料辊和下出料辊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刮刷茶叶的尼龙毛刷辊。

为实现在线快速烘干,所述压制辊组之后设置有将上回转输送带和下回转输送带包覆在内的管腔状壳体,所述管腔状壳体内设置有茶叶烘干单元。

具体的,所述上压制辊的两端设置有支撑轴承,支撑轴承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固定板;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横杆,横杆的下方设置有调节块,调节块与横杆间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块与轴承固定板间设置有弹簧。

为保证上下回转输送带有足够的张紧度,所述上出料辊上连接设置有调节上回转输送带张紧度的调节螺杆,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调节螺栓,所述下出料辊上也连接设置有调节下回转输送带张紧度的调节螺杆及与调节螺杆配合的调节螺栓。

为保证能够将压制时茶叶产生的茶汁吸附掉,所述下压制辊和上压制辊上包覆有吸水布。

为保证上下回转输送带在使用时不会跑偏,所述上回转输送带和下回转输送带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导条,所述上成型辊、下成型辊、下压制辊、上压制辊上出料辊和下出料辊上均设置有与导条配合的台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上回转输送带和下回转输送带之间的配合完成茶叶的输送,结构简单,输送可靠。所述茶叶先通过成型辊组进行茶叶成型,再通过压制辊组对茶叶进行压制,压制完成后通过烘干单元进行烘干,从而完成整个太平猴魁茶叶的加工。所述上压制辊采用可调整的弹性结构,可以根据茶叶的大小及老嫩进行压力大小调节,从而调节茶叶的压制力度,满足不同茶叶的压制力度要求。同时,所述弹簧可以使压制力保持平衡,可以根据茶叶的粗细进行自适应调节,避免刚性压制造成茶叶压断或压碎。所述下压制辊和上压制辊上包覆吸水布,在对茶叶进行压制时,茶汁能够被吸水布吸收,避免茶叶表面过多的茶汁残留,从而在后期烘干后,不会因为茶汁造成烘干的茶叶发黑,提高茶叶的品质。所述上出料辊和下出料辊的毛刷部采用钢丝毛刷,硬度大,能够扎入上回转输送带和下回转输送带内,将茶叶顶出,使茶叶与输送带分离,从而使茶叶能够顺利的从茶叶出料口脱离。所述尼龙毛刷通过转动刮刷茶叶出料口的茶叶,加快茶叶与输送带分离,且尼龙毛刷相对比较柔软,不会造成茶叶的破损。所述调节螺栓方便对输送带进行张紧度调整,从而保证整个输送过程的可靠性。所述导条能够保证输送带在长期使用时不会发生偏移,从而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通过本发明制得的茶叶,色泽度好,且破损率低,加工效率高。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上压制辊的连接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上出料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一种太平猴魁自动化加工一体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且上下叠加设置的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所述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的相邻带面间面贴合设置且为网带结构,进一步的,为钢丝网带结构。所述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的一端为茶叶进料口4,另一端为茶叶出料口5。所述茶叶进料口4的一端设置有茶叶喂料装置18,如图2所述。所述茶叶进料口4处设置有成型辊组6,成型辊组6包括设置在上回转输送带2内的上成型辊601和设置在下回转输送带3内的下成型辊602,上成型辊601和下成型辊602的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茶叶通过喂料装置进入上成型辊601和下成型辊602间,在上成型辊601和下成型辊602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太平猴魁茶叶的成型。

所述成型辊组6之后至少设置有一组压制辊组7,所述压制辊组7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回转输送带3内的下压制辊701和设置在上回转输送带2内可上下弹性活动的上压制辊702。下压制辊701的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上压制辊702的具体连接结构为:所述上压制辊702的两端设置有支撑轴承703,支撑轴承703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固定板704;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横杆101,横杆101的下方设置有调节块102,调节块102与横杆101间设置有调节螺栓103,调节螺栓103的一端固定在调节块102上,所述横杆101上设置有供调节螺栓103穿过的固定孔,并通过螺母将调节螺栓103固定在101上。通过调整调节块102的位置从而实现上压制辊702与下压制辊701间压力的调整,从而调整压制的力度,满足不同时期太平猴魁茶叶对压制力度的要求。为避免上压制辊702与下压制辊701刚性接触,造成茶叶局部压断或损坏,所述调节块102与轴承固定板704间设置有弹簧104。同时为了能够及时吸附掉压制时的茶汁,所述下压制辊701和上压制辊702上包覆有吸水布705,所述吸水布705采用方便更换的结构设置,可以采用魔术贴粘连,也可以采用其他方便更换的结构,方便更换清洗。

所述成型辊组6和压制辊组7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在该区域水平运动。

所述压制辊组7之后设置有叶烘干单元11,所述茶叶烘干单元11至少包括一组设置在下回转输送带3下方的加热管或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管或加热电阻丝沿下回转输送带3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沿茶叶输送方向由稀向密设置,满足茶叶逐步加温的要求。为提高烘干速度,可以在加热管或加热电阻丝的下方设置吹风风扇。同时,为保证烘干的温度,所述叶烘干单元11位置处还设置有管腔状壳体10,管腔状壳体10将该部分的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包覆在内。为减少叶烘干单元11占用的布置长度,减小场地面积,所述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在压制辊组7之后倾斜向上或向下设置,倾斜角度优选向上或向下倾斜30°~45°。当在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的拐弯处设置有转向调节辊组16,压制辊组7之后倾斜向上设置时,转向调节辊组16包括压在上回转输送带2上表面的调节辊161、设置在上回转输送带2内的上调节辊162和设置在下回转输送带3内的下调节辊163。

所述茶叶出料口5设置有出料辊组8,所述出料辊组8包括上出料辊801和下出料辊802,为方便茶叶的掉落,所述下出料辊802位于上出料辊801的后下方。所述上出料辊801和下出料辊802的两端为分别用于支撑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的光滑圆管部803,中间为毛刷部804,所述毛刷部804上布满钢丝毛刷,钢丝毛刷高出光滑圆管部803,使得茶叶在茶叶出料口位置处时,毛刷部804上的钢丝毛刷能够将茶叶顶出与上回转输送带2或下回转输送带3分离,使茶叶自动下落。为防止经毛刷部804处理后茶叶仍有局部位置粘附在上回转输送带2或下回转输送带3上,所述上出料辊801和下出料辊802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刮刷茶叶的尼龙毛刷辊9。所述尼龙毛刷辊9的转动方向与上出料辊801或下出料辊802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上回转输送带2在上成型辊601和上出料辊801间做回转运动,所述下回转输送带3在下成型辊602和下出料辊802间做回转运动。所述上成型辊601、下成型辊602、下压制辊701、上压制辊702、调节辊161、上调节辊162、下调节辊163、上出料辊801和下出料辊802的转数相同且可以采用一个动力源驱动,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为调节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的张紧度,所述上出料辊801上连接设置有调节上回转输送带2张紧度的调节螺杆12,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与调节螺杆12配合的调节螺栓13;所述下出料辊802上也连接设置有调节下回转输送带3张紧度的调节螺杆12及与调节螺杆12配合的调节螺栓13。所述尼龙毛刷辊9通过轴承固定设置在调节螺杆12上,从而保证尼龙毛刷辊9与上出料辊801或下出料辊802间的间隙不变。同时,所述叶烘干单元11位置处的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上还错位设置有一组张紧压辊17。

为防止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在运动时发生偏移,所述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导条14,所述上成型辊601、下成型辊602、下压制辊701、上压制辊702上出料辊801和下出料辊802上均设置有与导条14配合的台阶15。导条14卡在台阶15的端面上,从而保证上回转输送带2和下回转输送带3的位置不偏移。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