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感顺滑具豆奶风味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5688发布日期:2019-01-14 18:23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感顺滑具豆奶风味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同茶类由于加工工艺、品种、地域、季节等等因素的差异,内含物的含量有所差异,其性味特点和保健作用有所侧重。传统白茶初加工只经过萎凋和干燥工序,新工艺白茶增加轻揉工序,茶叶吸收的热量少,茶味清淡,其性味寒凉,是民间常用的降火凉药。乌龙茶为半发酵茶,初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各种内含物种类丰富,滋味醇厚爽口,天然花果香浓郁持久,饮后回甘留香;茶性温热,具有明显降低胆固醇和减肥功效。

复配茶是茶的一种,是由多种种类的茶叶复配而成,现有的茶叶产品主要是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品种、不同品质等同一种茶类(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进行拼配,通过拼配吸纳各批次茶的优点,拼配出品质优良,同时价格合理的茶叶。其缺点是由于只在同一种茶类之间进行拼配,所得到的仍然只是一种茶类所具备的品质特征及茶性,难以满足不同体质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口感顺滑具豆奶风味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该茶叶产品口感顺滑,豆奶风味明显,兼具白茶、乌龙茶的保健作用,茶性温和,极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体质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口感顺滑具豆奶风味的茶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用优质的鲜叶原料,白茶萎凋依次进行前期萎凋和后期萎凋,所述前期萎凋的萎凋温度为20℃~25℃,直至鲜叶萎凋至减重率为55%~60%,控制摊放厚度为5~10cm,继续进行后期萎凋,所述后期萎凋的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为70~75%,萎凋24~48小时;

步骤2、将步骤1萎凋完成的萎凋叶轻揉或压揉成形,再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90℃,烘干时间为1.0~1.5小时,制得毛茶,所述毛茶精制后在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烘焙1.0~1.5小时,制得白茶;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白茶与乌龙茶混合得到复配茶,所述复配茶中白茶的含量为50%~70%,乌龙茶的含量为30%~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白茶萎凋严格控制温度并分为前期中低温萎凋和后期高温萎凋,低温萎凋降低氧化酶活性,防止鲜叶红变产生酵味;高温控湿萎凋,随着叶温的升高,水解酶类的活性更加活跃,从而增加了大分子物质的水解和可溶性品质成分的积累,产生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类物质,形成滋味鲜爽,豆奶风味明显的白茶。

2、通过做形,采取轻揉或压揉做形,有效解决白茶外形粗松的问题,减少茶叶体积,同时利于后期的成品拼配,在白茶中复配乌龙茶,并控制白茶和乌龙茶的比例,提高白茶滋味厚度又不影响白茶豆奶香风味,中和其寒凉茶性,产品口感顺滑,使得复配后的茶叶兼具白茶、乌龙茶保健功效,茶性温和,极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体质消费者对茶叶风味、品质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选择优质鲜叶原料,白茶萎凋严格控制温度并分为前期中低温萎凋和后期高温萎凋,形成滋味鲜爽,豆奶风味明显的白茶,在该白茶中复配乌龙茶,提高白茶滋味厚度又不影响白茶豆奶香风味,中和其寒凉茶性,满足不同体质消费者对茶叶风味、品质的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口感顺滑具豆奶风味的茶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白茶鲜叶依次进行前期萎凋和后期萎凋,所述前期萎凋的萎凋温度为20℃~25℃,直至鲜叶萎凋至减重率为55%~60%,控制摊放厚度为5~10cm,继续进行后期萎凋,所述后期萎凋的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为70~75%,萎凋24~48小时;

步骤2、将步骤1萎凋完成的萎凋叶轻揉或压揉成形,再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90℃,烘干时间为1.0~1.5小时,制得毛茶,所述毛茶精制后在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烘焙1.0~1.5小时,制得白茶;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白茶与乌龙茶混合得到复配茶,所述复配茶中白茶的含量为50%~70%,乌龙茶的含量为30%~5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口感顺滑具豆奶风味的茶叶制备方法制得的茶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白茶萎凋严格控制温度并分为前期中低温萎凋和后期高温萎凋,低温萎凋降低氧化酶活性,防止鲜叶红变产生酵味;高温控湿萎凋,随着叶温的升高,水解酶类的活性更加活跃,从而增加了大分子物质的水解和可溶性品质成分的积累,产生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类物质,形成滋味鲜爽,豆奶风味明显的白茶。

2、通过做形,采取轻揉或压揉做形,有效解决白茶外形粗松的问题,减少茶叶体积,同时利于后期的成品拼配,在白茶中复配乌龙茶,并控制白茶和乌龙茶的比例,提高白茶滋味厚度又不影响白茶豆奶香风味,中和其寒凉茶性,产品口感顺滑,使得复配后的茶叶兼具白茶、乌龙茶保健功效,茶性温和,极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体质消费者对茶叶风味、品质的需求。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所述乌龙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鲜叶、萎凋、做青、杀青、做形、烘干和精制,精制后在120℃~130℃烘焙2.0~3.0小时,得到乌龙茶。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选用重水求香品种,采用重做青,成品滋味醇厚,香气幽远,与白茶复配,可提高白茶滋味厚度又不影响白茶豆奶香风味。

进一步的,在乌龙茶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鲜叶萎凋具体为:将鲜叶在日光下进行萎凋直至减重率为10%~15%。

进一步的,在乌龙茶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做青具体为:将萎凋后的茶叶摇青4-5次获得摇青叶,所述摇青叶的减重率为28%~30%。

进一步的,在乌龙茶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杀青具体为:杀青的温度为280℃~300℃,至叶态干软,叶片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且呈清香味。

在乌龙茶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烘干具体为:在温度为110℃~120℃下烘1.0~1.5小时。

在步骤1中,所述前期萎凋的萎凋温度为25℃,直至茶叶萎凋至减重率为55%,控制摊放厚度为10cm,继续进行后期萎凋,所述后期萎凋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70%,萎凋24小时。

所述步骤2具体为:将步骤1萎凋完成的茶叶轻揉成形,再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1.0小时,制得毛茶,所述毛茶精制后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烘焙1.5小时,制得白茶。

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步骤2得到的白茶与乌龙茶混合得到复配茶,所述复配茶中白茶的含量为60%,乌龙茶的含量为40%。

实施例1

一种口感顺滑具豆奶风味的茶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白茶加工方法

白茶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做形—烘干—精制—成品。

1.1鲜叶采摘茗科一号(金观音)一芽四、五叶肥壮新梢;

1.2萎凋前期中低温(20℃)除湿萎凋至减重率55%,并筛至厚度5cm,继续控温(30℃)控湿(相对湿度70%)萎凋24小时;

1.3做形通过轻揉做形;

1.4烘干80℃烘1.0小时。

1.5成品毛茶精制后,80℃~90℃烘焙1.0~1.5小时,得滋味鲜爽、豆奶风味显的白茶。

2、乌龙茶加工方法

选用重水求香乌龙茶水仙品种为原料,按乌龙茶初制加工工艺,采用做青,毛茶经精制、烘焙得乌龙茶成品,即乌龙茶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做青—杀青—做形—烘干—精制—成品。

2.1鲜叶采摘驻芽中到大开面三、四叶;

2.2萎凋日光或热风萎凋,至减重率10%~15%;

2.3做青摇青4-5次,做青叶红边明显,叶缘向背卷,呈龟背状,质柔软,青气消失,花果香明显,青叶减重率为28%~30%;

2.4杀青锅温280℃~300℃,高温闷杀,至叶态干软,叶片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

2.5做形通过热揉或压揉,成形;

2.6烘干110℃~120℃烘1.0~1.5小时;

2.7成品毛茶精制后,120℃~130℃烘焙2.0~3.0小时,得滋味醇厚、香气幽远乌龙茶。

将上述加工的原料及用量按白茶:乌龙茶=7:3互配。

实施例2

一种口感顺滑具豆奶香风味的茶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白茶加工方法

白茶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做形—烘干—精制—成品。

1.1鲜叶选择茗科一号(金观音)一芽四、五叶肥壮新梢;

1.2萎凋前期中低温(22℃)除湿萎凋至减重率60%,并筛至厚度5cm,继续控温(30℃)控湿(相对湿度72%)萎凋36小时;

1.3做形通过轻揉做形;

1.4烘干90℃烘1.5小时。

1.5成品毛茶精制后,80℃烘焙1.5小时,得滋味鲜爽、豆奶风味显的白茶。

2、乌龙茶加工方法

选用重水求香乌龙茶水仙品种为原料,按乌龙茶初制加工工艺,采用做青,毛茶经精制、烘焙得乌龙茶成品,即乌龙茶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做青—杀青—做形—烘干—精制—成品。

2.1鲜叶采摘驻芽中到大开面三、四叶;

2.2萎凋日光或热风萎凋,至减重率10%~15%;

2.3做青摇青4-5次,做青叶红边明显,叶缘向背卷,呈龟背状,质柔软,青气消失,花果香明显,青叶减重率为28%~30%;

2.4杀青锅温280℃~300℃,高温闷杀,至叶态干软,叶片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

2.5做形通过热揉或压揉,成形;

2.6烘干110℃~120℃烘1.0~1.5小时;

2.7成品毛茶精制后,120℃~130℃烘焙2.0~3.0小时,得滋味醇厚、香气幽远乌龙茶。

3、将上述加工的原料及用量按白茶:乌龙茶=5:5拼配。

实施例3

一种口感顺滑具豆奶风味的茶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白茶加工方法

白茶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做形—烘干—精制—成品。

1.1鲜叶选择茗科一号(金观音)一芽四、五叶肥壮新梢;

1.2萎凋前期中低温(25℃)除湿萎凋至减重率60%,并筛至厚度10cm,继续控温(35℃)控湿(相对湿度75%)萎凋48小时;

1.3做形通过压揉做形;

1.4烘干80℃烘1.0小时。

1.5成品毛茶精制后,80℃1.5小时,得滋味鲜爽、豆奶风味显的白茶。

2、乌龙茶加工方法

选用重水求香乌龙茶水仙品种为原料,按乌龙茶初制加工工艺,采用做青,毛茶经精制、烘焙得乌龙茶成品,即乌龙茶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做青—杀青—做形—烘干—精制—成品。

2.1鲜叶采摘驻芽中到大开面三、四叶;

2.2萎凋日光或热风萎凋,至减重率10%~15%;

2.3做青摇青4-5次,做青叶红边明显,叶缘向背卷,呈龟背状,质柔软,青气消失,花果香明显,青叶减重率为28%~30%;

2.4杀青锅温280℃~300℃,高温闷杀,至叶态干软,叶片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

2.5做形通过热揉或压揉,成形;

2.6烘干110℃~120℃烘1.0~1.5小时;

2.7成品毛茶精制后,120℃~130℃烘焙2.0~3.0小时,得滋味醇厚、香气幽远乌龙茶。

3、将上述加工的原料及用量按白茶:乌龙茶=6:4拼配。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口感顺滑具豆奶风味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1、本发明的白茶萎凋严格控制温度并分为前期中低温萎凋和后期高温萎凋,低温萎凋降低氧化酶活性,防止鲜叶红变产生酵味;高温控湿萎凋,随着叶温的升高,水解酶类的活性更加活跃,从而增加了大分子物质的水解和可溶性品质成分的积累,产生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类物质,形成滋味鲜爽,豆奶风味明显的白茶。

2、通过做形,采取轻揉或压揉做形,有效解决白茶外形粗松的问题,减少茶叶体积,同时利于后期的成品拼配,在白茶中复配乌龙茶,并控制白茶和乌龙茶的比例,提高白茶滋味厚度又不影响白茶豆奶香风味,中和其寒凉茶性,产品口感顺滑,使得复配后的茶叶兼具白茶、乌龙茶保健功效,茶性温和,极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体质消费者对茶叶风味、品质的需求。

本发明制备的茶叶产品还可进一步加工成超微茶粉、茶饮料等,拓展茶叶的深加工应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