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叶用微波油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3733发布日期:2018-11-30 23:30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叶用微波油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炸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叶用微波油炸装置。

背景技术

炸麻叶儿是湖北、安徽、重庆,以及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汉族的传统小吃,过年的保留节目,是春节的小零食。麻叶是面食经油炸制成,口味分咸、甜两种,在和面时加盐或糖,做好的麻叶,因外形似叶子,上面布满芝麻,故称“麻叶”,又叫油炸果子,口味有点像新疆的馓子。

随着食品工业、尤其包装零食行业的快速发展,麻叶等油炸小吃的制作方式由家庭作坊到工业加工方向转化,但现有技术中油炸麻叶的油炸设备还处于直接用油锅油炸的初级阶段,其产品在滤油、烘干后含油率依然很高(25%左右),不符合零食食品的健康要求。

微波油炸技术具有加热快、受热均匀、含油率低等特点,将会给油炸面食带来技术革新。但现有的微波油炸技术一般采用托盘盛料,采用微波炉式分次油炸方式,如专利cn203313964u提出的“一种微波油炸设备”,其将要油炸的食物放入油炸盘内,对食物喷洒食用油,每炸一盘微波发生器就工作一次,油炸效率较低,不适用于连续的生产流水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油炸设备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麻叶用微波油炸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麻叶用微波油炸装置,包括微波加热圆筒,运料滚筒和红外加热套筒,微波加热圆筒为横置的圆柱筒形,微波加热圆筒的圆筒中心套接有水平放置的旋转轴,旋转轴的轴壁垂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为同心环形设置,支撑杆远离旋转轴的一端穿过红外加热套筒的筒壁,支撑杆远离旋转轴的一端与运料滚筒的筒壁固定连接,红外加热套筒,运料滚筒均与旋转轴为同轴心;

微波加热圆筒的筒壁为三层结构,微波加热圆筒筒壁的中间层为屏蔽板,微波加热圆筒筒壁的内层为隔离筛网,屏蔽板上嵌有环形分布的微波发生器,微波发生器的输出端设有防护罩;

运料滚筒的筒壁为双层结构,运料滚筒的外筒壁为筛孔板,运料滚筒外筒壁的外侧设有环形分布的托料槽,托料槽设有斜置的边沿,运料滚筒的内筒壁为实心板,运料滚筒内筒壁的外侧设有微波接受天线;

红外加热套筒的筒壁为双层结构,红外加热套筒筒壁的夹层内设有红外灯管;

屏蔽板的底部连通有接油管,隔离筛网的顶部连接有长方体形的开口仓,开口仓连通有热风管,开口仓的上方设有输入带,隔离筛网的中下部位连通有长方体形的出口仓,出口仓的下方设有输出带。

优选地,微波发生器为变频微波发生器,其微波频率为2450±50mhz,额定功率为4000w,驻波比ρ<2,微波馈入方式为扩展波导馈入。

优选地,红外灯管具体为低温远红外加热管,其额定功率为275w,电源电压为220v,灯管温度不高于150℃。

优选地,屏蔽板为不锈钢实心钢板,防护罩为透波型实心塑料板,运料滚筒的内筒壁为导热性板,红外加热套筒的筒壁为透波型板。

优选地,输入带为斜坡设置,输入带坡顶点的正下方设置开口仓,输入带坡底点的正下方设有接油桶,输入带的上方设置翻转浸油桶,翻转浸油桶的内部设有翻转的滤网篮;输入带的表面垂直连接有拦网。

优选地,热风管连接热风机,热风管的风速不高于8m/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包括微波加热圆筒,运料滚筒和红外加热套筒,运料滚筒和红外加热套筒在微波加热圆筒内旋转,运料滚筒外侧连接托料槽,在托料槽的旋转过程中,麻叶会产生翻炒,微波对麻叶进行多段的连续加热,同时运料滚筒内侧配合红外加热的热量,使麻叶受热更加均匀,脱水更快,不易焦糊、结块。

2.输入带的上方设置翻转浸油桶,输入带为斜坡设置,输入带的表面连接有拦网,此为麻叶浸油后第一次脱油;输入带坡顶点的正下方设置开口仓,开口仓设有热风管,对麻叶初步加热并有一定的控油效果,此为第二次脱油;微波加热圆筒筒壁的内层为隔离筛网,麻叶被加热油炸过程中,多余的油随隔离筛网流向接油管,此为第三次脱油;本发明采用三次脱油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油炸麻叶的含油率,提高了健康标准。

3.本发明采用旋转运料的方式,在运料过程中,微波、红外对麻叶全程加热,可通过旋转速度来控制加热时间,从而控制麻叶的口感,油炸过程连续不间断,适合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高,且产品的含油率低,更加符合绿色食品的健康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麻叶用微波油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麻叶用微波油炸装置的微波加热圆筒的立体图;

图中:1微波加热圆筒、2运料滚筒、3红外加热套筒、4旋转轴、5支撑杆、6屏蔽板、7隔离筛网、8微波发生器、9防护罩、10托料槽、11微波接受天线、12红外灯管、13接油管、14开口仓、15输入带、16出口仓、17输出带、18接油桶、19翻转浸油桶、20拦网、21热风管、22热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麻叶用微波油炸装置,包括微波加热圆筒1,运料滚筒2和红外加热套筒3,微波加热圆筒1为横置的圆柱筒形,微波加热圆筒1的圆筒中心套接有水平放置的旋转轴4,旋转轴4的轴壁垂直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为同心环形设置,支撑杆5远离旋转轴4的一端穿过红外加热套筒3的筒壁,支撑杆5远离旋转轴4的一端与运料滚筒2的筒壁固定连接,红外加热套筒3,运料滚筒2均与旋转轴4为同轴心;微波加热圆筒1的筒壁为三层结构,微波加热圆筒1筒壁的中间层为屏蔽板6,微波加热圆筒1筒壁的内层为隔离筛网7,屏蔽板6上嵌有环形分布的微波发生器8,微波发生器8的输出端设有防护罩9;运料滚筒2的筒壁为双层结构,运料滚筒2的外筒壁为筛孔板,运料滚筒2外筒壁的外侧设有环形分布的托料槽10,托料槽10设有斜置的边沿,运料滚筒2的内筒壁为实心板,运料滚筒2内筒壁的外侧设有微波接受天线11;红外加热套筒3的筒壁为双层结构,红外加热套筒3筒壁的夹层内设有红外灯管12;微波发生器8为变频微波发生器,其微波频率为2450±50mhz,额定功率为4000w,驻波比ρ<2,微波馈入方式为扩展波导馈入,红外灯管12具体为低温远红外加热管,其额定功率为275w,电源电压为220v,灯管温度不高于150℃;运料滚筒2位于红外加热套筒3和微波加热圆筒1的中间,实现了微波和红外的双重加热,加热速度快;托料槽10随运料滚筒2旋转,托料槽10,运料滚筒2和隔离筛网7形成一个滚动的空腔,且托料槽10设有斜置的边沿,托料槽10的背面带动麻叶在前述的空腔内不断的翻炒,使加热更加均匀,脱水更快,油炸效率更高,不易焦糊、结块。

参照图1,输入带15为斜坡设置,输入带15坡顶点的正下方设置开口仓14,输入带坡底点的正下方设有接油桶18,输入带15的上方设置翻转浸油桶19,翻转浸油桶19的内部设有翻转的滤网篮;输入带15的表面垂直连接有拦网20,此为麻叶浸油后第一次脱油;隔离筛网7的顶部连接有长方体形的开口仓14,开口仓14连通有热风管21,输入带15位于开口仓14,热风管21连接热风机22,热风管21的风速不高于8m/s;热风对麻叶初步加热并有一定的控油效果,此为第二次脱油;隔离筛网7的中下部位连通有长方体形的出口仓16,出口仓16的下方设有输出带17,屏蔽板6的底部连通有接油管13,麻叶被加热油炸过程中,多余的油随隔离筛网7流向接油管13,此为第三次脱油;本发明采用三次脱油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油炸麻叶的含油率,提高了健康标准。

参照图1,屏蔽板6为不锈钢实心钢板,利于将微波隔离微波加热圆筒1的内部;防护罩9为透波型实心塑料板,运料滚筒2的内筒壁为导热性板,红外加热套筒3的筒壁为透波型板,利于微波、红外及热辐射的传导,保证了油炸装置内部的热传导,进而保证油炸加热均匀性。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麻叶坯料经过翻转浸油桶19浸油后,经滤网篮滤油后翻送到输入带15上,经过拦网20的第二次滤油后送入开口仓14,经热风管21的初步加热并有一定的控油效果,落入运料滚筒2的托料槽10内,经过翻转,麻叶在托料槽10,运料滚筒2和隔离筛网7形成一个滚动的空腔,且托料槽10设有斜置的边沿,托料槽10的背面带动麻叶在前述的空腔内不断的翻炒,同时运料滚筒2的内壁还设有微波接受天线(11),使微波更好地集中在微波加热圆筒1的内部,不易扩散;随着旋转,托料槽10的背面带动麻叶进入出口仓16,并输送到输出带17,得到成品的油炸麻叶,多余的油随隔离筛网7流向接油管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