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烤鳗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4300发布日期:2018-12-19 05:50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烤鳗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鳗鱼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烤鳗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鳗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所以被称作是水中的软黄金,在中国以及世界很多地方从古至今均被视为滋补、美容的佳品。烤鳗鱼保持了鳗鱼诱人口感的高蛋白饮食,维生素a和维生素b、维生素c十分丰富,是女性皮肤美容和恢复疲劳、防止老化、提高活力的佳品。尤其它高度含有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指数,还含有丰富的钙质。

现有技术的烤鳗的制备工艺包括清洗、切片、去腥、干燥、烧制、冷却、包装等工序。其中,清洗用以将宰杀的鳗鱼进行清洗以及除去内脏,切片用以将鳗鱼切割呈鳗鱼块,去腥是在去腥池中进行,在去腥池中加入去腥液,浸泡鳗鱼块后,捞出,进行干燥处理,再烧制,加入佐料后,冷却,经真空包装后,入库。

由上述工艺介绍,得知,烤鳗的加工是一项集合多道工序的复杂加工工艺。目前,对烤鳗的研究多集中在制备方法这一领域,如专利申请201310243496.0公开的一种多味烤鳗片的加工工艺,通过优选工艺配方来加工成风味、口感及感官质量俱佳,且能较完整地保持海鳗原有的营养成分的烤鳗片。又如专利申请201510115849.8公开的一种香辣烤鳗鱼,通过对鳗鱼进行腌渍、油炒、熏蒸、烘烤的处理,加入的核桃粉、荩草,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性。而关于烤鳗的生产线的整体优化的技术方案缺鲜见,而提高烤鳗生产线中各工序的加工效率、加工质量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生产加工连续性强、能实现条鳗鱼连续切割、在风干阶段能自动翻面、风干洁净度高、实现循环上料的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烤鳗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按照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依次包括切片机构、去腥池、风干装置、烧烤装置;所述切片机构用以将同一排的多条鳗鱼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同步切割,并能将切割后的鳗鱼块滑入至去腥池中进行去腥处理;所述风干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吹风装置、风干仓、过滤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以将去腥后的鳗鱼块喂入至风干仓中,所述输送带呈口字形的循环结构,其呈水平状进、出所述风干仓;从所述吹风装置吹出的热风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对风干仓中的鳗鱼块进行风干处理,其中,鳗鱼块能在风干仓中进行翻面;所述烧烤装置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传输路径上,用以对风干处理后的鳗鱼块进行烧烤。

优选地,所述切片机构包括切割装置、底板、枢转座、滑板、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顶杆;

所述底板的中段与所述枢转座枢转连接,所述滑板能在所述底板上前后滑动;所述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沿着滑板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等距设置;每一个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均包括固定座、悬臂、第一丝杆、左限位件、右限位件;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悬臂的左右两端分别为枢转端、自由端;所述悬臂的枢转端与所述固定座枢转连接,在所述悬臂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形成张口;所述悬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悬臂其自由端能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横穿滑板的左右两端与所述底板的另一侧卡合;所述第一丝杆安装在所述悬臂上且所述第一丝杆的导向与所述悬臂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左限位件、右限位件均通过第一螺套与所述第一丝杆配合,其中,在所述第一丝杆中,同所述左限位件配合的一段其螺纹走向与同所述右限位件配合的一段其螺纹走向相反;

所述切割装置位于所述底板的后端,用以对夹持在所述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上的鳗鱼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间歇切断;所述顶杆位于所述切割装置的后端,用以将所述悬臂的自由端从与所述底板相卡合的状态顶撞至与所述底板相分离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输送带,所述烤鳗装载装置连接在两组所述输送带之间,多个所述烤鳗装载装置沿着所述输送带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烤鳗装载装置包括网箱、连接轴、四角转动件,所述网箱通过连接轴与所述输送带的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四角转动件套接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四角转动件其四个角的中心均开设有向所述四角转动件其中心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其四个边均为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

所述风干仓包括空气净化过滤仓以及风干主仓;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空气净化过滤仓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喂入辊、过滤毡、卷绕辊,所述过滤毡卷绕在所述喂入辊中,所述喂入辊安装在所述空气净化过滤仓的一端,所述过滤毡的端部从空气净化过滤仓的另一端伸出并卷绕在卷绕辊中,所述过滤毡的两个侧边分别靠近所述空气净化过滤仓的两个内侧壁或者与空气净化过滤仓的两个内侧壁接触;从所述吹风装置吹出的热风通过过滤毡后,流入至风干主仓中;

所述风干主仓中设置有行星齿轮组,其包括齿圈、行星轮、中心轴、连接杆,所述中心轴与所述齿圈同心,所述中心轴与所述行星轮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行星轮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中心轴转动用以带动行星轮绕着所述齿圈的内侧做圆周运动;在所述行星轮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能转动至所述四角转动件的导向槽中,并带动所述四角转动件做角运动。

优选地,所述烧烤装置包括电烧烤架、吸油烟机,所述吸油烟机位于所述电烧烤架的上方用以将烧烤产生的油烟进行吸出;所述电烧烤架包括槽体、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内置与所述槽体中,所述槽体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上部开口,所述输送装置贯穿所述述槽体其长度方向的两端。

优选地,在所述槽体中设置有行星齿轮组,其包括齿圈、行星轮、中心轴、连接杆,所述中心轴与所述齿圈同心,所述中心轴与所述行星轮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行星轮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中心轴转动用以带动行星轮绕着所述齿圈的内侧做圆周运动;在所述行星轮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能转动至所述四角转动件的导向槽中,并带动所述四角转动件做角运动。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烤鳗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多条鳗鱼排列呈一字形或者矩阵形状,用切片机构将多条鳗鱼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同步切割;

步骤二,将切割后的鳗鱼块滑入至去腥池中进行去腥处理;

步骤三,将去腥处理后的鳗鱼块取出后,放置在输送装置上,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风干仓中,进行风干;鳗鱼块在风干仓中进行翻面;

步骤四,从风干仓输出的风干后的鳗鱼块被输送至烧烤架上进行烤制。

优选地,所述去腥处理为在去腥液中于8~20℃浸泡40~60min,其中,去腥液与鳗鱼块的质量比为8~15:1~2。

优选地,通过热风机向风干仓中吹入热空气,热空气的温度为45~60℃,热空气经过空气净化过滤仓中的过滤毡进入至风干主仓中;过滤毡按照1.2~3.5mm/min的速度移动。

优选地,在去腥至后以及风干之前进行腌制处理;在烧烤至后进行冷却、包装。

优选地,在烧烤过程中,分开喷洒以下佐料:辣椒粉、孜然粉、芝麻、椒盐、干葱头粉;其中,辣椒粉、孜然粉、芝麻、椒盐、干葱头粉、鳗鱼块的质量比为:3~8:5~20:5~11:3~7:2~5:30~10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将切片、去腥、风干、烤制等多设备进行优化,一方面提高了各个设备之间的流水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各个设备其结构进行优化处理,提高各道工序的加工效率以及加工质量。本发明采用口字形的循环结构的输送装置,实现了风干、烤制连续进行的同时,还能进行循环上料。

进一步,在切片阶段,其一,本发明能够在一次切割工艺的时间段,对多排多列鳗鱼完成连续切割,并能保证每次切割后,鳗鱼块的及时下料,实现了工业加工流水性强、自动切割效果高的优点。本发明采用倾斜切割的方式切割鳗鱼,能实现切割后的鳗鱼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滑出滑板,完成落料,相比现有技术的水平板,无需人工手动下料或者配置专门的设备进行机械下料。

其二,由于倾斜切割,使得本就存在切割稳定性问题的鳗鱼切割工艺变得更加难以控制。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在夹持限位阶段,能实现对鳗鱼的夹持、限位,保证鳗鱼在倾斜状态以及滑板滑动状态下,其位置的相对稳定性,当鳗鱼被切割后,仍然处于被悬臂夹持的鳗鱼块受到顶杆的顶撞作用,悬臂的自由端从卡合的位置弹开,第一扭簧复位,鳗鱼块失去悬臂的下压夹持作用后,处于自由状态,在其自重重力的作用下完成落料。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在鳗鱼切割的不同环节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切割前,能起到良好的夹持限位作用,在切割后,能实时从卡合的位置弹开而不影响鳗鱼块的落料。

其三,由于本发明第一丝杆中,同左限位件配合的一段其螺纹走向与同右限位件配合的一段其螺纹走向相反,因此,操作时,仅需要通过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第一丝杆,即可满足同一悬臂中多个限位组件的限位通道其宽度的同步增大或同步缩小,能实现根据鳗鱼的宽度不同而快速调节限位通道的宽度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在风干阶段,其一,由于本发明在风干主仓中设置有行星齿轮组,配合本发明结构的四角转动件,通过行星轮的转动即可实现网箱的翻动,进而使得网箱中的鳗鱼块翻面,保证鳗鱼块的正面、反面均能受到热风的风干作用,进而提高其干燥的均匀性。由于本发明的鳗鱼块可以在风干主仓中通过转动行星轮即可实现鳗鱼块的翻面,实现了翻面的机械化,无需如现有技术通过将晾晒网取出,再进行人工翻面所带来的低效、耗时等技术问题。另外,本发明实现翻面所使用的机械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其二,本发明的工作连续性强,将传统的输送带如皮带、优选为链条输送与本发明的网箱结合,实现了一边向网箱中放入鳗鱼块一边进行风干的技术效果,使得上料工艺与风干工艺连续结合,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流水性。

其三,本发明将传统的风干仓分割为空气净化过滤仓以及风干主仓,通过空气净化过滤仓预先将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再将洁净的空气输送至风干主仓中,来提高对鳗鱼块片干燥的风源的清洁性。由于,本发明采用流动式过滤毡代替现有技术的过筛网,一方面通过喂入辊、卷绕辊的连续工作,实现过滤毡在空气净化过滤仓中始终流动,使得吸附有杂质、灰尘的过滤毡能及时从空气净化过滤仓移动出,并能卷绕在卷绕辊上,防止过滤毡中的杂质、灰尘过度堆积在过滤毡上,影响过滤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过滤后的过滤毡能及时地移动出空气净化过滤仓,从而摒弃了现有技术通过更换过筛网来进行过滤元件更换的方式,保证了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停机、在线自动更换过滤元件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切片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切片机构由前至后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切片机构在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风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输送装置在主风干仓内于竖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鳗鱼的排放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切片机构其后端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枢转座在升降机构支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第二导向套筒在倾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悬臂的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悬臂的后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悬臂其自由端与顶杆接触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网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图20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连接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在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中蛇形结构的输送带的风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按照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依次包括切片机构1、去腥池2、风干装置3、烧烤装置4。

如图2所示,切片机构1包括切割装置11、底板12、枢转座13、滑板14、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顶杆16。

如图3-5所示,底板12的中段与枢转座13枢转连接,滑板14能在底板12上前后滑动。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沿着滑板14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等距设置。每一个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均包括固定座151、悬臂152、第一丝杆153、左限位件154、右限位件155。固定座151安装在底板12的一侧(即左侧或者右侧),悬臂152的左右两端分别为枢转端、自由端。悬臂152的枢转端与固定座151枢转连接,在悬臂152与固定座151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簧(图中未画出),第一扭簧被装配至使悬臂152与滑板14之间形成张口,该张口优选的夹角优选为30°~60°。悬臂15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悬臂152其自由端能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横穿滑板14的左右两端与底板12的另一侧卡合或者吸合。第一丝杆153安装在悬臂152上且第一丝杆153的导向与悬臂152的长度方向一致,其一端与悬臂152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其另一端伸出悬臂152的另一端。左限位件154、右限位件155均通过第一螺套(图中未画出)与第一丝杆153配合,其中,在第一丝杆153中,同左限位件154配合的一段其螺纹走向与同右限位件155配合的一段其螺纹走向相反。

切割装置11位于底板12的后端,用以对夹持在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上的鳗鱼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间歇切断。顶杆16位于切割装置11的后端,用以将悬臂152的自由端从与底板12相卡合的状态顶撞至与底板12相分离的状态。

如图6所示,风干装置3包括输送装置31、吹风装置、风干仓33、过滤装置34,输送带1呈口字形的循环结构,其呈水平状进、出风干仓33,从吹风装置吹出的热风经过过滤装置34过滤后对风干仓33中的鳗鱼块进行风干处理。其中,箭头表示气流走向。

如图7-9所示,输送装置31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输送带311、烤鳗装载装置312,烤鳗装载装置312连接在两组输送带311之间,多个烤鳗装载装置312沿着输送带311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烤鳗装载装置312包括网箱3121、连接轴3122、四角转动件3123,网箱3121通过连接轴3122与输送带311的两侧转动连接,四角转动件3123套接在连接轴3122上。四角转动件3123其四个角的中心均开设有向四角转动件3123其中心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其四个边均为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

风干仓33包括空气净化过滤仓331以及风干主仓332。过滤装置34设置在空气净化过滤仓331中,过滤装置34包括喂入辊341、过滤毡342、卷绕辊343,过滤毡342卷绕在喂入辊341中,喂入辊341安装在空气净化过滤仓331的一端,过滤毡342的端部从空气净化过滤仓331的另一端伸出并卷绕在卷绕辊343中,过滤毡342的两个侧边分别靠近空气净化过滤仓331的两个内侧壁或者与空气净化过滤仓331的两个内侧壁接触。从吹风装置吹出的热风通过过滤毡342后,流入至风干主仓332中。

如图8-9所示,风干主仓332中设置有行星齿轮组,其包括齿圈351、行星轮352、中心轴353、连接杆354,中心轴353与齿圈351同心,中心轴353与行星轮352之间通过连接杆354连接,行星轮352与齿圈351啮合,中心轴353转动用以带动行星轮352绕着齿圈351的内侧做圆周运动。在行星轮352上偏心设置有凸起356,凸起356能转动至四角转动件3123的导向槽中,并带动四角转动件3123做角运动。

烧烤装置4位于输送装置31的传输路径上,用以对风干处理后的鳗鱼块进行烧烤。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以一次切割九条鳗鱼9为例进行工作原理的介绍。选取的九条鳗鱼其成长情况相近,即其长度、宽度、厚度相差不大。将该九条鳗鱼每三条为一排,形成三列。本实施例的悬臂152数量为九个,每一个悬臂152上存在三组限位组件,相应的左限位件154、右限位件155形成一个限位组件,从而保证每一条鳗鱼9被三个悬臂152所夹持。其中,图中虚线表示切割位置。

当然单排鳗鱼或者单列鳗鱼或者单个鳗鱼或者其他矩阵排列的的鳗鱼的切割与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通过调节滑板14直至滑板14水平,将清洗后的九条鳗鱼按照头部在前、尾部在后或者头部在后、尾部在前的方式放置在滑板14上,并保证同一个鳗鱼均位于同一列的左限位件154、右限位件155之间。转动第一丝杆153,使得相对的左限位件154、右限位件155相互靠近而将鳗鱼进行限位,优选地,左限位件154、右限位件155之间形成的限位通道的宽度大于鳗鱼宽度的1~2cm。将各个悬臂152的自由端向下摆动直至其卡合在底板12上,此时,悬臂152压住鳗鱼,旋转底板12直至其后端向下倾斜。

在切断环节,驱动滑板向后滑动直至位于切割机构最近的悬臂152(最后端的悬臂)移动至切割机构的后方。驱动切割机构对鳗鱼进行切割,切割后,滑板继续向后运动直至位于切割机构最近的悬臂152其自由端与顶杆16接触,悬臂152其自由端受力从与底板12相卡合的状态顶撞至与底板12相分离的状态。被切断的鳗鱼块落下直至落入至去腥池2中浸泡。完成一次切割,切割出三块带头的鳗鱼块。重复上述切断动作,依次对鳗鱼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切割,直至九条鳗鱼全部完成切割,形成九块带头的鳗鱼块、十八块鱼身部位的鳗鱼块、以九块鱼尾。鳗鱼块在去腥液中于8~20℃浸泡40~60min,其中,去腥液与鳗鱼块的质量比为8~15:1~2。再将去腥后的鳗鱼块放置在网箱3121中,保证鳗鱼块的正面向上或者背面向上。通过热风机向风干仓33中吹入热空气,热空气的温度为45~60℃,热空气经过空气净化过滤仓331中的过滤毡342进入至风干主仓332中。过滤毡342按照1.2~3.5mm/min的速度移动。处于风干主仓332中的网箱3121进行一次或者多次180°的换向,将鳗鱼块进行翻面。鳗鱼块在风干主仓332中风干50~120min后,从风干主仓332移出,冷却后,备用。本发明的换向是通过行星齿轮组配合四角转动件3123实现的。行星轮352每在齿圈351内转动一圈,其中的凸起356能从与其对应的导向槽中进行一次滑进、滑出,在滑进、滑出的过程中,带动四角转动件3123转动90°,四角转动件3123转动同步带动连接轴3122转动,进而带动网箱3121转动90°。行星轮352转动两周,完成网箱3121转动180°的工作,从风干仓33输出的风干后的鳗鱼块被输送至烧烤架上进行烧烤。

本发明将切片、去腥、风干、烤制等多设备进行优化,一方面提高了各个设备之间的流水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各个设备其结构进行优化处理,提高各道工序的加工效率以及加工质量。本发明采用口字形的循环结构的输送装置,实现了风干、烤制连续进行的同时,还能进行循环上料。

在切片阶段,本发明能够在一次切割工艺的时间段,对多排多列鳗鱼完成连续切割,并能保证每次切割后,鳗鱼块的及时下料,实现了工业加工流水性强、自动切割效果高的优点。本发明采用倾斜切割的方式切割鳗鱼,能实现切割后的鳗鱼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滑出滑板,完成落料,相比现有技术的水平板,无需人工手动下料或者配置专门的设备进行机械下料。由于倾斜切割,使得本就存在切割稳定性问题的鳗鱼切割工艺变得更加难以控制。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在夹持限位阶段,能实现对鳗鱼的夹持、限位,保证鳗鱼在倾斜状态以及滑板滑动状态下,其位置的相对稳定性,当鳗鱼被切割后,仍然处于被悬臂152夹持的鳗鱼块受到顶杆16的顶撞作用,悬臂152的自由端从卡合的位置弹开,第一扭簧复位,鳗鱼块失去悬臂152的下压夹持作用后,处于自由状态,在其自重重力的作用下完成落料。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在鳗鱼切割的不同环节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切割前,能起到良好的夹持限位作用,在切割后,能实时从卡合的位置弹开而不影响鳗鱼块的落料。由于本发明第一丝杆153中,同左限位件154配合的一段其螺纹走向与同右限位件155配合的一段其螺纹走向相反,因此,操作时,仅需要通过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第一丝杆153,即可满足同一悬臂152中多个限位组件的限位通道其宽度的同步增大或同步缩小,能实现根据鳗鱼的宽度不同而快速调节限位通道的宽度的技术效果。

在风干阶段,其一,由于本发明在风干主仓332中设置有行星齿轮组,配合本发明结构的四角转动件3123,通过行星轮352的转动即可实现网箱3121的翻动,进而使得网箱3121中的鳗鱼块翻面,保证鳗鱼块的正面、反面均能受到热风的风干作用,进而提高其干燥的均匀性。由于本发明的鳗鱼块可以在风干主仓332中通过转动行星轮352即可实现鳗鱼块的翻面,实现了翻面的机械化,无需如现有技术通过将晾晒网取出,再进行人工翻面所带来的低效、耗时等技术问题。另外,本发明实现翻面所使用的机械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其二,本发明的工作连续性强,将传统的输送带311如皮带、优选为链条输送与本发明的网箱3121结合,实现了一边向网箱3121中放入鳗鱼块一边进行风干的技术效果,使得上料工艺与风干工艺连续结合,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流水性。其三,本发明将传统的风干仓33分割为空气净化过滤仓331以及风干主仓332,通过空气净化过滤仓331预先将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再将洁净的空气输送至风干主仓332中,来提高对鳗鱼块片干燥的风源的清洁性。由于,本发明采用流动式过滤毡342代替现有技术的过筛网,一方面通过喂入辊341、卷绕辊343的连续工作,实现过滤毡342在空气净化过滤仓331中始终流动,使得吸附有杂质、灰尘的过滤毡342能及时从空气净化过滤仓331移动出,并能卷绕在卷绕辊343上,防止过滤毡342中的杂质、灰尘过度堆积在过滤毡342上,影响过滤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过滤后的过滤毡342能及时地移动出空气净化过滤仓331,从而摒弃了现有技术通过更换过筛网来进行过滤元件更换的方式,保证了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停机、在线自动更换过滤元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1、12、1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悬臂152其自由端端部的底面呈前低后高的倾斜面1521。当悬臂152其自由端端部底面的后边缘与顶杆16接触时,后边缘与顶杆16的顶面齐平或后边缘略高于顶杆16的顶面。图19中箭头的指向为滑板14的走向。

如此,当悬臂152其自由端端部底面的后边缘移动至与顶杆16接触的位置时候,由于悬臂152其自由端端部的底面呈前低后高的倾斜面1521,当滑板继续向后斜下移动时候,顶杆16能持续给以悬臂152其自由端一个向上的竖直分力,直至将悬臂152从底板12上顶开。由于不同批次的鳗鱼其厚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图14所示,本发明通过在固定座151的底部设置升降机构,可以是气缸或者其他现有技术来调节固定座151的高度,该升降机构可以是在滑板14上设置固定螺杆1105,将固定座151套设在该固定螺杆1105中,固定座151的底部通过与固定螺杆1105配合的螺母1106进行支撑,通过转动螺母1106,实现螺母1106的上下移动,带动固定座151的上下移动。为了提高固定座151的稳定性,螺母1106包括上螺母11061、下螺母11062,其中,下螺母11062用以支撑固定座151的底部,上螺母11061位于固定座151的上方,上螺母、下螺母同时作用,夹持固定座151。通过升降机构调节悬臂152的高度,来满足对不同厚度鳗鱼进行夹持。如此,本发明在底板12上设置的用以与悬臂152的自由端相卡合的卡槽或者凸起设置成能上下运动的结构,具体地可以通过上述的升降机构来实现卡槽或者凸起的上下运动。本发明的顶杆16可以是螺杆,与底板12螺纹配合,通过转动螺杆,来对螺杆露出底板12的高度进行调节。本发明通过优化悬臂152其自由端的结构,便能满足其与顶杆16配合的需要,具有结构简单、工作高效快捷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顶杆16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其在竖直方面往复运动,顶杆16向上运动能将处于卡合状态的悬臂152的自由端顶撞至与底板12相分离。切割装置11包括切割刀111、切割刀基座112、第二传动机构,切割刀111的一端与切割刀基座112铰接,切割刀11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切割刀111的自由端自左至右或者自右至左横跨滑板14的滑动轨迹与第二传动机构连接,并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切割刀111上下摆动。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导向套筒171、第一连杆172、第二连杆173、第第一转动轮174,第一连杆172的上端与顶杆16连接,第一连杆172的下端自上而下穿过第一导向套筒171与第二连杆173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73的另一端与第第一转动轮174偏心铰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导向套筒175、第三连杆176、第三连第四连杆177、第二转动轮178,第三连杆176的上端与切割刀111的自由端连接,第三连杆176的下端自上而下穿过第二导向套筒175与第三连第四连杆177的一端铰接,第三连第四连杆177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轮178偏心铰接。第第一转动轮174与第二转动轮178之间通过皮带或者链条连接。

本发明通过转动轮电机驱动第二转动轮178转动,第二转动轮178转动带动第三连第四连杆177传动,带动第三连杆176在第二导向套筒175内升降运动,进而带动切割刀111的自由端上下摆动,当第三连杆176运动到最高点的时候,切割刀111开口最大,当第三连杆176运动到最底点的时候,切割刀111的刀头与滑板14接触,完成一次切割工作。同时,第二转动轮178转动带动第第一转动轮174转动,第第一转动轮174转动带动第二连杆173传动,带动第一连杆172在第一导向套筒171内升降运动,进而带动顶杆16升降运动。当悬臂152的自由端的后侧运动至顶杆16的正上方时,顶杆16恰好向上运动至与悬臂152其自由端的底部接触的位置,顶杆16继续运动,将悬臂152的自由端从卡合或者吸合的状态顶开,在顶开时,顶杆16处于最高点,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调节各个连杆的位置或其他现有技术实现,从而实现了先切割、后下料的连续工作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相比上述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顶杆16顶开悬臂152的方式基于顶杆16主动伸长运动实现的。且本实施例的顶杆16运动与切割刀111的运动通过本发明的传动体系实现连续配合,从而保证了切割、下料的顺序进行。通过顶杆16主动运动开来实现顶开的技术效果相比上述实施例2的被动顶开式,更能提供足够大的顶撞作用力。本发明的切割方式采用铡刀式切割方式,相比现有技术的铣刀或者圆形刀转动切割的方式,能减少切割过程中从鱼体中流出的血流其飞溅的问题。

如图16所示,另外,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套筒175是呈竖直设置的,当滑板14倾斜后,其对滑板14上的鱼体进行的是倾斜切割,即鱼体的切割面是倾斜的。为了实现鱼体的切割面是平行的水平面,则可以将第二导向套筒175设置呈一定的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与滑板14的倾斜角度一致,即第二导向套筒175与处于倾斜状态的滑板14相垂直。如此,固定座151、切割刀111也需要对应进行倾斜设置。

实施例4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相比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滑板14通过第二螺套(图中未画出)与第二丝杆181配合,通过第二丝杆181转动带动其前后滑动。在滑板14其滑动轨迹的后方设置有下料斜板101。底板12通过伸缩机构如气缸1102带动其枢转运动。

本发明的第二丝杆181优选通过伺服电机182驱动。由于本发明的切割动作优选在滑板14与切割刀111两者在水平方向相对静止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本发明在切割装置11后方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图中未画出),当悬臂152移动至与第一接近开关相对应的位置后,第一接近开关发出信号至数控中心,数控中心分析信号后,发出信号至伺服电机182,伺服电机182停止工作,滑板静置。当切割刀111完成一次切割后,即切割刀111其刀口与滑板接触后,切割刀111其自由端与第二接近开关(图中未画出)相靠近,第二接近开关发出信号至数控中心,数控中心分析信号后,发出信号至伺服电机182,伺服电机182重新开始工作。当然,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对现有技术的plc控制中心设定程序,来控制各个运动部件的动作。

实施例5

如图17-18所示,本实施例相比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活动式夹持限位装置还包括下压板159,下压板159横置在悬臂152上且其位于第一丝杆153的下方。左限位件154包括左连接件1541、左限位块1542,左连接件1541通过一个第一螺套与第一丝杆153配合,左限位块1542安装在左连接件1541的下端,左限位块1542其底部呈弧形结构且与滑板14接触。右限位件155包括右连接件1551、右限位块1552,右连接件1551通过另一个第一螺套与第一丝杆153配合,右限位块1552安装在右连接件1551的下端,右限位块1552其底部呈弧形结构且与滑板14接触。右限位块1552、左限位块1542镜像对称,在右限位块1552、左限位块1542之间形成限位通道。

当悬臂152与底板12卡合或者吸合后,本实施例采用下压板159对鳗鱼进行实际下压,由于下压板159横置在悬臂152上且其位于第一丝杆153的下方,避免了第一丝杆153与鳗鱼接触,防止第一丝杆153受污染而影响其表面的光滑性。本发明通过将左限位块1542、右限位块1552其底部均设置呈弧形结构且与滑板14接触,能满足以下技术效果:左限位块1542、右限位块1552均能与滑板14接触,从而保证鳗鱼能完全限位限位通道中,不会存在鳗鱼的部分从左限位或右限位块1552与滑板14之间的间隙漏出而影响限位的完整性。由于左限位块1542、右限位块1552均与滑板14接触,则导致左限位块1542、右限位块1552在滑板14上滑动受阻,且容易在滑板14上产生划痕。本发明通过将左限位块1542、右限位块1552其底部均设置呈弧形结构,实现了左限位块1542、右限位块1552与滑板14之间通过圆角过度接触,一方面减小了接触面积,降低了滑动阻力,另一方面圆角接触,更为平稳,不易产生划痕。

实施例6

如图17、18所示,本实施例相比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下压板159的底部设置有一层橡胶垫(图中未画出)。在悬臂152的两端均开设有上下导向的导向通槽,下压板159的端部与导向通槽滑动配合且下压板159的端部能通过螺栓1103与悬臂152相紧固。本发明通过在下压板159的底部设置有一层橡胶垫,实现了下压板159的柔性夹持的技术效果,避免了因夹持而导致鳗鱼发生严重的形变。本发明通过拧紧螺栓1103直至其头部抵紧悬臂152而实现下压板159的紧固,通过拧松螺栓1103直至其头部与悬臂152相分离,而实现下压板159的活动,进而能进行下压板159上下位置的调节,满足不同厚度鳗鱼的夹持。

实施例7

如图20、2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网箱3121包括底框31211、盖板31212,底框31211、盖板31212均呈四周闭合、中间镂空的结构,在底框31211其镂空区域中间隔设置有多道第一支撑条31213,在第一支撑条31213上设置有定位杆31214,定位杆31214呈针状结构。盖板31212的一端通过枢转轴31217与底框31211的一端铰接,盖板31212的另一端能盖合在底框31211的另一端上。在盖板31212其镂空区域中间隔设置有多道第二支撑条31216。

在枢转轴31217上设置有定位块31218,定位块31218上开设有螺纹槽。在底框31211上开设有定位槽312111,在底框31211的侧面开设有与定位槽312111连通的螺纹孔。盖板31212的另一端能向上翻动至盖板31212与底框31211之间的张口的夹角为钝角时定位块31218限位至定位槽312111中,并能保证螺纹槽与同其配合的螺纹孔对应。在枢转轴31217上还套接有第二扭簧(图中未画出),第二扭簧被装配至其能使得盖板31212的另一端盖合在底框31211的另一端上。

本发明在放置鳗鱼块阶段,通过将底框31211调节呈水平状,将盖板31212翻动直至定位块31218转动至定位槽312111中,通过拧动螺栓将螺栓的螺杆部分依次插入至螺纹孔、螺纹槽中,实现底框31211、盖板31212在张口状态下的紧固,再将各个鳗鱼块插入至第一支撑条31213上的定位杆31214上,将该多个鳗鱼块平铺在底框31211上,松动螺栓直至其螺杆部分移出螺纹槽,在第二扭簧的复位作用或者一可以不使用第二扭簧而通过人工翻动的作用实现盖板31212盖合在底框31211上,进而完成鳗鱼块的放置。

由于本发明盖板31212的另一端能向上翻动至盖板31212与底框31211之间的张口的夹角为钝角,从而保证盖板31212与底框31211之间的张口足够大直至底框31211完成暴露,进而方便鳗鱼块平铺的顺利进行;本发明通过将定位块31218限位至定位槽312111中并采用螺栓将定位块31218与定位槽312111相紧固,来实现底框31211、盖板31212在张口状态下的快速紧固,能彻底解放工作人员的双手,无需分出一只手来握持盖板31212保证其张口;另外,由于本发明第二扭簧被装配至其能使得盖板31212的另一端盖合在底框31211的另一端上时,在盖板31212盖合在底框31211上时,利用第二扭簧的作用,能将盖板31212的另一端紧压在底框31211的另一端上,从而保证盖板31212、底框31211之间的鳗鱼块片储放的稳定性,保证网箱3121翻面后,鳗鱼块片不会掉落。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支撑条31213上设置多个定位杆31214,一方面为鳗鱼块的平铺提供定位点,另一方面能固定鳗鱼块。

实施例8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盖板31212的另一端与底框31211的另一端的相互吸合或者相互卡合。第一支撑条31213、第二支撑条31216呈经纬错位分布。

由于盖板31212的另一端与底框31211的另一端的相互吸合或者相互卡合,因此,当盖板31212盖合在底框31211上时,进一步,提高盖板31212与底框31211之间结合的紧密效果。由于第一支撑条31213、第二支撑条31216呈经纬错位分布,使得鳗鱼块其上下两面分别受到纵向、横向的限位作用,如此网络状的限位结构,更进一步提高鳗鱼块的限位作用。

实施例9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连接轴3122包括第一连接轴本体31221、第二轴承31222、橡胶套31223、第二连接轴本体31224,在输送带311的侧面设置有安装座313,第一连接轴本体31221的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与底框31211的侧面连接,第一连接轴本体31221的另一端为螺纹端。安装座313上设置有通孔,第二轴承31222过盈配合地套设在通孔中靠近底框31211的一端,橡胶套31223套设在通孔中远离底框31211的一端,第二连接轴本体31224上开设有螺纹槽体,第二连接轴本体31224套设在橡胶套31223中并能保证螺纹槽体与螺纹端螺纹配合。第一连接轴本体31221、第二连接轴本体31224结合成的整体结构通过第二轴承31222与安装座313转动连接。

本发明在装配连接轴3122时,首先将橡胶套31223通过热合或者粘合的方式套设在通孔中远离底框31211的一端,然后将第二轴承31222过盈配合地套设在通孔中靠近底框31211的一端,将第一连接轴本体31221中的连接端与底框31211的侧面连接,将第一连接轴本体31221中的螺纹端穿过第二轴承31222并深入至安装座313的通孔中,再通过将第二连接轴本体31224中带动螺纹槽体的一端伸入至橡胶套31223中,并与第一连接轴本体31221中的螺纹端螺纹配合,进而完成连接轴3122的装配。

本发明的连接轴3122结构,使得当连接轴3122受力转动时,首先要克服橡胶套31223与第二连接轴本体31224之间的摩擦力才能实现,从而能增大连接轴3122转动阻力,防止因连接轴3122转动灵活度过大而影响网箱3121的状态。四角转动件3123具体套设在第一连接轴本体31221上,本发明四角转动件3123工作时候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连接轴本体31224拧紧的方向优选为相反,从而能防止第一连接轴本体31221转动时因橡胶套31223与第二连接轴本体31224之间之前的摩擦系数过大而导致螺纹松动的现象。

实施例10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中心轴353上还套设有第一齿轮357、第一齿轮357与第二齿轮358啮合,第二齿轮358的齿数为第一齿轮357齿数的二倍。在第二齿轮358上还设置有第一磁块359,风干主仓332中安装有感应第一磁块359的第一磁性传感器。在网箱3121上还设置有第二磁块,风干主仓332中还安装有感应第二磁块的第二磁性传感器。

设定,在初始时段,第一磁块359与第一磁性传感器对应,当第二磁块与第二磁性传感器对应时,第二磁性传感器发出信号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处理信号后发出输出信号驱动输送带311停止工作,驱动第一齿轮357转动,当第二齿轮358转动至第一磁块359与第一磁性传感器再次对应,第一磁性传感器发出信号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处理信号后发出输出信号控制第一齿轮357停止转动,并驱动输送带311二次工作,或者,当输送带311静止时间达到数据中心设定的时间段后,驱动输送带311二次工作。如此,反复。

本发明的所有电机均为伺服电机、中心轴353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输送带311通过第二伺服电机驱动,喂入辊341、卷绕辊343分别通过一个伺服电机驱动,在喂入辊341、卷绕辊343之间还设置有多个控制张力以及过滤毡342走向的张力辊、导辊。

为了提高整体装置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当网箱3121移动至其中的第二磁块与风干主仓332中的第二磁性传感器对应时候,第二磁性传感器发出信号至plc数据中心,plc数据中心分析数据后,输出信号控制第二伺服电机停止工作,输送带311停止工作,网箱3121静置;同时,输出信号驱动第一伺服电机转动,第一齿轮357转动两圈,网箱3121翻转180°,第二齿轮358上的第一磁块359与风干主仓332中的第一磁性传感器重新对应,第一磁性传感器发出信号至plc数据中心,plc数据中心分析数据后,输出信号驱动第二伺服电机开始工作、控制第一伺服电机停止工作,直至下一个网箱3121移动至其中的第二磁块与风干主仓332中的第二磁性传感器对应时候,进行下一轮翻转工作。

实施例1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空气净化过滤仓331与风干主仓332连通的一段为导风通道38,导风通道38呈八字结构,其靠近空气净化过滤仓331的一段开口较小,靠近风干主仓332的一端开口较大。在导风通道38中设置有多道导向板39。

本发明八字结构的导风通道38能给流入至风干主仓332中的空气其流向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实现气流的分流,扩大空气在风干主仓332中的流动范围,尽可能扩大网箱3121受到风吹的面积,提高干燥的均匀性。

实施例12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风干主仓332中进行一次或者两次90°的换向。喂入辊341安装在空气净化过滤仓331的上部,过滤毡342的端部从空气净化过滤仓331的底部伸出并卷绕在卷绕辊343中,导风通道38其阔口端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将输送带311中处于竖直方向的一段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完全覆盖。

如此,本发明的网箱3121是由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进行风干。由于输送带311呈口字形的循环结构,可以将从风干主仓332移动出来的网箱3121其中风干后的鳗鱼块取出,使得该网箱3121的空置,进而进行网箱3121的循环使用。

实施例13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输送带311除了实施例1中提到的回字形结构,还可以是呈一字形结构,其呈水平状进、出风干仓33。喂入辊341安装在空气净化过滤仓331的前侧或者后侧,过滤毡342的端部从空气净化过滤仓331的后侧或者前侧伸出并卷绕在卷绕辊343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本发明的网箱3121是由前至后的运动过程中,进行风干。

实施例14

如图1、6、2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输送带311呈水平状进、出风干仓33,输送带311在风干主仓332中的一段呈上下往复向前延伸的蛇形结构,或者,左右往复向上或向下延伸的蛇形结构。

本发明的行星齿轮组具体可以位于整个蛇形结构的中段或者在整个蛇形结构的多处均设置有行星齿轮组进行多次换向。

由于输送带311在风干主仓332中的一段呈上下往复向前延伸的蛇形结构,从而延长了网箱3121在风干主仓332中的流动路径,提高了鳗鱼块的风干时间并能节省风干主仓332的长度,合理利用风干主仓332的空间。

实施例15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烧烤装置4包括电烧烤架41、吸油烟机42,吸油烟机42位于电烧烤架41的上方用以将烧烤产生的油烟进行吸出;电烧烤架41包括槽体、电热管,电热管内置于槽体中,槽体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上部开口,输送装置贯穿述槽体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在槽体中设置有与风干主仓中结构、功能一致的行星齿轮组,通过行星齿轮组转动实现网箱的翻面。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烤鳗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多条鳗鱼排列呈一字形或者矩阵形状,用切片机构1将多条鳗鱼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同步切割;

步骤二,将切割后的鳗鱼块滑入至去腥池2中进行去腥处理;

步骤三,将去腥处理后的鳗鱼块取出后,放置在输送装置上,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风干仓中,进行风干;鳗鱼块在风干仓中进行翻面;

步骤四,从风干仓输出的风干后的鳗鱼块被输送至烧烤架上进行烧烤。

优选地,去腥处理为在去腥液中于8~20℃浸泡40~60min,其中,去腥液与鳗鱼块的质量比为8~15:1~2。本发明的去腥液为现有技术。可以为洋葱提取液和食用醋的混合物。

优选地,通过热风机向风干仓中吹入热空气,热空气的温度为45~60℃,热空气经过空气净化过滤仓中的过滤毡进入至风干主仓中;过滤毡按照1.2~3.5mm/min的速度移动。

优选地,在去腥至后以及风干之前进行腌制处理;在烧烤至后进行冷却、包装。

优选地,在烧烤过程中,分开喷洒以下佐料:辣椒粉、孜然粉、芝麻、椒盐、干葱头粉;其中,辣椒粉、孜然粉、芝麻、椒盐、干葱头粉、鳗鱼块的质量比为:3~8:5~20:5~11:3~7:2~5:30~10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