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实现快速杀青的茶叶简易杀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2756发布日期:2018-11-16 23:3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实现快速杀青的茶叶简易杀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实现快速杀青的茶叶简易杀青装置。

背景技术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叶片较大,常超过10厘米长,长期以来,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

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现在我国茶场一般都采用杀青机杀青,杀青叶下机后立即将它撒开散热、散发水蒸气。而下机后的杀青叶都是撒在木板或金属板上散热,由于杀青机滚筒内部温度在300℃左右,杀青叶在板上散热比较慢,如果工人不即时快速翻动,杀青叶会变黄,使得茶叶质量大大下降,即便是有人工快速翻动,由于人工翻动的程度不同,使翻动的不均匀,造成茶叶的均匀度参差不齐,使茶叶质量整体下。

为此,中国专利201320491716.7公开了一种茶叶杀青快速冷却装置,属于农产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上层隔板和下层隔板,上层隔板和下层隔板之间形成箱体的内部空腔,箱体外设置有出口与箱体的内部空腔相通的风机,上层隔板上排布有能够使空腔内的气流流向空腔外的出气孔,风机吹出的风进入到空腔内后从出气孔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的具有内部空腔箱体,箱体内的上层隔板设置的出气孔以及能够向箱体内部空腔送风的风机,风机工作时所产生的风量通过箱体上层隔板上的出气孔流出,给杀青叶加速降温,由此加快了杀青叶的冷却速度,且风速均匀,杀青叶不会变黄,有利于茶叶质量提高,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但是该发明在冷却茶叶过程中,仍然需要借助人工翻滚茶叶,由于工人技术的差异,仍然导致茶叶不能均匀冷却,导致部分茶叶质量下降,且该发明虽然采用微小的出气孔进行气流冷却,但由于孔十分的小,导致气流挤压,使得气流速度很快,使得茶叶在气流作用下不断翻滚,很容易掉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快速杀青的茶叶简易杀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实现快速杀青的茶叶简易杀青装置,包括箱体,箱体是矩形筒体结构,箱体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下隔板和箱体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下隔板底端一侧设有过滤箱,空腔的底壁设有出气筒和吸气泵,出气筒设在吸气泵的右侧,出气筒是顶端敞口型结构,出气筒靠近吸气泵的一侧端底端贯通连接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吸气泵的出气端,吸气泵的进气端贯通连接出气管,出气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过滤箱的顶端,过滤箱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三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一过滤层,过滤箱的侧端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进气孔,进气孔内设有防护网,上隔板的顶端呈环形阵列设有若干限制筒,限制筒内设有限制孔,限制孔内设有弹簧,所有的弹簧顶端共同固定连接风干板,风干板顶端上设有风干腔,风干腔的底壁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通风孔,风干板的左右侧端对称设有两个振动器,上隔板上设有与风干板相对应的通孔,通孔在竖直方向上与出气筒相对应,通孔上设有通风道,通风道是喇叭状结构,箱体一侧端设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振动器和吸气泵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出气筒的内腔底壁设有与进气管相配合的导流板,导流板是弧形板。

进一步的,第一过滤层是滤尘网层,第二过滤层是活性炭层,第三过滤层是活性炭层。

进一步的,第三过滤层的厚度是第二过滤层厚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防护网是金属网编制而成。

进一步的,通风孔的直径为3mm~5mm。

进一步的,通风道顶端面与风干板底端面的距离为8mm~15mm。

进一步的,通风道顶端开口面积小于风干板底端端面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吸气泵把空气引入过滤箱内进行过滤,然后通过出气筒排出进入通孔,沿着通孔进入通风道,由于通风道的喇叭状结构,使得风速骤然降低,初度降低风速的风经缓风板后,风速进一步降低,通过缓风板后的风,一部风从通风孔进入风干腔内,对茶叶进行冷却,另一部风从通风道与风干板之间的夹缝流出,正因为这部分的分流,使得进入通风孔的风的速度不高,使得茶叶不会被大幅吹翻;启动振动器,使得风干板在振动器的作用下摆动,从而达到翻拨茶叶的目的,使得茶叶均匀吹冷;通过设置过滤箱,对空气中的浮尘颗粒进行过滤吸收,提高空气质量,防止空气污染茶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能实现快速杀青的茶叶简易杀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能实现快速杀青的茶叶简易杀青装置的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能实现快速杀青的茶叶简易杀青装置的控制原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下隔板,3-上隔板,4-风干板,5-风干腔,6-通风孔,7-振动器,8-控制器,9-通孔,10-缓风板,11-通风道,12-弹簧,13-限制筒,14-限制孔,15-出气筒,16-导流板,17-过滤箱,171-第三过滤层,172-第二过滤层,173-第一过滤层,174-进气孔,175-防护网,18-进气管,19-吸气泵,20-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能实现快速杀青的茶叶简易杀青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是矩形筒体结构,箱体1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隔板3和下隔板2,所述上隔板3、下隔板2和箱体1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所述下隔板2底端一侧设有过滤箱17,所述空腔的底壁设有出气筒15和吸气泵19,所述出气筒15设在吸气泵19的右侧,出气筒15是顶端敞口型结构,出气筒15靠近吸气泵19的一侧端底端贯通连接进气管18,出气筒15的内腔底壁设有与进气管18相配合的导流板16,所述导流板16是弧形板,所述进气管18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吸气泵19的出气端,所述吸气泵19的进气端贯通连接出气管20,所述出气管20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过滤箱17的顶端,所述过滤箱17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三过滤层171、第二过滤层172和第一过滤层173,所述第一过滤层173是滤尘网层,所述第二过滤层172是活性炭层,所述第三过滤层171是活性炭层,所述第三过滤层171的厚度是第二过滤层172厚度的一半,所述过滤箱17的侧端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进气孔174,所述进气孔174内设有防护网175,所述防护网175是金属网编制而成,所述上隔板3的顶端呈环形阵列设有若干限制筒13,所述限制筒13内设有限制孔14,所述限制孔14内设有弹簧12,所有的所述弹簧12顶端共同固定连接风干板4,所述风干板4顶端上设有风干腔5,所述风干腔5的底壁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通风孔6,所述通风孔6的直径为3mm~5mm,所述风干板4的左右侧端对称设有两个振动器7,所述上隔板3上设有与风干板4相对应的通孔9,所述通孔9在竖直方向上与出气筒15相对应,通孔9上设有通风道11,所述通风道11顶端面与风干板4底端面的距离为8mm~15mm,所述通风道11是喇叭状结构,所述通风道11顶端开口面积小于风干板4底端端面面积,所述箱体1一侧端设有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分别与振动器7和吸气泵19电性连接。

把杀青后的茶叶均匀的撒在风干板4上的风干腔5内,打开吸气泵19,吸气泵19把空气引入过滤箱17内进行过滤,然后通过出气筒15排出进入通孔9,沿着通孔9进入通风道11,由于通风道11的喇叭状结构,使得风速骤然降低,初度降低风速的风经缓风板10后,风速进一步降低,通过缓风板10后的风,一部风从通风孔6进入风干腔5内,对茶叶进行冷却,另一部风从通风道11与风干板4之间的夹缝流出,正因为这部分的分流,使得进入通风孔6的风的速度不高,使得茶叶不会被大幅吹翻;启动振动器7,使得风干板4在振动器7的作用下摆动,从而达到翻拨茶叶的目的,使得茶叶均匀吹冷;通过设置过滤箱17,对空气中的浮尘颗粒进行过滤吸收,提高空气质量,防止空气污染茶叶。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