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清洗设备的配件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2467发布日期:2019-02-19 18:0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果蔬清洗设备的配件组的制作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发明名称为《能分拆且能分流分置杂质的洗菜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机器》(以下简称《新方法》)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果蔬菜的清洗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洗菜机。特别是清洗过程中能将各种杂质与果蔬分开来放置于不同空间的方法及机器,而本发明就是用于该新型洗菜机中的一个组件。



背景技术: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未清洗的蔬菜会有什么杂质:第一类:肉眼看不到的如残留在果蔬表面的农药病毒细菌等,称为甲类杂质;第二类,肉眼看得到的以附着或夹杂的方式存在且比重较大的物质,称为乙类杂质,如沙粒砂粒泥土等;第三类,肉眼看得到的也是以附着或以夹杂的方式存在但比重较小的物质,称为丙类杂质,如夹杂在菜中的黄叶杂草头发菜虫等等。

(清除甲类杂质的方法,是向水中通入臭氧(o3)来分解后溶于水,随水排出,这已是成熟技术,在国内外已长期应用,效果卓著不存在技术缺陷,本文不作讨论)。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传统人工洗菜的过程是怎样去除这甲乙丙3类杂质的。准备两个盆子。首先是在第一个盆里放满清水,将果蔬放入水中浸适当的时间,让甲类杂质溶解于水中,接着将手伸入水中,抓住一把蔬菜不停地在水中做翻动的动作和上下抖动和左右晃动的动作,来使乙类杂质从菜缝掉落沉入水中,使丙类的杂质从菜缝中甩出(但菜与杂质仍共存一桶),实现蔬菜与这乙类和丙类杂质分拆,(本文将破坏杂质在被洗物表面的附着和松动菜对杂质的夹紧程度,合称为分拆,又称为x操作),又抓住一把,重复以上动作,直到盆里的蔬菜都这样被操作了一遍,完成了洗菜全过程的一半,这时菜和甲乙丙3类杂质还是共处一盆中。接着,分多次将手伸进水中,每次捞起一小撮蔬菜,在水面不断地蘸动甩干,再放进第二个盆里,直到第一个盆里的菜完全转移到第二个盆里,而甲乙丙3类杂质和水都仍留在第一个盆里,实现蔬菜与这乙类丙类杂质的分开放置(简称分置,又称为y操作),至此,完成了洗菜全过程的下半程。

x操作+y操作=一遍完整的洗菜过程。

当然,可以把第一个盆里的水和杂质倒掉后再放满一盆水再重复(x操作+y操作),进行第二遍洗菜过程。而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洗菜也是多遍换水重复(x操作+y操作)的过程的。

现在,假如我们只作x操作,而不作y操作能把菜洗干净吗,在上面的例子中,在第一个盆中完成x操作后,不把菜移到第二个盆中完成菜和杂质的分置,而是拿一个抽水机把第一个桶的水抽干,这时菜和甲乙丙3类杂质同存于盆中,又混合在一起了,那无异于将杂草头发菜虫沙粒砂粒各种杂质一起炒了吃。

可见,不做y操作,就没有把乙类和丙类杂质彻底去除。不做y操作,无论重复做多少次x操作,都是不能洗净蔬菜的,严格地说,只洗了一半,菜还没有洗好洗净洗完。

下面来回顾一下洗菜机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洗菜机是没有机械运动部件的,现称为静态洗菜机。目的是用于降解果蔬中的残留农药。其方法是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通入水和臭氧,将果蔬放于该溶解有臭氧的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利用臭氧o3的强氧化作用使残留在果蔬表面的农药分解后溶于水,随水一起倒掉。作为目的只是洗掉蔬菜表面的残留农药即甲类杂质,这种洗菜机仍然广为销售广受欢迎。

后来,专利号为91200821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机械运动的洗菜机,现称其为动态洗菜机。其方案是:在带密封盖的洗涤桶内设置洗涤筐(在该专利的原文中将此洗涤筐称为能透水的内桶,同时将洗涤桶称为外桶。为了统一称谓不造成混乱,本文统一称为洗涤筐和洗涤桶),桶底是平面的或准平面的,桶底中心有从底下面上穿来的转轴,桶底的周边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机箱内设有带动洗涤筐转动的电机和电子控制设备,洗涤桶的上部内表面固定有挡水板。使用时将水果蔬菜等放入洗涤筐,由电机带动洗涤筐转动,从而迫使水流被离心力由洗涤筐内甩到筐与桶的间隙再上升到筐的上方再遇阻被吸回落到筐内再被离心力甩到筐与桶的间隙,如此循环往复的流动,每股水流的每一次循环都穿过筐内的蔬菜的缝隙,从而与果蔬的表面形成快速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来将杂质和蔬菜分拆开来即完成了x操作。(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洗涤作用是由于水的穿越摩擦,而不是水的下落,也有人将下落现象称为喷淋)。

该专利方案巧妙的解决了洗菜x操作的问题(除了菜的翻动问题),虽然没有解决y操作的问题,但该方案的发明者在人类完全没有洗菜机概念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如此可行的方案,无疑值得敬重的,作为首创者是非常令人佩服的。更难能可贵的是,比起设计成复杂的机械手摩仿人手的方案,该方案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该方案己被众多厂家广泛的应用至今。

在《新方法》之前的洗菜机还有一种结构是动力在筐上面的,即电机安装在洗涤桶的桶盖上的。洗涤筐的结构是底面中心凸起有杆状的长轴,该轴与桶盖下底面的电机输出轴配合。洗涤桶的底面有凸起的轴座,该轴座与洗涤筐下底面的凹孔配合,对洗涤筐起承载作用(参见图15)。

这两种洗菜机都只解决了洗菜x操作的问题(除了菜的翻动问题),没有解决y操作的问题,(顺便一提的是,现在市售的动态洗菜机大多都加装臭氧发生装置或超声波发生装置或等离子发生装置或紫外线发生装置,把静态洗菜机的功能加入进来。以便去除甲类杂质)。

到了2013年,《新方法》公开了一种能分拆且能分流分置杂质的洗菜方法,包括:将水果蔬菜等放入设置在带密封盖的洗涤桶内的透水的洗涤筐,由电机带动洗涤筐转动,从而迫使水流被离心力由洗涤筐内甩到筐与桶的间隙再上升到筐的上方再遇阻被吸回落到筐内再被离心力甩到筐与桶的间隙,如此循环往复的流动,每股水流的每一次循环都穿过筐内的蔬菜的缝隙,从而与果蔬的表面形成快速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来破坏杂质在被洗物表面的附着和松动菜对杂质的夹紧程度即完成x操作,其特征是:同时具有下列a和b和c三个技术特征,或者最少具有下列a和b和c三个技术特征中的一个,特征a是,采用“与水一起被甩到洗涤筐外的杂质又和水一起循环回落到筐里”的方法来逐步的净化筐里的蔬菜;特征b是采用“旋涡中心排污”的方法来排除污水和乙类杂质;特征c是,通过逼使果蔬在洗涤筐中周期性地作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的方法来翻动和翻转果蔬。

《新方法》不但解决了洗菜x操作的问题(杂质和菜分拆),而且解决了洗菜y操作的问题(杂质和菜的分置去除)。并克服了喷淋洗菜这一技术偏见。

众所周知,洗菜机的洗涤桶桶腔的横截面和洗涤筐的横截面是一对同心圆,所以洗涤筐的转轴理所当然是穿过这对同心圆的圆心。所以《新方法》之前洗菜机桶底中心设置了上穿的旋转轴(见图23和图5)或是在桶底中心设置轴座(见图24和图6)也是理所当然的,无可厚非的;这样设置是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一种必然联想。而《新方法》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就在于抛弃这种常理性的常规性的设置方案。将装水的洗涤桶的桶底中心开设出水口,排污效果有本质上的提高。如再加上桶底做成漏斗状,排污十分彻底。

但是,也带来新的问题:原先的洗菜机的特征是洗涤桶的桶底的中心设置有上穿的转轴102(见图23图5)或凸起的轴座202(见图24图6),且该转轴或轴座起承载洗涤筐的作用,且该转轴还有动力传输作用。但《新方法》将洗涤桶的桶底开设排水排污口之后,接下来如何解决洗涤筐的承载问题,如何解决洗涤筐动力传递问题,是一个难题。

本发明洗涤筐的多功能承载组件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装置,其核心的特征在于承载组件的中心下面是悬空的,不需要桶底中心有转轴或轴座来承载;且采用新的方法传递动力给筐。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洗菜机的洗涤筐的多功能承载组件,其特征是:该组件设置于桶底中心开设排水排污口的洗涤桶的桶内,洗涤筐之下,向上承载洗涤筐的重量,向下压载于洗涤桶的桶底或桶壁,该组件的中心下方是悬空不与洗涤桶桶底中心连接。

一种洗菜机的洗涤筐的多功能承载组件,其特征可以是:该组件设置于桶底中心开设排水口的洗涤桶的桶内,洗涤筐之下,向上承载洗涤筐的重量,向下压载于洗涤桶的桶底或桶壁,该组件的中心下方是悬空不与洗涤桶桶底中心连接。而且,该组件是由支架和与支架转动连接的托盘组成,所述转动连接的方式包括:托盘中心有树直向下的转轴,支架中心有与该转轴配合的轴承或轴套,该转轴穿过该轴承或轴套而实现转动连接;支架固定于洗涤桶且支架中心下方悬空不与洗涤桶桶底中心连接;托盘与上方的洗涤筐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以插销向上插入洗涤筐筐底的插孔。

本发明洗涤筐的多功能承载组件还可增加以下特征:托盘是一盘状物且盘面是镂空的透水的,所述盘状物包括齿轮盘或皮带轮盘;支架上披覆有过滤网。

本发明洗涤筐的多功能承载组件还可增加以下特征:托盘的转轴下穿过支架的中心轴承或中心轴套,在该转轴的尾部固定有机械部件,所述机械部件包括齿轮盘或皮带轮盘或斜面齿轮或连轴器或拨水桨。

本发明洗涤筐的多功能承载组件还可增加以下特征:作为特例,托盘是与洗涤筐制成一体的,即洗涤筐下方中心有树直向下的转轴,支架中心有与该转轴配合的轴承或轴套,该转轴穿过该轴承或轴套而实现转动连接。

本发明一种洗菜机的洗涤筐的多功能承载组件,其特征也可以是:该组件设置于桶底中心开设排水口的洗涤桶的桶内,洗涤筐之下,向上承载洗涤筐的重量,向下压载于洗涤桶的桶底或桶壁,该组件的中心下方是悬空不与洗涤桶连接。而且,该组件是:由托盘和固定于托盘的滑轮组成,滑轮包括径向定位轮和承载重量的承重轮。

本发明洗涤筐的多功能承载组件还可增加以下特征:托盘是由条状物连接而成,托盘下方或侧面装有承重轮,托盘侧面或下方装有径向定位轮,托盘与上方的洗涤筐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托盘上方有向上的插销,可插入洗涤筐筐底的与该插销配合的插孔。

本发明洗涤筐的多功能承载组件还可增加以下特征:托盘是一盘状物且盘面是镂空透水的,所述盘状物包括齿轮盘或皮带轮盘;托盘下方或侧面装有承重轮,托盘侧面或下方装有径向定位轮,托盘与上方的洗涤筐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托盘上方有向上的插销,可插入洗涤筐筐底的与该插销配合的插孔。

本发明洗涤筐的多功能承载组件还可增加以下特征:承重轮下面有供该轮运行的定位盘,定位盘也可以是一过滤盘,定位盘固定在洗涤桶的桶底,定位盘盘面是镂空透水的,定位盘盘面可以披覆有过滤网。。

本发明洗涤筐的多功能承载组件还可增加以下特征:作为特例,托盘是与洗涤筐制成一体的,即轮子直接安装于洗涤筐,包括洗涤筐下方或侧面装有承重轮,洗涤筐下方或侧面装有径向定位轮。

有益效果

针对《新方法》公开的新型洗菜机,在桶底中心无上穿的转轴或轴座来承载洗涤筐和传递动力的情况下,本发明解决了洗涤筐的承载问题和动力传递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第一个实施例在完整洗菜机中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第一个实施例在未装筐的洗菜机中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第二个实施例的剖示示意图

图5是《新方法》之前的(动力在下)的洗菜机的洗涤筐承载组件剖视示意图

图6是《新方法》之前的(动力在上)的洗菜机的洗涤筐承载组件剖视示意图

图7是托盘为齿轮盘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托盘为皮带轮盘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中心转轴尾端固定有齿轮盘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中心转轴尾端固定有皮带轮盘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中心转轴尾端固定有蜗轮机构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中心转轴尾端固定有万向联轴器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与头颈状插销配合的洗涤筐底的插孔的示意图

图14是中心转轴直接固定于洗涤筐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5是托盘和滑轮组成的承载组件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16是托盘和滑轮组成的承载组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7是托盘和滑轮组成的承载组件的第二个实施例在洗菜机中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滑轮直接固定于洗涤筐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9是滑轮直接固定于洗涤筐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20是滑轮直接固定于洗涤筐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1是滑轮直接固定于洗涤筐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2是滑轮直接固定于洗涤筐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3是《新方法》之前的(动力在下的)洗菜机的洗涤桶底承载组件实物图

图24是《新方法》之前的(动力在上的)洗菜机的洗涤桶底承载组件实物图

图中:

1,洗涤桶上盖;1-1,上盖上的过滤气室;1-2,井字型加强筋挡水板;1-3,减速电机组件仓;1-4,减速电机输出轴;1-5,桶盖和桶身的绞链轴;1-6,桶盖和桶身的弹簧扣;

2,筐口过滤器;2-1,筐口过滤器中心轴套;2-4,环形骨架;2-5,辐条;2-6,过滤网;2-7,弹簧;2-8,弹簧爪;2-9,筐口过滤器旋接螺纹

3,洗涤筐;3-1,拨水突起;

5,洗涤桶;6,机身;

7,托盘组件;7-1,拨水浆;7-2,中心转轴;7-3,头颈状插销;7-4,透水的镂空孔

8,支架;8-1,中心管状轴承(或管口固定有平面轴承的管状轴套);8-3,固定螺栓;8-4,支架的环形骨架8-5,支架的辐条;8-6,支架上的滤网;

9,进水管;10,排水管;10-1,排水阀总成;

11,臭氧发生器组件;

12-1,径向定位轮;12-2,轴向定位承载轮;13,台阶;

14-1,小齿轮;14-2,齿腰带;14-3,大齿轮

15-1,小皮带轮;15-3,大皮带轮

16,蜗轮;17,万向连轴器;

22,控制器;23,操作面板

101,电机上的小皮带轮;102,《新方法》之前洗菜机上穿洗涤桶桶底的转轴;103,大皮带轮;104,套在轴102上的轴套;106,现有洗菜机设在洗涤桶桶底周边的排水口;107,进水口

201,《新方法》之前的洗涤筐的中央突起的管状轴;202,《新方法》之前洗菜机设在洗涤桶桶底中央的轴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3的实施例中,机身外壳6的容腔中,下部容腔用于设置各种电器和进排水设备,上部容腔用于设置洗涤桶5。洗涤桶5的容腔中,上部容腔用于容纳洗涤筐3及筐口过滤器2等,下部容腔设置有托盘组件7和支架8。

支架8投影呈圆形,投影面积大小与洗涤桶横截面积相当;支架具有雨伞状骨架包括:中心是竖直的管状的轴承8-1,外周是一圈环型骨架8-4,轴承与骨架之间有辐条8-5连接,辐条可以有一层或多层(为增加强度,辐条中的某点与轴套的某点可再焊接有支撑钢条,本例中没画出以求简明易懂)。支架8通过固定螺栓8-3固定在洗涤桶底漏斗口处。支架8通过与它套接在一起的托盘组件7支撑洗涤筐。注意,上述管状轴承8-1也可以是由管状轴套和固定于管口的平面轴承来代替。

托盘组件7上的头颈状插销7-3向上插入洗涤筐筐底的销孔,销孔呈中间圆孔两侧弧条孔参见图13,圆孔与头颈状插销的头部间隙配合,这样可以方便地将洗涤筐从托盘上分离取出或重新放入,又能通过该插销传递转动的扭力(因此也可称托盘为“离合器”,称整个洗涤筐多功能承载组件称为“架空承载离合器”,以区别于《新方法》之前洗菜机中的“轴套离合器”);托盘组件的中心轴7-2穿过支架8的中心轴承8-1,下伸到洗涤桶容腔下部的漏斗型空腔中,中心轴7-2与中心轴承8-1过盈配合。中心轴7-2的尾端固接有薄片状拨水浆7-1。上述托盘是镂空透水的。镂空孔示意图中没画出。(为简明起见,本说明书中的示意图的部分零件未画剖视符号)。

工作时,将果蔬置于洗涤筐里,将筐口过滤器的插销2-3插入洗涤筐口的插孔3-2从而将筐口过滤器2覆盖在筐口。接着盖上桶盖,这时减速电机的输出轴1-4可方便的插入轴套2-1。接着进水阀开启,在水位控制器的控制下进水到预定的水位后进水阀关闭。接着电机启动,这时减速电机的输出轴1-4转动并从而带动筐口过滤器2转动。筐口过滤器通过插销带动整个洗涤筐转动。又因为托盘7的头颈状插销7-3向上插入洗涤筐筐底的与之配合的销孔,从而洗涤筐又带动托盘转动。因为托盘有向下延伸的轴7-2,该轴在周向上可与筐同步转动,从而使固定在轴的未端的两片拨水片同步转动拨水;又因为该轴7-2与支架8的中心管状轴承8-1是过盈配合,因而。该轴在轴向上是与轴承8-1固定的,而支架8又是通过螺丝8-3固定在桶身的,因此,在轴向上,托盘是固定在桶身上的,也就起到对洗涤筐的承托作用。

图4的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架8的环型骨架8-4和辐条8-5围成的圆锥面上固定披覆有过滤网8-6(辐条有多层时可任选一层。本例的辐条有两层6条,每层各3条,本例选上层辐条。),当然,过滤网的投影面积大小也与洗涤桶容腔的横截面积相当,这样就起到对杂质的过滤作用,因此,带滤网的支架8也可称为“筐下过滤器”。筐下过滤器其滤网的网孔的孔径较蔬,以能通过乙类杂质而阻止通过丙类杂质为标准,在此标准之下可大可小,优选的方案是2mm到5mm之间。

图5是《新方法》之前的(动力在下)的洗菜机的洗涤筐承载组件即轴套104的剖视示意图,该承载组件104套在轴102上(轴102是在桶底中心,从下方,上穿桶底),轴套104上面可拆卸的连接洗涤筐,固又称为“轴套离合器”(筐可与该组件104离合)。工作时,电机的小皮带轮101带动大皮带轮103转动,从而带动轴102转动,轴102再带动轴套104转动,从而带动洗涤筐转动。参见实物照图23。

图6是《新方法》之前的(动力在上)的洗菜机的洗涤筐承载组件即轴座202的剖视示意图。参见实物照图24.《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照片,这里是特殊情况,因为是作为一种实物存在的证明,所以采用照片。

图7是托盘为齿轮盘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动力来自筐的下方,减速电机组件仓1-3固定在机箱6的箱底一侧,输出轴1-4上穿洗涤桶桶壁的凹槽,并过盈连接有齿轮14-1,该凹槽称为桶壁齿轮仓,图1的托盘7在本例中面积被加大到可与齿轮14-1接触并相互啮合,当然,托盘的侧面整圈都是能与齿轮14-1啮合的齿,也可以把整个托盘的盘看成是一个大齿轮;盘下面有向下凸出的长条形拨水条3-1,该拨水条可以有多条,围成放射状的一圈(为简明易懂,本说明书中的齿轮盘和皮带轮盘均未作剖视处理)。

图8是托盘为皮带轮盘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图7中的齿轮14-1和齿轮状托盘7在本例中改为皮带轮15-1和皮带轮状托盘7,为简明起见,皮带图中没画出来。(为简明起见,洗涤桶盖图中未绘出)。

图9是中心转7-2轴尾端固定有齿轮盘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一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动力来自筐的下方,减速电机组件仓1-3固定在机箱6的箱底一侧,在该侧输出轴1-4上穿洗涤桶桶底,并过盈连接有齿轮14-1,在图一安装拨水浆7-1的地方即中心转轴7-2尾端处,替而安装为大齿轮14-3,并与齿轮14-1啮合,大齿轮下面有向下凸出的长条形拨水条3-1,该拨水片可以有多片,交叉形成十字型或x型或可制成米字型(指仰视所见的图形)等等。上述大齿轮是镂空透水的。

图10是中心转轴7-2尾端固定有皮带轮盘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图9中的齿轮14-1和大齿轮14-3在本例中改为皮带轮15-1和大皮带轮15-3。为简明起见,皮带图中没画出来。(为简明起见,洗涤桶盖图中未绘出)。

图11是中心转轴7-2尾端固定有蜗轮机构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减速电机输出轴(对筐来说就是动力输入轴)1-4的中间段有蜗杆螺纹,洗涤筐的转轴下端固定有蜗轮16,所述蜗杆螺纹与该蜗轮配合,实现动力的传递。轴1-4也可以是多轴连接而成。(为简明起见,洗涤桶盖图中未绘出)。

图12是中心转轴7-2尾端固定有万向联轴器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输入轴与洗涤筐的转轴形成一对交错轴,该对交错轴通过万向连轴器17连接,实现动力的传递。(为简明起见,洗涤桶盖图中未绘出)。

图13是洗涤筐底与头颈状插销配合的插孔的示意图,托盘组件7上的头颈状插销7-3向上插入洗涤筐筐底的插孔(也称销孔),销孔呈中间圆孔两侧弧条孔,圆孔与头颈状插销的头部间隙配合,这样可以方便地将洗涤筐从托盘上分离取出或重新放入,又能通过该插销传递转动的扭力。

图14是中心转轴7-2直接固定于洗涤筐3的实施例示意图,这种情形可看作托盘7是与洗涤筐3制成一体的,是一个特例。工作时,直接将洗涤筐插入支架8的中心管状轴套8-1中,两者以花键配合,实现扭力的传动。

图15是托盘和滑轮组成的承载件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图中托盘是条形物搭接而成,上面有向上的头颈状插销7-3,下面安装有径向定位轮12-1和轴向定位承载轮12-2。由于本例中托盘不是几何学上定义的旋转体,所以转动时具有拨水功能。

图16是托盘和滑轮组成的承载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府视图,图中托盘是圆盘状物,盘中有镂空的透水孔7-4,上面有头颈状插销7-3,四周侧面安装有径向定位轮12-1和轴向定位承载轮12-2。

图17是托盘和滑轮组成的承载件的第二个实施例在洗菜机中的剖视示意图,为简明起见,图中未画出径向定位轮12-1。

图16是滑轮直接固定于洗涤筐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这种情形可看作托盘7是与洗涤筐3制成一体的,是一种特例。图中径向定位轮12-1固定于筐底,承重轮12-2固定于筐侧。

图19是滑轮直接固定于洗涤筐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即筐底图。

图20是滑轮直接固定于洗涤筐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中径向定位轮12-1固定于筐侧,承重轮12-2固定于筐底。洗涤桶的桶底是倒圆台体形状。

图21是滑轮直接固定于洗涤筐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例与上一例不同之处在于:洗涤桶底有一环形台阶13,定位承载轮12-2刚好落在台阶面,台阶立面对筐的径向位置起到定位作用,因而可省去筐周的定位轮12-1;以此为技术启示,轮下可增加一定位盘,该盘盘沿与台阶贴合的,滑轮在盘上运转,盘沿就起到径向定位作用,定位盘也是透水镂空的。

图22是滑轮直接固定于洗涤筐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中承重轮直接固定于筐底。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动力来自筐的侧面,减速电机组件仓1-3固定在机箱6的箱底一侧,输出轴1-4上穿洗涤桶桶壁的凹槽,并过盈连接有齿轮14-1,该凹槽称为桶壁齿轮仓,洗涤筐壁外周腰部有一圈齿条,称为齿腰带14-2,齿腰带与齿轮14-1啮合,从而实现电机带动洗涤筐转动;洗涤筐四周安装有3对或3对以上的滑轮12-1,每两个一对,每对的两个轮分别设置在筐腰的齿条腰带14-2的上下各一个,起径向的定位作用,当洗涤筐旋转时,以该轮与洗涤桶内壁的滚动摩擦避免筐与桶内壁的滑动摩擦和碰撞,同时便于洗涤筐的取放,图中采用圆盘形塑料轮,轮轴也是筐壁中的竖条;洗涤筐的底面安装有滑轮12-2,起到承载洗涤筐的作用,图中采用球形万向轮;筐底有向下凸出的平板形拨水片3-1,该拨水片可以有多片,交叉形成十字型或x型或可制成米字型(指仰视所见的图形)等等。

图23是《新方法》之前的(动力在下的)洗菜机的洗涤桶底承载组件实物图,套在洗涤桶桶底中心旋转轴102上的轴套104就是洗涤筐的承载件。

图24是《新方法》之前的(动力在上的)洗菜机的洗涤桶底承载组件实物图,洗涤桶桶底中心突起的轴座202就是洗涤筐的承载件。

图23和图24和图5和图6的实物照,因为只有照片才能证明现实市场上确有出售的产品的形状,所以作为特殊情况不得不采用照片形式。

根据以上各实施例的各部件进行简单的重新组合产生的新实施例,都属于同等变换的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又因为机械领域的很多常用零部件和公知的传动机构都可相互代替达到同样的目的,因此而变换出的任何实施例,都属于同等变换的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支架8披覆了滤网8-6,就成为洗涤筐下面的过滤器,简称筐下过滤器,它有大面积滤网,大面积滤网的有益效果:不是设在排水口管口的小面积的中心滤网,所以不会因菜叶菜枝堵塞滤孔而影响排水排污,因为假设有一把丙类杂质散落在筐下过滤器的滤网上,也不能堵住整个滤网来阻止乙类杂质和水的通过。但如果按现有的技术也是常规的作法,只是在排污管的管口设置一个面积大小和管的截面积相当的过滤网,则很容易发生堵塞,再加上没有筐口过滤器这个技术手段来在先留置丙类杂质,就更容易堵塞排污管的管口了。退一万步说,即使管口不堵塞,丙类杂质进到排污管,也很容易在排水阀的橡胶塞处卡住橡胶塞导致橡胶塞关闭不到位而漏水。洗衣机用户可能有这种体验:当一个钮扣在洗衣时被洗掉脱了,随水排进洗衣机的排水管,卡住排水阀时,洗衣机老是漏水,一边上面进水一边下面老是出水,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筐口过滤器收集丙类杂质和大覆盖的筐下过滤器两者共同保证乙类杂质和丙类杂质不会堵塞排污管这个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