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头调味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5079发布日期:2018-12-19 05:52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鲟鱼头调味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鲟鱼又称鲟龙,是一类源于二亿五千万年前的软骨硬磷鱼类,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鲟鱼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中大型淡水鱼,全体软骨无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可食部分高达95%以上,除了鱼肉就是软骨,肉中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脊骨和头软骨中含有具有抗癌功效的硫酸软骨素,可以与鲨鱼软骨相媲美。据加拿大和美国的一些最新研究表明,鲟龙鱼软骨所含抗癌因子(生物有效活性成分)是鲨鱼软骨的15~20倍。鲟鱼软骨含量可达30%,且色泽洁白,纯度高。据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检测,鲟鱼软骨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消炎镇痛、恢复关节活动能力、增强人体软骨弹性,抗衰老、耐疲劳等功能。鱼头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通过长时间的文火煲制,可以将鲟鱼头中的胶原蛋白熬出,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具有养颜美容之功效。

fao(联合国联农组织)自2003年开始统计中国的鲟鱼养殖产量,到2013年全国的鲟鱼养殖产量已达到5万余吨,我国鲟鱼人工养殖产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世界第一鲟鱼养殖大国。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16年我国鲟鱼产量达89773吨,鲟鱼产量逐年增加,但副产品的产量也越来越大。鲟鱼的副产品主要有鲟鱼头、软骨、鲟鱼鳍,目前关于鲟鱼及软骨产品的开发也越来越多,包括鲟鱼软骨调味粉(cn102150805b),鲟鱼软骨素提取(cn100497651c),鲟鱼软骨条(cn102106564b),发酵鲟鱼骨汁乳饮料(cn105961606a),鲟鱼软骨咀嚼片(cn106072036a)等。

发明专利cn105942426a公开了一种鱿鱼香精及其制备方法,鱿鱼香精包括:鱿鱼油酶解乳浊液65-75份,还原糖4-6份,氨基酸4-6份,硫胺素或盐酸硫胺素1-3份,香辛料1-3份,提鲜剂1-3份,变性淀粉3-5份,麦芽糊精9-11份。制备方法为:1)、将鱿鱼油和水混合得到鱿鱼油液,进行酶解,制得鱿鱼油酶解液;2)、灭酶后向鱿鱼油酶解液进行乳化,得到鱿鱼油酶解乳浊液;3)、对鱿鱼油酶解乳浊液中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得粗鱿鱼香精;4)、向粗鱿鱼香精中添加辅料并搅拌均匀,最后经浓缩、喷雾干燥、研磨后制得鱿鱼香精。该发明的鱿鱼香精以鱿鱼油酶解乳浊液为主要原料,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天然无害;且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该发明采用鱿鱼作为主要原料,鱿鱼全身无骨(除占身体极小部分的海螵蛸),全身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其成本高,而且该发明的工艺繁琐,产量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蒸汽爆破即汽爆,是利用蒸汽弹射技术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将渗进组织内部的蒸汽分子瞬时释放,使蒸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并作用于生物质组织细胞层间,从而用较少的能量将原料分解。目前,汽爆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主要为粮食粗加工、粗饲料加工、水果榨汁渣、海产品加工以及肉类剩余物加工。而鲟鱼头作为鲟鱼产业中的主要副产物,其中含有大量的软骨和胶原蛋白,营养价值高。现行的加工方式不能使鲟鱼头的高营养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或者加工时间长,不利于产业化生产,急需一种加工方式来解拓宽鲟鱼头的利用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鲟鱼头调味料的制备方法,以提高鲟鱼头的利用价值,改善现有调味料的营养组成和风味,并赋予鲟鱼头一种新的加工和消费方式,丰富人们的食物种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鲟鱼头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鱼头浆;

(2)鱼头浆的酶解:取步骤(1)制备好的鱼头浆,加入木瓜蛋白酶搅拌进行初步酶解反应,然后加入风味蛋白酶,进行二次酶解反应;

(3)灭酶:酶解完成后,进行灭酶,然后将酶解产物过滤即获得鱼头浆滤液;

(4)美拉德反应:对步骤(3)制备的鱼头浆滤液进行美拉德反应;

(5)乳化处理:取步骤(4)美拉德反应的产物进行充分乳化;

(6)灭菌包装:取步骤(5)获得的乳化产物加入食品防腐剂混合均匀,进行分装密封,通过巴氏杀菌即获得所述的鲟鱼头调味料成品。

优选的,步骤(1)中,鱼头浆由高温高压蒸煮的方法制得,具体方法如下:将鲟鱼头清洗淤血、污物后沥干水分,然后将其和水按照1:1的重量比放入高压锅中,同时按照鲟鱼头重量的1~2%加入香菇进行蒸煮,蒸煮压力为70kpa,蒸煮时间2h;将蒸煮后的鲟鱼头过筛,滤液为鲟鱼头原汤,保留备用;鲟鱼头滤渣除去表皮硬质后经绞肉机绞碎,将绞碎后的鲟鱼头滤渣与鲟鱼头原汤按照2:1的比例混合,即制得鱼头浆。

进一步,步骤(4)中,将步骤(3)获得的鱼头浆滤液与步骤(1)剩余的鲟鱼头原汤混合,按照混合液的重量比加入0.4~0.5%、脯氨酸0.4~0.5%、甘氨酸0.7~0.8%、丙氨酸0.3%~0.4%、亮氨酸0.1~0.2%、精氨酸0.3~0.4%、水解植物蛋白2.5~3.5%、酵母粉1~2%、木糖0.5~0.6%、葡萄糖0.3~0.4%、核糖0.3~0.4%,然后置于90℃下搅拌反应1h即完成美拉德反应。

优选的,步骤(1)中,鱼头浆由汽爆的方法制得,汽爆压力为1.8大气压,汽爆时间5min。、

进一步,步骤(4)中,取步骤(3)获得的鱼头浆滤液,按照其重量比加入谷氨酸0.4~0.5%、脯氨酸0.4~0.5%、甘氨酸0.7~0.8%、丙氨酸0.3%~0.4%、亮氨酸0.1~0.2%、精氨酸0.3~0.4%、水解植物蛋白2.5~3.5%、酵母粉1~2%、木糖0.5~0.6%、葡萄糖0.3~0.4%、核糖0.3~0.4%,然后置于90℃下搅拌反应1h即完成美拉德反应。

优选的,步骤(2)中,初步酶解反应中,木瓜蛋白酶的加入量占鱼头浆重量的0.1~0.2%,酶解温度为55~65℃,酶解时间为1h;木瓜蛋白酶的活力为100万单位/g。

优选的,步骤(2)中,二次酶解反应中,风味蛋白酶的加入量占鱼头浆重量的0.2-0.3%,酶解温度为50~55℃,酶解时间为2h。

优选的,步骤(3)中,升温至90℃后持续10min进行灭酶;用80目筛过滤。

优选的,步骤(5)的乳化处理中,按照步骤(4)美拉德反应的产物的质量百分比加入以下各组分:食盐7~10%、白砂糖2~3%、味精12~14%、核苷酸二钠0.5~0.6%、干贝素0.1~0.2%、粤鲜粉0.2~0.3%、卵磷脂0.2~0.3%、蔗糖酯1~2%、乳酸0.2~0.3%、苹果酸0.1~0.2%、变性淀粉4~5%;然后在90℃温度下高速搅拌10min,充分乳化。

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食品防腐剂为山梨酸钾,所述山梨酸钾为乳化产物重量的0.15%,将山梨酸钾用少量热水溶解后,再加入至乳化产物中搅拌均匀;分装方式为分罐分装;按照巴氏杀菌方法将罐装调味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然后急速冷却到4-5℃,即获得所述的鲟鱼头调味料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二次酶解法,充分酶解并去除苦味改善风味,最终制成一种酱类调味料,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

(2)本发明中的鲟鱼头成本低,且富含大量的软骨等结缔组织以及胶原蛋白,本发明通过汽爆对鲟鱼头进行预处理,得到的产品香气浓郁,残渣少.

(3)针对鲟鱼头的组织结构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压高温蒸煮方式制备鱼头浆,使鱼头充分软化,方便加工且汤液味道鲜美。

(4)本发明所采用得主要原料鲟鱼头中的软骨、鱼肉以及胶原蛋白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加入其他辅料进行调配,改善调味料的风味,提高了鲟鱼头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5)本发明的调味料符合大众口味,酱香浓郁,营养均衡丰富,吸收性好。

由此,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合理,操作简单,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鲟鱼头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其将鱼头通过高温高压蒸煮或汽爆之后,经绞碎打完鱼浆,然后酶解,加入多种氨基酸和葡萄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对调料进行赋香,加入食盐、白砂糖、味精、i+g、蔗糖酯、变性淀粉等进行乳化、分罐、杀菌制得的。其特征在于由鱼骨浆,上述组分反应后、蒸煮入味、罐装制成。本发明方法成本较低,且制得的鲟鱼头调味料具有优异的营养保健功能,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一种鲟鱼头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鱼头浆的制备;

(2)鱼头浆的酶解:取步骤(1)制备好的鱼头浆,加入木瓜蛋白酶搅拌进行初步酶解反应,然后加入风味蛋白酶,进行二次酶解反应;

(3)灭酶:酶解完成后,进行灭酶,然后将酶解产物过滤即获得鱼头浆滤液;

(4)美拉德反应:对步骤(3)制备的鱼头浆滤液进行美拉德反应;

(5)乳化处理:取步骤(4)美拉德反应的产物进行充分乳化;

(6)灭菌包装:取步骤(5)获得的乳化产物加入食品防腐剂混合均匀,进行分装密封,通过巴氏杀菌即获得所述的鲟鱼头调味料成品。

以下涉及的反应釜为水浴、三口烧瓶、冷凝和搅拌装置组成,所有过程密封处理,原料均为食品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鲟鱼头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鱼头浆的制备:选取2个新鲜的鲟鱼头或冷冻并解冻的鲟鱼头为原料,清洗淤血、污物等杂质,沥干水分后,将鲟鱼头和水按照1:1的比例放入高压锅中,同时加入鲟鱼头重量的1~2%的香菇进行蒸煮,蒸煮压力为70kpa,蒸煮时间2h;将蒸煮后的鲟鱼头过筛,滤液为鲟鱼头原汤,保留备用;鲟鱼头滤渣除去表皮硬质后经绞肉机绞碎,将绞碎后的鲟鱼头滤渣与鲟鱼头原汤按照2:1的比例混合(剩余鲟鱼头原汤留着备用),制得味道鲜美的鱼头浆。

(2)鱼头浆的酶解:取步骤(1)制备好的鱼头浆称重后倒入三口烧瓶内,按照其重量比加入0.2%的木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的活力为100万单位/g,如使用高活力木瓜蛋白酶,可适当减少用量。),在反应釜中搅拌进行初步酶解,温度55℃,酶解1h;将温度降至53℃,接着加入0.3%的风味蛋白酶进行二次酶解,二次酶解时间为2h。其中,风味蛋白酶选用flavourzyme500mg,是一种褐色非粉末的微小颗粒。

(3)灭酶:酶解完成后,升温至90℃,持续10min灭酶;灭酶后将上述酶解液取出,过60目筛过滤,取鱼头浆滤液备用。

(4)美拉德反应:将步骤(3)获得的鱼头浆滤液与步骤(1)剩余的鲟鱼头原汤混合,按照混合液的重量比,称重加入谷氨酸0.5%、脯氨酸0.5%、甘氨酸0.7%、丙氨酸0.3%、亮氨酸0.2%、精氨酸0.3%、水解植物蛋白(hvp)2.5%、酵母粉2%、木糖0.6%、葡萄糖0.3%、核糖0.3%,然后置于90℃下搅拌反应1h即完成美拉德反应。

(5)乳化处理:取步骤(4)美拉德反应的产物,按照美拉德反应的产物的重量比,称重加入食盐7%、白砂糖3%、味精12%、核苷酸二钠(i+g)0.6%、干贝素0.1%、粤鲜粉(江苏味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0.3%、卵磷脂0.3%、蔗糖酯1%、乳酸0.3%、苹果酸0.2%、变性淀粉5%;然后在90℃温度下高速搅拌10min,充分乳化。

(6)取步骤(5)获得的乳化产物,按照其(即乳化产物)重量比加入0.15%山梨酸钾,用少量热水溶解后,再加入至乳化产物中搅拌均匀;将调味料分罐罐装,按照巴氏杀菌方法将罐装调味料加热至68℃,并保持此温度30min,然后急速冷却到4-5℃,即获得所述的鲟鱼头调味料成品。

对上述方法制备的鲟鱼头调味料进行营养测定,其营养指标如表1所示:

表1营养成分表i

由表1所示的营养成分检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的鲟鱼头调味料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鱼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均衡、易消化,因此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通过在37℃保藏测定保藏期,每隔4天按照gb4789.2-2016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对样品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产品在37℃条件下保藏32天时,菌落总数达4800cfu/g,未超过调味料食品菌落总数≤5000cfu/g的要求,故产品可在常温保藏180天。

实施例2

一种鲟鱼头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鱼头浆的制备:选取新鲜的鲟鱼头或冷冻并解冻的鲟鱼头为原料进行汽爆处理,处理条件为汽爆压力1.8大气压,时间5min,得到的鱼头浆香气浓郁、残渣少。

(2)鱼头浆的酶解:取步骤(1)制备好的汽爆的鱼头浆称重后倒入三口烧瓶内,按照其重量比加入0.1%的木瓜蛋白酶,在反应釜中搅拌进行初步酶解,温度65℃,酶解1h;将温度降至53℃,接着加入0.2%的风味蛋白酶进行二次酶解,二次酶解时间为2h。其中,风味蛋白酶选用flavourzyme500mg,是一种褐色非粉末的微小颗粒。

(3)灭酶:酶解完成后,升温至90℃,持续10min灭酶;灭酶后将上述酶解液取出,过60目筛过滤,取鱼头浆滤液备用。

(4)美拉德反应:将步骤(3)获得的鱼头浆滤液,按照其(即鱼头浆滤液)重量比称重加入谷氨酸0.4%、脯氨酸0.4%、甘氨酸0.8%、丙氨酸0.4%、亮氨酸0.1%、精氨酸0.4%、水解植物蛋白(hvp)3.5%、酵母粉1%、木糖0.5%、葡萄糖0.4%、核糖0.4%,然后置于90℃下搅拌反应1h即完成美拉德反应。

(5)乳化处理:取步骤(4)美拉德反应的产物,按照美拉德反应的产物的重量比,称重加入食盐10%、白砂糖2%、味精14%、i+g0.5%、干贝素0.2%、粤鲜粉0.2%、卵磷脂0.2%、蔗糖酯2%、乳酸0.2%、苹果酸0.1%、变性淀粉4%;然后在90℃温度下高速搅拌10min,充分乳化。

(6)取步骤(5)获得的乳化产物,按照其(即乳化产物)重量比加入0.15%山梨酸钾,用少量热水溶解后,再加入至乳化产物中搅拌均匀;将调味料分罐罐装,按照巴氏杀菌方法将罐装调味料加热至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然后急速冷却到4-5℃,即获得所述的鲟鱼头调味料成品。

表2营养成分表ii

由表2所示的营养成分检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的鲟鱼头调味料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鱼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均衡、易消化,因此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通过在37℃保藏测定保藏期,每隔4天按照gb4789.2-2016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对样品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产品在37℃条件下保藏32天时,菌落总数达4800cfu/g,未超过调味料食品菌落总数≤5000cfu/g的要求,故产品可在常温保藏180天。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调味料是一种新型的营养调味品,符合大众口味,酱香浓郁,营养均衡丰富且保质期较长。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合理,操作简单,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