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7290发布日期:2019-04-12 23:27阅读:14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适合慢性肾病(ckd)患者日常食用,并具有良好口感和食疗保健作用,可以提高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多功能低蛋白能量米,属于粮食与功能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低蛋白饮食(lowproteindiet,lpd)是延缓ckd病情发展有效的食疗方法之一。我国约2/3居民以大米为主食,肾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而国内相关的低蛋白产品还相对较少,无法大众化,故从改善患者主食方面研制出符合患者饮食习惯的低蛋白大米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普通大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4~8%,对于肾病患者来说食用谷蛋白含量超过4%会导致氨中毒,不适合长期食用。而一些低蛋白食品价格高、口味差,难以坚持食用。如何使大米中蛋白质含量降至最低,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的质构和口感,日益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目前,针对整粒大米蛋白降解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不同方法降低大米蛋白的程度差异显著,对大米食用品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育种法能保证大米原有的外观,但较多的醇溶蛋白会改变口感,且降低蛋白含量的程度有限,种植成本较高;化学方法处理的大米,整米率较低,且通透性不好,稀碱浸泡还会使大米变黄,降蛋白程度也较低;工程配制复合米虽然能大幅度降低蛋白,但难以模拟原米的组织结构及感官品质,米质较软、粘性较大,有研究发现,肾病患者对麦淀粉重组米的依从性分别不到41.9%;因此,研制一种能保持大米原有外型,提高产品的适口性和食味品质,口感更柔韧劲道,外观透明度也比较好,蛋白质含量低,并具有食疗保健和营养治疗功能的低蛋白大米具有突出的优势。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982833a,申请公布日:2015.10.21)报道了一种适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食用的低蛋白方便米的加工方法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将大米淀粉、小麦淀粉、木薯淀粉,并加热糊化,制作一种适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食用的低蛋白方便米的加工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707703a,申请公布日:2016.04.14)公开了一种低蛋白重组米及其制作方法,目的是通过选用蛋白质含量低且谷蛋白含量低、食用品质好的大米为主原料,配以南瓜、红薯和山药等中国传统医学认知的益肾食材,并添加乳化剂、水分保持剂、亲水性胶体和改性淀粉等改良剂,核心采用挤压蒸煮技术,制成低蛋白重组米,且通过调整配方,得到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重组米。虽然降低了蛋白质的含量和(或)加入了益肾食材,但是营养成分比较单一,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具有排除肾病患者体内积累的毒素的保健功能,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人们的肾病问题,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积多年从事本领域工作的经验,反复研究和论证试验,终得本发明的产生。

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有一些代谢产物无法被肾脏排除,积累起来称为尿毒毒素。在较高浓度下,这些毒素对不同器官造成伤害,包括肾脏本身,不利于病情控制和健康恢复。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及其制备方法,食用后从源头上杜绝这些毒素的产生,有效提高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适口性和食味品质俱佳,外观透明晶亮,柔韧筋道,具有天然香味的低蛋白能量米。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是经过细致的调查和全面审慎的研究,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产品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一种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的配方(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淀粉:60~80%;膳食纤维粉:5~25%;中链甘油三酯粉末:0.5~5%;凝结芽孢杆菌菌粉:0~5%;椰浆粉:0~5%。各原料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本发明所述的淀粉是指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大米淀粉、糯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为优选的是小麦淀粉和大米淀粉;

本发明所述的膳食纤维粉是指大豆膳食纤维粉、小麦纤维粉、菊粉、抗性糊精、聚葡萄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为优选的是大豆膳食纤维粉和菊粉;

本发明所述的中链甘油三酯,具有消化速度(水解速度)快,仅需要几分钟就能直接从肠道上皮细胞吸收,再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血液循环,是一种能快速提供能量的营养成分,在分解代谢中中链甘油三酯更容易被利用。中链脂肪酸比长链脂肪酸更容易发生氧化,能随时提供热能而不易被储存。更进一步说,中链甘油三酯的加入,还起到了乳化剂和增香剂的作用,制成的产品口感更佳,克服了单甘脂等食品添加剂的加入;

本发明所述的凝结芽孢杆菌粉是指经国家卫计委批准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不仅具有抑制尿毒毒素的产生,而且具有促进消化和加强有毒毒素排出的功能,凝结芽孢杆菌菌粉的活菌数为200亿cfu/g,添加后低蛋白能量米成品中的活菌数的含量为大于100万cfu/g;

本发明所述的椰浆粉不仅起到风味增强和口感改良作用,而且具有乳化增稠剂的作用,使产品的外观更加晶莹透亮,食味品质更好,香味浓郁。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的生产工艺流程为:

原料→称量→混匀(调配)→挤压熟化→成型→干燥→冷却→包装→检验→成品。

本发明所述的挤压熟化工艺中,原料水分含量、进料速度、机筒温度和螺杆转速显著影响产品质量;

本发明所述的干燥工艺,干燥方式的选择及干燥条件的控制对产品的复水品质等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更具体的说,其制备方法为:按照配方将原料准确称量后,按照等量递加法加入到混合机内混合均匀,将总混粉加入双螺杆挤压机中,挤压工艺条件为:机筒温度105℃,物料含水率25%,螺杆转速130r/min,成型后的半成品经流化床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8%,干燥温度45℃,经冷却后包装、检验即可得到。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小于0.6%,而且巧妙的加入了膳食纤维粉,不仅改善口感和食味品质,而且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便秘和腹泻,凝结芽孢杆菌的加入更是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从源头上减少硫酸吲哚酚、对甲酚、氧化三甲胺等尿毒毒素的产生,阻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有效提高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中链甘油三酯和椰浆粉的加入不仅起到品质改良剂的作用,而且具有补充能量等功效。本发明的显著性效果还在于产品的口感好,营养丰富且均衡,克服了单一或简单几种淀粉再制米食味不佳的缺点;本发明的优点还在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具有升糖指数低(gi<55)等优点,而且苯丙氨酸的含量小于1.5mg/g,适合苯丙酮尿症(pku)患者食用。本发明的产品价格适中,生产工艺简单,易操作,易推广。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应理解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以生产1000kg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成品计:

小麦淀粉:500kg;大米淀粉:300kg;大豆膳食纤维粉:120kg;菊粉:60kg;中链甘油三酯粉末:10kg;凝结芽孢杆菌菌粉:5kg;椰浆粉:5kg。

制备方法为:按照配方将原料准确称量后,按照等量递加法加入到混合机内混合均匀,将总混粉加入双螺杆挤压机中,挤压工艺条件为:机筒温度105℃,物料含水率25%,螺杆转速130r/min,成型后的半成品经流化床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8%,干燥温度45℃,经冷却后包装、检验即得到1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

试吃试验研究:

1.由10位专业人员组成评议组,对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进行评价。内容包括食用前外观触觉、膨化效果;入口初始感觉、咀嚼感;糊化效果、复水效果和咀嚼后残渣感。结果表明本产品的各项指标与普通大米没有差异,香味更好,食用的依从性和接受度达到100%。

2.(1)患者刘某某,女性,56岁,肾病综合征5年,体重58kg,平素进食量良好,肾功能水平bun18.4mmol/l、scr208μmol/l,平素轻体力活动,将本发明低蛋白能量米作为每日午餐和晚餐,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40g以内,坚持食用一个月后,肾功能水平bun9.6mmol/l、scr147μmol/l,而且反应排便通肠,便秘减轻。

(2)患者王某某,男性,66岁,体重70kg,轻体力活动,慢性肾衰竭,暂无透析,无其他合并症,将本发明米作为每日午餐和晚餐,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45g以内,坚持食用一个半月后,肾小球滤过率(grf)由67ml/min提高到92ml/min,症状缓解明显,肾功能水平显著恢复,同时该患者以前经常腹泻的现象也彻底消失。

实施例2:以生产1吨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成品计:

玉米淀粉:500kg;木薯淀粉:100kg;小麦纤维粉:100kg;抗性糊精:150kg;中链甘油三酯粉末:50kg;凝结芽孢杆菌菌粉:50kg;椰浆粉:50k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并无特别限制。

实施例3:以生产1吨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成品计:

小麦淀粉:800kg;聚葡萄糖:50kg;中链甘油三酯粉末:50kg;凝结芽孢杆菌菌粉:50kg;椰浆粉:50k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并无特别限制。

实施例4:以生产1吨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成品计:

小麦淀粉:250kg;玉米淀粉:450kg;马铃薯淀粉:100kg;低聚异麦芽糖:160kg;低聚木糖:35kg;中链甘油三酯粉末:5k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并无特别限制。

实施例5:以生产1吨功能性低蛋白能量米成品计:

玉米淀粉:680kg;小麦纤维粉:120kg;抗性糊精:110kg;中链甘油三酯粉末:30kg;凝结芽孢杆菌菌粉:20kg;椰浆粉:40k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并无特别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